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調成目標的確立標准
⑴ 經濟法宗旨確立標準是
經濟法宗旨的確立標准有三個,分別是:
獨特性標准:這一標准強調經濟法宗旨應具有其獨特的價值和目標,與其他法律部門相區分。
普遍性標准:指經濟法宗旨應廣泛適用於社會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體現經濟法對社會經濟關系的普遍調整和規范。
包容性標准:經濟法宗旨應具備包容性,能夠涵蓋經濟法所追求的多重目標和價值,如促進社會效率、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等。
這些標准共同構成了確立經濟法宗旨的基準,確保經濟法能夠在維護社會整體利益的同時,促進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
⑵ 第三章 經濟法的宗旨和原則
經濟法的宗旨和原則在維護經濟安全、促進經濟發展、保障公正、調制權應用、確立宗旨標准、基本原則特徵及宗旨表達分析等方面具有核心作用。首先,經濟法的經濟安全原則強調宏觀安全和經濟發展,旨在維護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穩定增長,防範和化解對國家經濟安全的威脅,確保對外貿易、投資、金融、財政、產業等領域的安全。這與黨的綱領緊密相連,要求在復雜國際環境中增強國家安全意識,確保經濟穩定與安全。
公平觀在經濟法中體現為實質公正,強調結果公正、分配公正和代際公正,區別於形式公正,對消費者、被限制自由競爭的經營者等具體個體進行保護,以真實具體的價值關懷為核心,力求排除社會歷史和自然因素對人們生活前景的影響。
國家調制權與傳統行政法的區別在於,它豐富了公權力體系,成為與行政權並行的手段,以協調和促進經濟與社會的穩定與發展為目標,強調非權力手段的應用。這體現了經濟法與行政法在宗旨上的差異,即在法治、權力分離或權力制衡的觀念下,經濟法以實現經濟與社會穩定發展為最高目標。
經濟法的宗旨和理念並非同一概念,宗旨是經濟法基本原則的承載,具有經濟法部門屬性、適用周延性、體系妥當性及界定簡練性和科學性。而理念則體現經濟法基本原則的指導思想。調製法定原則在宏觀調控與市場規制中分別體現為預算、稅收、國債和貨幣法定原則,以及市場規制權法定原則。
經濟法基本原則具有法律強制性、普遍適用性、全面指導性和部門特殊性,確保經濟法制度能夠全面廣泛地保護社會經濟關系。宗旨確立標准包括特有屬性、適用周延性、體系妥當性及確定的清晰性。在宏觀調控領域,調製法定原則確保經濟法規范條文的明確性和一致性。
經濟法宗旨的表達分析指出,市場失靈構成了確立經濟法宗旨的客觀基礎,經濟法以國家調製作為其觀念基礎,旨在規范、限制、修正市場機製作用,實現市場經濟的理想狀態或政策目標。與民法側重於恢復市場機制的自然狀態不同,經濟法則以社會利益為本位,旨在協調經濟與社會的良性發展,通過優化經濟結構、提高效率來促進人們利益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