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婚姻法的劇本
A. 趙樹理 《登記》內容簡介
小說主要以張家莊張木匠的老婆小飛蛾為主人公,描寫了她與婆婆和女兒艾艾三代女性的婚戀故事。艾艾母親小飛娥發現女兒所藏之羅漢錢,回憶起20年前自己與戀人保安相愛,後來被父母拆散強迫嫁給張木匠的經歷,恐女兒日後重蹈復撤,於是拒絕了媒婆的相親。
村裡另一對男女青年小進與燕燕也在相戀,在舊習慣勢力包圍中,他們為爭取婚姻自由相互支持。燕燕主動上門對小飛娥為艾艾說親,經勸說同意將艾艾許配給小晚,但因村長阻撓而未辦成婚姻登記。兩個月後,《婚姻法》頒布,這對戀人終於成功地結合在一起。
女兒艾艾與同村的小晚自由戀愛,也受到同樣「名聲不正」的非議,但在一個新時代長大在《婚姻法》的保護下,這些年輕人最終突破束縛, 結婚了。
趙樹理作品《登記》的創作完成於1950 年 6 月 5 日,並於1950 年 6 月發表於《說說唱唱》, 是為配合我國第一部婚姻法的出台創作的一部評書體短篇小說, 後被改編為《羅漢錢》搬上銀幕和各種戲劇戲曲舞台,可以看作是《小二黑結婚》的姊妹篇。
(1)有關婚姻法的劇本擴展閱讀
賞析
《登記》是趙樹理建國後寫得最精彩、最有影響的短篇小說之一。發表於1950年。是為了配合我國第一部婚姻法的頒布趕寫的一篇評書體短篇小說。
反映的是解放後新的歷史條件下的新矛盾,它的主人公爭取婚姻自由的主要阻力,不是來自混進村政權的惡霸勢力,而是幾千年來把婦女看作男子附屬品的封建傳統思想。
描寫的是一個全新的解放了的農村,新政權頒布的婚姻法保護著青年男女的婚姻自由,艾艾與小晚的戀愛,獲得了美滿的結局。
作品通過敘述艾艾和她的母親「小飛娥」兩代人愛情、婚姻的經歷,揭露了封建習俗、傳統的婚姻道德對農民人格、心理、愛情、家庭生活的束縛;批判了農村包辦婚姻封建思想的危害。
同時,也通過描寫基層幹部王助理員的不良行為,尖銳地揭露了建國初期某些幹部身上以權謀私的不正之風。因此,這是一篇極具現實意義的作品,反封建的色彩更為濃厚。
作者特別關注了新的社會條件下的反封建任務,較早地觸及了農村新的現實矛盾,揭示了農村社會主義革命的艱難性和曲折性。
B. 馬錫五的典型案例
1938年,華池縣封家園子村有個封芝琴(小名胖兒),由其父封顏貴包辦,與張金才之子張柏兒訂婚。1942年5月,封顏貴為多索聘禮,企圖賴婚,一方面教唆女兒以「婚姻自主」為借口,要求與張解除婚約;另一方面又將女兒高價出賣。而封胖兒與張柏兒在一次偶然相遇中,表示自願結為夫妻。
當她得知父親又將自己賣給慶陽縣朱孝昌為妻時,便暗中通知張家。張金才遂召集親屬20餘人,深夜攜棍棒闖入封家,將封胖兒搶去。封顏貴以張家「搶親」為罪名將其告到縣司法處。縣司法處不經調查研究,冒下判決:判處張金才徒刑6個月,封胖兒與張柏兒婚姻無效;但對封顏貴屢次出賣女兒的不法行為卻不予追究。對此,當事人不服,群眾也不滿意。適逢馬來華池巡視工作,封胖兒攔路告狀。
馬錫伍親赴封家園子,深入調查了解,還徵求封胖兒對婚姻的意見。在弄清全部案情的基礎上,就地公開審理,最後作出判決:依法撤銷華池縣司法處的判決;封、張雙方同意結婚,其婚姻有效;張金才黑夜搶親,擾亂治安,判處短期徒刑;封顏貴多次出賣女兒,違反政府法令,判處勞役,以示懲戒。對這個判決,群眾認為合情合理,受罰者甘心服罪,一對青年人更是歡天喜地,結成了美滿夫妻。《解放日報》為此發表社論,評述了馬錫伍審判方式的特點,認為這是邊區司法戰線上的偉大創舉。後來,邊區文藝工作者以此為素材,編寫了鼓詞《劉巧兒團圓》和劇本《劉巧兒告狀》,以後這一故事又被改編為著名的評劇《劉巧兒》。
