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釋義第117

合同法釋義第117

發布時間: 2025-08-27 12:34:10

⑴ 形容山景的四字成語

峰巒雄偉、峰巒疊嶂、奇峰羅列、怪石嶙峋、連綿起伏、千峰萬仞、危峰兀立、奇峰突兀、怪石嶙峋、重巒疊嶂、孤峰突起,
山包海容、山崩川竭、山崩地坼、山崩地裂、山崩地塌
山崩地陷、山崩海嘯、山崩水竭、山崩鍾應、山長水闊
山長水遠、山川米聚、山膚水豢、山復整妝、山高皇帝遠
山高水長、山高水低、山高水險、山公倒載、山光水色
山寒水冷、山河表裡、山河易改,本性難移、山呼海嘯、山雞舞鏡
山積波委、山節藻梲、山砠水厓、山枯石死、山虧一簣
山林隱逸、山溜穿石、山眉水眼、山盟海誓、山明水秀
山鳴谷應、山木自寇、山南海北、山棲谷飲、山棲谷隱
山清水秀、山窮水斷、山窮水盡、山窮水絕、山容海納
山銳則不高、山上無老虎,猴子稱大王、山水相連、山童石爛、山頹木壞
山行海宿、山餚海錯、山餚野蔌、山餚野湋、山搖地動
山遙路遠、山遙水遠、山陰乘興、山陰道上,應接不暇、山陰夜雪
山吟澤唱、山雨欲來風滿樓、山珍海錯、山珍海味、山止川行
山峙淵渟、山中無好漢,猢猻稱霸王、山中宰相、山重水復、山陬海噬
山陬海澨
挨山塞海、巴山度嶺、巴山蜀水、巴山夜雨、巴山越嶺
拔山超海、拔山蓋世、拔山舉鼎、拔山扛鼎、跋山涉川
跋山涉水、白山黑水、寶山空回、背山起樓、被山帶河
冰山難靠、冰山易倒、殘山剩水、尺山寸水、崇山峻嶺
愁山悶海、出山泉水、春山如笑、叢山峻嶺、刀山火海
刀山劍樹、倒山傾海、道山學海、登山臨水、登山涉水
登山小魯、登山越嶺、登山陟嶺、東山復起、東山高卧
東山再起、東山之志、堆山積海、恩山義海、翻山越嶺
逢山開道、逢山開路、高山景行、高山峻嶺、高山流水
高山仰之、高山仰止、隔山買老牛、關山迢遞、關山阻隔
觀山玩水、冠山戴粒、河山帶礪、河山之德、懷山襄陵
回山倒海、回山轉海、火山湯海、箕山掛瓢、箕山之操
箕山之風、箕山之節、箕山之志、江山好改,本性難移、江山好改,秉性難移
江山如故、江山如畫、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江山易改,秉性難移、江山易改,稟性難移
荊山之玉、開山鼻祖、開山老祖、開山始祖、開山祖師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跨山壓海、崑山片玉、崑山之玉、樂山愛水
樂山樂水、離山調虎、礪山帶河、連山排海、廬山面目
廬山真面、廬山真面目、滿山遍野、漫山遍野、漫山塞野
盟山誓海、彌山亘野、名山大川、名山勝川、名山勝水
名山事業、模山范水、南山可移、南山鐵案、爬山涉水
排山倒海、排山壓卵、千山萬壑、千山萬水、塹山堙谷
敲山振虎、敲山震虎、青山不老、青山綠水、青山一發
窮山惡水、窮山僻壤、丘山之功、人山人海、肉山脯林
肉山酒海、如山壓卵、三山五嶽、深山長谷、深山老林
深山密林、深山窮谷、深山窮林、深山野墺、深山幽谷
升山採珠、剩山殘水、屍山血海、誓山盟海、壽山福海
四山五嶽、他山攻錯、他山之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太山北斗
泰山北斗、泰山不讓土壤、泰山鴻毛、泰山樑木、泰山盤石
泰山磐石、泰山其頹、泰山壓頂、泰山壓卵、梯山航海
梯山架壑、梯山棧谷、銅山金穴、銅山鐵壁、銅山西崩,洛鍾東應
童山濯濯、投山竄海、為山止簣、文山會海、巫山洛浦
巫山雲雨、西山日薄、仙山樓閣、仙山瓊閣、顯山露水
挾山超海、一山不藏二虎、依山傍水、移山拔海、移山倒海
移山回海、移山竭海、移山跨海、移山填海、移山造海
陰山背後、銀山鐵壁、游山玩景、遊山玩水、逾山越海
遠山芙蓉、棧山航海、這山望著那山高、枕山臂江、枕山負海
枕山襟海、枕山棲谷、指山賣磨、指山說磨、重山復嶺
重山復水、重山峻嶺、劚山覓玉、鑄山煮海、阻山帶河
鑽山塞海、醉山頹倒、坐山觀虎鬥

