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合夥企業法案例題
① 經濟法案例分析:甲、乙、丙、丁四人共同投資設立A合夥企業。合夥協議的部分內容如下
1、該約定不符合復法律規定,依合制伙企業法規定,各合夥人應當共同經營、共擔風險,丙丁無權過問企業事務的約定損害了二人的基本權利。
2、甲的行為不符合入伙、退夥須經全體合夥人同意的規定。
3、鄭的合夥人雙方若未經其他合夥人同意,不能成為合夥企業的合夥人,該行為雖違法,但屬於效力待定的行為,一旦被追認仍為有效行為。
② 經濟法案例
一、《合夥企業法》規定,有限合夥人可以用貨幣、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或者其他財產權利作價出資。有限合夥人不得以勞務出資。丁為有限合夥人,不得以勞務出資。《合夥企業法》規定,有限合夥企業名稱中應當標明「有限合夥」字樣。而不能標明其他字樣。
二、1.甲不正確。《合夥企業法》規定,合夥人發生與合夥企業無關的債務,相關債權人不得以其債權抵消其對合夥企業的債務。所以不對。2.丙的觀點不正確。《合夥企業法》規定,合夥企業對合夥人執行合夥事務的權利和對外代表合夥企業的權利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本例中,宋某為善意第三人,所以合夥企業應當承擔責任。3.乙不正確。《合夥企業法》規定,退夥人對於基於其退夥前的原因發生的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所以乙對原負債5萬元承擔連帶責任。4.丁觀點不正確。《合夥企業法》規定,合夥企業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合夥人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對於合夥企業的損益分配,《合夥企業法》做了原則性的規定,合夥企業的利潤分配、虧損分擔,按照合夥協議的約定辦理。合夥協議未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的,由合夥人協商決定,協商不成的,由合夥人按照實繳出資比例分配、分擔。無法確定出資比例的,由合夥人平均分配、分擔。合夥協議不得約定將全部利潤分配給部分合夥人或者由部分合夥人承擔全部虧損。所以不對。5》《合夥企業法》規定,新合夥人對入伙前合夥企業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楊光與乙簽訂的協議無效。
三、《合夥企業法》規定,合夥人由於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清償數額超過規定的虧損分擔比例的,有權向其他合夥人追償。
③ 經濟法案例分析題目,求詳細解答。謝謝
【答案】
(1)甲以A企業的名義與B公司簽訂的買賣合同有效。根據《合夥企業法》的規定,合夥企業對合夥人執行合夥企業事務以及對外代表合夥企業權利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的第三人。在本題中,B公司屬於不知情的善意第三人,因此,買賣合同有效。
(2)實行合夥人一人一票並經全體合夥人過半數通過的表決方式。
①乙的質押行為無效。根據《合夥企業法》的規定,普通合夥人以其在合夥企業中的財產份額出質的,須經其他合夥人一致同意;未經其他合夥人一致同意,其行為無效,由此給善意第三人造成損失的,由行為人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在本題中,普通合夥人乙的質押行為未經其他合夥人的同意,因此,質押行為無效。
②丙的質押行為有效。根據《合夥企業法》的規定,有限合夥人可以將其在有限合夥企業中的財產份額出質;但是,合夥協議另有約定的除外。在本題中,由於合夥協議未對合夥人以財產份額出質事項進行約定,因此,有限合夥人丙的質押行為有效。
(3)①普通合夥人甲、乙、庚應承擔無限連帶責任;②退夥的有限合夥人丁以其退夥時從A企業分回的12萬元財產為限承擔有限責任。
(4)甲、乙、庚決定A企業以現有企業組織形式繼續經營不合法。根據《合夥企業法》的規定,有限合夥企業僅剩普通合夥人的,應當轉為普通合夥企業。在本題中,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丙在A企業中的全部財產份額後,有限合夥人丙當然退夥,A企業中僅剩下普通合夥人,A企業應當轉為普通合夥企業。
④ 專升本的《經濟法》中關於合夥企業的案例分析,求答案啊~~
1、四人理由均不成立。
(1)甲應對退夥前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故其理由不成立;專
(2)丁應對入伙前後的債屬務承擔連帶責任,故其理由不成立;
(3)四人先後系合夥關系,對外均承擔無限連帶責任,不存在比例清償問題,故故其理由不成立;
(4)丙提出的理由沒有法律依據;
2、四人連帶清償責任;
3、有約定依約定,無約定按出資比例,出資比例無法確定平均分擔。
⑤ 求經濟法概論(財)第一章企業法課後的案例分析參考答案。
解析:
(1)甲的主張不能成立。根據《合夥企業法》的規定,退夥人對其退夥前已發生的債務與其他合夥人承擔連帶責任,故甲對其退夥前發生的銀行貸款應付連帶清償責任。 乙的主張不能成立。根據《合夥企業法》的規定,合夥人之間對債務承擔分額的約定對債權人沒有約束力,故乙提出應按約定比例清償債務的主張不能成立,其應對銀行貸款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丙的主張不能成立。根據《合夥企業法》的規定,以勞務出資成為合夥人,也應承擔合夥人的法律責任,故丙也應對銀行貸款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丁的主張不能成立。根據《合夥企業法》的規定,入伙的新合夥人對入伙前的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故丁對其入伙前發生的銀行貸款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2)根據《合夥企業法的》的規定,合夥企業所欠銀行貸款首先應用合夥企業的財產清償,在合夥企業財產不足清償時,由各合夥人承擔無限連帶責任。乙、丙、丁在合夥企業解散時,未清償債務便分配財產,是違法無效的,應全部退還以分得的財產;退還的財產應首先用於清償銀行貸款,不足清償的部分,由甲、乙、丙、丁承擔無限連帶清償責任。
