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婚姻法探望權指導案例

婚姻法探望權指導案例

發布時間: 2025-08-03 16:33:45

A. 離婚後男方不讓女方看孩子怎麼辦

一、起訴離婚後男方不讓我見孩子怎麼辦

如果判決書、調解書或離婚協議規定了孩子的探視權,但在實際的履行中,一方或其父母以各種理由拒不讓另一方行使探望權,享有探望權的一方可通過所在地的居委會溝通協商,協商未果的話,可在收集相關證據的前提下,向人民法院提起侵權之訴。

但注意的是,法院強制執行一般只會採取排除妨礙措施,而不會對孩子的人身採取強制措施。

二、探視權的行駛

子女探望權行使是指離婚後,間接扶養子女的一方探望子女。對探望的方式、時間安排一般由父母在離婚時協議。為子女的健康成長,雙方在離婚時應對子女的探望問題進行協商,對探望方法、時間進行具體、細致的安排。離婚時雙方對子女探望不能達成協議的,由人民法院在處理離婚案件時一並判決。一般在不影響子女的學習、嚴重改變子女生活規律的前提下,確定一段時間內,間接扶養方可與子女單獨交流。如果人民法院已經作出的離婚判決沒有涉及子女探望權的,最高人民法院在2001年12月27日起施行的《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24條提供了法律救濟的途徑:「當事人就探望權問題單獨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間接扶養方在行使探望權時,直接撫養子女的一方有協助的義務。如果直接撫養子女的一方不履行協助探望的義務,或者是採取各種手段,阻礙另一方實現探望權,那麼有探望權的一方可通過向人民法院起訴,實現自己的探望權。對拒不執行有關探望子女的判決或者裁定的,人民法院可對有協助義務的個人和單位採取拘留、罰款等強制措施。

三、離婚後變更撫養權的情況有哪些

夫妻離婚後的任何時間內,一方或雙方的情況或撫養能力發生較大變化,均可提出變更子女撫養權的要求。變更子女撫養權一般先由雙方協商確定,如協議不成,可通過訴訟請求人民法院判決變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1、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嚴重疾病或因傷殘無力繼續撫養子女的;

2、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盡撫養義務或有虐待子女行為,或其與子女共同生活對子女身心健康確有不利影響的;

3、十周歲以上未成年子女,願隨另一方生活,該方又有撫養能力的;

4、有其他正當理由需要變更的。

5、根據以上規定,只要具有上述任意一個條件,即可向人民法院申請變更撫養權。

離婚後,孩子由誰撫育,應從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角度考慮,在這個前提下,夫妻離婚時可以協商確定,協商不成,可由人民法院判決。