⑵ 拿能力說話的作者 知道是 楊立新,可我不確定是哪個人,誰能提供個人簡歷或者資料

楊立新的學術歷程

我從年開始研究民商法,已經20年了。在這20年中,大體經歷了以下四個階段:

一、一九八零年至一九八九年

我在1975年到法院工作以後,先是在民事審判庭辦案。這是我最早對民商法的了解。

1980年,我雖然不在民事審判庭工作了,但是對侵權行為法理論產生了興趣,開始進行研究。1981年,為給最高人民法院召開的民事審判工作會議准備材料,參加了對侵權損害賠償案件的調查研究工作。在審閱了幾百件侵權損害賠償案件的卷宗以後,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素材。同時,我把國內能夠找到的侵權行為法的教材、文章都找到,進行學習和研究,寫出了《關於處理民事損害賠償案件的幾個問題》的調查報告,在上報上級法院之外,我把它寄到《法學研究》編輯部。《法學研究》編輯部在這一年的第五期上以重點文章發表。這對我的研究和學習是一個極大的鼓舞。

1983年,我到中央黨校學習半年,這半年是我集中進行民法學習的關鍵時間。中央黨校圖書館的藏書非常豐富,法律書籍很多。我每周都要從那裡借很多書,在課余進行學習,對民法積累了感性的認識。

1984年9月,我考入中國政法大學進修學院,專修法律,授課的老師都是法學界的名流,如佟柔教授、高銘暄教授、孫國華教授、關懷教授、陳光中教授、嚴端教授、張晉蕃教授等等。在這些高師的教誨下,使我對法律的理解和感情有了深刻的變化。特別是在佟柔老師的教導下,我對民法的感情更深了,理解得也更深入了。在學習之餘,我全面收集了中國侵權行為法的專著和論文,以及中國古代的法律典籍和國外翻譯過來的著作,全面研究侵權行為法的理論和實踐,之後,寫出了《侵權損害賠償》專著的書稿。在《民法通則》公布之後,對書稿進行了改寫,畢業時,就將這部書稿送到了出版社。在這個期間,還寫作了一些文章,在有關刊物上發表。

1987年,我在政法大學畢業之後,結合實踐的情況,寫作了《試論共同危險行為》一文,對共同危險行為的理論和在實踐中應用的問題,提出了肯定的意見,然後,這篇文章在《法學研究》上發表。如果說,1981年在《法學研究》上發表第一篇文章的時候還是一種對民商法研究處於不自覺的狀態的話,那麼,這篇文章的發表則滲透了作者對民商法研究的深厚感情和較為深刻的理解。這篇文章的基本理論被司法實務界所接受,很多案件是按照這一文章揭示的原理做出判決的,並被最高法院的有關刊物所登載,成為指導審判實踐的指導性判例。

1988年,在出版了《侵權損害賠償》一書之後,我開始了《侵權特別法通論》的寫作。這一年,我考入了中國高級法官培訓中心首屆民法班(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這期民法班,佟柔老師幾乎投入了全部的心血,親自授課,親自輔導,親自主持討論。此外,趙中孚教授、鄭立教授也非常關心高法班,主要的課程,都是這三位老師親自講授。可以說,我們在高法班的這次學習,要比研究生的待遇還高,教學內容和深度都是一流的。我在業余時間繼續寫作《侵權特別法通論》,得到了佟柔老師的親自指導,詳細詢問我寫作的計劃,幫助我錘煉主題,最後為我的這補助著作寫了熱情洋溢的序言。根據本書的主要內容寫作的《論侵權特別法及其適用》一文,參加最高人民法院舉辦的第一次法學理論研討會,在大會閉幕時上宣讀,獲得優秀論文獎。