「陝甘寧邊區政府時期,審判制度建設成就之一,就是樹立了群眾路線的審判方法和作風。陝甘寧邊區司法機關曾採取實事求是、為人民服務的審判方法和作風,也就是依靠人民、聯系人民、便利人民的群眾路線的審判作風。」1943年,華池縣溫台區四鄉農民封彥貴為貪圖彩禮,騙自己的女兒封芝琴(小名封捧兒)與自幼定親的張柏解除婚約,暗中把女兒賣給了慶陽縣48歲的朱姓地主。封芝琴發現受騙後,堅決不從,並表示願維持原有的婚約與張柏結為夫妻。而張家得知封彥貴買賣女兒後,便召集親鄰乘夜搶回封芝琴與張柏成親。封彥貴眼看人財兩空,氣急敗壞,告張家搶人。縣司法處受理後,對違法搶婚者判刑6個月,同時判封芝琴與張柏婚姻無效。封芝琴對此判決不服,當聽說馬錫五專員要到華池縣檢查工作時,決定攔路告狀。1945年4月11日《新華日報》發表的《一件搶婚案》中,對此作了詳細報道馬專員馬錫五是邊區婦孺皆知的,他在隴東當了這幾年專員,每年總要到所屬各縣巡視幾次工作。這里是華池縣境……迎面走過來一個二十幾歲的鄉下姑娘,當她發現面前來的是馬專員,不覺怔一下,然後立即深深地一鞠躬……這就是封捧兒,是封家園子搶婚案的女主角,她碰見了馬專員,就這樣告起狀來……封捧兒凌凌亂亂支支吾吾向馬專員訴說了一遍。「好吧」,馬專員說:「我現在到鄉公所去,你放心,我總要搞好這件事才走。」就這樣馬專員受理了這件案子。馬錫五首先在當地鄉村幹部和群眾中作了調查,詳細詢問了事情的前後經過。為了了解當地群眾對這件事情的看法,馬錫五和鄉區幹部訪問了許多老百姓。通過調查訪問,了解到群眾對封張兩家的糾紛雖然看法不盡相同,但對於封芝琴和張柏這一對好好的小夫妻被拆散,群眾表示不滿。這就證明前次縣司法處的判決的確不妥當。在此基礎上,馬錫五又派平日和封芝琴接近的婦女與她談話,以了解她的想法。並親自徵求封芝琴的意見。封芝琴的態度很明朗。她表示:「死也要與張柏兒結婚。」全部真相都弄清楚後,馬錫五立即會同華池縣司法處負責同志在當地鄉公所進行了群眾性的公開審理,邀請鄉親們參加案件審理,讓大家發表意見。群眾既對這種座談式的審判感到新奇,也為自己能參與審案而興奮。老百姓到的很多,有一些只是來看看「專員審案子」的,瞧瞧熱鬧;有一些則是來發表意見的,既然有權利說話,他們早就心裡癢得慌了。審理開始,首先是一般地訊問當事人,然後重要的節目到了:請大家發表對全案的意見。許多人說了話,有老頭子,也有青年人,有男的,也有女的。大家議論紛紛,發表不同的看法。大多數人的意見是:封捧兒既然同意,一對少年夫妻沒有問題,不能拆散。摸清群眾的意見後,進行了判決:承認封芝琴和張柏這對青年的婚姻有效,同時對買賣女兒者和非法搶親者都給以處罰。「這一回真正把問題解(決)了,不像前次那樣光通過法庭判決而問題沒有真正解決。這一回大家都覺得入情入理,非常恰當,受罰的承認自己罪有應得,一對小夫妻更是皆大歡喜。」馬錫五對「封芝琴婚姻案」的公正審理,不僅使一對反對封建婚姻制度,爭取婚姻自主的青年心願得以實現,也使群眾在參與案件審理充分發表意見的同時,受到了教育,提高了自覺遵守邊區婚姻條例的意識,有力地打擊了買賣婚姻的陋習。「封芝琴婚姻案」的公正判決一時成為美談,並迅速傳遍邊區。
1943年3月,隴東分區專員、陝甘寧邊區高等法院隴東分庭庭長馬錫五在華池縣檢查工作時,通過深入調查,公正審理了當時很有影響的「封芝琴婚姻案」,並由此創造了深入調查研究,堅持原則,堅決執行政府的政策法令,座談式而非坐堂式,「民門」而非「衙門」的「馬錫五審判方式」。上世紀50年代初以「封芝琴婚姻案」為原型的倡導新婚姻觀念的評劇《劉巧兒》,以生動的人物、故事和膾炙人口的唱段紅極一時,在社會上產生了極大影響,對1950年4月誕生的新中國第一部法規《婚姻法》的宣傳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每當演出《劉巧兒》,常常使我想到這位勤懇為人民辦案的馬專員。」新鳳霞「封芝琴婚姻案」發生後,邊區著名民間藝人韓起祥以此為基礎創作了長篇說唱文學《劉巧兒團圓》,在邊區廣大地區演唱。