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257
『壹』 專業文章丨如何理解我國《海商法》第257條規定的一年時效期間
深入探討我國《海商法》第257條的關鍵規定,關於海上貨物運輸的時效問題,讓我們一起揭示其中的法律內涵與實踐爭議。首先,無論是"海上貨物運輸"還是"沿海、內河貨物運輸",法律賦予的時效期限均為一年,這一期限自交付貨物的合理日期開始計算,無論提起的是合同違約還是侵權索賠。
在理論與實踐中,對於時效的適用存在分歧。天津海事法院認為,侵權責任不適用一年訴訟時效,而天津高級法院則堅持認為,《海商法》的時效適用於所有類型的賠償請求,包括合同違約和侵權。作為法律專家,張秀霞律師傾向於後者,她認為,無論索賠的法律依據是合同還是侵權,海上貨物運輸的賠償請求時效均為一年。
值得注意的是,時效的起算點是"應當交付貨物之日",即承運人有義務交付貨物但未履行的合理日期,即使提單持有人未及時提貨,這並不影響時效的開始。在無單放貨糾紛中,時效起算自這個日期,而非貨物實際抵達港口的時間。
《海商法》第257條對時效中斷有明確的規定,僅限於請求訴訟、仲裁或義務人同意履行的情況,如撤訴或起訴被駁回,時效不中斷。特別地,發送索賠函或提起訴訟後又撤訴的情況,不會導致一年時效的中斷。
對於沿海、內河貨物運輸,雖然原《批復》未明確時效中斷的規定,但從2021年起,民法典的適用使得訴訟時效為一年,從交付之日起計算。例如,海口海事法院的案例中,原告在2019年6月提起訴訟,其未超過時效。訴訟中斷的情況發生後,時效自2019年6月28日重新計算。
總的來說,張秀霞律師作為北京市京師(上海)律師事務所的專職律師,專注於海事海商、物流運輸和保險法律領域,她的見解為我們理解《海商法》第257條提供了專業的視角。通過上述分析,我們清晰地認識到,無論何種類型的海上貨物運輸賠償請求,一年時效期間是不容忽視的重要法律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