1989年畢業,在畢業論文的評價上,趙中孚老師對我的論文的口頭評價是「特優」。

二、一九九零年至一九九二年

1990年2月,我被調到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工作。這樣的工作環境為我的民商法研究提供了一個非常廣闊的天地,使我有機會接觸全國民事審判的最新動態和情況,參與最高司法機關制訂民商法司法解釋和重大民事案件的審理等工作,因而在實踐上,就使我的民商法研究提高了層次,走到了民商法研究的寶塔尖端之上,視野更寬,角度更高,認識更為全面。

這一年,與《法學研究》的同志共同研究,將「判解研究」作為《法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欄目,並將我的一篇判解研究的文章《對債權准佔有人給付的效力》作為欄目的開篇之作,從此,也開創了我的民商法研究的新方法,就是結合判例和司法解釋進行深入的學理研究,揭示判例和司法解釋的深層次的理論問題,指導實踐,發展理論。

嚴格地說,我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的三年中,主要的還是對民法理論和實踐經驗的積累,大量地吸收新的理論觀點,整理自己的心得體會,同時大量地接受、消化民事審判實踐中的典型案例和司法解釋,豐富自己的實踐經驗。

在這一時期,也寫作了一些文章,並編寫了一些實踐性較強的民法著作。著作主要有:《民事審判諸問題釋疑》、《侵權損害賠償案件司法實務》、《精神損害賠償疑難問題》、《民事審判若干理論和實踐問題》、《涉台港民事糾紛司法對策》、《適用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釋義》、《侵權和債務疑難糾紛司法對策》等。

在《法學研究》上和其他刊物上發表了一批文章,如《論債權人撤銷權及其適用》、《混合過錯與過失相抵》、《論小說侵害名譽權責任》等。

三、一九九三年至一九九五年

這三年是我在民商法研究上取得重要成果的時期。經過十幾年的積累,特別是經過在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三年的積累,我在民商法研究上的一些觀點需要進行整理。這時,恰好我調到煙台大學從事教學工作,有了充裕的時間來做這項工作。

這一時期的研究、寫作重點,一是人身權法的研究,二是擴展民商法研究的領域,向債法、物權法、親屬法等方面發展。

在前二年,在教學中,除了在每周的幾小時課程和學習外語的時間外,我幾乎都是在研究民商法,進行寫作。特別是在1994年,一年發表了32篇文章,差不多都是比較有分量的文章。同時,集中精力,進行了《人身權法論》的寫作。

在1995年,我已經調到最高人民檢察院民事行政檢察廳工作,這里環境寬松,又不負責重要的領導工作,因此,繼續了在煙台大學的研究工作。

三年中,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是:完成了75萬字的《人身權法論》長篇專著的寫作任務,同時在業余時間,進行校對等出版前的工作;編輯了《民法判解研究與適用》這部論文集,並且在1995年出版,出版印刷5000冊,再版印刷1萬冊。合作寫作《人格權與新聞侵權》、《人格權法新論》、《民法.侵權行為法》等著作。完成的論文有《我國他物權的重新構造》(《中國社會科學》發表)、《人身權的延伸法律保護》、《自由權之侵害及其民法救濟》、《侵害肖像權及其民法救濟》(以上三篇文章是在《法學研究》上發表)、《論損益相抵》、《論貞操權的侵害及其民法救濟》(以上兩篇文章在《中國法學》上發表)、《新聞侵權問題的再思考》、《論善意取得制度》、《對完善我國債的保全制度構想》、《論相鄰防險關系》等。

這一期間,是我民商法研究的黃金時期,很多重要的文章都是在和一時期寫成的。這一時期寫作的著作,構成了我的民商法研究成果的核心部分。

四、一九九六年至現在

從1996年起,我在工作方面的壓力越來越大,民商法研究的時間越來越少,只能在業余時間進行。好在在不久以後,就是實行了雙休日制度,在周六和周日,每周有兩天的時間可以利用,因此,我的研究工作並沒有中斷。

在這一個期間,我的民商法研究的主要內容是:

1.
總結、整理對侵權行為法研究的成果,寫完了75萬字的《侵權法論》一書,在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5000冊書不到1年就基本銷完,深受讀者的歡迎。在香港出版合著《中國侵權行為法》,合著法學統編教材《侵權行為法》、《侵權行為法案例教程》。在法律出版社編輯出版《損害賠償專家指導叢書》,在人民法院出版社編輯出版《損害賠償理論和司法實踐叢書》。

