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以來婚姻法的變遷
㈠ 建國以來我國對婚姻法有個幾次修改
3次你好,建國以來婚姻家庭立法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1、1950年4月13日頒布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2、1980年9月10日頒布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並廢除1950年《婚姻法》;3、2001年4月28日通過《婚姻法》(修正案)。其主要修改和增加的內容有:
1、增加規定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
2、增加了夫妻應當互相忠實,家庭成員應當互相幫助,維護家庭和睦、文明的倡導性規定;
3、增設無效婚姻制度;
4、明確規定夫妻共同財產和個人財產的范圍,完善夫妻約定財產制。
5、進一步保障老年人的權益。
6、增設了法院判決離婚的列舉性規定和離婚的補償原則、過錯原則。此外,婚姻法修正案還就有關結婚禁止條件、特殊主體提出離婚、離婚後父母的探望權以及法律責任等方面,均作了修改和補充,使得婚姻法更具可操作性,體現了法律的系統性和完整性。
㈡ 婚姻法的熱點論文題目
1、中國婚姻法文化考論
2、婚姻契約觀念的限度與嬗變
3、秦漢家族法研究回
4、我國民答法典親屬法編立法構建研究
5、中美婚內侵權行為之比較法研究
6、當代中國婚姻法與婚姻家庭研究
7、中國維吾爾族婚姻習慣法研究
8、建國初期山東省宣傳貫徹婚姻法研究
9、建國初期山西省貫徹婚姻法運動研究
10、論我國離婚訴訟中房產分割的若干問題
11、離婚訴訟中無房女性利益的法律保護問題研究
12、《婚姻法解釋(三)》中不動產登記效力研究
13、《婚姻法解釋(三)》中夫妻財產制度的研究
14、民國時期婚姻法的文學省思
15、土地革命時期婚姻立法問題研究
(學術堂提供更多論文知識)
㈢ 從一夫多妻制變為一夫一妻制的原因,最好詳細點的
一、一夫一妻制的起源及發展
一夫一妻制起源於原始社會末期,是財產私有制和階級不平等的產物。恩格斯曾指出,一夫一妻制的出現是因為大量財富集中於一人之手,並且這筆財富需要傳給該男子的子女,而非其他任何子女。因此,妻子必須遵守一夫一妻制,而丈夫則可能維持多偶制。從奴隸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盡管法律上確立了一夫一妻制,但剝削階級的男性仍可通過財產和權力享受多妻生活。例如,中國古代的多妻制主要表現為納妾制度,而其他國家和地區也有各自的多妻制特點。
二、一夫一妻制存在的必要性
一夫一妻制始終是我國婚姻法的重點。自建國以來,我國對婚姻法進行了多次修改,體現了國家對婚姻法的重視。作為婚姻法基本原則之一的「一夫一妻制」至關重要。它對婚姻法的執行、力度、方向和策略起著關鍵作用。
1. 一夫一妻制是我國現行婚姻法的規定。我國古代經歷了亂婚、群婚、一夫多妻等多種婚姻形式。建國後,一夫一妻制被確定下來,這是婚姻制度的進步、核心和立足點。根據現行婚姻法,夫妻擁有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如姓名權,可以有獨立的姓氏。
2. 一夫一妻制要求夫妻雙方自願結合,不受強迫。這是現代婚姻法賦予夫妻的基本權利。與之相反,古代婚姻由父母包辦,當事人只能順從。現代法律要求夫妻雙方有深厚的感情基礎,相互忠誠。一夫一妻制基於雙方對彼此深厚的愛。
參考書目:
1. 巫昌禎主編:《婚姻與繼承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 楊大文主編:《婚姻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
3. 任國鈞著:《婚姻法通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以上內容供參考。
㈣ 建國以來的婚姻法及每部的更新與發展
婚姻立法理念的變革與發展
婚姻家庭制度的嬗變是婚姻家庭立法理念變革的反映。婚姻家庭的立法理念從強調管制發展為尊重私權,注重保護公民的自由和自治權利,注重保障弱勢一方和未成年子女的利益,強化法律救濟和社會救助,從追求形式平等發展到實質平等。
1、從強調管制到尊重私權
自治與管制,自由與限制歷來是婚姻家庭領域最受關注的、爭議最大的問題。婚姻法的發展史就是自由與限制,自治與管制的分野和博弈的歷史。由於在傳統上婚姻家庭是社會的縮影,婚姻法涉及對配偶、父母、子女等親屬身份關系的認定,甚至關涉宗法等級關系的維系,必然具有較多的國家強制和權力確認的成分。我國1950 年婚姻法作為獨立的法律部門,除了受到前蘇聯婚姻家庭立法模式的影響之外,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強調國家對婚姻家庭的調控「, 促進具有決定一切意義的社會生產力底發展」[3],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私法自治是民法的基本原則,旨在保障個人的自主決定和人格尊嚴,實現個人的自治權利。1980年婚姻法和2001 年修訂的婚姻法都是以不斷擴大公民的私法自治權利,保障公民的意思自治原則為立法理念的。例如,夫妻財產制度從單一的法定共同財產制到法定財產制與約定財產制並立,再到約定財產制的完善與個人特有財產制度的確立;這一變化的進路是不斷地擴大夫妻個人決定其財產狀況的自由權利。