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對
1. 合同法第八條的規定是什麼
法律分析:合同法第八條的內容是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本條是對關於依法成立的合同效力的規定。根據合同法的自願原則,訂不訂合同、與誰訂合同、合同的內容如何等,由當事人自願約定。但是,合同依法成立生效以後,對當事人就具有了法律約束力。所謂法律約束力,就是說,當事人應當按照合同的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非依法律規定或者取得對方同意,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如果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就要承擔違約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五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依法成立的合同,僅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廢止了嗎
沒有廢止。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是中國法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於規范市場行為、保護當事人權益、促進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以下是關於該法律是否廢止的
1. 法律的穩定性與權威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自實施以來,在規范合同管理、明確各方權利義務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法律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權威性,未經法定程序不會隨意廢止。
2. 法律效力
目前,並未有官方正式公布廢止《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的消息。該法律仍在生效中,對於合同領域的相關問題仍然具有法律約束力。
3. 合同的重要性
在當今社會,合同是經濟交往的重要形式,涉及到各個領域。法律的存在能夠保障合同的合法性和執行力,維護交易秩序和市場經濟的發展。
綜上所述,《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目前並未廢止,仍然在生效中,對於合同領域的問題具有法律約束力。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該法律的重要性將更加凸顯。
3. 合同相對性法條
法律分析:合同的相對性主要是有三個部分組成,第一個是合同主體的相對性,第二個是合同中內容的相對性,第三個是合同中所涉及到的責任的相對性,這三個相對性存在的理由是使這份合同對雙方都有一定的約束,不然只對一方存在約束的話,會發生很多不可避免的危害。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五條 、第五百二十二條、第五百二十三條對相對性作出了規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五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依法成立的合同,僅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五百二十二條 當事人約定由債務人向第三人履行債務,債務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
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第三人可以直接請求債務人向其履行債務,第三人未在合理期限內明確拒絕,債務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第三人可以請求債務人承擔違約責任;債務人對債權人的抗辯,可以向第三人主張。
第五百二十三條 當事人約定由第三人向債權人履行債務,第三人不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債務人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
4. 法律對格式合同的條款有何特別限制
合同法對格式合同的特別規定為充分發揮其優勢,抑制其消極影響,我國《合同法》對格式條款進行了全面的立法規制,其第39條、第40條、第41條分別規定了格式條款的訂立、效力、解釋規則。
一、對格式條款訂立的規制
《合同法》第39條第1款規定:採用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條搜返款的一方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權利和義務,並採取合理的方式提請對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責任的條款,按照對方的要求,對該條款予以說明。該條款通過為格式條款制定方設定義務的方式,從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規定了格式條款的訂立規則,即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沒有盡到提示義務或者拒絕說明的,該條款視為未訂立:該條款不公平的,也視為未訂立。
二、對格式條款效力的規制
《合同法》第40條規定:格式條款具有本法第52條和53條情況的,或者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
根據該條規定,我們可以看出在以下三種情況下,格式條款是無效的:
第一、屬於《合同法》第52條規定情形的格式條款無效。
1、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2、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漏漏笑3、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4、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5、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第二、屬於《合同法》第53條規定情形的格式條款無效。
1、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
2、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第三、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格式條款無效。
三、對格式條款解釋的規制
《合同法》第41條的規定,對格式條款進行解釋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釋。也就是返含說,應當以可能訂約者的平均的、合理的理解對格式條款進行解釋。
第二、對條款製作人作不利的解釋。此項解釋原則來源於羅馬法上「有疑義者就為表義者不利之解釋」原則,後來被法學界廣泛接受。
第三、非格式條款優先於格式條款。如果在一個合同中,既有格式條款,又有非格式條款(即由雙方當事人經過共同協商、達成一致後所擬定的條款),並且兩種條款的內容不一致,那麼採用不同條款,會對雙方當事人的利益產生重大、不同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根據該原則應當採用非格式條款,這也是充分尊重雙方當事人的意思,並且在一般情況下也更有利於保護廣大消費者。
《合同法》對格式條款進行了全面的立法規制,第39條、第40條、第41條分別規定了格式條款的訂立、效力、解釋規則。文中有詳細的介紹。如果您還有任何疑問,歡迎在進行律師咨詢。
5. 合同法 對補充協議,法律怎麼規定
嚴格而言,合同補抄充協議是對原合同未盡事宜,或者合同履行過程新發生的情況而另外進行的約定。
效力方面
1、根據合同法的規定,補充合同和正式合同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補充合同中與原合同相沖突的條款,補充的條款優先。
2、合同本身就是公民、法人自由意思的表示,只要不違反禁止性或者限制性規定,都可以協商。
注意
1、補充協議的當事人應當與原合同當事人嚴格一致。
2、補充協議的形式應當與原合同一樣完備。
3、嚴格防止與原合同發生內容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