整理出版了《民法判解研究與適用》第二集至第四集共三部著作。編輯出版了匯集二十年來的全部論文的10卷文集《民商法判解研究》。

合同法的研究,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的制訂和公布,主持編寫了《中國合同法的釋解與適用》,《合同法的適用與執行》,以及《合同法總則》(上冊)。

對人身權法繼續進行研究,出版了合著的法學統編教材《人格權法》。

對民事行政檢察監督理論進行研究,寫了數篇文章和參加了有關專著的寫作。

以上僅僅是我對自己民商法研究學術活動的簡要總結,遠遠不能表達我對民商法的深情。回顧我20年的民商法研究歷史,我深深地體會到,民商法理論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這一生能夠從事民商法理論研究,是一個福分,既可以使你在這個法律領域中做出自己的探索,同時,民商法博大精深的理論和公平、正義的精神,永遠滋養著學子的身心,讓你永遠做一個好人,永遠不要去傷害別人。因此,我對從事民商法研究永遠不悔。

20年來發表的法學研究論文目錄

1.《我國他物權制度的重新構造》 《中國社會科學》1995年第3期

2.《人身權的延伸法律保護》 《法學研究》1995年第2期

3.《自由權之侵害及其民法救濟》 《法學研究》1994年第4期

4.《侵害肖像權及其民事責任》 《法學研究》1994年第1期

5.《論債權人撤銷權及其適用》 《法學研究》1992年第3期

6.《對債權准佔有人給付的效力》 《法學研究》1991年第3期

7.《混合過錯與過失相抵》 《法學研究》1991年第6期

8.《試論共同危險行為》 《法學研究》1987年第5期

9.《關於處理民事損害賠償案件的幾個問題》 《法學研究》1981年第6期

10.《論損益相抵》 《中國法學》1994年第3期

11.《論貞操權及其侵害的民法救濟》 《中國法學》1994年第4期

12.《新聞侵權問題的再思考》 《中南政法學院學報》1994年第1期

13.《論對債權之准佔有人給付效力及適用》 《中外法學》1994年第3期

14.《關於侵權小說編輯出版者的民事責任問題》 《法學評論》1994年第2期

15.《論合夥共有財產》 《政治與法律》1995年第2期

16.《勞動能力喪失及其損害賠償》 《政治與法律》1994年第4期

17.《論建築物區分所有權》 《法學家》1995年第4期

18.《新中國侵權法司法解釋的現狀及思考》 《法學家》1994年第2期

19.《論善意取得制度》 《法學家》1993年第3期

20.《債權侵權行為及其損害賠償研究》 《上海法學研究》1994年第5期

21.《對完善我國債的保全制度的構想》 《上海法學研究》1994年第2期

22.《論名稱權及其民法保護》 《江蘇社會科學》1995年第1期

23.《論婚生子女否認與欺詐性撫養關系》 《江蘇社會科學》1994年第4期

24.《論家庭共同財產》 《政法學報》1994年第4期

25.《論侵權行為的概念》 《政法學報》1994年第3期

26.《財產共有權基本問題研究》 《甘肅政法學院學報》1994年第4期

27.《論相鄰防險關系》 《甘肅政法學院學報》1994年第2期

28.《論工傷事故與損害賠償》 《中央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1994年第5期

29.《論國有公共設施設置及其管理欠缺致害的行政賠償責任》 《中央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1994年第1期

