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與經濟法有關的事例

與經濟法有關的事例

發布時間: 2025-08-17 08:02:22

Ⅰ 國際經濟法的案例題,求解答!在線等!

1、一份CIF合同,買賣一批化工原料。合同規定「6月份裝船」,「憑不可撤銷即期信用證方式付款」。賣方向銀行提交的單據中,包括6月30日裝船的提單。經銀行審核,單據在表面上與信用證的內容相符,銀行已接受單據並支付貨款。但是買方收到單據後,發現貨物的實際裝船日期是7月1日,買方由此拒絕收貨,並要求賣方退回貨款。試問:
 ⑴買方拒收貨物的理由是什麼,能否成立,買方能否要求退款?
 ⑵買方收到單據後,發現提單是偽造的,他是否有權利要求銀行負責?

 2、一份CIF合同,出售一批散裝農產品,從亞洲某港口運往倫敦。合同規定「按CIF條件交貨,憑單據支付貨款」。當貨物運到時,賣方只提交一份提貨單,但沒有保險單。買方以賣方未提交保險單為理由,拒付貨款。但賣方認為這是一份CIF合同,或者到貨合同,既然已經到貨,買方應當付款。試問在上述情況下,買方有無拒絕付款的權利? 為什麼?

 3、2008年2月香港某公司A(買方)與中國某公司B(賣方)簽訂了關於買賣新型自行車的合同。合同約定的標的是試生產中的第一批全部數額自行車1000輛,交貨日期為2008年3月31日至2008年7月31日,分批交貨。合同簽訂後,B又與加拿大某公司簽訂了銷售合同,以較高價格將該批試生產中的第一批全部新型自行車出售。2008年3月3日,B電告A,稱生產廠家為了對該批新型自行車進行技術完善,將進一步改進生產線,故第一批貨物的裝運只能延遲到2008年9月。A因已獲知B已將貨物轉售給C而拒絕了B關於延期交貨的要求。B也沒有交付合同項下的貨物。問
 ⑴B的行為是否構成違約?為什麼?
 ⑵針對此種情況,A應採取何種應對措施?

Ⅱ 【真題搶鮮看】2021年中國政法大學法學碩士真題卷二 【經濟法法專業

名詞解釋
  1. 政府預算

    答案:政府預算是政府的基本財政收支計劃,是政府以收支形式反映的、在一定時期內籌集和分配社會資源的總體計劃,是政府配置資源、調控經濟、監督管理的重要工具。

  2. 政策性銀行

    答案:政策性銀行是指由政府創立、參股或保證的,不以營利為目的,專門為貫徹、配合政府社會經濟政策或意圖,在特定的業務領域內,直接或間接地從事政策性融資活動,充當政府發展經濟、促進社會進步、進行宏觀經濟管理工具的金融機構。

  3. 反壟斷法中的承諾制度

    答案:反壟斷法中的承諾制度,是指涉嫌違法的經營者承諾在一定期限內採取具體措施消除行為影響並經反壟斷執法機構認可的,反壟斷執法機構可以決定中止調查,並基於經營者在承諾期限內履行承諾的實際情況決定是否終止調查的制度。

  4. 食品安全標准

    答案:食品安全標準是指為了保證食品安全,對食品生產經營過程中影響食品安全的各種要素以及各關鍵環節所規定的統一的技術要求。食品安全標準是強制執行的標准,包括國家標准、地方標准和企業標准。

  5. 超額累進稅率

    答案:超額累進稅率是指把同一計稅基數劃分為相應等級,分別適用各等級的稅率分別計算稅額,各等級稅額之和為應納稅額,其特點是隨著計稅基數的增大,其適用的稅率隨之提高。

簡答
  1. 懲罰性賠償責任的功能

    答案

    補償功能:懲罰性賠償除了能夠補償受害人的實際損失外,還能補償受害人因訴訟而支出的費用和其他相關費用,以及因侵權行為導致的精神損害等難以用金錢計算的損失。

    制裁功能:通過讓侵權人承擔超過實際損失的賠償責任,實現對侵權人的經濟制裁,從而遏制其再次實施侵權行為。

    預防功能:懲罰性賠償能夠對社會上潛在的侵權人起到警示作用,預防類似侵權行為的再次發生。

  2. 反壟斷法的立法目標

    答案

    預防和制止壟斷行為:通過制定和實施反壟斷法,預防和制止經營者達成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實施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經營者集中等壟斷行為。