由於順應了邊區青年大膽爭取婚姻自主、反對買賣婚姻的強烈意願,再加上故事曲折生動,很快走紅陝甘寧邊區,並傳唱到其他解放區。1950年4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規定廢除包辦強迫、男尊女卑、漠視子女利益的封建婚姻制度,實行男女婚姻自由、保護婦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婚姻制度。「巧兒我自幼兒許配趙家,我和柱兒不認識怎能嫁他?上一次勞模會上我愛上人一個……這一回我可要自己找婆家……」這是以《劉巧兒團圓》為腳本改編創作的反映青年爭取婚姻自主的評劇《劉巧兒》中膾炙人口的唱段。馬錫五對這部宣傳婚姻法的劇目十分關注、關心。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巧兒的首演者新鳳霞這樣回憶:有一天在民主劇場演出,散戲後馬錫五同志到後台看望我們。「他身穿老區的粗布灰制服,滿面笑容,和藹可親。他一進後台大家就把他圍住了……連前台的工作人員也來後台跟馬錫五同志坐在一起談心,都要聽聽他看完《劉巧兒》的意見。馬錫五說:劉巧兒這個角色演得好,很真實,唱得也好。趙柱兒演得也朴實,和真的柱兒很像。」同時,他也熱情地提出了改進意見,主要是演員的化妝,要符合當時當地的習慣,如巧兒辮子上扎紅絲繩不對,應當是用紅絨線繩扎辮子,還應戴上樸素的耳環;趙柱兒頭上扎的毛巾結子應打在前頭,打在後頭是河北農民的扎法,而不像陝北農民了……《劉巧兒》劇組根據馬錫五和一些當年在邊區工作過的老同志的意見進行了認真的改進。之後,更加接近現實、接近生活的《劉巧兒》受到了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和普遍贊譽。新鳳霞在回憶文章中曾對當時的演出盛況及其影響作了如下描述:1950年,為宣傳婚姻法,《劉巧兒》演遍了農村、工廠……有一回我們到順義縣演出,散戲後我正在卸妝時,進來一位老頭,還有一位十六七歲的女孩兒跟著。老頭對我說:「戲很好看。看戲後我決定不做『巧兒她爹』,我女兒要學劉巧兒。我跟閨女說了,明天就去退彩禮。」說著,老漢低下了頭,臉上帶著很難為情的樣子。女孩走到我面前,紅著臉小聲說:「謝謝。」原來,女孩自己找了對象,父母不同意;父親做主給女兒包辦了婚姻,收了彩禮。女孩兒反對,吵著鬧著要死要活。沒想到看了《劉巧兒》,老漢改變了想法,決定退彩禮,女孩兒為這太感謝我們了,非要親自向我道謝不可。他們爺倆歡天喜地地走了,看見他們幸福,我也感到幸福。1956年,長春電影製片廠將評劇《劉巧兒》搬上銀幕,「劉巧兒」的故事傳遍全國,劇中的劉巧兒和趙柱兒成為了那個時期爭取婚姻自由、反對封建包辦的男女青年心中的偶像。
在邊區群眾口中,馬錫五被譽為「馬青天」,但他卻只把自己看作一名為大家做事的「公家人」馬錫五,陝西志丹縣人。1930年追隨劉志丹參加革命活動,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是隴東人民熟悉和愛戴的領導人。在長期從事革命斗爭並擔任重要領導工作期間,他始終堅持走群眾路線,堅持實事求是,正確貫徹和維護黨的政策與原則,1937年9月任慶環分區專員公署專員,1940年7月,慶環分區與隴東分區專署合並為隴東分區專署,馬錫五任副專員、專員,1946年4月,被選為陝甘寧邊區高等法院院長。在長達10年之久的時間里,馬錫五與隴東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情誼。尤其是在1943年兼任邊區高等法院隴東分庭庭長期間,為健全邊區的法制,他幾乎走遍全區所有村莊,走家串戶,深入群眾,調查研究,設立流動法庭,公開審理,公平辦案。