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的修改過程

合同法的修改過程

發布時間: 2021-01-12 11:40:04

『壹』 合同法中日期被修改該怎麼辦

合同法中日期被修改屬於用人單位單方面變更勞動合同,勞動者可以向人力資源與社會回保障局申請勞動答仲裁,要求認定變更內容無效。勞動合同被確認無效,勞動者已付出勞動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
《勞動合同法》
第二十六條下列勞動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
(一)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的;
(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
對勞動合同的無效或者部分無效有爭議的,由勞動爭議仲裁機構或者人民法院確認。
第二十七條勞動合同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第二十八條勞動合同被確認無效,勞動者已付出勞動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勞動報酬的數額,參照本單位相同或者相近崗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確定。

『貳』 合同法修訂多少次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自1999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 1999年3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十五號公布 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至今沒有修訂過。

『叄』 合同怎麼修改

你好,如果合同條款並非雙方的合意,可以協商要求變更;一方也可以重大誤解為由,要求撤內銷合容同。合同是雙方當事人合意的意思表述,如果在合同內容中出現錯誤,應該積極跟合同另一方溝通協調,重新達成合意內容,對錯誤的地方進行補正,簽字蓋章確認。如果不能協商處理,建議盡快訴訟解決,這樣可以規避將來給自己一方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可變更合同在我國現行《民法通則》和《合同法》里稱為可變更、可撤銷合同

『肆』 最新一次修改合同法是哪一年啊

合同法來從1999施行至今沒有源修改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為了保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制定。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於1999年3月15日通過,於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四百二十八條本法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經濟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合同法》同時廢止。

『伍』 如何修改合同

修改合同有兩種方式,第一,解除原合同重新訂立新的合同,第二內,簽署補充協議。容
在修改合同時需要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需要主合同雙方當事人簽署。
第二,需要雙方當事人之間就修改事項協商一致。
第三,如果是重新簽署合同,原合同內容不變,只是將需要修改的條款改正後,直接引用到新合同中就可以。
第四,如果是簽署補充協議,需要在補充協議中明確主合同的內容,或者將主合同作為附件的形式。
第五,雙方簽字確認,並填寫日期。

『陸』 哪位高人,請問在簽訂施工合同的時候,通用條款能修改嗎修改了能不能有法律效應

合同當事人在成就合同過程中,對合同的通用條款進行修改或補充,只要是合同當事人真實意思的表示,且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經合同當事人確認的是有效的合同行為(或有效合同)。

根據《合同法》第七十七條規定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合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變更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

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第五十三條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並在不違反法律或是行政法規等相關要求的情況下,經過一定的協商進行修改或是變更施工合同,對於修改或是變更過的協議與文件,其效力應該高於其它合同文件,簽署在後的文件高於簽署在前的文件。

(6)合同法的修改過程擴展閱讀

無效合同法律後果

無效合同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不能產生當事人預期的法律後果。根據我國合同法的規定,無效合同的法律後果之一是返還財產,恢復原狀。但由於建築工程施工合同履行結果的特殊性,往往是承包方已經通過施工建設使得建築材料已經形成在建工程或者甚至是竣工的建築工程了。

因此建築工程施工合同無效的情況下,返還財產不太可能性,因此司法解釋制定了相對靈活的解決方案:

(一)參照合同約定支付工程價款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規定,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無效,但建設工程經竣工驗收合格,承包人請求參照合同約定支付工程價款的,應予支持。

這里要充分注意,只是「參照合同約定支付工程價款」,而非「按照」合同約定支付工程價款。也就是說支付的工程款不一定是實現約定的那個金額,也沒有以工程定額為標准,通過鑒定確定建設工程價值的補償原則。在這里,司法解釋制定者是採用「折價補償」的方式處理無效合同的。

(二)承包人承擔修復費用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規定,如果建設工程施工的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無效,且建設工程經竣工驗收不合格,但是修復後的建設工程經竣工驗收合格的,發包人請求承包人承擔修復費用的,法院應予支持。

(三)不予支付工程款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規定,如果建設工程施工的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無效,修復後的建設工程經竣工驗收不合格,承包人請求支付工程價款的,不予支持。

(四)發包人按照過錯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規定,因建設工程不合格造成的損失,發包人有過錯的,也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五)收繳當事人已經取得的非法所得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規定:

在承包人非法轉包、違法分包建設工程或者沒有資質的實際施工人借用有資質的建築施工企業名義與他人簽訂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導致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無效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四條規定,收繳當事人已經取得的非法所得。