    保護市場公平競爭:維護市場競爭秩序,保障市場公平競爭機制的有效運行,促進市場競爭的充分展開。

    提高經濟運行效率:通過反壟斷法的實施,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經濟效率,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維護消費者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通過打擊壟斷行為,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公共利益,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

  3. 國有企業在經濟法中的地位

    答案

    重要市場主體:國有企業是市場經濟中的重要市場主體,參與市場競爭,推動經濟發展。

    宏觀調控工具:國有企業在國家宏觀調控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調整自身的經營行為,配合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實施。

    公共產品提供者:國有企業在提供公共產品、服務國家戰略目標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是保障國家安全和民生福祉的重要力量。

  4. 宏觀調控制度中的稅法和金融法發揮作用的機理有何不同

    答案

    稅法:主要通過稅收政策的制定和實施來調節經濟運行。稅收政策可以影響企業和個人的經濟行為,如通過調整稅率、稅基等稅收要素,影響企業和個人的投資、消費等決策,從而實現對經濟運行的調控。稅法的作用機理在於通過稅收杠桿來引導經濟資源的合理配置,促進經濟的穩定增長。

    金融法:主要通過金融政策的制定和實施來調節經濟運行。金融政策包括貨幣政策、信貸政策等,通過調整金融機構的信貸規模、利率水平等,影響企業和個人的融資條件,進而調節經濟運行。金融法的作用機理在於通過金融市場的調節機制來影響經濟資源的配置和流動,促進經濟的平穩運行和風險防範。

案例問題解答

根據上述事例,提出三個法律問題,並運用經濟法學的相關制度知識進行解答:

  1. 電商平台是否構成價格歧視行為?

    答案

    問題:電商平台針對同一商品向不同消費者提供不同價格,是否構成價格歧視行為?

    解答:根據反壟斷法和價格法的相關規定,價格歧視是指經營者提供相同商品或者服務時,對條件相同的交易相對人在交易價格等交易條件上實行差別待遇的行為。本案中,電商平台針對同一商品向高級會員和普通消費者提供不同價格,如果這種價格差異並非基於成本差異、市場需求差異等正當理由,而是基於消費者身份的不同而故意為之,則可能構成價格歧視行為。因此,需要具體分析電商平台的價格策略是否構成價格歧視,並據此判斷其是否違反了反壟斷法和價格法的相關規定。

  2. 電商平台優惠券發放行為是否合法?

    答案

    問題:電商平台針對新用戶發放優惠券的行為是否合法?是否構成不正當競爭?

    解答: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相關規定,不正當競爭行為是指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擾亂市場競爭秩序,損害其他經營者或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的行為。本案中,電商平台針對新用戶發放優惠券的行為本身並不違法,但如果這種優惠券的發放導致了對老用戶的不公平待遇,或者優惠券的發放存在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等情形,則可能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因此,需要具體分析電商平台的優惠券發放行為是否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相關規定。

  3. 消費者如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答案

    問題:面對電商平台的上述行為,消費者如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解答: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相關規定,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過程中,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有權依法要求經營者承擔賠償責任。本案中,如果消費者認為電商平台的上述行為侵犯了其合法權益,可以通過以下途徑維護自身權益:一是與電商平台進行協商和解;二是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調解;三是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四是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五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同時,消費者還可以利用社交媒體、網路論壇等渠道進行曝光和維權,以引起社會關注和相關部門的重視。

論述
  1. 經濟法與市場經濟及國民經濟的關系

    答案

    經濟法與市場經濟的關系:經濟法是現代市場經濟的產物,也是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市場經濟強調自由競爭和資源配置的市場化,但自由競爭也可能導致市場失靈、壟斷和不公平交易等問題。經濟法通過制定和實施一系列法律法規,規范市場主體的行為,維護市場秩序和公平競爭,保障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經濟法與國民經濟的關系:經濟法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一方面,經濟法通過宏觀調控和微觀規制等手段,促進國民經濟的穩定增長和可持續發展。例如,通過稅收政策、金融政策等宏觀調控手段,調節經濟運行,優化資源配置;通過反壟斷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微觀規制手段,維護市場秩序和公平競爭,保障消費者權益。另一方面,經濟法還通過促進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等方式,推動國民經濟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2. 中小企業促進法與企業法的關系

