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預約合同的意思
1. 在合同法中,「預約」與「本約」的區別是什麼
預約。指約定將來訂立一定合同的合同。預約以訂立本約為合同義務內。預約合同的容雙方當事人均負擔訂立本約義務的,稱為雙務預約。
本約。又稱本合同,指為通過履行預約而訂立的合同。
2. 合同法 中的 「要約」 是什麼含義
合同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當符合下列規回定:(一)內容具體答明確;(二)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要約的生效條件有以下幾條:1、要約必須具有訂立合同的意圖。所謂訂立合同的意圖,是要求在要約中包含希望並已經決定和對方訂立合同的意思。2、要約必須向要約人希望與之締結合同的受要約人發出。一般認為,要約應當向特定人發出,這個特定人就是要約人希望和他訂立合同的人。而特定不限於一個,也可以是幾個,但必須都是確定的。如一個水泥廠有2000噸水泥可以銷售,分別向4個建築公司發數量各為500噸的要約。3、要約的內容必須具體確定。所謂具體確定,是指要約中應包含有合同的主要條款,讓受要約人看了之後可以決定是否同意訂約並作出承諾。4、要約必須送達受要約人。要約只有到達受要約人,受要約人才有可能了解要約的內容,並決定是否承諾。5.要約應以明示方式發出。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十四條?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當符合下列規定:?(一) 內容具體確定;?(二) 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3. 在合同法中,預約與本約的區別
合同可分為預約和本約。其區別在於:
1.訂約時間不同。預約屬前契約階段訂立的合同,所承擔的民事責任屬締約過失責任范疇。而本約是在民事合同權利義務關系全部定型後簽訂的,雙方應承擔的義務是合同義務。
2.預約合同是諾成合同,不受要物約束,強調當事人主觀意志在合同成立中的決定作用。而本約一般則受要物約束,交付是合同履行的重要內容。
3.是簽訂預約合同的目的是訂立本約,本約所定的義務是合同義務,直接具備履行內容。概而言之,預約的目的在於有事實或法律上的障礙,暫無法訂立主契約時,約定將來訂立合同。
(3)合同法預約合同的意思擴展閱讀:
預約可認定為本約的條件:
名為預約實為本約,應具備兩個條件:
1.具備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第十六條規定的商品房買賣合同的主要內容。該條規定:商品房銷售時,房地產企業和買受人應當訂立書面商品房買賣合同。
2.是出賣人已按約定收取購房款(既應包括全款,也應包括部分購房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預約詞條
4. 在合同法中 要約一詞的含義是什麼
要約是一方當事人向另一方當事人提出訂立合同的條件。希望對方能完全接受此條件的意思表示。發出要約的一方稱為要約人,受領要約的一方稱為受要約人。
①要約的條件:
a.要約的內容必須具體明確。所謂「具體」是指要約的內容必須具有足以使合同成立的主要條款。如果沒有包含合同的主要條款,受要約人難以做出承諾,即使做出了承諾,也會因為雙方的這種合意不具備合同的的主要條款而使合同不能成立。所謂「確定」,是指要約的內容必須明確,而不能含糊不清,否則無法承諾。
b.要約必須具有訂立合同的意圖,表明一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的拘束。
②要約的效力。
《合同法》第16條規定:「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自要約實際送達給特定的受要約人時,要約即發生法律效力,要約人不得在事先未聲明的情況下撤回或變更要約,否則構成違反前合同義務,要承擔締約過失的損害賠償責任。需明確一點,到達是指要約的意思表示額 觀上傳遞到受要約人處即可,而不管受要約人主觀上是否實際了解到要約的具體內容。例如,要約以電傳方式傳遞,受要約人收到後因臨時有事未來得及看其內容,要約也生效。
③要約的失效。
要約發出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約失效,要約人不再受原要約的拘束:
a.要約的撤回。撤回要約的通知應當在要約到達受要約人之前或者與要約同時到達受要約人。
b.拒絕要約的通知到達要約人。受要約人以口頭或書面的方式明確能知要約人不接受該要約。
c.受要約人對要約的內容進行實質性變更。有關合同標的、數量、質量、價款或報酬、履行期限、履行地點和方式、違約責任和解決爭議方法等的變更,是對要約內容的實質性變更。
d.要約中規定有承諾期限的,承諾期限屆滿,受要約人未作出承諾。對口頭要約,在極短的時間內不立即作出接受的意思表示,則表明要約的失效。
e.要約的撤銷。要約可以撤銷,撤銷要約的通知應當在受要約人發出承諾通知之前到達受要約人。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約不得撤銷:A.要約人確定了承諾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約不可撤銷;B.受要約人有理由認為要約是不可撤銷的,並已經為履行合同作了准備工作。
④要約撤回與要約撤銷的區別。
二者的區別僅在於時間的不同,要約的撤回是在要約生效之前為之,即撤回要約的通知應當在要約到達受約人之前或者與要約同時到達受要約人;而要約的撤銷是在要約生效之後承諾作郵之前而為之,即撤銷要約的通知應當在受要約人發出承諾通知之前到達受要約人。
⑤要約與要約邀請的區別。
a.要約邀請是指一方邀請對方向自己發出要約,而要約是一方向他方發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b.要約邀請不是一種意思表示,而是一種事實行為。要約是希望他人和自己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是法律行為;
c.要約邀請只是引誘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在發出邀請要約邀請人撤回其中邀請,只要未給善意相對人造成信賴利益的損失,邀請人並不承擔法律責任,以下四個法律文件為要約請:寄送的價目表、拍賣公告、招標公告、招股說明書。
5. 合同法裡面提到的「要約」是什麼意思
要約是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發出的希望與對方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發出要約的一回方稱要約人,接收要約答的一方稱受要約人。
《合同法》第14條對要約的構成,有具體要求。
簡單說:一個有效的要約,加上受要約方反饋的有效承諾,就能成立一個有效的合同。
6. 合同法中的當事人與訂約人的區別
當事人不一定是訂約人,但訂約人一定是當事人。
訂約人是簽定合同的人,但當事人可以是合同約定的第三人呀。
比如,甲和乙簽定合同',約定甲向丙履行債務,丙就是第三人。或者甲乙約定,甲讓丙向乙送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