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股份有限公司案例分析
⑴ 求經濟法案例分析,好心人幫幫忙,快考試了~
1不符合,公司法規定有限責任公司全體股東貨幣出資額不得地於注資的30%,甲出資為貨幣資金50萬。不足200*30%=60萬員,故不對首次出資額不得少於注資的20%,也不得低於最低限額3萬元,該條件滿足,公司法規定,不能一勞務,信用,商譽,在擔保中資產出資,故戊不能以勞務出資,
2,有限責任公司可不設董事會,監事會,但須設1名執行董事,可以兼任公司經理,只設1,2名監事,
3,C公司為A的子公司,視為公司的分立,公司公司分立時,分立前的債務由分立後的公司承擔聯代責任,但是,公司債前有書面協議的除外對於D的債務由其共同承擔
4這個問題會很長丫,債權人為銀行100發生於分立前,但,被告應為A企業和C企業為共同被告,省略恆多
5更具破產法,債權人可以生情破產,但要求債務企業無力償還,可向法院提出重整和破產清算
⑵ 經濟法案例分析------1995年6月,某市甲.乙
(1)三方對公司承擔無限責任違反了公司法規定。我國公司法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對公司債務只能承擔有限責任。
(2)公司監事會的成員2人不符合法律規定。《公司法》規定,監事會成員不少於3人。
(3)股東人數較少、規模較小的有限責任公司可以設一名執行董事、不設董事會;同時,有限責任公司的最高權力機構應為股東會而非董事會。
(4)根據法律規定,有限責任公司不得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
⑶ 關於經濟法案例分析,求答案
[案例題4答案]
該公司上述活動中,存在著以下與《公司法》規定不相符之處:
(1)《公司法》規定,以募集方式設立股份有限公司的,發起人認購的股份不得不於公司股份總數的35%。該公司設立時總股本3000萬元,其中向社會募集2200萬元,發起人認購的僅為800萬元,僅占公司股本總數的26.7%。
(2)《公司法》規定,公司發行新股應與前一次發行間隔1年以上。該公司1996年1月8日增發新股,與上次發行間隔時間不足1年。
(3)《公司法》規定,公司合並,應當自作出合並協議之日起10日內通知債權人,並於30日內在報紙上至少公告3次,未接到通知書的債權人自第一次公告之日起90日內,有權要求公司清償債務或者提供相應的擔保。公司不清償債務或者不提供擔保的,公司不得合並。該公司在合並過程中,其通知債權人的時間、公告發出時間及公告次數均與法律規定不相符。該公司自第一次公告之日起未滿90日進行合並的工商登記也與法律規定不相符。
(4)《公司法》規定,董事因故不能出席董事會,可以書面委託其他董事代為出席董事會會議。因此,甲的委託合法有效;而乙和丙委託非董事出席,其委託違法無效,因為被委託者無權出席董事會會議。
(5)《公司法》規定,董事會會議應由1/2以上的董事出席方可舉行。該公司董事會成員為15人,合法出席會議的為7人(即本人出席者6人,甲委託出席1人),不足董事會成員人數的一半,董事會會議的召開不符合法律規定。
(6)議事日程事項中第(2)項屬於股東大會的職權,第(4)項為公司經理的職權,不應由公司董事會討論決定。
(7)董事會會議決議應經全體董事過半數通過,而不是出席會議的董事半數通過。
⑷ 經濟法中公司法案例分析,求大神指導~~
1、興達公司組織機構的組成中所存在的違法之處:a.股東劉某既擔任財務負責人又兼任監事。根據《公司法》第五十四條的規定,監事的職權范圍包括了檢查公司財務;並且,第五十二條規定「高級管理人員不得兼任監事」。因此,劉某不能既擔任財務負責人又兼任監事。b.譚某身為國家工作人員不得在民營企業中擔任職務。
2、譚某以公司資產對外提供擔保的行為應屬無效。根據《公司法》第十六條規定,「公司向其他企業投資或者為他人提供擔保,依照公司章程的規定,由董事會或者股東會、股東大會決議;公司章程對投資或者擔保的總額及單項投資或者擔保的數額有限額規定的,不得超過規定的限額。」故,興達公司對外提供擔保應根據興達公司章程規定,由董事會或股東會決定;並且《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九條規定,高級管理人員不得違反公司章程的規定,未經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同意,將公司資金借貸給他人或者以公司財產為他人提供擔保。因此,譚某以公司資產對外提供擔保的行為違反了法律禁止性規定,應屬無效。
3、興達公司與譚某及劉某的服裝買賣合同的效力應屬無效。根據《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九條規定,高級管理人員不得違反公司章程的規定或者未經股東會、股東大會同意,與本公司訂立合同或者進行交易。因此,興達公司與譚某及劉某的服裝買賣合同的效力應屬無效。
⑸ 經濟法案例分析,急求人幫助
(1)的答案:首次出資不符合公司法規定,首次出資不低於注冊資本的20%,即不低於120萬元,而案例中首次出資只110萬元。貨幣出資額符合公司法要求,貨幣出資要達到注冊資本30%以上,即高於180萬元,本案例中符合這一要求。特許經營權不得作為出資,特許經營權是不可轉移的權利,而對公司出資要轉移所有權,因此,不能以特許經營權出資;軟體可以作為出資,因為軟體可以准確評估價值,可以轉移所有權,可以作為出資資本。李某、王某的出資時間符合法律規定,白某的出資時間不符合法律規定,公司法要求首次出資後,其他出資要在2年內繳齊,而案例中白某在3年內出資的約定不符合公司法要求。