他不僅正確公正地審理了著名的「封芝琴婚姻案」,還通過詳細了解案情,大膽走群眾路線,審理平反了當時影響較大的曲子縣所謂的「三兄弟謀財殺人案」,釋放了被錯押的三兄弟,懲辦了真正的兇手。此後,他又受理了合水縣五區六鄉的兩起對縣判不服的土地糾紛案,他派分庭有關工作人員深入實地調查,做了大量調查工作,合理、妥善地解決了這兩起有影響的土地糾紛案。這幾起在邊區頗有影響案件的正確處理,讓邊區群眾認識了為人民辦好事的「馬青天」,邊區到處傳頌著馬專員深入群眾,公平斷案的佳話。同時,邊區司法戰線上也正式總結並形成了著名的「馬錫五審判方式」。「馬錫五審判方式」的主要特點即深入調查,不輕信呈狀,在司法工作中貫徹黨的群眾路線,通過深入群眾開展全面的調查而弄清案情事實;合理調解,將判決和調解相結合,在堅持政策法令的原則下,對一般民事案件進行合理的調解;實行座談式而非坐堂式,「民門」而非「衙門」。集中為一點,就是「充分的群眾觀點」。「馬錫五審判方式」從1943年開始形成,到1944年在陝甘寧邊區和各抗日民主根據地推廣,使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司法工作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馬錫五的名字成為抗日民主根據地人民司法戰線上的一面旗幟。馬錫五密切聯系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品質和作風,以及他的卓越政績,得到了人民的贊譽,受到了黨和邊區政府的表彰和獎勵。1943年1月,在西北局高級幹部會議上,西北局和邊區政府表彰和獎勵了全邊區推選出來的領導經濟建設成績昭著、刻苦奉公、在群眾中有威信的22名領導幹部,馬錫五就是其中之一。毛澤東主席在給他的獎狀上親筆題詞為:「一刻也離不開群眾。」在馬錫五心中,人民群眾是最偉大的,最有智慧的,「三個農民佬,頂一個地方官」,這就是馬錫五的信條。他平易近人,謙虛樸素,善於接近群眾也樂於接近群眾,他時常走村串戶,和鄉親們談天說地,了解群眾的疾苦,對於群眾反映的問題,他總是認真地去解決。他為群眾解決了一個個冤案,他處理的案子件件入情入理、公平公正,不僅使群眾感到滿意,而且增強了人民群眾對民主政權的信任,大大提高了黨和政府的威信。在邊區群眾口中馬錫五被譽為「馬青天」,但他卻只把自己看作一名為大家做事的「公家人」。是的,馬錫五是一名「公家人」,是一名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公家人」;是一名將調查研究貫徹於工作全過程、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得到群眾交口稱贊的「公家人」。「群眾在幹部的心裡有多重,幹部在群眾心中就有多重。」1962年4月11日,《人民日報》發表謝覺哉同志為悼念馬錫五寫的輓詩,輓詩集中體現了人民群眾對馬錫五的贊頌和懷念你是從群眾泥土裡長出的一棵樹,群眾泥土是你智慧的源泉你做司法工作:不為陳規束縛,不被形式糾纏。能深入,能顯出;既細致,又自然。多少人民叫你「馬青天」。你一些好的判例並未完全搜輯,《劉巧兒》只是個小小的流傳。病,奪去了你的生命,你的品質、智慧、作風, 永遠留在同志們的心田。
C. 新婚姻法小劇本
王某(男)與彭某(女)是小學同學,同村居住,1992年雙方18歲的時候,由父母給內他們訂了親,容遂以夫妻名義住在了一起,並生育一子。2000年,王某外出務工,結識了女工秦某,不久即租房同居,並於2002年2月起訴到法院要求與彭某離婚。彭某則以《婚姻法》第四條「夫妻應當互相忠實」的規定為根據提出反訴,要求保護自己與王某的婚姻關系,排除秦某的妨害行為。請問人民法院應如何對待雙方的訴請?