30.《論小說侵害名譽權責任》 《中央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1992年創刊號

31.《論信用權及其損害的民法救濟》 《法律科學》1995年第4期

32.《論公民身體權及其民法保護》 《法律科學》1994年第6期

33.《民事執行程序中的參與分配製度》 《法律科學》1994年第1期

34《論債權人代位權》 《法律科學》1990年第4期

35.《侵害留置權的損害賠償》 《法學》1994年第7期

36.《侮辱誹謗罪的附帶民事訴訟之我見》 《法學》1987年第3期

37.《論准共有》 《法學與實踐》1995年第4期

38.《批復性侵權法司法解釋的內容及適用》 《法學與實踐》1994年第3、4期

39.《霍夫曼計演算法及其適用》 《法學與實踐》1987年第1期

40.《論債的保全》 《法學與實踐》1990年第2期

41.《論幼年證人資格》 《法學與實踐》1986年第6期

42.《間接證據證明結構》 《法學與實踐》1985年第5期

43.《論夫妻約定財產》 《法學天地》1994年第3期

44.《論夫妻共同財產范圍的認定》 《法學學刊》1994年第2期

45.《論合夥糾紛與合夥訴訟》 《煙台大學學報》1994年第4期

46.《論一般人格權及其民法保護》 《河北法學》1995年第2期

47.《論國外人格權的歷史發展》 《河北法學》1995年第4期

48.《論侵害抵押權》 《河北法學》1994年第5期

49.《規范性侵權法司法解釋的內容及適用》 《河北法學》1994年第2期

50.《試論定作人指示過失的侵權責任》 《河北法學》1991年第2期

51.《霍夫曼計演算法與萊布尼計演算法及其適用》 《河北法學》1990年第1期

52.《論債權人撤銷權》 《河北法學》1990年第3期

53.《論妨害婚姻關系的名譽損害賠償》 《河北法學》1988年第6期

54.《論人格損害賠償》 《河北法學》1987年第6期

55.《證據系統芻議》 《河北法學》1986年第1期

56.《試論間接證據的證明方法》 《河北法學》1985年第2期

57.《試論郵政侵權行為》 《當代法學》1988年第1期

58.《試論僱用人的轉承賠償責任》 《當代法學》1987年第3期

59.《論侵權行為的轉承責任》 《政法叢刊》1990年第1期

60.《論我國侵權行為特別法規的實體內容》 《政法叢刊》 1988年第1期

61.《對侵權行為特別法規幾個問題的研究》 《政法叢刊》1988年第2期

62.《試論喊號助威者的民事責任》 《政法叢刊》1987年第1--2期

63.《關於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的幾個問題》 《政法叢刊》1986年第3期

64.《試論近年來刑法犯罪構成的發展變化》 《政法叢刊》1986年第1期

65.《論夫妻共同財產分割(一)》 《福建審判》1994年第3期

66.《論夫妻共同財產分割(二)》 《福建審判》1994年第4期

67.《論子女撫育費的確定和變更》 《四川審判》1994年第2期

68.《論離婚後子女撫養關系及其變更》 《甘肅審判》1994年第2期

69.《論幼年證人的資格》 《浙江法學》1986年第3期

70.《試論公民幫工換工的風險責任》 《政法學習》1987年第2期

71.《試論治安處罰中損害賠償的性質》 《人民公安》1986年第11期

72.《怎樣計算財物損失價值》 《法學季刊》1986年第3期

73.《判決書常見錯別字匯析》 《司法文書與公文寫作》1987年第6期

74.《判決書常見標點符號錯誤》 《司法文書與公文寫作》1986年第1、2期

75.《略論裁判文書的宣讀》 《司法文書與公文寫作》1985年第2期

76.《淺談刑事判決書理由部分的寫作》 《學習與輔導》1988年第9期

77.《對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銀行工作人員未按規定辦理儲戶掛失造成儲戶損失銀行是否承擔民事責任的批復的理論闡釋》
《作者文集》第1集

78.《論我國個人合夥的民事法律地位》 《作者文集》第1集

79.《論對婦女人格權的侵權及其法律保護方法》 《作者文集》第1集

80.《中國古代侵權法研究》 《作者文集》第1集

81.《唐代侵權損害賠償制度初探》 《作者文集》第1集

82.《論<清律>的侵權損害賠償制度》 《作者文集》第1集

83.《當前債務案件的新特點及其對策》 《作者文集》第1集

84.《論人民法院信息系統的創制》 《作者文集》第1集

85.《對民間借貸之債司法解釋的評釋》 《作者文集》第2集

86.《保證人在主合同沒有變更時的保證責任》 《作者文集》第2集

87.《獎券糾紛的性質及對策》 《作者文集》第2集

88.《儲蓄存款損失的性質及其法律責任》 《民事審判諸問題釋疑》

89.《侵害生命權的間接受害人及其損害賠償》 《作者文集》第2集

90.《公民姓名權及其民法保護》 《作者文集》第2集

91.《對財產犯罪受害人起訴侵權賠償問題的研究》 《作者文集》第2集

92.《侵權案件程序法適用的有關問題》 《作者文集》第2集

93.《對適用民法通則司法解釋修改意向的評釋》 《作者文集》第2集

94.《他物權的歷史演進和我國他物權制度的重新構造》 《作者文集》第3集

95.《論共同共有》 《作者文集》第3集

96.《論按份共有》 《作者文集》第3集

97.《論夫妻共同財產》 《作者文集》第3集

98.《社會經濟發展與人身權民法保護》 《中央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1995年第6期

