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現行合同法54條

現行合同法54條

發布時間: 2025-08-14 01:25:39

A. 合同法54條廢除了嗎

合同法54條暫時並未廢除。
第五十四條可撤銷合同
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友肢缺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是為了保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制定的。最新合同法全文包括一般規定、合同訂立、合同效力、合同履行、變飢戚更和轉讓、權利義務終止、違約責任、其他規定買賣合同、供電合同、贈與合同、借款合同、租賃合同、融資租賃合同、承攬合同、建設工程合同、運輸合同好辯、技術合同、保管合同、倉儲合同、委託合同、行紀合同、居間合同等的法律條文共二十三章四百二十八條。

B. 合同法52條與54條有何區別

1、合同法的的52條規定的欺詐與脅迫是針對投寄國家利益的,強調的受損方是國家的利益。因為合同雙方當事人通過合同的形式,利用了藏族與脅迫的手法,造成了國家利益的損害,同時因為國家的財產的保護高於私人財產的保護,通過使合同無效,可以更加有利保護國家的利益。
2、合同法的54條的規定,主要針對的是當事人之間的利益。正如民間的俗話,一個願意受騙,一個願意騙,也沒有受到損失的,法律也就保護這樣成立的合同。合同的自由也在這里可以顯示出來了。
3、合同法的54條為了保護受欺詐與受脅迫的一方的利益。賦予了前者的向人民法院行使撤銷權的權利來保護自己的合法的合法的權利。
4、因此,承認合同有效還是行使撤銷權使合同歸於無效,權利在受欺詐與受脅迫的一方,也是法律的公平與正義的體現了。

C. 合同法第54條:

我覺得你問的問題挺專業,至少是認真思考過的。
其實這兩條對於買方的保護力度內是一樣的,只不過是並列的容而已,即在買方保護自己的利益時,要看其當時所處的實際情況,即是主張因訂立合同顯失公平還是重大誤解。如果沒有,在訂立合同後,買方不按時發貨或者貨物質量不符合合同目的,可以解除合同。
兩條都是從不同方面對於守約者的保護。

附條文:
第五十四條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
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第一百四十八條因標的物質量不符合質量要求,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買受
人可以拒絕接受標的物或者解除合同。買受人拒絕接受標的物或者解除合同的,標的
物毀損、滅失的風險由出賣人承擔。
希望採納

D. 合同法54條在民法典哪條

合同法54條在民法典的第146條到151條。
《合同法》第五十四條 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條 行為人與相對人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以虛假的意思表示隱藏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依照有關法律規定處理。
第一百四十七條 基於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行為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四十八條 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四十九條 第三人實施欺詐行為,使一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方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欺詐行為的,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五十條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脅迫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脅迫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五十一條 一方利用對方處於危困狀態、缺乏判斷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為成立時顯失公平的,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E. 合同可撤銷情形具體有幾種

