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基礎行政處罰
1. 《經濟法基礎》考點復:稅款徵收方式
徵收方式:查賬徵收、查定徵收、查驗徵收、定期定額徵收
稅款徵收措施(★★★)
具體措施:核定、調整稅額;責令繳納並加收滯納金;責令提供納稅擔保;稅收保全措施;稅收強制執行措施;阻止出境。
【注意1】區分稅款徵收方式與稅款徵收措施:稅款徵收方式是征稅的方法,稅款徵收措施是保證稅款及時足額入庫的手段。
【注意2】區分稅款徵收措施與稅務行政處罰:稅款徵收措施屬於行政強制措施,是納稅人應履行的義務不履行國家採取的強制其履行的手段,並非處罰。
(一)核定、調整應納稅額(★★)
1.核定應納稅額的情形
(1)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可以不設置賬簿的;
(2)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應當設置但未設置賬簿的;
(3)擅自銷毀賬簿或者拒不提供納稅資料的;
(4)雖設置賬簿,但賬目混亂,或者成本資料、收入憑證、費用憑證殘缺不全,難以查賬的;
(5)發生納稅義務,未按照規定的期限辦理「納稅申報」,經稅務機關責令限期申報,逾期仍不申報的;
(6)納稅人申報的計稅依據明顯偏低,又無正當理由的。
【記憶提示】可以核定的情形要麼沒賬要麼相當於沒賬。
2.核定方法
(1)參照當地同類行業或者類似行業中經營規模和收入水平相近的納稅人的稅負水平核定;
(2)按照營業收入或者成本加合理的費用和利潤的方法核定;
(3)按照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動力等推算或者測算核定;
(4)按照其他合理方法核定。
當其中一種方法不足以正確核定應納稅額時,可以同時採用兩種以上的方法核定。
(二)滯納金(★★★)
1.計算公式
滯納金=應納稅款×滯納天數×0.5‰
2.滯納天數
自納稅期限屆滿之次日起至實際繳納稅款之日止。(算尾不算頭)
【鏈接】票據法貼現期的計算:貼現日至匯票到期前1日。(算頭不算尾)
【注意】滯納金與實體法納稅期限的結合考查。
(三)納稅擔保(★★)
1.擔保方式
保證、抵押、質押
2.適用納稅擔保的情形
(1)稅務機關有根據認為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有逃避納稅義務行為,在規定的納稅期限之前經責令其限期繳納應納稅款,在「限期內」發現納稅人有明顯的.轉移、隱匿其應納稅的商品、貨物以及其他財產或者應納稅收入的跡象,責成納稅人提供納稅擔保的。
(2)欠繳稅款、滯納金的納稅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需要出境的。
(3)納稅人同稅務機關在「納稅」上發生爭議而未繳清稅款,需要申請行政復議的。
(4)其他。
3.納稅擔保的范圍
稅款;滯納金;實現稅款、滯納金的費用。
【鏈接】票據法:追索內容
2. 初級會計職稱《經濟法基礎》知識點
2017年初級會計職稱考試《經濟法基礎》知識點預習>>第一章 總論,歡迎來做題,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知識點:法律責任
(一)民事責任
(二)行政責任
1.行政處罰
警告;(聲譽罰)
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財產罰)
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行為罰)
行政拘留。(人身罰)
2.行政處分
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
(三)刑事責任
1.主刑
管制:3個月以上2年以下,最高3年
拘役:1個月以上6個月以下,最高1年
有期徒刑:6個月以上15年以下
【注意1】數罪並罰「總和刑期不滿35年的,最高不能超過20年,總和刑期在35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過25年」。
【注意2】數罪中有判處了有期徒刑和拘役的,執行有期徒刑。數罪中有判處了有期徒刑和管制,或者拘役和管制的,有期徒刑、拘役執行完畢後,管制仍須執行。(2016年新增)
2.附加刑
罰金;剝奪了政治權利;沒收財產;驅逐出境
【注意1】政治權利: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自由權;擔任國家機關職務權;擔任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領導職務權。
【注意2】「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屬於行政責任;「罰金;沒收財產」屬於刑事責任。
往年精選習題:
下列法律責任形式中,屬於民事責任形式的有( )。
A、沒收財產
B、消除危險
C、暫扣許可證
D、賠禮道歉
【正確答案】BD
【答案解析】本題考核法律責任。(1)民事責任主要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修理、重作、更換、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2)選項A屬於刑事責任;(3)選項C屬於行政責任。
知識點:行政復議決定
(1)方式:行政復議原則上採取書面審查方法。
【注意】與仲裁和訴訟不同。
(2)舉證責任:行政復議的舉證責任,由「被申請人」承擔。
(3)答復時間:行政復議機關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行政復議決定;但是法律規定的`行政復議期限少於60日的除外。
【新增】情況復雜,不能在規定期限內作出行政復議決定的,經行政復議機關的負責人批准,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期限最多不得超過「30日」。
(4)決定種類:
①具體行政行為認定事實清楚,證據確鑿,適用依據正確,程序合法,內容適當的,決定維持。
②被申請人不履行法定職責的,決定其在一定期限內履行。
③具體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決定撤銷、變更或者確認該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決定撤銷或者確認違法的,可以責令被申請人在一定期限內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5點)
A.主要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
B.適用依據錯誤的;
C.違反法定程序的;
D.超越或者濫用權力的;
E.具體行政行為明顯不當的。
【注意1】被申請人不按照法律規定提出書面答復,提交「當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等,視為無證據。
【注意2】責令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不得以同一事實和理由,作出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具體行政行為。
(5)生效——復議決定書一經「送達」即發生法律效力。
【鏈接】仲裁調解書「簽收」後,發生法律效力;仲裁裁決書「作出」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民事訴訟判決書一審「送達」之日起15日內不上訴生效。
(6)執行
被申請人應當履行行政復議決定。
被申請人不履行成者無正當理由拖延履行行政復議決定的,行政復議機關或者有關上級行政機關應當責令其限期履行。
往年精選習題:
行政復議期間被申請人認為具體行政行為需要停止執行的,具體行政行為可以停止執行。( )
【正確答案】 對
【答案解析】 行政復議期間具體行政行為不停止執行;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停止執行:(1)被申請人認為需要停止執行的;(2)行政復議機關認為需要停止執行的;(3)申請人申請停止執行,行政復議機關認為其要求合理,決定停止執行的;(4)法律規定停止執行的。
3. 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不定項選題,附考點梳理