99.《論取得時效制度》 《作者文集》第3集

100.《關於侵權民事責任構成及其要件的再思考》 《作者文集》第3集

101.《試論精神損害賠償的幾個問題》 《疑難民事糾紛司法對策》第2集

102.《論侵權特別法的程序法》 《疑難民事糾紛司法對策》第2集

103.《論侵害財產佔有權及其損害賠償》 《作者文集》第3集

104.《論侵害配偶權的精神損害賠償》 《作者文集》第3集

105.《審理侵權損害賠償案件的幾個理論與實踐問題》 《作者文集》第3集

106.《締約過失責任原理及其適用》 《作者文集》第3集

107.《論情勢變更原則》 《作者文集》第3集

108.《論重大誤解》 《作者文集》第3集

109.《關於查辦民事行政抗訴案件的幾個實務問題》 《作者文集》第3集

110.《論檢察機關在國有資產保障中的作用》 《中央檢察官管理學院學報》1996年第1期

111.《論司法解釋詮釋》 《作者文集》第3集

112.《論人工授精所生子女的法律地位》 《作者文集》第3集

113.《論醫療事故賠償責任及其處理規則》 《作者文集》第4集

114.《論道路交通事故賠償責任及其處理規則》 《作者文集》第4集

115.《論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職務侵權》 《作者文集》第4集

116.《論產品侵權責任》 《作者文集》第4集

117.《論高低危險作業致還責任》 《作者文集》第4集

118.《環境污染致還責任研究》 《作者文集》第4集

119.《論地下工作物致人損害的賠償責任》 《作者文集》第4集

120.《論建築物及其他地上物致還責任》 《作者文集》第4集

121.《論動物致人損害的賠償責任》 《作者文集》第4集

122.《論法定代理人的侵權責任》 《作者文集》第4集

123.《論法人的工作人員致人損害的賠償責任》 《作者文集》第4集

124.《論共同侵權責任》 《作者文集》第4集

125.《論侵權行為的混合過錯與過失相抵》 《作者文集》第4集

126.《論侵權損害賠償法律關系及其賠償規則》 《作者文集》第4集

127.《論一般人格權及其民法保護》 《河北法學》1995年第1期

128.《社會經濟發展與人身全民法保護》 《中央政法幹部管理學院學報》1996年第 期

129.《國外人格權的歷史發展》 《作者文集》第4集

130.《論信用權及其民法保護》 《作者文集》第4集

131.《論屍體的法律性質及其民法保護》 《作者文集》第4集

132.《中國身份權研究》 《作者文集》第4集

133.《論親權》 《作者文集》第4集

134.《論榮譽權及其侵害的損害賠償責任》 《作者文集》第4集

135.《定金的若干理論和實務問題》 《作者文集》第4集

136.《關於留置權的幾個一般問題》 《作者文集》第4集

137.《留置權成立要件研究》 《作者文集》第4集

138.《關於留置權的效力研究》 《作者文集》第4集

139.《關於留置權消滅原因的研究》 《作者文集》第4集

140.《新合同法規定的基本原則的理解和適用》 《作者文集》第5集

141.《新合同法規定的合同債權保全的理解和適用》 《作者文集》第5集

142.《新合同法規定的雙務合同抗辯權的理解和適用》 《作者文集》第5集

143.《全國人大法工委召開的專家座談會對〈合同法〉(草案)修改的基本意見 《作者文集》第5集

144.《「王海現象」的再思考》 《中國律師》1997年第 期

145.《論服務欺詐》 《作者文集》第5集

146.《論懸賞廣告》 《作者文集》第5集

147.《論侵害債權》 《作者文集》第5集

148.《論多重買賣中的侵權行為及其責任》 《作者文集》第5集

149.《論數種原因造成損害結果的賠償數額計算》 《通化審判》1998年第3期

150.《侵權行為法研究熱點問題三論》 《作者文集》第5集

151.《論人身傷害慰撫金賠償制度》 《作者文集》第5集

152.《論身份權及其民法保護》 《作者文集》第5集

153.《論共同共有不動產中的善意取得》 《法學研究》1998年第 期

154.《論新中國民事行政檢察的發展》 《河南政法學院學報》1998年第 期

155.《關於修訂家庭婚姻法如何處理配偶忠實義務的幾個問題》 《作者文集》第5集

156.《新行政案件的抗訴條件》 《作者文集》第5集

157.譯文《合夥法中的已決事項不再理和間接禁止翻供原則》 《疑難民事糾紛司法對策》第2集

158.譯文《美國法官的民事責任》 《疑難民事糾紛司法對策》第2集

⑶ 消費者權益被侵害了怎麼辦

如果商家拒絕賠償1000元的,可以通過以下途徑解決:
(一)與經營者協商和解;
(二)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調解;
(三)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
(四)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一、消費損害賠償的必要條件和范圍
1、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時,應向商品經營者、服務提供者索取並妥善保存相關憑證,包括但不限於合同、發票、產品說明書、消費清單、交費單據等。
2、消費者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受到損害時,應對損害的後果及造成損害後果的原因的相關證據予以保存、保全。