[4]同時婚姻自由原則也獲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從1994 年《婚姻登記管理條例》中要求公民在辦理結婚登記時必須提交所在單位或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出具的婚姻狀況證明到2003 年《婚姻登記條例》對此規定的取消,以個人自行出具的簽字的聲明取而代之;特別值得引起關注的是2003 年《婚姻登記條例》將1994 年條例名稱中的「管理」二字的刪除,淡化了婚姻登記的行政管理色彩,擴大了公民個人婚姻自由的許可權,更加體現婚姻法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保護當事人婚姻自由的立法理念。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現代婚姻法對公民私權的尊重和保護,看到意思自治原則在婚姻法中的逐漸擴張,當然,婚姻法對意思自治原則的體現是有節制的,適度的干預是維護婚姻家庭關系穩定與和諧的必要手段。因此,我們也發現了管制和權力作為自治與權利的保障者與補充者的角色和作用。當公民自治有悖於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時,國家和管制就會出現,成為婚姻家庭關系的調整器;而當公民自治無法取得一致時,即爭議無法解決時,管制和權力又會作為最終的爭議解決方式出現,這種方式往往以司法的名義或補充性條款的名義出現。[5]一言以蔽之,現行婚姻法由當事人的充分自治和國家與社會必要的管制構成,且自由和自治業已成為婚姻法的主旋律。自治的張揚,無疑昭示著婚姻法對個人自由的尊重,對婚姻家庭主體之間平等關系的認定,體現了以人為本的人文主義精神對人的終極關懷和保護。
2、從追求平等公正到強調司法效率和自己責任
婚姻法從古羅馬法時期就已產生,堪稱人類歷史上最為古老的法律部門之一。古代婚姻法和近代婚姻法均體現了婚姻家庭關系中的身份、倫理特徵和等級要求,因而夫妻之間、父母子女之間,以及其他尊卑親屬之間的不平等成為那時婚姻法中的當然內容,對平等、公正的呼喚成為古代、近代婚姻法改革的目標和追求。
縱觀中國婚姻法的發展歷程,從古至今,由婚姻家庭主體間的不平等到平等,由婚姻家庭關系中的非正義到正義,是貫穿婚姻法歷史脈絡中的主線。自1950 年婚姻法始,無論是1980 年的婚姻法,還是2001 年的修正案,都以男女平等作為基本原則,婚姻法的相關具體規定都體現了夫妻之間、父母子女之間以及祖孫之間、兄弟姐妹之間的平等。在堅持男女平等的前提下,追求公正也是婚姻法的另一個重要價值理念。如婚姻無效和可撤銷制度作為對結婚自由的限制,體現了婚姻正義;夫妻約定採取分別財產制之後,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以一方的財產清償,體現了對以善意第三人為化身的交易秩序的保護和交易公正;離婚時的家務勞動補償制度和離婚損害賠償制度,體現了對婚姻關系中弱者的保護和對社會正義的維護。另外,特定條件下祖父母、外祖父母與孫子女、外孫子女之間的相互撫養、贍養義務的規定,以及一定條件下兄姐與弟妹之間的相互扶養義務的規定,體現了代際之間、同輩之間權利義務關系的公平與相互性。上述制度無一例外地體現婚姻法中的平等與公正,可以說,平等、公正是現代婚姻法最重要的基本價值。
㈤ 從一夫多妻制變為一夫一妻制的原因,最好詳細點的
一夫一妻制的起源(原因)發展:
一夫一妻制制度產生於原始社會的末期,它是財產私有制和階級不平等的產物。恩格斯曾經深刻的指出:「一夫一妻制的產生是由於大量的財富集中於一個人的手中,而且這一財富必須傳給這一男子的子女,而不是傳給其他任何的子女。為此,就必須需要妻子方面的一夫一妻制,而不是丈夫方面的一夫一妻制。所以,這種妻子方面的一夫一妻制根本就沒有妨礙到丈夫公開的或者是秘密的多偶制。」從奴隸社會開始,一直到資本主義社會,法律上雖然確立了一夫一妻制的制度,但是,剝削階級中的男性卻可以憑借財產和權勢,過著多妻的生活。中國古代的多妻制是以納妾為主的形式。其他的許多國家也各自有其自己的特點多妻制。
一夫一妻制存在的必要性:
一夫一妻制歷來是我國婚姻法關注的一個重點問題,自建國以來我國對婚姻法進行了多次的修改,可見國家對婚姻法的重視程度。這與婚姻法的立法地位及其對普天下百姓的無所不在的影響力有著很大的關系,那麼作為婚姻法中最基本的原則之一的「一夫一妻制原則」則又成為重中之重。它的存在對婚姻法的執行,力度,方向,策略等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一個妻子一個丈夫的婚姻制度是我國現行婚姻法的規定。在我國古代就曾經經歷了亂婚,群婚,一夫多妻等多種婚姻結構形式。在建國後一個丈夫和一個妻子的結合形式被確定了下來,從現代文明發展的歷史演變來看,這是婚姻制度上的一個進步,一個核心,一個立足點。現行婚姻法對一夫一妻制的結合形式使他們擁有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如夫妻雙方都有自己的姓名權,可以有自己獨立的姓氏。這在我國婚姻法第10條中可以體現:夫妻雙方可以有獨立的姓氏。
2、在一夫一妻制中,夫妻兩方的結合必須是雙方自願的結合,是不被別人所強迫的,丈夫和妻子自由的結合在一起。這是現代婚姻法所賜予的夫妻雙方的最基本的權利。但是在古代,婚姻的締結是由父母包辦的。當事人則只能安心順從。在古代所僅有的那一點夫妻之愛,並不是主觀的愛,而是客觀的義務。現代法律中的一夫一妻制原則要求雙方要有深厚的感情基礎,相互忠誠。一夫一妻是雙方彼此的相互深愛對方。
參考書目:
[1]巫昌禎主編:《婚姻與繼承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楊大文主編:《婚姻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
[3]任國鈞著:《婚姻法通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以上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