    答案

    中小企業促進法與企業法的關系:中小企業促進法與企業法都是我國法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在促進企業發展方面具有不同的側重點和作用。企業法主要關注企業的設立、組織、運營、解散等一般性法律問題,為企業的合法經營提供法律保障。而中小企業促進法則專門針對中小企業這一特定群體,旨在通過制定一系列優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促進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中小企業促進法與企業法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共同構成了我國企業發展的法律保障體系。

Ⅲ 不正當競爭的事例

經濟法案例分析 不正當競爭 1.我國《 反不正當競爭法 》規定:不正當競爭行為,是指經營者違反法律規定,損害氣壓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的行為;故乙公司已構成不正當競爭 2.乙公司的行為違反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中「假冒、仿冒和降價銷售不正當競爭行為」 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第二十一條第二款中規定經營者擅自使用知名商品所有的名稱、包裝、裝潢,或者使用與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稱、包裝、裝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購買者誤認為是該知名商品的,監督檢查部門應當責令停止違法行為, 沒收違法所得 ,可以根據情節處以 違法所得 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吊銷 營業執照

Ⅳ 對經濟法的認識與看法800字作文

從理論上講,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我們的生存環境將會變得越來越好。可事實卻遠非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有時候,我常常會想,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究竟給我們帶了什麼?
不可否認,經濟的發展的的確確改變了一部分人的生活,讓幾千萬甚至是上億中國人擺脫了貧困,過上了曾經想都不敢想的美好生活。我更加不能否認,我這一代是在經濟發展的巨大受益下成長起來的。但是,我也不得不承認,在我經歷的這些年中,我也曾不止幾十次甚至上百次的見證了中國人種種道德的喪失。可以說,我們這一代,既是經濟發展的受益者,同時又是受害者和見證者。我們,是站在經濟轉型時期的最大的受沖擊者。
我可以用一個簡單的事例對我的觀點加以闡述。我想,我所說的事例或許對大部分人都會有所觸動。
那是發生在2007年夏天的一個傍晚。當時我和姐姐正在學校附近的一家餐館吃飯。一個看起來七、八十歲的衣衫襤褸的乞丐顫微微地走了進去。他低著頭,什麼話也沒說,只是靜靜地蹲在門口的台階上。我當時並沒有在意,只是覺得他很可憐,但是,我卻沒有給予他任何幫助。過了一會兒,一位女店主朝老人走了過去,一陣刺耳的污言穢語之後,老人離開了。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事例。相信類似的事例很多人都曾遇到過。在這里,我只說的一下兩點:首先,從店主的角度說,開門做生意,為的是要盈利,這無可厚非。但是,我還是覺得店主未免把錢看得太重要了。後來,我不斷的問自己一個問題:在絕大多數中國人眼中,金錢和美德,究竟哪一個更重要?
我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認為,美德更重要。但是,為什麼店主面對美得與金錢,會如此不假思索的舍美得而取金錢呢?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是經濟體制改革所帶來的後遺症。首先,自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的發展必然帶來拜金主義的悄然盛行。因為市場經濟的發展在不斷地證實著一個鐵的道理:在市場經濟的范圍內,金錢就是萬能的!這個道理在中國甚至比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更加明顯!對於這一點,我不想再多做解釋。其次,經濟利益對人們思想的腐蝕。與經濟利益相比,傳統美德顯然不可能給人們帶來立竿見影的現實效果。事實證明,改革開放初期,一味保守的遵循誠信等傳統美德的生意人絕大部分被最先"轉變思想"的生意人所淘汰。可以說,他們是今天中國經濟大發展結果的第一批"烈士"!
其次,從我和其他顧客的角度講,我覺得我們太過冷漠了。之所以我們會冷漠,並不是因為我們不想施以援手,而是我們根本不敢伸出我們的手!在一味追逐利益的時代,人們是不願意看到一個與世界格格不入的人的。"人言可畏1這是魯迅先生在為阮玲玉寫的悼詞中的話。我想,將它借用到現在依然不為過!
在當今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敢於直接挑戰世俗的人越來越少,甚至可以說是"鳳毛麟角".所以,我們才會不止一次的在電視上看到對各類好人好事的宣傳,才會有類似《感動中國》這樣的節目的產生。試想,如果社會上處處都有好人好事,《感動中國》還有什麼意義?
市場經濟將過怕了苦日子的中國人帶上了一條忘祖、棄祖的致富之路。所以,國人,尤其是那些正在一步步奔向富裕的國人,開始不遺餘力的拋棄那些對經濟利益起不到太大作用的傳統美德,瘋狂的朝票子、房子、妻子等等沖去。
當然,以上這些並不全面。這只是一個簡單淺顯的分析。我並不想藉此否認市場經濟。畢竟,市場經濟具有兩面性。市場經濟是符合我我國現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的。但是,我們必須看到我們的社會所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只有這樣,我們的發展才能是正常的、健康的發展。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真正做到經濟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Ⅳ 我身邊的法律故事 徵文