3、消費者受仿磨到侵害,造成財產損失、人身損害、精神損害,均可納入索賠的范圍。
二、消費損害賠償應遵循的原則
1、對等賠償的原則(1:1)。即經營者應對消費者所受到的所有消費損害予以全部、等價賠償。〔提示釋義〕消費者遭受侵害有權要求賠償的損失包括物質損失、人身損害、精神損害。對此,有過錯的經營者應該對消費者進行賠償。賠償損失的目的是為了使消費者受到的財產、人身和精神方面的損失得以恢復到損害前的狀態。所以這種對等賠償僅僅只是有過錯的經營者對消費者承擔的最基本的法律責任,也是適用最廣泛的法律責任。〔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06條「公民、法人違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第117條「侵佔國家的、集體的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的,應當返還財產,不能返還財產的,應當折價賠償。損壞國家的、集體的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的,應當恢復原狀或者折價賠償。受害人因此遭受其他損失的,侵害人並應當賠償損失。」《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107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絕敗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2、懲罰性賠償的原則(1:2)。即經營者的行為構成欺詐,應對消費者所受到的所有消費損害予以雙倍賠償。〔提示釋義〕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有欺詐行為的經營者規定的帶有懲罰性質的賠償規定。由於存在欺詐行為的經營者在主觀上有較大的過錯,也容易給消費者造成損害,其社會危害程度較之其他有過錯的經營行為會更大,故法律規定了更為嚴厲的賠償原則。〔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9條「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
3、承諾賠償的原則(1:X>1)。即經營者應對消費者所受到的消費損害按照經營者先前的承諾予並大顫以賠償。〔提示釋義〕經營者為推銷自己經營的商品和服務,所做出的承諾是影響消費者做出消費選擇的重要因素,一旦消費者接受其承諾,雙方即形成一種約定的合同關系。因此如出現與承諾條件相悖的情形,經營者即應按其承諾進行賠償。〔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8條「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第60條「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
三、消費損害索賠的維權途徑
(一)與經營者協商和解;(二)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三)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四)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四、商家賠償必須提供身份證嗎?
需要的,提供身份證是為了驗證對方身份信息。明知產品存在缺陷仍然生產、銷售,造成他人生命、健康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依法請求懲罰性賠償。這是我國繼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九條之後,首次在民事基本法中明確的懲罰性賠償規定,這是針對產品生產商、銷售商故意侵權的產品責任,即明知產品有缺陷有可能造成損害,卻仍然將其投放市場放任造成損害,而且造成了他人生命、健康損害的後果。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七十七條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情況緊迫且不能及時獲得國家機關保護,不立即採取措施將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受害人可以在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必要范圍內採取扣留侵權人的財物等合理措施;但是,應當立即請求有關國家機關處理。受害人採取的措施不當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千一百八十二條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財產損失的,按照被侵權人因此受到的損失或者侵權人因此獲得的利益賠償;被侵權人因此受到的損失以及侵權人因此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被侵權人和侵權人就賠償數額協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賠償數額。