B. 探視權包括對方父母嗎

我們都知道,現在的 離婚 率很高,特別是對於有孩子的父母來說,離婚時除了財產需要進行判決以外,還有一項即是孩子的 撫養權 ,沒有 孩子撫養權 的一方只能擁有 探視權 ,即在規定的時段里對孩子進行探視,那麼探視權包括對方父母嗎? 「探視權」是指離婚後不直接 撫養 子女的父親或母親依法享有的探視子女的權利。世界上很多國家民法中都有探視權的法律規定。我國2001年4月28日修改並頒布實施的《 婚姻法 》第三十八條規定:「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一方有探視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雀配。行使探視權利的方式、時間由當事人協商,協商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一方探視子女,若危及子女身心健康的,經人民法院判決可以終止探視權。」探視具有交流、溝通意義和人情味。離婚後,不與子女 同居 住的父親或母親,既有權利又有義務看望子女,子女也有與不同居住的父親或母親交流的渴望。通過探視權的行使,子女與探視的父親或母親之間能夠進行思想上的溝通和交流,使子女獲得平時單親撫養下所缺少的另一方的關愛,促進子女身心的健康發展。同時使前去探視的一方增加與不由其直接撫養的子女之間的感情,形成對子女未來發展的關心,從而更加主動、自覺地履行對子女的撫養義務。因此探視權不僅是父母的權利,也是子女的權利。 一、問題 近年來,隨著離婚率的不斷上升,離異雙方因探視孩子而引發的糾紛也逐漸增多,不僅影響社會安定,更給孩子造成了嚴重的心理傷害。實踐中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一) 直接 扶養 孩子一方對孩子實行單方壟斷。一些當事人離婚以後,直接扶養孩子的一方往往不自覺地形成誰扶養孩子誰就有決定孩子一切的錯誤想法,不準對方探視或者橫加干涉,同時對另一方提出的正確建議不聞不理,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二)關於探視權的判決,對法官來說是一個兩難的問題。一方面,如果在 判決書 中很簡單地確定一方有探視權,在實際履行中當事人關於行使探視權的時間、地點、方式意見不一致,如是三兩天一次還是一周一次?是帶回去住還是到對方家,還是在子女所在學校探視?很容易發生糾紛,不利於請求方探視權的實現。若規定的過於詳細,執行起來也很困難,因為實際生活中隨時出現的諸多因素很可能導致無法絲毫不差按判決執行。 (三)「探視權」的執行也是目前司法實踐中面臨的較大問題。探視權人在行使探視權時,常常遭阻撓或對探視權進行濫用。我們在實踐中曾遇到過這樣兩個案例。一例是,雙方離婚孩子被判頃罩指決由女方直接撫養,男方在行使探視權時,女方不準其進入屋悶嘩內,只是將家中的防盜門上的鐵窗打開,讓男方站在窗口看幾眼孩子,男方無法忍受這種探視方式又提起 訴訟 。另一例是,雙方離婚時達成協議,女方撫養其子一年後轉由男方撫養,但兩人常因探視發生糾紛,女方有時來探視在樓下就喊「兒子,媽媽來看你了。」鬧得左鄰右舍「雞犬不寧」。新《婚姻法》第四十八條規定:對拒不執行有關探視子女等判決或裁定的,由人民法院依法 強制執行 。但該規定過於抽象,實踐中如何「強制執行」,無法可依。 (四)法律規定,行使探視權的主體是不直接與未成年子女在一起生活的父親或母親。而實踐中具體行使探視權的不僅僅是不直接與未成年子女在一起生活的父親或母親,還有不直接與未成年子女在一起生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甚至還有孩子姑、姨、叔、伯、舅等其他親屬,這時若不準他們探望,一方面不利於孩子成長,另一方面有悖於正常情理。 (五)不直接撫養孩子的一方,在行使探視權時出現孩子明確表示不接受父或母一方探視的情形,這是法院調解或裁判時往往忽略或者無法預見的。探視受阻的父或母無奈又跑到法院要求強制執行。 二、原因 分析探視權在實踐中出現的種種問題,筆者認為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新婚姻法的宣傳力度不夠,「探視權」對於不少離異雙方還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有的甚至對此一無所知。當事人就探視問題發生糾紛時,不懂得通過法律手段來解決。 (二)不少離異者的法律及文化素質低下。主要表現為以下四種情形: 1、直接撫養的一方片面地理解既然法院把孩子判給了自己,就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私有財產,完全與對方切斷關系。對方探視孩子被認為是對其權利的侵犯,於是,想方設法阻礙對方行使其探視權。 2、封建傳統思想嚴重,把孩子尤其是男孩,當作傳宗接代的工具。如果男孩由男方直接撫養,女方探視孩子時,男方會認為女方想借機把孩子「搶」走。非常排斥女方接近孩子。 3、導致雙方當事人 離婚的原因 ,如果是不直接撫養孩子的一方的過錯造成的,那麼直接撫養孩子的一方便把不讓探視孩子當作報復、懲罰對方的武器,「誰叫他(她)和我離婚,偏不讓他(她)看孩子。」 4、直接撫養孩子的一方,對孩子進行錯誤的教育和引導,使孩子對不直接撫養其的父或母感情淡漠或印象很壞,從而使孩子拒絕接受對方探視。 (三)直接撫養孩子的一方又重新組成新家庭的新成員,擔心孩子會成為引起雙方舊情復發的紐帶,故意阻撓另一方探視孩子。 此外,實際生活其他一些特殊情況也阻礙了探視權的執行。 三、建議 為較好地解決探視權在實踐中出現的問題,筆者提出如下幾方面的建議: (一)對新《婚姻法》有關探視權的規定進行立法補充,一是增加探視一方對子女的知情權,即不直接扶養子女的一方享有對子女的生活、學習、健康狀況、思想等情況有知曉的權利;二是增加重大問題的決定權,即與對方就有關子女切身利益的重大事情有共同決定的權利,以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長。 (二)加大新《婚姻法》的宣傳力度,使離婚當事人樹立正確的權利觀。鎮、村以及街道辦、居委會等基層組織應普及婚姻法的宣傳,採取多種形式講解、宣傳新的婚姻法知識,使新《婚姻法》家喻戶曉。其次民政管理部門在男女雙方登記 結婚 時,可以發給他們一本《婚姻法》。法院在審查 離婚訴訟 案件時,也可以有針對地交待當事人依法享有探視權,以便使當事人心中有數,根據自身意願增加或變更訴訟請求,一次性案結事了,以減少當事人的訟累。 (三)對於探視權行使時間、方式、地點問題,法官應從探視權的立法本意出發,從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出發,盡量主持雙方進行調解,由父母雙方就探視權問題達成一致意見。對探視權行使的時間,筆者認為不易過於頻繁,但應給予享有探視權的父或母充分的時間與孩子進行交流。比如可以每月一次或者間隔時間更長,每逢寒假、暑假孩子可以隨不直接撫養的一方生活。避免無節制、無規律的探視影響孩子的生理、心理的健康發育,及對方正常的家庭生活。至於探視權行使的方式,筆者認為,凡是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的方式都可採用。行使探視權的地點可以在孩子學校,也可以由直接享有探視權的父或母帶回家。 (四)法院就探視權問題進行判決時,應充分考慮個案情況,因案而異,不應搞「一刀切」。 首先,離婚當事人之間,當事人與孩子之間各種因素千差萬別,判決時不應過於籠統,否則無法執行,也不應過於細致,否則執行中稍有出入,很容易引發矛盾。同時,應本著對未成年子女本人利益的保護的原則判決,除考慮離婚當事人雙方的實際情況,對於子女年歲稍大些的,法官應該聽取一下子女自己的意願。另外,對於直接扶養子女的一方拒不同意協助對方行使探視權時,法院可以根據不同情況作出判決,可以在判決書中增加對拒不執行者處以罰款,或者限期履行否則變更或取消 監護權 的內容,以督促執行。 (五)探視權行使的主體范圍不應僅限於不與未成年子女在一起生活的父親或母親,應當適當擴大到其祖父母、外祖父母。筆者認為,允許祖父母、外祖父母探視自己的孫子女、外孫子女,這是人之常情,也符合中國的傳統風俗習慣。但是,祖父母、外祖父母行使探視權應符合下列幾個條件:1、有利於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2、經與未成年子女直接生活在一起的父親或母親的同意。3、不得濫用探視權。 (六)如果孩子堅決不同意讓不與其直接生活的父或母探視,應視情節對待,如果孩子在十歲以上,此時可以根據其申請由法院裁定終止探視權的行使;如果孩子未滿十周歲,可以要求直接與孩子在一起生活的父或母對孩子加以引導教育,為享有探視權的一方創造條件。 探望權 又稱見面交往權,是指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親或母親一方享有的於未成年子女探望、聯系、會面、交往、短期共同生活的權利。探望權從法理上看,是基於親權的一種派生權利,只要身份關系存在,探望權就應該是非直接撫養一方的權利。 根據司法實踐,探望的方式一般可以分為探望性探視和和逗留式探視。 探望性探視,具有探望時間短,方式靈活的特點,是指非與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一方的父或母以探望的方式探望子女,如定期見面、共同進餐等等;而逗留式探望則一般時間較長,是指在約定或判決確定的探望時間內,由探望人領走並按時送回被探望子女,如短期和子女生活在一起。 當然,探視的方式依舊是先由雙方共同協商,如果協商不成,再由人民法院判決決定。 所以,從以上全文來看,探視權是針對離婚夫妻的孩子而言的,不包括對方的父母在內,同樣,支付 撫養費 也只是僅僅針對孩子而言,不包括 贍養 對方的父母,探視權包括對方父母嗎的相關內容在上文已有明確解釋,更多了解請咨詢 律師