「法律」一個人人都熟悉的字眼。我們從小就通過老師和父母的教育,比如說,上幼兒園時老師教我們的「紅燈停,綠燈行」歌謠,還有一些啟蒙小故事使我受到了法制的教育;長大後又通過了一些電視、報紙宣傳受到了更多的法制教育。
俗話說得好:「小時偷針,大時偷金。」「小時偷油,大時偷牛。」這就告訴了我們:如果一個人從小就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沒有良好的法律紀律意識,隨意做損壞公物,打人,說臟話,甚至偷竊等壞習慣,不僅僅是給你個人的形象抹黑,而且會漸漸腐蝕你的心靈。漸漸地,就會使你經常情不自禁地犯這樣那樣的錯誤。如果你不能夠痛改前非,繼續發展下去,那些惡習就會在你心理根深蒂固,而且會越變越嚴重。到時,你很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最終等待你的,就只有失去人生自由的監獄了。這並不是危言聳聽。
近年來青少犯罪率呈上升趨勢,便是證明青少年生理尚未成熟,思想單純,易於沖動,不計後果。如:建國以來,紹興縣第一起綁票案作案者陳鐵江(當時17歲),因經常逃學與社會上一些游手好閑的人混在一起,迷上賭博和玩游戲,為弄錢綁票索要錢物二萬余元,並將9歲的男孩殺死。這個事例告訴我們,作為學生要想讓犯罪遠離我們,首先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到學習上,處處以優秀的人為榜樣,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素質。不要到網吧玩游戲,不要跟社會不良青少年混在一起,要「慎言行,謹交友」,要聽進家長、老師教誨,從小養成好的行習慣,不貪圖享樂,不看不健康的影視作品,要和品質好的同學在一起,相互告誡,相互激勵,取長補短,擇善而從,見惡而避。要認真學習法律知識,依法律己,提高自己辨別是非的能力。
總之,作為一個小學生,要讓犯罪遠離我們,要付出的努力還將很多,很多。要與法律做朋友,與犯罪作斗爭。我們要知法、懂法、用法,學會利用法律保護自己,才能健康成長,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Ⅵ 請舉出——【反壟斷法】實施以來的主要實例、案例。附上簡介/分析/出處為盼。謝謝!

在美國,反壟斷法被稱為「自由企業的大憲章」、在德國被稱為「經濟憲法」、在日本被認為是「經濟法的核心」,其地位凌駕於其他所有經濟法規之上。但即便在已經實施反壟斷法的全球100個國家和地區之間,它也是不同觀念的爭論焦點,已有的各國法律規則和實踐相差之大,遠超過其他法律部門。從一百年前誕生至今,反壟斷法的精神、實質也發生了很大改變,研究發達國家的反壟斷歷程對我們了解中國《反壟斷法》顯然將會有所裨益。