根據《合同法》第54條的規定,合同可撤銷的原因有重大誤解、顯失公平、欺詐、脅迫、乘人之危五種情形。並且特別規定,一方以欺詐、脅迫手段訂立的合同,只有損害國家利益的才作為合同無效的原因。
一、合同可撤銷情形有幾種
合同具備可撤銷的原因,是行使合同撤銷權的前提條件。根據《合同法》第54條的規定,合同可撤銷的原因有重大誤解、顯失公平、欺詐、脅迫、乘人之危五種情形。並且特別規定,一方以欺詐、脅迫手段訂立的合同,只有損害國家利益的才作為合同無效的原因。
很顯然,《合同法》關於合同可以撤銷的原因,採取有別於《民法通則》的規定,借鑒了目前世界各國或地區的通行作法,採取了廣義的立法。但是,根據《民法通則》第59條的規定,當事人對其內容有重大誤解、顯失公平的合同才可作為合同撤銷的原因,而對於以欺詐、脅迫、乘人之危等方式簽訂的合同一概都歸類於《民法通則》第58條所指的無效情形,作為合同無效的原因。
1、欺詐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68條的規定,欺詐是指一方當事人故意實施某種欺騙他人的行為,並使他人陷入錯誤而訂立的合同。
2、脅迫
根據《民法意見》第69條的規定,脅迫是指一方當事人直接以物質性強制或精神性強制迫使對方與已訂立合同。也就是行為人以給公民及其親友的生命健康、榮譽、名譽、財產等造成損害,或者以給法人的榮譽、名譽、財產等造成損害為要脅,迫使對方作出違背真實意思表示的行為。
3、乘人之危
根據《民法意見》第70條的規定,乘人之危是指行為人利用他人的危難處境或緊迫需要,強迫對方接受某種明顯不公平的條件並作出違背其真意的意思表示。比如,某乙一直想購買某甲的一張郵票,但某甲並不想出賣,一日,某甲之子不幸落入一水庫中,當時在場之人只有某乙會游泳,某甲重金要求圍觀之人救助其子,於是某乙提出不要重金只要該郵票作為報酬,某甲救子心切,不得不同意該要求,事後某甲之子得救,但因此成訴,此案即屬乘人之危。
4、重大誤解
根據《民法意見》第71條的規定,重大誤解是指行為人對於合同的重要內容產生錯誤的認識,並且基於錯誤認識而訂立的合同。重大誤解多因自己的過錯,對行為的性質、對方當事人、標的物的品種、質量、規格和數量等合同的內容發生錯誤的認識,從而導致行為的後果與自己的意思相悖。
5、顯失公平
根據《民法意見》第72條的規定,顯失公平是指合同中的權利義務關系明顯不符合權利義務對等原則的合同。這是一方當事人利用優勢或者利用對方沒有經驗,致使雙方的權利與義務明顯違反了公平、等價有償這一基本民法原則,而使另一方的利益嚴重受損的一種情形。
二、可撤銷合同的法律後果
合同無效和合同撤銷所引起的法律後果,應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合同無效和合同被撤銷的溯及力
根據中國《民法通則》的規定,無效的民事行為和被撤銷的民事行為,從行為開始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中國合同法第56條貫徹了《民法通則》的上述立法精神,明確規定:「無效的合同或者被撤銷的合同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按照該條法律規定,無效的合同和被撤銷的合同,其沒有法律效力的後果一直回溯到合同訂立之時.
(二)合同部分無效的後果
民事行為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的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這是中國民法的民事行為制度的基本規則之一。
(三)合同無效和被撤銷後的財產責任
在合同當事人已經給付財產或者遭受損失的情況下,合同無效和被撤銷後,必須涉及到財產責任的承擔。
中國《民法通則》規定,民事行為被確定無效或者被撤銷後,當事人經該行為取得的財產,應當返還給受損失的一方;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的損失;如果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對行為人與對方惡意串通,實施了損害國家的、集體的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民事行為的,應當追繳雙方取得的財產,收歸國家、集體所有或者返還給第三人。
合同在當事人簽字蓋章之後,往往只能算是成立,雖然大多數的合同成立之後就會生效,但這要看所簽訂的合同內容是否符合《合同法》中的規定,要是存在重大誤解、顯失公平、欺詐、脅迫、乘人之危等五種情形之一,那合同就是可撤銷的。

熱點內容
西南法律碩士就業 發布:2025-08-14 18:56:09 瀏覽:664
維修法律法規 發布:2025-08-14 18:46:09 瀏覽:112
律師晚上加班 發布:2025-08-14 18:13:38 瀏覽:494
法律民事責任分類 發布:2025-08-14 18:13:37 瀏覽:214
企業勞動合同法 發布:2025-08-14 18:11:30 瀏覽:963
南海區律師 發布:2025-08-14 18:11:30 瀏覽:103
經濟法試題老張 發布:2025-08-14 17:26:48 瀏覽:707
公職人員法治檔案 發布:2025-08-14 17:20:38 瀏覽:34
勞動法工傷喪失部分勞動能力 發布:2025-08-14 17:19:35 瀏覽:940
勞動法第四十五 發布:2025-08-14 17:11:19 瀏覽: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