C. 為什麼有的人在離婚後會阻止對方探視孩子

現在離婚以後阻止對方,他認孩子也是給孩子留下一個好的生活環境,而並非讓他想起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系不因為夫妻離婚所消除。夫妻離婚後,孩子仍然是父母雙方的子女,父母雙方有撫養的義務,也有探望的權利。孩子不是父母的私人財產,父母不能在離婚後把孩子藏起來,阻止另一方探望孩子,否則侵犯了另一方的探望權。因此,離婚把孩子藏起來、離婚阻止探望孩子的行為是不對的。

探望子女是父母的法定權利,任何人不得非法的剝奪和侵害。可以通過兩種方式解決。

(一)父母友好協商解決

父母不能把孩子當作私有財產,離婚把孩子藏起來,離婚阻止探望孩子。因為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愛也需要母愛,離婚把孩子藏起來,阻止另一方探望孩子的行為將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因此,父母最好協商解決離婚後探望孩子的問題。協商解決不僅可以使各方都和和氣氣,也可以使孩子受到最小的傷害。

(二)向法院起訴解決

父母協商無果的情況下可以向法院起訴解決。法院會根據「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原則對探望權的行使方式、行使時間做出判決,並且要求父母雙方協助執行。

在法院作出判決後,如果父母一方依然離婚把孩子藏起來,阻止探望孩子,那麼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所謂強制執行,是指對拒不履行協助另一方行使探望權的有關個人和單位採取拘留、罰款等強制措施,從而迫使其協助履行法院的判決。

夫妻離婚孩子怎麼判

夫妻離婚孩子怎麼判 父母離婚後,子女隨哪方生活,一般是根據「有利於子女健康成長」的原則來決定。 離婚後,哺乳期內的子女,以隨哺乳的母親撫養為原則。哺乳期後的子女,如雙方因撫養問題發生爭執不能達成協議時,由人民法院根據子女的利益和雙方的具體情況判決。這樣的話,離婚怎麼判孩子 法院會參照一下幾種情況綜合判斷。

熱點內容
法院府院聯動機制 發布:2025-08-11 22:25:41 瀏覽:492
司法整風 發布:2025-08-11 22:24:07 瀏覽:337
簽字經辦人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8-11 22:22:59 瀏覽:183
不參加公司體檢違反勞動法嗎 發布:2025-08-11 22:18:08 瀏覽:576
澳門關於葯品管理法規 發布:2025-08-11 22:09:22 瀏覽:654
海珠區法院地址 發布:2025-08-11 22:06:43 瀏覽:211
北京田法官 發布:2025-08-11 22:01:18 瀏覽:194
承兌匯票變造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1 21:53:14 瀏覽:698
勞動法關於企業員工加班的規定的 發布:2025-08-11 21:47:15 瀏覽:993
刑法司法考試試題 發布:2025-08-11 21:38:04 瀏覽: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