在初級會計考試中,不定項選擇題一直都是得分率較低的題型,要想提高得分率只能通過多練習。下面深空網針對《經濟法基礎》出幾道不定項選題給大家,看看正確率是多少。
《經濟法基礎》 | 不定項選擇題
一共5道題~
1.下列法律形式中,屬於行政處罰的是()。
A.罰款
B.罰金
C.返還財產
D.降_
2.下列項目中.屬於民事責任承擔方式的是()。
A.沒收違法財物
B.剝奪政治權利
C.支付違約金
D.沒收財產
3.下列法律責任形式中,屬於行政責任的有()。
A.罰款
B.警告
C.沒收違法所得
D.沒收財產
4.在行政責任中,屬於行政處罰的是()。
A.降級
B.撤職
C.罰款
D.行政拘留
5.下列屬於民事責任的有()
A.罰金
B.賠償損失
C.支付違約金
D.沒收財產
題目答案
1.答案:A
【解析】選項B,屬於刑輪褲事責任;選項C,屬於民事責任:選項D,屬於行政處分。
2.答案:C
【解析】選項A屬於行政處罰,選項BD,屬於刑事責任。
3.答案:ABC
【解析】選項D屬於刑事責任。
4.答案:CD
【解析】根據《行政處罰法》的規定,行政處罰的具體種類有: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攜隱沒收非法財物,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行政拘留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行政處分種類有: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六類。
5.答案:BC
【解析】承擔民事責任的主要形式有:(1)停止侵害;(2)排除妨礙;(3)消除危險:(4)返還財產:(5)恢復原狀:(6)修理、重作、更換;()繼續履行;(8)賠償損失;(9)支付違約會;(10)消除影響、恢辯桐廳復名譽:(11)賠禮道歉等。選項AD屬於刑事責任。
4. 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不定項選題,附考點梳理
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不定項選擇題答案及考點梳理:
下列法律形式中,屬於行政處罰的是。
- 答案:A
- 考點梳理:行政處罰的種類包括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行政拘留等。罰款是行政處罰的一種形式。
下列項目中,屬於民事責任承擔方式的是。
- 答案:C
- 考點梳理:民事責任的主要形式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修理、重作、更換、繼續履行、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等。支付違約金是民事責任的一種承擔方式。
下列法律責任形式中,屬於行政責任的有。
- 答案:ABC
- 考點梳理:行政責任包括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行政處罰的種類如上所述,包括罰款等;行政處分種類有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等。因此,罰款、警告、沒收違法所得均屬於行政責任。
在行政責任中,屬於行政處罰的是。
- 答案:CD
- 考點梳理:根據《行政處罰法》的規定,行政處罰的具體種類包括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行政拘留等。因此,罰款和行政拘留均屬於行政處罰。
下列屬於民事責任的有。
- 答案:BC
- 考點梳理:如上所述,民事責任的主要形式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修理、重作、更換、繼續履行、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等。因此,賠償損失和支付違約金均屬於民事責任。
5. 經濟法基礎題,第三題是不是應該選C,求大神指點
參考答案:D
對稅務機關作出逾期不繳納罰款加處罰款的決定不服的,向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稅務機關申請行政復議。但是對已處罰款和加處罰款都不服的,一並向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稅務機關的上一級稅務機關申請行政復議。這是稅務行政復議管轄的特殊規定,具體參見2015年經濟法基礎教材P386第5條。
6. 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考點:行政復議范圍
【考點15】行政復議范圍(P26)
1.可以申請行政復議的事項
當事人對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可以申請行政復議:
(1)對行政機關作出的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行政拘留等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
(2)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等行政強制措施決定不服的;
(3)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有關許可證、執照、資質證、資格證等證書變更、中止、撤銷的決定不服的;
(4)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關於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決定不服的;
(5)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合法的經營自主權的;
(6)認為行政機關變更或者廢止農業承包合同,侵犯其合法權益的;
(7)認為行政機關違法集資、徵收財物、攤派費用或者違法要求履行其他義務的;
(8)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行政機關頒發許可證、執照、資質證、資格證等證書,或者申請行政機關審批、登記有關事項,行政機關沒有依法辦理的;
(9)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受教育權利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沒有依法履行的;
(10)申請行政機關依法發放撫恤金、社會保險金或者最低生活保障費,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放的;
(11)認為行政機關的其他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
2.行政復議的排除事項
(1)當事人不服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處分」或者其他「人事處理決定」時,不能提起行政復議。
(2)當事人不服行政機關對「民事糾紛」的調解或其他處理,可以依法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但不能提起行政復議。
【考點16】行政復議申請(P27)
1.行政復議申請可以是書面的,也可以是口頭的。
2.行政復議機關受理行政復議申請,不得向申請人收取任何費用。
3.行政復議的舉證責任,由「被申請人」承擔。
4.行政復議參加人包括申請人、被申請人和第三人,不包括行政復議機關。
5.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人民法院已經依法受理的,不得申請行政復議。
【考點17】行政復議機關(P28)
1.對縣級以上地方各級政府工作部門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申請人既可以向該部門的本級政府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向上一級主管部門申請行政復議。
2.對海關、金融、國稅、外匯管理等實行垂直領導的行政機關和國家安全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上一級主管部門申請行政復議。