一般認為,美國1890年頒布的《抵制非法限制與壟斷保護貿易及商業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反壟斷立法。因最初是由參議院議員約翰·謝爾曼提出的議案,故稱《謝爾曼法》,由於當時企業兼並多是通過「托拉斯」的形式進行,所以這部法律也叫《反托拉斯法》。

利用《謝爾曼法》,美國政府曾成功地肢解了標准石油公司、美國煙草公司和AT&T(美國電報電話公司)這三個最有名的托拉斯。

在歐盟成立後,競爭法也成為其體系中重要的法律。主要包括建立歐共體、歐洲煤鋼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等三個基礎條約及相關文件,其法律效力凌駕於成員國的競爭法之上,後者不得與歐盟競爭法相抵觸。

在亞洲,日本政府為了趕超英美德等發達國家,集中財產參與國際競爭,先是鼓勵和保護壟斷。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憑借美國政府的干預,日本依照美國的反托拉斯法於1947年4月頒布了嚴厲的反壟斷法《禁止私人壟斷及確保公正交易法》,成功地肢解了三井、三菱、住友和安田4大財閥,並在以後多次對該法律進行了修改。除此以外,日本政府還為該法律的執行特別設立了公正交易委員會。

從第一步真正意義上的《反壟斷法》出台到現在已經有超過一百年的歷史。盡管因國情不同,各國的反壟斷立法以及司法實踐存在著差異,但因為反壟斷法基於的經濟學原理相同,因此近年在內容上體現出很大的趨同性。

而各國反壟斷法一個根本的原則就是:反對經濟活動中的壟斷行為,而不是反對企業的壟斷地位。■

國際反壟斷成效之一:資源重組

波音

在1996年宣布收購麥道後,波音公司就遭到了歐盟方面的巨大壓力,但此案在波音作出巨大讓步後最終得到了通過,其博弈過程顯示了反壟斷案件的復雜性

1996年12月15日,世界航空製造業第一巨頭美國波音公司宣布收購世界航空製造業排行第三的美國麥道公司,在全球飛機製造業引起了軒然大波。按照1996年12月13日的收盤價,波音公司完成這項收購共需出資133億美元。在波音公司和麥道公司合並之後,新波音公司的資產總額達500億美元,凈負債為10億美元,員工總數20萬人。1997年,新波音公司的總收入達到480億美元,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民用和軍用飛機製造企業。

在二戰之後,波音公司以原有的B-52型轟炸機的生產設備和廠房為基礎大量生產波音707大型民用客機,奠定了其在世界大型民用客機生產領域的壟斷地位。1996年,該公司贏得了346架訂貨,是6年內訂貨最多的一年。

而波音公司和空中客車公司的競爭對手麥道公司的競爭實力則正在不斷下降,其佔世界民用客機市場的份額已從原有的22%下降到兼並前的不足10%。從軍工產品來看,盡管麥道公司曾經是世界最大的軍用飛機製造商,生產了著名的F-15、FA—18等戰斗機,但在1994年,美國的洛克希德與馬丁·瑪瑞塔合並,組成了洛克希德·馬丁與麥道公司展開了激烈的競爭。1996年,洛克希德·馬丁又斥資91億美元,兼並了另一家軍工大企業——勞若。三家公司聯合之後的年銷售額達到300億美元,是麥道公司年銷售額的兩倍,極大地削弱了麥道公司的競爭實力。現實表明,波音公司通過兼並麥道需要擴大生產能力,增加生產技術人員,而陷入困境的麥道也需要通過被兼並來尋找生機。

此案爭議的焦點在於,根據美國的有關法律,如此大規模的合並必須經過美國反壟斷當局的批准。關於兼並的允許范圍,法律中明確規定,如果兩家公司合並以後市場份額的平方和大於1800,公平交易部的反壟斷處或聯邦貿易委員會就有權立案調查。照此規定計算,波音所佔的市場份額為60%,僅其一家的平方就是法律條文規定的兩倍,麥道所佔的市場份額為15%,兩家市場份額平方和為3825,是立案調查標準的兩倍多,但最終還是獲得了美國政府的放行。

