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是不是非規范性法律文件
㈠ 單選題:下列規范性法律文件中,屬於程序法的是
下列規范性法律文件中,屬於程序法的是:
A.《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B.《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解析
第一步,本題考查法理學的基本概念。
第二步,根據法律規定內容的不同來進行劃分,可以分為實體法和程序法。實體法是指規定具體權利義務內容或者法律保護的具體情況的法律,如民法、合同法、婚姻法、公司法等等。程序法是規定以保證權利和職權得以實現或行使,義務和責任得以履行的有關程序為主要內容的法律,如行政訴訟法、行政程序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立法程序法等等。
因此,選擇C選項。
拓展
A項:《刑法》是規定犯罪和刑罰的法律,是掌握政權的統治階級為了維護本階級的利益,以國家的名義根據自己的意志,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並給予何種刑事處罰的法律規范的總稱。A項錯誤。
B項:《合同法》是為了保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制定。在我國,合同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交易關系的法律,它主要規定合同的訂立、合同的效力及合同的履行、變更、解除、保全、違約責任等問題。B項錯誤。
D項:《憲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大法,規定擁有最高法律效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於1954年9月20日、1975年1月17日、1978年3月5日和1982年12月4日通過四個憲法,現行憲法為1982年憲法,並歷經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訂。D項錯誤。
考點
法律
法理學
法理學的基本概念
㈡ 合同法第52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 欺詐是指故意隱瞞真實情況或提供虛假信息,誘使對方作出錯誤意思表示。
- 脅迫是指以給公民及其親友的生命健康、榮譽、名譽、財產等造成損害或以給法人的榮譽、名譽、財產等造成損害為要挾,迫使對方作出違背真實的意思表示。
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 惡意串通是指合同雙方當事人非法勾結,為牟取私利而共同實施的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人利益的行為。
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 這種行為是指當事人實施的行為在形式上是合法的,但在內容上和目的上是非法的。
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 社會公共利益是指不特定的第三人的利益,包括不特定第三人的經濟利益、政治利益、精神文化利益等。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以上情形均會導致合同無效。
㈢ 非規范性法律文件包括哪些
非規范性法律文件,是指雖然具有法律效力,但是不能反復適用的法律文件。例如民事判決書、裁定書,刑事判決書、委任狀、逮捕證、營業執照、結婚證等。
通常指國家機關在適用法的過程中發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個別文件。例如民事判巧稿決書、裁定書,刑事判決書、委任狀、逮捕證、營業寬扮執照、結婚證等。
非規范性法律文件和規范性法律文件具有一樣的法律效力。規范性法律文件具有普遍意義;非規范性法律文件針對特定的人,是適用法律的結果。
(3)合同法是不是非規范性法律文件擴展閱讀:
規范性法律文件與非規范性法律文件之間的區別:
1、規范性法律文件適用的對象是不特定的人,非規范性法律文件則適用於特定的人。
2、規范性法律文件可以反復適用,非規范性法律文件僅能適用一次。
3、規范性法律文件規定的內容是一般的行為模式和標准,非規范性法律文件規定的內容是特定的事項。
規范性法律文件指對人們的行為有普遍的約孝巧孝束力的法律文件,如憲法和法律,部門規章,地方法規,單行條例等等。
㈣ 合同法被民法典代替了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標志著我國民事法律體系的重大變革。《民法典》整合了原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簡稱《合同法》)等九部單行法律,形成了統一的民事法律規范體系。因此,《合同法》已被《民法典》所取代,不再作為獨立的法律存在。《民法典》合同編繼承了《合同法》的主要內容,並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優化和完善,以適應新時代的民事法律關系需求。
合同的定義與成立:《民法典》第四百六十四條規定,合同是民事主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的協議。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合同成立的要件包括要約和承諾,要約是希望與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諾是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
合同的效力:《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規定,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此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實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為經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認後有效。
合同的履行與違約責任:《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條規定,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第五百七十七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造成對方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體例安排的變化:《合同法》採取總則、分則、附則的體例設置,總共23章;《民法典》合同編採取通則、典型合同、准合同的體例設置,總共29章。這一變化使得合同編的結構更加清晰,便於理解和適用。
合同保全的變化:《合同法》規定的合同保全即代位權和撤銷權,共計三個條文,規定在「合同的履行」一章中;《民法典》合同編將合同保全獨立成章,擴展到8個條文。這一變化強化了對債權人利益的保護,增加了合同保全的可操作性。
典型合同的增加:《合同法》規定了15種有名合同;《民法典》合同編規定了19種有名合同,增加了保證合同、保理合同、物業服務合同、合夥合同。這一變化適應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需求,豐富了合同類型,為各類民事活動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法律保障。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六十四條
合同是民事主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的協議。
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有關該身份關系的法律規定;沒有規定的,可以根據其性質參照適用本編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六十條
本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同時廢止。
㈤ 民法典和合同法的區別
《民法典》是關於民事法律的一般性規范和各個分編對民事關系的單獨規定,包括了合同法的內容;合同法則是一部民事單行法。合同法的制定需要參照《民法典》的規定,但兩者的不同之處還是很多的。《民法典》施行後,《合同法》同時失效。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民法典與合同法的區別是性質不同、權利本位不同、對待勞動力的態度不同、兩者調整對象不同。性質不同。民法屬於純私法,以個人利益為核心,以人的平等和自治為理念,當事人之間處於平等的地位。勞動法屬於社會法。勞動合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關於給付和對等給付的債權合同,相反它是一種帶有很強人身權色彩的,關繫到雇員生存基礎的法律關系,因此無論如何應該被寄予希望給予生存和社會保護。權利本位不同,民法屬於個人權利本位法。勞動法屬於勞動者權利本位法,是特殊的個人權利本位法民法屬於個人權利本位法。勞動法屬於勞動者權利本位法,是特殊的個人權利本位法。對待勞動力的態度不同。民法在一定程度上屬於僱主義務本位法。民法中的僱傭契約系以雇傭人對勞務之所有及對勞動者之支配為中心。民法在一定程度上屬於僱主義務本位法。民法中的僱傭契約系以雇傭人對勞務之所有及對勞動者之支配為中心。
希望以上內容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它問題請咨詢專業律師。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條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未辦理批准等手續影響合同生效的,不影響合同中履行報批等義務條款以及相關條款的效力。應當辦理申請批准等手續的當事人未履行義務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承擔違反該義務的責任。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的變更、轉讓、解除等情形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適用前款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