(3)在銀行貸款清償後,甲乙丙丁之間按內部約定承擔責任。
⑥ 經濟法--合夥企業法案例分析題
1、三人口頭約定了有關事項,是錯誤的。本法規定,合夥人訂立合夥協議應當以書面形式。
2、乙丙拒絕甲要求查看賬目的做法是錯誤的。本法規定,合夥人為了了解合夥企業的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有權查閱合夥企業的賬簿;而執行事務的合夥人應當定期向其他合夥人報告事務執行情況以及合夥企業的經營和財務狀況,即有報告的義務。
3、丙聲明退夥,並私自開走自己出資的汽車,拉走貨物一宗,是錯誤的。本法規定,合夥人在不給合夥企業事務執行造成不利的情況下,可以退夥,但應當提前三十日通知其他合夥人。丙的行為給合夥企業事務執行造成了不利,所以錯誤。另外,本法還規定,合夥企業存續期間,合夥人不得私自轉移或者處分合夥企業財產,據此,丙的行為也是錯誤的。同理,乙將合夥的剩餘存貨以低價全部買下,也是錯誤的。
4、乙拒絕償還瓷磚廠的欠款的說法是錯誤的。本法規定,合夥企業對合夥人執行合夥事務以及對外代表合夥企業權利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本案中瓷磚廠並不知道合夥人之間對事務執行的限制,瓷磚廠屬於善意第三人。
5、乙說劉某是被甲撞傷的,與他無關,找甲賠償的說法錯誤。合夥人在執業活動中非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的合夥企業債務以及合夥企業的其他債務,由全體合夥人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⑦ 經濟法作業:有關合夥企業的案例分析題
1、不抄正確。新入伙的合夥人應對入伙前的合夥企業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2、不正確。退夥後的合夥人應承擔退夥前的合夥企業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4、有效。合夥人在執行合夥事務有不正當行為的給予除名退夥。
5、不可以。甲私自以合夥企業的名義為其朋友提供擔保,其朋友不能清償債款的,應由甲承擔清償責任;該合夥企業欠長城公司貨款應由全體合夥人承擔清償責任,但長城公司可以向乙追討債務。
⑧ 經濟法--合夥企業法案例分析題
1. 三人應當以書面形式簽訂合夥協議,口頭約定事項不符合法律規定。
2. 乙丙拒絕甲查閱賬目是違反規定的。根據相關法律,合夥人有權查閱賬簿,執行事務的合夥人需定期報告經營和財務狀況。
3. 丙聲明退夥並擅自帶走出資的汽車及貨物是不合法的。退夥應提前通知其他合夥人,並不得對事務執行造成不利影響。合夥人不得私自處分企業財產。乙低價購買剩餘存貨同樣不符合規定。
4. 乙拒絕償還瓷磚廠欠款的說法是錯誤的。合夥企業的對外責任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瓷磚廠作為善意第三方,其權利應受到保護。
5. 乙認為劉某的傷害與己無關,應由甲賠償的說法是不正確的。合夥人對於非因故意或重大過失造成的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⑨ 經濟法 合夥企業 合夥人乙被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其在合夥企業中的全部財產份額後
【案例】1999年1月,甲、乙、丙、丁經協商,決定設立合夥企業,並簽訂了書面合夥協議。甲以部分貨幣及實物折價出資10萬元,乙以實物折價出資8萬元,經其他三人同意,丙以勞務折價出資6萬元,丁以貨幣出資4萬元。合夥協議規定,甲、乙、丙、丁按5:4:3:2的比例分配利潤和承擔風險。合夥協議約定由甲執行合夥企業事務,對外代表合夥企業,其他三人均不再執行合夥企業事務,但簽訂購銷合同及代銷合同應經其他合夥人同意。合夥協議中未約定合夥企業的經營期限。合夥企業在存續期間,發生下列事實:
(1)1999年5月,甲擅自以合夥企業的名義與A公司簽訂了代銷合同,乙合夥人獲知後,認為該合同不符合合夥企業利益,經與丙、丁商議後,即向A公司表示對該合同不予承認,因為甲合夥人無單獨與第三人簽訂代銷合同的權力。
(2)2000年1月,合夥人丁提出退夥,其退夥並不給合夥企業造成任何不利影響。2000年3月,合夥人丁撒資退夥。於是,合夥企業又接納戊新入伙,戊仍然出資4萬元。2000年5月,合夥企業的債權人A公司就合夥人丁退夥前發生的債務20萬元要求合夥企業的現合夥人甲、乙、丙、戊及退夥人丁共同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3)執行合夥事務的合夥人甲為了改善企業經營管理,於2000年4月獨自決定聘任合夥人以外的B擔任該合夥企業的經營管理人員;並以合夥企業名義為合夥企業以外的C提供擔保。 (4)2001年4月,合夥人乙在與D公司的買賣合同中,無法清償D公司的到期債務8萬元。D公司於2001年6月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判決D公司勝訴。D公司於2001年8月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合夥人乙在合夥企業中全部財產份額,但合夥企業的其他合夥人均表示願意受讓乙在合夥企業中的財產份額。
(5)2001年12月6日,由於經營管理不善,合夥企業虧損嚴重,無力償還E公司的到期債務,E公司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在審理中發現合夥企業財產為25萬元,但所欠債務達40萬元。
【問題】合夥人乙被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其在合夥企業中的全部財產份額後,合夥企業決定對乙進行除名,該合夥企業的做法是否符合法律規定?為什麼?
【解答】合夥企業的做法不符合法律規定,因為合夥人乙屬於當然退夥。根據《合夥企業法》的規定,合夥人被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其在合夥企業中的全部財產份額的,屬於當然退夥,當然退夥以法定事由實際發生之日為退夥生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