由於這起合並事件使世界航空製造業由原來波音、麥道和空中客車三家共同壟斷的局面變為波音和空中客車兩家之間進行超級競爭,因此波音公司兼並麥道公司事件對歐洲飛機製造業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在政府和企業各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1997年1月,歐洲委員會開始對波音兼並麥道案進行調查;5月,歐洲委員會正式發表不同意這起兼並的照會;7月16日,來自歐盟15個國家的專家強烈要求歐洲委員會對這項兼並予以否決。美國和歐洲各主要國家的政府首腦紛紛捲入這場兼並和反兼並的沖突之中。

一時間,美國與歐洲出口企業之間醞釀著引發貿易大戰的危機。最後,為了完成兼並,波音公司在1997年7月22日不得不對歐盟做出讓步,其代價是:1.波音公司同意放棄三家美國航空公司今後20年內只購買波音飛機的合同;2.接受麥道軍用項目開發出的技術許可證和專利可以出售給競爭者(空中客車)的原則;3.同意麥道公司的民用部分成為波音公司的一個獨立核算單位,分別公布財務報表。

經15個歐盟國家外長磋商之後,7月24日,歐洲正式同意波音兼並麥道;7月25日,代表麥道75.8%的股份,持有2.1億股的股東投票通過麥道公司被波音公司兼並。1997年8月4日,新的波音公司開始正式運行。至此,世界航空製造業三足鼎立的局面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兩霸相爭的新格局。

國際反壟斷成效之二:終遭肢解

標准石油

作為美國歷史上最為強大的托拉斯,標准石油受到了美國政府長達20多年的起訴和打擊,並最終遭到分拆,這一案例為美國乃至全球的反壟斷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作為全球第一家托拉斯(以高度聯合形式組成的綜合性企業集團),標准石油的解散無疑是全球反壟斷史的一個標志性事件,其所造成的影響在一個世紀後的今天依然意義非常。

1870年1 月10日,洛克菲勒在俄亥俄州創建了標准石油這家有史以來最為強大的壟斷企業,其定名是為了標榜該公司出產的石油是顧客可以信賴的「符合標準的產品」。到1879年底,標准公司作為一個合法實體成立剛滿9年時,就已控制了全美90%的煉油業。自美國有史以來,還從來沒有一個企業能如此完全地獨霸過市場。

1882年,洛克菲勒在他的律師多德首度提出的「托拉斯」這個壟斷組織的概念指導下合並了40多家廠商,壟斷了全國80%的煉油工業和90%的油管生意。 1886年,標准石油公司又創建了天然氣托拉斯,並最後定名為美孚石油公司。1888年,公司開始進入上游生產,收購油田。1890年,標准石油公司成為美國最大的原油生產商,壟斷了美國95%的煉油能力、90%的輸油能力、25%的原油產量。標准石油公司對美國石油工業的壟斷一直持續到1911年。

以標准石油為首,美國歷史上一個獨特的時代——壟斷時代就此到來。托拉斯迅速在全美各地、各行業蔓延開來,在很短的時間內,這種壟斷組織形式就佔了美國經濟的90%。

在國際市場上,標准石油也迅速取得了支配性的地位。19世紀80年代,由於美國的工藝已使標准公司的產品優於歐洲人的產品,因而標准公司贏得了歐洲大部分地區的煤油市場。在19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煤油出口佔到全部美國石油產量的一半以上。從價值上說煤油佔美國出口貨的第四位;在工業製品中占第一位。歐洲則是它的最大市場,而其中至少有90%的出口煤油是經過標准石油公司之手出去的。

隨著標准石油的不斷膨脹,它也成為了美國政府反托拉斯的頭號打擊對象,被作為「進行欺詐、高壓、行使特權」的代表,首當其沖受到批判。1890年,美國政府頒布《謝爾曼法》,美孚石油托拉斯不得不解散。但事實上,洛克菲勒的石油帝國仍然存在,各分公司仍然步調一致,協同作業;各公司的收入還是由以洛克菲勒為中心的委託人來管理。1899年6月,洛克菲勒改組美孚石油公司,以新澤西州的美孚公司重新登記,美孚石油公司的石油霸主地位再次得以確立。但在1908年,西奧多·羅斯福出任美國總統,開始了托拉斯與反托拉斯之間最為激烈的對抗。羅斯福提出要將壟斷市場、勾結鐵路的美孚石油公司徹底鏟除。1911年5月,美國最高法院宣判美孚石油公司解散,洛克菲勒為之辛苦經營40年、耗盡畢生精力的石油王國轟然倒塌。美孚石油公司被分成38個獨立的企業,各自成立董事會。