解析:
(1)當事雙方1992年以夫妻名義同居時不到法定婚齡,王某起訴「離婚」時已經符合結婚實質要件,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人民法院應告知當事人在案件受理前補辦結婚登記。如果雙方補辦了結婚登記,按照離婚訴訟審理;如果雙方不補辦結婚登記,則按照解除同居關系處理。
(2)如果雙方不補辦結婚登記,不具有合法的夫妻身份;即使雙方補辦了結婚登記,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彭某僅以《婚姻法》第4條為依據提起訴訟,人民法院也不予受理。
望採納
D. 三人小品 簡短的
人物:
金一根——男,70歲,花一朵的老公。 (金)
花一朵——女,68歲,金一根的老婆。 (花)
小 樂——男,30歲左右,婚姻登記處工作人員。 (樂)
場景:
某婚姻登記處,有桌椅等辦公用品,桌子上有一注有「婚姻登記」的三角牌。
(幕啟,花在前、金在後,依次從舞台右側幕上——)
花: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最怕生錯崽,坑爹沒商量。有錯也甭怕,趕緊去轉崗;男女二人轉,越轉越敞亮。
(對幕內高聲叫道——)唉,你能不能快點啊,這離婚又不是上刑場,你磨磨嘰嘰的擱那兒搞啥陰謀詭計呢?。
金:(很不情願地出場——)急啥?不就離個破婚嗎,犯得著你這么起勁嗎?
花:破婚?我……告訴你老東西,你別給我存心磨嘰,那利比亞啥的看見沒?
金:利比亞咋啦?
花:卡扎菲那啥的磨不磨嘰,讓他走人橫豎不挪窩,磨嘰到了咋的?還不是一槍給撂趴下了。
金:(冷笑——)嘿嘿,卡扎菲那孫子檔次太臭,天底下美女如雲他不感冒,愣是惦記賴斯那老菜幫子不撒手,能有個好嗎?你聽聽這名字,賴斯,賴死,誰賴上誰死。
花:扯蛋。天底下的事情,好賴跟名字有啥關系?那佛山叫的倒是慈眉善眼的,可出了那檔子見死不救的缺德事,你也怨菩薩喪良心啊?
金:嗨,好好的你咋又扯上咱中國了呢?
花:外國的事咱管不了,中國的事不管准不行。今天,我就要在政府的主持下,跟你把這婚給離了。
金:離啥呀?這事我、我還沒想好呢。
花:咋?想變卦咋的?
金:啥卦不卦的,我不就是怕你日後委屈嗎?
花:怕我?我看是你怕了吧。
金:我怕?我怕啥?不就一老菜幫子的問題嘛,好說。
花:(憤怒——)我老菜幫… 好,那…敢離唄?
金:離!搞這大動靜,嚇唬誰呀?(氣呼呼地走到桌子前,拍著桌子叫道——)喘氣的呢?
樂:(從舞台左側幕急上,他臉上戴著碩大的眼鏡,樣子有點搞笑——)來啦來啦。大爺,大媽,請問登記嗎?
