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中廣告費的扣除標准
⑴ 《經濟法基礎》考點: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以下內容是由我整理的初會《經濟法基礎》考點: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希望您喜歡!
企業所得稅的計稅依據是應納稅所得額,即指企業每一納稅年度的收人總額,減除不征稅收人、免稅收人、各項扣除以及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後的余額。
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 - 不征稅收入 - 免稅收入 - 各項扣除 - 以前年度虧損
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以權責發生制為原則。
(一)收人總額
企業收入總額是指以貨幣形式和非貨幣形式從各種來源取得的收人。包括:銷售貨物收人,提供勞務收人,轉讓財產收人,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利息收人,租金收入,特許權使用費收人,接受捐贈收人以及其他收入。
(二)不征稅收人
1.財政撥款。
2.依法收取並納人財政管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
3.國務院規定的其他不征稅收人。
(三)稅前扣除項目
企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人有關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四)扣除標准
1.工資、薪金支出。
企業發生的合理的工資薪金支出,准予扣除。
2.職工福利費、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
企業發生的職工福利費、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按標准扣除。未超過標準的按實際發生數額扣除,超過扣除標準的只能按標准扣除。
3.社會保險費。
4.借款費用。
5.利息費用。
6.匯兌損失。
7.公益性捐贈。
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不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8.業務招待費。
企業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業務招待費支出,按照發生額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人的的5‰。
9.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
企業發生的符合條件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不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過部分,准予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10.環境保護專項資金。
企業依照法律、行政法規有關規定提取的用於環境保護、生態恢復等方面的專項資金,准予扣除。上述專項資金提取後改變用途的,不得扣除。
11.保險費。
企業參加財產保險,按照規定繳納的保險費,准予扣除。
12.租賃費。
13.勞動保護費。
企業發生的合理的勞動保護支出,准予扣除。
14.有關資產的費用。
企業轉讓各類固定資產發生的費用,允許扣除。企業按規定計算的固定資產折舊費、無形資產和遞延資產的攤銷費,准予扣除。
15.總機構分攤的費用。
16.資產損失。
17.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稅法規定準予扣除的其他項目。如會員費、合理的會議費、差旅費、違約金、訴訟費用等。
(五)不得扣除項目
1.向投資者支付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款項。
2.企業所得稅稅款。
3.稅收滯納金。
4.罰金、罰款和被沒收財物的損失。
5.超過規定標準的捐贈支出。
6.贊助支出。
7.未經核定的准備金支出。
8.企業之間支付的管理費、企業內營業機構之間支付的租金和特許權使用費,以及非銀行企業內營業機構之間支付的利息。
9.與取得收人無關的其他支出。
(六)虧損彌補
企業某一納稅年度發生的虧損可以用下一年度的所得彌補,下一年度的所得不足以彌補的,可以逐年延續彌補,但最長不得超過5年。而且,企業在匯總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時,其境外營業機構的虧損不得抵減境內營業機構的盈利。
(七)非居民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
取得的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按照下列方法計算其應納稅所得額:
(1)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和利息、租金、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全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2)轉讓財產所得,以收入全額減除財產凈值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財產凈值,是指有關資產、財產的計稅基礎減除已經按照規定扣除的折舊、折耗、攤銷、准備金等後的余額。
(3)其他所得,參照前兩項規定的方法計算應納稅所得額。
⑵ 干貨丨2021最新注會《經濟法》《稅法》大綱解讀
注會《經濟法》大綱解讀:
一、法律基本原理
二、民事法律制度——合同法
三、商事法律制度——證券法
四、經濟法律制度——反壟斷法
注會《稅法》大綱解讀:
一、增值稅
新增政策包括多項內容,如網路平台道路貨物運輸企業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國有農用地出租增值稅政策、二手車經銷增值稅政策調整、增值稅征管問題明確、普惠金融稅收優惠政策延期、海南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政策、增值稅專用發票電子化改革等。這些政策涉及增值稅各個方面的調整,旨在優化稅收環境,簡化稅務流程,提高稅收效率。
二、個人所得稅法
新增政策包括完善個人所得稅預扣預繳方法、小型微利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延緩繳納所得稅、境外所得個人所得稅政策調整、支持疫情防控的個人所得稅優惠等。這些政策旨在減輕個人稅收負擔,促進社會公平,支持疫情防控。
三、企業所得稅法
新增政策涉及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西部大開發企業所得稅政策延續、海南自由貿易港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和軟體企業所得稅政策調整、企業所得稅月(季)度預繳納稅申報表修訂、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稅前扣除政策等。這些政策旨在促進企業創新、支持特定地區發展、鼓勵公益事業,為企業創造更優稅收環境。
四、其他小稅種
2020年城市維護建設稅、契稅和資源稅的立法與政策調整,旨在完善稅收體系,促進資源合理配置,推動城市建設與土地管理的規范化。
⑶ 中級會計師《經濟法》知識點: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
廣告費和業務招待費是公司里經常發生的費用,但很多會計人分不清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的不同之處,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個知識點,和深空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廣告費和業務招待費
企業發生的與經營活動有關的業務招待費支出,屬於業務招待費支出,按照發生額的60%扣除,最高不能超過當年收入的千分之五,關於業務招待費要注意的是,60%和千分之五的比例,取最低的那個作為扣除的部分,符合發生條件的廣告費,除了有另外的規定外,不得超過當年銷售收入的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出部分,准予在以後的納稅年度結轉。
(二)案例分析
甲商品生產企業在去年實現了商品銷售收入3000萬元,接受的捐贈收入為200萬元,轉讓商標所有權為收入400萬元,國債利息收入為60萬元,甲企業去年發生的廣告費為250萬元業務宣傳費為90萬元,該企業可以在稅前扣除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為多少萬元?