3.對地方各級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上一級政府申請行政復議。對省、自治區政府依法設立的派出機關所屬的縣級地方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該派出機關申請行政復議。
4.對國務院部門或者省級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國務院部門或者省級政府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也可以向國務院申請裁決。
【考點18】行政復議決定(P28)
1.行政復議期間具體行政行為不停止執行。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停止執行:
(1)「被申請人」認為需要停止執行的;
(2)「行政復議機關」認為需要停止執行的;
(3)「申請人」申請停止執行,行政復議機關認為其要求合理,決定停止執行的;
(4)法律規定停止執行的。
2.行政復議決定的類型
(1)具體行政行為認定事實清楚、證據確鑿、適用依據正確、程序合法、內容適當的,決定維持。
(2)被申請人不履行法定職責的,決定其在一定期限內履行。
(3)具體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復議機關應決定予以撤銷、變更或者確認其違法:
①主要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
②適用依據錯誤的;
③違反法定程序的;
④超越或者的;
⑤具體行政行為明顯不當的。
3.行政復議決定書「一經送達」,即發生法律效力。
【考點19】行政訴訟的范圍(P30)
1.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下列訴訟:
(1)對行政拘留、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罰款、警告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2)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不服的';
(3)申請行政許可,行政機關拒絕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不予答復,或者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有關行政許可的其他決定不服的;
(4)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關於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決定不服的;
(5)對徵收、徵用決定及其補償決定不服的;
(6)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
(7)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經營自主權或者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土地經營權的;
(8)認為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排除或者限制競爭的;
(9)認為行政機關違法集資、攤派費用或者違法要求履行其他義務的;
(10)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會保險待遇的;
(11)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或者違法變更、解除政府特許經營協議、土地房屋徵收補償協議等協議的;
(12)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
2.人民法院不受理當事人對下列事項提起的訴訟
(1)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
(2)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3)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
(4)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具體行政行為。
【考點20】行政訴訟管轄(P31)
1.級別管轄
一般情況下,第一審行政案件由「基層人民法院」管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行政案件:
(1)對國務院部門或者「縣級以上地方政府」所作的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案件;
(2)海關處理的案件;
(3)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
(4)其他法律規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
2.地域管轄
(1)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經復議的案件,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2)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訴訟,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3)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考點21】行政訴訟程序(P31)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6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2.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20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5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3.人民法院公開審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
【民事訴訟】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或者法律另有規定的以外,應當公開進行。離婚案件,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
【經濟仲裁】經濟仲裁不公開進行;當事人協議公開的,可以公開進行,但涉及國家秘密的除外。
4.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不適用調解。但是,行政賠償、補償以及行政機關行使法律、法規規定的自由裁量權的案件可以調解。
【民事訴訟】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但不應久調不決。適用特別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的案件,婚姻等身份關系確認案件以及其他根據案件性質不能調解的案件,不得調解。
5.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依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參照規章。
6.上訴期限
(1)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2)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10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