花:登記,報告領導。
樂:別領導,個人崇拜啥的不太好,您老叫我小樂就成。大爺大媽,您二位請坐。
花:不坐了,你就趕緊著給登記了吧,要不,一會兒就趕不上回家的2路汽車了。
樂:好,我這就給您二位登記。(坐下,感慨——)哎呀,看大爺大媽這把年紀還來結婚,我又開始相信愛情了。
花:哎哎,領導那啥的,你弄錯了,我倆,不是,不是那個。
樂:不是那個,那是哪個?
金:哪個?這個,離婚,我們登記離婚。
樂:(大驚——)離婚?你倆?為、為啥?
金:為啥,壽星佬上吊。
樂:咋說?
金:有人活得不耐煩了唄。
花:說誰呢?誰活得不耐煩啦?
金:我唄,腦袋讓門框擠了,沒事離婚玩。
花:有話明著說,有屁響著放。你為啥不直接告訴領導咱倆因啥打離婚?
金:因啥?因為你心裡有鬼唄。
花:我有還是你有?這位領導你……
樂:不敢領導,小樂。
花:這位小樂領導、不,小樂同志,今天你可要給咱評評理。我和這死鬼一起過了50多年,啥樣苦沒嘗過,啥樣罪沒受過,就這,從來也不敢動那離婚的念頭,丟人啊。
樂:大媽,這我理解。可現在為啥?
花:為啥?問他。
樂:大爺,是您要離?
金:我?我哪敢啦?
樂:那、那是……
花:是這樣的,小樂同志,這些年日子好啦,腰包里有錢,兒女孝順,給咱弄了只手機,說是大事小事招呼起來方便。可自打有了這手機,我可就遭了老罪嘍。
樂:遭罪?啥罪?
花:(指著金——)他、他偷窺呀,一早一晚的盯著,只要手機一響,一個箭步就上,那速度比咱那「神六」躥起來還快啊。
樂:大爺,這就是您的不對了,通訊自由那是受法律保護的,您老查看大媽手機,是違法的。
金:違法?我為啥違法?你問問她。
花:別問,你心眼太小唄。
金:我小?這位小樂,有些話我本不打算說的,可她既然當你的面給我扣屎盆子,我也就不能不說了。自打她有了這破手機,整個人就得瑟得不成樣了,不管生的熟的、遠的近的,都是一句話:哈哎——,有事打我手機,24小時熱線開通。
樂:大媽是個熱情的人。
金:熱情,熱的太情了,都快熱昏啦。就說那次,不知誰給她發了個簡訊,說是銀行卡號改了,把款打到現在的號碼上,號碼是12345677654321,她二話沒說,立馬就打出了5萬塊,5萬,整整5萬啊。你說,就這智商,我要是不幫她看著點,行嗎?
樂:那是不行,大媽,還真是不行。
花:那事我承認是有點擠著門框了,可後來,你問他做的是不是過份呢?
樂:後來,大爺您後來過啥份啦?
金:發現了人家見不得人的秘密唄。
樂:秘密?
花:你把舌頭給我捋直了說話,誰見不得人啦。
樂:就是,大爺,光天化日的,沒有證據,你可不興瞎說啊。
金:證據?有。上回,那手機又來簡訊,開頭就一個字:親。我的親娘四舅三大爺耶,就這老不咔嚓眼的貨色,還「親」,差點沒把我給酸死過去。
花:酸死活該。人家公安部的通緝令都能寫:親,跑不了的,還是早點自首吧,記住,等你噢。我一個楚楚動人的小老太太,為啥不能「親」上一把?
樂:大媽說得有道理,大爺,您還是過份啦。
金:過啥份,下面還有呢。
樂:還有?還有啥?
金:親,明晚8點,老地方,括弧,省去三個字。親娘四舅三大爺耶,省去三個啥字,那是火星人腳後跟都能想到的啊。
樂:想到啥?