解析:
1、這道題主要考察了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的知識點
2、計算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的扣除限額的基數:銷售收入=3000萬元
3、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可在稅前扣除的限額為=3000*15%=450萬元
4、由於實際發生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為=250+90=340萬元
5、沒有超過扣除的限額,所以340萬元的廣告業務宣傳費用都可以扣除。
⑷ 中級會計師《經濟法》知識點: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
中級會計師《經濟法》中關於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的知識點如下:
廣告費和業務招待費的區別:
- 廣告費:是指企業為了推銷商品或服務,通過各種媒體進行宣傳所發生的費用。符合發生條件的廣告費,除了有另外的規定外,不得超過當年銷售收入的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出部分,准予在以後的納稅年度結轉。
- 業務招待費:是指企業發生的與經營活動有關的業務招待支出。這部分支出按照發生額的60%扣除,但最高不能超過當年銷售收入的千分之五。在計算扣除額時,需要取60%和千分之五這兩個比例中的較低值。
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的稅前扣除:
- 扣除限額: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的稅前扣除限額是基於企業的銷售收入來計算的,具體為銷售收入的15%。
- 實際扣除:如果企業實際發生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沒有超過這個限額,那麼可以全額扣除。如果超過了限額,超出的部分可以在以後的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案例分析:
- 以甲商品生產企業為例,其銷售收入為3000萬元,廣告費為250萬元,業務宣傳費為90萬元。
- 計算扣除限額:3000萬元 * 15% = 450萬元。
- 實際發生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總額為340萬元,未超過扣除限額,因此可以全額扣除。
⑸ 經濟法營業收入和收入總額的區別
收入總額是一個廣泛的概念,涵蓋了所有形式的收入,包括應稅收入、免稅收入和不征稅收入。相比之下,營業收入則更為具體,是收入總額中的一個子集。
在稅務處理中,計算業務招待費、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的扣除限額時,營業收入的范圍是相對明確的。它包括了會計核算中的「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同時,營業收入還包括銷售貨物、提供勞務、租金收入以及特許權使用費等。然而,這些扣除費用的計算並不包括「營業外收入」和「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這些收入類型通常被視為企業的非主營業務收入,因此在扣除限額的計算中不予考慮。
舉個例子,假設一家企業在一定期間內,通過銷售商品獲得了100萬元的收入,通過提供勞務獲得了50萬元的收入,同時通過出租房產獲得了20萬元的收入。那麼,這家企業的營業收入總額就是100萬元加上50萬元再加上20萬元,即170萬元。
需要注意的是,營業外收入和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雖然也屬於收入總額的一部分,但它們並不計入營業收入,因為它們與企業的主營業務無關。營業外收入可能包括捐贈收入、罰款收入等,而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則來自於企業的投資收益。
這種區分對於企業來說非常重要,因為不同類型的收入在稅務處理上的待遇是不同的。例如,營業外收入和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時,可能會享受一定的稅收優惠政策。
因此,了解收入總額和營業收入的區別,可以幫助企業在稅務籌劃和財務管理中做出更加合理和有效的決策。
⑹ 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項目口訣
經濟法基礎在初級會計會計考試備考中屬於比較耗費時間的一科,很多地方必須要背下來才能應對考試。但人的記憶力是有限的,想要記住那麼多知識是有很大難度的。
例如經濟法基礎中比較重要的知識點——企業所得稅,在考試中有很大比重,所以企業所得稅重要稅前扣除項目及標准相關知識考生必須掌握,想要掌握就要背會以下內容:
(1)企業發生的職工福利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14%的部分,准予扣除。
(2)企業撥繳的工會經費,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2%的部分,准予扣除。
(3)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企業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的8%的部分,准予扣除;超過部分,准予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4)社會保險費。
(5)借款費用。
(6)公益性捐贈----不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超過部分准予在以後三年內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7)業務招待費----按照發生額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5‰(千分之五)。
(8)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不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過部分,准予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相信大家看到這些頭都大了。這時候就需要一定的技巧了,那就是運用口訣來記憶。為了讓大家快速省力的掌握相關知識,正保會計網校的隋心老師將上方復雜難記的知識整理成以下表格,並編寫了記憶口訣,即使零基礎考生,也能夠在短短一分鍾內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