(2)的答案:董事會出席人數符合法律規定。董事會會議應半數以上董事出席方可舉行,案例中有4名董事出席,已過董事半數,符合法律規定。金某和程某的委託無效。董事不能出席董事會的,要書面委託其他董事代為出席,兩從分別以電話委託和委託非董事人員的方式委託出席董事會,不符合公司法規定。
(3)的答案:董事會做出增加兩名獨立董事和修改公司章程按普通程序決議的做法錯誤。董事會的組成由股東會決定,董事會無權做出決定;修改公司章程應按特殊表決程序進行,即必須經股本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決權的股東通過方為有效,不得按普通程序進行。
(4)的答案:根據總經理提名設立財務負責人的做法合法,董事會有權做出。設立公司內部設置方案由董事會做出,但因董事王某反對,全部7名董事只有3名贊成票,未形成全部董事過半數以上票數,不能形成決議,因此,決議不合法。
(5)的答案:李某、王某、白某應對損失承擔責任,唐某不承擔責任。公司法規定董事因董事會決策失誤給公司造成損失的,做出決議的董事應對損失負責,提出反對意見並記錄在案的可以不承擔責任,因唐某提出了反對意見並記錄在案,可以不承擔責任。
(6)的答案:起訴符合法律規定。根據公司法,股東認為自己權益受損的,連續180天持股1%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股東可以直接以自己的名義向法院起訴,因此鄭某起訴合法。
⑹ 經濟法案例分析
如果是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只承擔有限責任,即以公司注冊的資本為限,而股東不承擔連帶責任。
這個公司注冊資本即使算上虛假的資本有住夠原告的訴訟請求,更談不上連帶,如果被告的公司不履行債權,可以上訴法院以破產論。
如果還有具體的你沒補上的話那就沒辦法咯
⑺ 經濟法案例分析,求高手解答~
【評析意見】
首先,當合夥企業發生虧損時,對於債務應當先以企業的全部財產進行清償,當合夥企業財產不足以清償到期債務的,各合夥人應當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各合夥人所有個人的財產,除去依法不可執行的財產,如合夥人及其家屬的生活必需品、已設定抵押權的財產等,均可以用於清償。這種責任的承擔可能導致個人破產,但是我國目前只有企業破產制度;而隨著合夥企業、個人獨資企業的不斷發展,個人破產制度必將建立起來。本案中,王海、俞穎和舒立欣在未清償銀行貸款的情況下將合夥企業的財產進行分配,這是無效的行為,應該全部返還,因5萬元不足以清償銀行貸款,所以還有追究各合夥人的個人財產。
其次,以合夥企業財產清償合夥企業債務時,其不足部分,由各合夥人按照合夥企業分擔虧損的比例,用其在合夥企業出資以外的財產承擔清償責任。合夥協議有約定的,按照合夥協議約定的比例分擔;合夥協議未約定的,由各合夥人平均分擔。但是需要注意,合夥協議中的分擔比例只是合夥人之間的一種約定,對合夥企業的債權人沒有約束力。債權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清償利益,請求全體合夥人中的一人或者數人承擔全部清償責任,也可以按照自己確定的比例向各合夥人分別追索。如果合夥人實際支付的債務數額超過其依照既定比例所承擔的數額,該合夥人有權就超過部分向其他未支付或者未足額支付應承擔數額的合夥人追償。
再次,舒立欣雖然不是該合夥企業最初的合夥人,但是在合夥企業存續期間,他經過全體合夥人的同意,並依法訂立了書面入伙協議而成為合夥人;且原合夥人又向他介紹了原合夥企業的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即向他履行了告知義務。入伙的新合夥人舒立欣與原合夥人享有同等的權利,承擔同等的權利。依《合夥企業法》,入伙的新合夥人對入伙前企業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所以舒立欣對該筆貸款負有清償義務。若他清償後,清償數額超過其應當承擔的份額時,他可以按照合夥協議向其他未支付或者未足額支付應承擔數額的合夥人追償。
最後,李平盡管經全體合夥人的同意已退出了合夥企業,但是退夥以後,並不能解除他對於合夥企業既往債務的連帶責任。《合夥企業法》規定,退夥人對其退夥前已發生的合夥企業債務,與其他合夥人承擔連帶責任。本案中,向銀行貸款發生在李平退夥之前,所以若銀行要求他清償貸款,他應承擔連帶責任予以清償。又因為他已退夥,在合夥企業內部對合夥企業的債務不承擔清償責任,若他向銀行清償了,則可以向王海、俞穎和舒立欣追償。後者按照合夥協議的約定承擔相應責任。
由以上分析可以知道,李平、王海、俞穎和舒立欣對銀行要求他們清償貸款而各自提出的理由拒絕是不符合法律規定的。他們對該筆貸款都承擔連帶責任。法律這樣規定是為了保護債權人的利益,防止合夥人逃避企業的債務。
⑻ 如果甲乙堅持要求將公司經營期延長,是否有法律依據 簡明經濟法通論案例分析題目的答案
這個沒有法律依據,因為當初公司就已經制定章程,相當於合同規定。如果是股份責任有限公司,那麼甲乙可以在董事會上以大股東的身份要求延長經營期,如果丙丁不願意,可以讓他轉讓股份,甲乙有優先購買權,或者增加投資數目,稀釋丙丁的股份,但後者現在不必要再做,因為甲乙已經是最大股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