金:我我我……那個唄。
花:放屁。那是我一老姐們,約我一起去跳桑巴舞,發簡訊時一時腦子缺氧,想不起「桑巴舞」咋寫,就用括弧省去了。就這,他認定我、我出軌了,趕緊屁顛屁顛地跑去偵查,結果發現是個女的,比我還大兩歲呢。
樂:大爺,您老查清了,也該放心了吧。
花:放啥心吆,免除了「出軌」,又懷疑我「出櫃」了,說是香港那叫啥「祖兒」的都出了,你難道不出嗎?呸,老不死的東西,我看是你 「出鬼」了。
金:我出啥「鬼」,50來年都在你領導下活命,閻王爺似的看著,我有「鬼」也出不了啊。
樂:二位別爭了好不好。你們的婚姻矛盾呀,我現在算是看出來了,一個字:愛得太深。
金:四個字啊。
樂:關鍵最後一個字,深。所以老怕有啥閃失。要說婚姻這玩意,我總結出來,它就是你後背上那塊怎麼也夠不著的癢癢肉,別老是惦記它癢癢,惦記多了,它不癢癢也癢癢了。癢癢了咋辦?不撓難受,撓呢手又太短。
花:小樂同志,你說的太精闢了。他這人就這毛病,老癢癢,又老是手短,到了還「豬八戒出招」——「倒打一耙」。
金:你才「豬八戒」呢。
樂:好了,大爺,按說大媽那些「出軌」的事,您老也鬧清楚了,這婚你倆還離嗎?
花:離,必須離。
金:離,堅決離。
樂:那行。既然二老都要離,就按程序辦吧。請你們坐好。下面,我代表國家婚姻登記處,接受你們的離婚申請。請問二位的姓名。(見二人緊張,不作答,再作提醒——)就是二位叫啥名字,大爺您先回答。
金:金一根。
樂:(記錄狀——)金一根。好,大媽,您呢?
花:花一朵。英文名字:一朵——花。
金:我也英文,一根——金。
花:拉到吧,一根筋,那是犟驢。這都不懂,還敢英格利希呢。
樂:二位既然都決定了離婚,那麼按照規定,我必須首先注銷你們的結婚登記,請二位交回你們的結婚證。
金:啥?
樂:結婚證。
金:這個沒有。
樂:這個沒有?你們一起過了50年,這個都沒有?
花:這個真的沒有。小樂同志,是這樣的,那時我小,啥也不懂,被媒婆還有他媽一通忽悠,再加上這老小子不地道,霸王硬上弓,稀里糊塗地就把我給「事實」了,你就按照那「事實」啥的寫吧。
金:啥「事實」?誰把誰「事實」了?今天你必須當著政府的面,給我說清楚嘍;還有,誰「霸王」啦?沒有你妲己在那兒擠眉弄眼的,我能「霸王」嗎?
樂:錯了,大爺,弄出霸王來的,那是虞姬。
金:就是,魚雞,又是魚又是雞的掛那兒,能不招惹老貓嗎?老貓惹急了,它能不「霸王」嗎?
花:死一邊去,得了便宜就賣乖,一輩子改不了的臭毛病。也罷,今天本老太「宰相肚裡升火箭」,讓你個天高地大成不?(對樂——)同志你寫,過去是我和這老東西共同「事實」的,現在,我們不共同了,不「事實」了。
樂:也行,按照新《婚姻法》精神,你們「事實」的比較早,法律也是認定的。下面進入下一個程序,財產分割。就是住房、傢具、存款等等,到底歸誰。
金:歸她。
花:歸他。
樂:你們這……
金:(將筆硬塞在樂的手裡——)聽我的沒錯。寫,所有一切都歸她。
樂:那你啥也不留點兒啊?
金:不留,最最要緊的沒留住,還留那些沒用的身外之物幹啥呀。
樂:(感動——)大爺,你太純爺們了。
金:挖苦我是不,我一個混了70多年的老頭,到了混成光棍,還純爺們?
樂:我不是那個意思,大爺。
金:那你啥意思。
樂:我說您這是「放愛一條生路」,高尚。
金:我說你這是邁大步走小路,沒崴著腳,倒扯著蛋了。(見樂還欲解釋,忙制止——)寫吧,這就是一個「人家不玩了,咱也玩不了了」的事情,扯不著高尚那個蛋。
樂:那好那好,我寫,我寫。
花:慢著。憑啥你不要的我就要?