盡管被分拆已近一個世紀,但今天人們依然能看出當年這個石油帝國的龐大。如今全球排名前兩位的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和德士古-雪佛龍均來自於當年的標准石油,其中的埃克森-美孚更為《財富》雜志2006年度財富500強的首位。

國際反壟斷成效之三:霸權受限

微軟

在全球PC機操作系統等軟體市場佔有巨大的市場份額的微軟在2000年險遭美國政府分拆。盡管最終幸運地逃過了一劫,但微軟在世界各地都長期陷入了反壟斷訴訟的漩渦,微軟的案例在經濟學界也引起了巨大的爭議

身為全球最大的軟體商,1975年成立的微軟公司在全球PC機操作系統等軟體市場佔有巨大的市場份額,經常被推上反壟斷法庭。但其中最為危險的,莫過於1998年5月18日美國司法部向微軟發起的反壟斷訴訟。

在裁決書中,聯邦法官托馬斯·傑克遜在宣布微軟是壟斷機構。在其調查報告中稱:微軟在Intel個人電腦操作系統市場中,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利。

此後形勢立刻向不利於微軟的方向發展。1999年12月8日,美國19州和司法部再一次起訴微軟公司違背反壟斷法《謝爾曼法》。隨後INTEL宣布解除其與微軟多年的同盟關系。主審法官傑克遜出具了《微軟壟斷明證》,進一步證實微軟壟斷是事實。媒體和政府不斷提出拆分微軟公司的可能性。

在2000年4月4日,法庭宣判微軟違反了美國反壟斷法《謝爾曼法》,使用阻礙競爭的手段維持微軟的壟斷地位,傑克遜稱微軟違反了謝爾曼反壟斷法的核心部分。微軟的三項罪名是:通過反競爭行為維持壟斷;企圖壟斷瀏覽器市場和將其瀏覽器與操作系統捆綁。

2000年6月,傑克遜法官作出將微軟一分為二的判決,一個專營電腦操作系統,另一個則經營除去操作系統外微軟目前所經營的其他內容,包括Office系列應用軟體、IE瀏覽器等,微軟隨後以法官傑克遜的司法公正性有問題提出上訴。2001年6月,美國哥倫比亞特區聯邦上訴法院作出裁決,駁回地方法院法官傑克遜作出的將微軟一分為二的判決,但維持有關微軟從事了違反反壟斷法的反競爭商業行為的判決,判決微軟利用在操作系統市場上的壟斷力量打擊競爭對手,與電腦製造商和軟體開發商簽訂一些排他性合同違法,微軟最終艱難度過風波。■

國外反壟斷大事年表

1624年 英國頒布《壟斷法》,它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部具有現代意義的專利法。

1890年 美國國會通過《謝爾曼法》,全稱《抵制非法限制與壟斷保護貿易及商業法》。1890年7月20日,該法在國會通過,成為世界上最早的反壟斷法,也就被稱為全球反壟斷法之母。

1911年5月15日 美國最高法院終審裁定美孚石油公司(即前標准石油公司)壟斷貿易成立。勒令美孚必須在從1911年6月1日開始的6個月內把該壟斷企業分成34家公司。

1911年 美國反托拉斯局起訴美國煙草公司,利用掠奪性定價等方式壟斷煙草業,控制95%的美國香煙市場。該公司被裁定有罪,勒令拆分為16家公司,現在仍在運作的包括雷諾士及英美煙草。

1911年 美國司法部起訴美國鋼鐵公司,指其長期控制市場的50%,但最高法院於1920年宣布其無罪。

1914年 美國《克萊頓反托拉斯法》與《聯邦貿易委員會法》頒布。

1947年 日本頒布《禁止私人壟斷及確保公正交易法》(一般簡稱為《壟斷禁止法》)。

1949年 美國司法部對美國電報電話公司(AT&T)提起了反壟斷指控,要求AT&T公司與韋斯特公司相分離。但該案在1956年不了了之,其壟斷地位並未受到損害。

1957年 德國通過首部反壟斷法即《反對限制競爭法》,維護德國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