(六)施工中取得資質的,按照有效合同處理

在超越資質等級的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無效的場合下,如果承包人簽約之時超越資質等級許可的業務范圍簽訂建設工程施工合同,但是在建設工程竣工前取得相應資質等級,當事人請求按照無效合同處理的,法院不予支持。

『柒』 合同條款該如何修改

違約金是合來同中約定的對沒有履自行合同的懲罰措施。和定金只可選擇其一來使用。由合同法調整。
損害賠償是民事侵權賠償的一種形式,由民法通則規定。由於對方的履約過程或其他行為造成的財產和人身的損害來請求適用。不一定以合同履行為前提,而是看是否有侵權行為和是否造成損害!!
根據<合同法>的規定,違約金和損害賠償是可以並列的.
也就是說兩者不相沖突.並且兩者性質、所指向的內容不一樣。違約金是指就雙方合議的合同而言,不履行合同則構成違約。如果因違約而造成損失,則需要支付賠償的。即兩者均可要求。
你所說的不能並列,是指,定金罰不能和違約金並列!

『捌』 合同條款該如何修改

一下回答由「濟南商律師」提供,如需轉述請註明出處:

你說的很對回,一般來說,合答同中約定的違約金應視為對損害賠償金額的預先確定,因而違約金與約定損害賠償是不可以並存的。

違約金與法定損害賠償是否並存,牽涉到違約責任的適用是否以發生實際損害為要件以及國家對違約金的干預問題。原則上可以說違約金的運用並不以實際損害發生為前提,不管是否發生了損害,當事人都應支付違約金。根據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規定:「違約金低於損失的,可請求適當增加。」據此,雖然違約金的適用不以實際損害發生為要件,但最終違約金金額大小的確定與實際損失額密切相關:法院或仲裁機構對違約金金額的調整是以實際損失額為參照標準的。

對違約金和法定損害賠償的適用關系可以概括為:①原則上不並存;②就高不就低;③優先適用違約金責任條款。

因此,你們的合同中規定兩者並存是沒問題的,雖然兩者不能並用。能不能同時出現在合同里和能不能同時使用是兩個概念的。根據你們的實際損失情況,你們可以自主決定是適用違約金條款還是適用損害賠償金條款。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

『玖』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最新修訂實施是什麼時間

合同法從1999施行至今沒有修改。

中國的合同法是1999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

該法通過的同時廢止了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經濟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合同法》。

只是在1999年12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090次會議通過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 》。解釋二還沒有出來。

(9)合同法的修改過程擴展閱讀:

我國於1999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在我國,合同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交易關系的法律,它主要規定合同的訂立、合同的效力及合同的履行、變更、解除、保全、違約責任等問題。

一、訂立原則:

1、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

2、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

3、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4、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守信的原則。

5、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循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干擾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二、合同的含義:

雙方或多方當事人(自然人或法人)關於建立、變更、消滅民事法律關系的協議。此類合同是產生債的一種最為普遍和重要的根據,故又稱債權合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所規定的經濟合同,屬於債權合同的范圍。

合同有時也泛指發生一定權利、義務的協議。又稱契約。如買賣合同、師徒合同、勞動合同以及工廠與車間訂立的承包合同等。

三、合同的法律特徵:

①合同是雙方的法律行為。即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當事人互為意思表示(意思表示就是將能夠發生民事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現於外部的行為)。

②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須達成協議,即意思表示要一致。

③合同系以發生、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為目的。

④合同是當事人在符合法律規范要求條件下而達成的協議,故應為合法行為。合同一經成立即具有法律效力,在雙方當事人之間就發生了權利、義務關系;或者使原有的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消滅。當事人一方或雙方未按合同履行義務,就要依照合同或法律承擔違約責任。

熱點內容
赤水司法網 發布:2025-08-15 06:25:59 瀏覽:466
行政法規備案 發布:2025-08-15 06:11:20 瀏覽:507
勞動合同法2015全文 發布:2025-08-15 05:57:48 瀏覽:246
誰有權制定規章 發布:2025-08-15 05:56:21 瀏覽:220
成都周勇律師 發布:2025-08-15 05:56:17 瀏覽:720
對法官超期不判怎麼辦 發布:2025-08-15 05:48:00 瀏覽:433
網路散播政治謠言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5 05:34:01 瀏覽:831
我國金融監管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8-15 05:16:14 瀏覽:973
法官背上 發布:2025-08-15 05:05:53 瀏覽:41
搭乘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5 05:04:38 瀏覽: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