金:我沒說不要啊?
花:那你要,要啥?
金:我、我要的那啥的,你、你不是不給嗎?
花:我給,你說。
樂:快說吧,大爺,大媽肯給了。
金:那…那我可就說啦。
花:說吧。
金:真給?
花:真給。
金:我、我要50年前的花一朵,肯給嗎?
花:不給。花一朵老成了「一朵——花」,敢要嗎?
金:敢。堂堂「一根——金」,我怕過誰呀?(摟過花,親了一口。)
樂:(糊塗了——)大爺,大媽,你們這是…
金:沒事,三片,少兒不宜,你就當自己害了「白內障」,啥也沒瞅見。
樂,我說大爺,您這可是「二兩羊肉一鍋湯」,拿我開涮啊?
金:下雨天打孩子,閑著也是閑著,不涮你涮誰?(對花——)是不,親。
樂:大爺,你、你這就太不爺們了。
花:小樂同志啊,別怪你大爺,我倆可不是存心給你找事。
樂:啊?您二位還真的有事?
花:有,登記。
樂:啥,還離婚啦?
花:不,登記結婚。
樂:結婚?
金:就是,給咱補辦一張結婚證,省得誰把誰給「事實」了,老是說不清楚。
樂:好好,我辦,我馬上辦。
金:(拉過花——)親,咱的喜糖呢?
花:在,在這。(掏出喜糖放到樂的手中,同時也向觀眾拋灑喜糖——)給,吃糖,大家同喜啊,謝謝啦。
樂:(無比感動狀——)哇噻,真是偉大,偉的太大啦。大爺、大媽,現在我庄嚴宣布:你們的愛情,我作主。
眾:哈哈——哈哈——
(幕閉,劇終。)
(4)有關婚姻法的劇本擴展閱讀
小品,就是小的藝術品。廣義的小品包含很為廣泛,在古印度的佛經中指七卷本的《小品般若波羅蜜經》,在散文中指篇幅較短的文學樣式;狹義的小品泛指較短的關於說和演的藝術。
它的基本要求是語言清晰,形態自然,能夠充分理解和表現出各角色的性格特徵和語言特徵,最為代表的是喜劇小品。
小品名稱大致起源於藝術學校和演藝團體。在美術界,一幅簡潔的、單純的小作品稱為小品。它本身沒有復雜的內涵,只反映事物的一個側面或現象,表現形式較單一。
如國畫小品,版畫小品,油畫小品。在演藝界,通過形體和語言表現一個比較簡單的場面或藝術形象的單人表演或組合表演,也稱為小品。
小品最早是演藝界考試學員藝術素質和基本功的面試項目,一般由錄取單位老師現場出題,應試者當場表演。1983年在第一屆央視春節聯合晚會上嚴順開表演的《阿Q的獨白》,首次運用了「小品」這一表演形式。
1984年春節聯歡晚會,陳佩斯朱時茂表演的《吃面條》使小品正式成為一種獨立的藝術表演形式。1985年,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80班的一個觀察生活練習《買花生仁的姑娘》,作為一個戲劇小品被搬上了春節聯歡晚會,岳紅、高倩、叢珊、曹力諸明星們朴實的表演,詼諧幽默的風格贏得了觀眾、專家、學者的一致好評,從此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有了一個新的藝術形式「小品」。
由於春節聯歡晚會的媒介,小品作為不可或缺的獨立的節目參與到演出中。其活潑、詼諧的表演形式倍受觀眾的喜愛。如陳佩斯、朱時茂的小品《吃面》,其滑稽、幽默的形象動作獲得了群眾的高度贊賞和認可,並直接引發了春晚舞台上的小品表演風潮,具有深遠的歷史影響意義。
受其影響,隨後趙麗蓉、宋丹丹、鞏漢林、趙本山、范偉、高秀敏、黃宏、郭達、郭冬臨等等一大批小品明星脫穎而出,小品這個新的演藝形式空前火暴,它的題材也空前豐富,小品反映社會現象的深度、廣度及其表演形式也愈趨多樣化。
從此小品成為文藝舞台上不可或缺的獨特的文藝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