1962年 歐盟理事會通過了第17號條例,該條約規定了適用於限制競爭性做法和濫用支配地位的一般規則,確立了歐盟的反托拉斯法制度。

1969年 反托拉斯局起訴IBM長期壟斷計算機市場,將電腦硬體和軟體捆綁銷售。這宗訴訟是美國政府首次挑戰電腦行業,拖延了13年之久,司法部在1982年將案件撤銷。

1974年 美國司法部再次向AT&T提起反壟斷指控。AT&T公司於1984年一分為八,保留原公司名稱的AT&T只能經營長話業務,被肢解的七個小貝爾如西南貝爾、太平洋貝爾、大西洋貝爾等只能經營市話業務,並受政府的監督和管制。

1976年 美國實行《反托拉斯改進法》,企業並購必須經聯邦貿易委員會或聯邦司法部的審批。

1992年 美國司法部和聯邦貿易委員會聯合頒布了《1992年橫向合並准則》,重點規范企業間的橫向合並,如果影響市場結構,就可予以起訴。

1998年5月 美國聯邦政府和19個州及哥倫比亞特區政府指控微軟公司壟斷。指控微軟的罪狀主要包括,將「探索者」網路瀏覽器與視窗98操作系統捆綁銷售,以終止視窗操作系統的使用許可證為威脅,以捆綁銷售的方式強迫IBM、康拜等個人計算機製造商安裝「探索者」瀏覽器,脅迫網路服務商放棄使用導航者而改用「探索者」。所有這些罪狀都涉及到微軟公司的不公平商業競爭行為。

1999年 美國首例維生素市場的反壟斷訴訟,持續時間長達5年。最終,被告瑞士羅氏公司被處以4.62億歐元的罰款,元氣大傷後於2002年退出了維生素業務。

2000年6月7日 美國最高法院推翻了哥倫比亞特區聯邦地方法院法官托馬斯·傑克遜將微軟公司一分為二的拆分判決。

2004年5月1日 隨著反托拉斯法的執法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歐盟進行了反托拉斯制度的根本改革,正式實施新的反托拉斯執法制度。

Ⅶ 我國的法律制度

1、行政訴訟法律制度:是規定人民法院在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加人參加審理行政回案件中進行的各答種訴訟活動所應遵循程序制度的總和。
2、民事訴訟法律制度:是國家制定的用以調整法院與訴訟參與者人的各種民事訴訟活動和訴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合義制度、迴避制度和公開審判制度是民事訴訟的基本制度。
3、刑事訴訟法律制度: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調整刑事訴訟活動的法律制度的總和。刑事訴訟法律制度的主要內容包括訴訟管轄、訴訟參與人、訴訟強制措施、訴訟程序等。
4、仲裁法律制度:是調整在仲裁過程中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制度的總稱。是發生爭議的雙方當事人,根據其在爭議發生前或者發生後所達成的協議,自願將爭議提交中立的第三者居中評斷是非並作出裁決的一種解決爭議的方式。
5、調解法律制度:是指發生糾紛的當事人在第三者的主持下,互相協商、互諒互讓,依法自願達成協議,使糾紛得以解決的一種活動。我國的調解制度包括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

熱點內容
勞動合同法用人單位辭退員工 發布:2025-08-17 09:32:41 瀏覽:461
報稅員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7 09:32:07 瀏覽:248
社旗法學會 發布:2025-08-17 09:31:54 瀏覽:765
有關立法的論文題目 發布:2025-08-17 09:24:01 瀏覽:595
法院漏水鑒定 發布:2025-08-17 09:23:28 瀏覽:395
黃帝時刑法 發布:2025-08-17 09:23:14 瀏覽:135
如何快速背三大訴訟法 發布:2025-08-17 09:20:28 瀏覽:121
城管法律知識競賽簡報 發布:2025-08-17 09:17:29 瀏覽:248
疫情會影響法院判決 發布:2025-08-17 09:17:26 瀏覽:304
土方法治手凍 發布:2025-08-17 09:12:29 瀏覽: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