⑷ 商家不願意賠償1000元怎麼辦

如果商家拒絕賠償1000元的,可以通過以下途徑解決:
(一)與經營者協商和解;
(二)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調解;
(三)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
(四)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一、消費損害賠償的必要條件和范圍
1、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時,應向商品經營者、服務提供者索取並妥善保存相關憑證,包括但不限於合同、發票、產品說明書、消費清單、交費單據等。
2、消費者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受到損害時,應對損害的後果及造成損害後果的原因的相關證據予以保存、保全。
3、消費者受到侵害,造成財產損失、人身損害、精神損害,均可納入索賠的范圍。
二、消費損害賠償應遵循的原則
1、對等賠償的原則(1:1)。即經營者應對消費者所受到的所有消費損害予以全部、等價賠償。〔提示釋義〕消費者遭受侵害有權要求賠償的損失包括物質損失、人身損害、精神損害。對此,有過錯的經營者應該對消費者進行賠償。賠償損失的目的是為了使消費者受到的財產、人身和精神方面的損失得以恢復到損害前的狀態。所以這種對等賠償僅僅只是有過錯的經營者對消費者承擔的最基本的法律責任,也是適用最廣泛的法律責任。〔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06條「公民、法人違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第117條「侵佔國家的、集體的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的,應當返還財產,不能返還財產的,應當折價賠償。損壞國家的、集體的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的,應當恢復原狀或者折價賠償。受害人因此遭受其他損失的,侵害人並應當賠償損失。」《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107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2、懲罰性賠償的原則(1:2)。即經營者的行為構成欺詐,應對消費者所受到的所有消費損害予以雙倍賠償。〔提示釋義〕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有欺詐行為的經營者規定的帶有懲罰性質的賠償規定。由於存在欺詐行為的經營者在主觀上有較大的過錯,也容易給消費者造成損害,其社會危害程度較之其他有過錯的經營行為會更大,故法律規定了更為嚴厲的賠償原則。〔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9條「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
3、承諾賠償的原則(1:X>1)。即經營者應對消費者所受到的消費損害按照經營者先前的承諾予以賠償。〔提示釋義〕經營者為推銷自己經營的商品和服務,所做出的承諾是影響消費者做出消費選擇的重要因素,一旦消費者接受其承諾,雙方即形成一種約定的合同關系。因此如出現與承諾條件相悖的情形,經營者即應按其承諾進行賠償。〔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8條「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第60條「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
三、消費損害索賠的維權途徑
(一)與經營者協商和解;(二)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三)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四)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四、商家賠償必須提供身份證嗎?
需要的,提供身份證是為了驗證對方身份信息。明知產品存在缺陷仍然生產、銷售,造成他人生命、健康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依法請求懲罰性賠償。這是我國繼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九條之後,首次在民事基本法中明確的懲罰性賠償規定,這是針對產品生產商、銷售商故意侵權的產品責任,即明知產品有缺陷有可能造成損害,卻仍然將其投放市場放任造成損害,而且造成了他人生命、健康損害的後果。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七十七條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情況緊迫且不能及時獲得國家機關保護,不立即採取措施將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受害人可以在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必要范圍內採取扣留侵權人的財物等合理措施;但是,應當立即請求有關國家機關處理。受害人採取的措施不當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千一百八十二條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財產損失的,按照被侵權人因此受到的損失或者侵權人因此獲得的利益賠償;被侵權人因此受到的損失以及侵權人因此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被侵權人和侵權人就賠償數額協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賠償數額。

熱點內容
勞動法關於代課 發布:2025-08-27 23:11:02 瀏覽:790
勞動法中關於工作時間午餐時間 發布:2025-08-27 23:09:41 瀏覽:385
下列選項中屬於行政法規的規定的是 發布:2025-08-27 23:00:25 瀏覽:696
依法治國800字徵文 發布:2025-08-27 23:00:21 瀏覽:83
國際經濟法主體的豁免權 發布:2025-08-27 22:55:49 瀏覽:874
法官工作人員處分條例 發布:2025-08-27 22:43:15 瀏覽:812
新勞動法對病假的規定 發布:2025-08-27 22:07:41 瀏覽:195
當代法學家省籍 發布:2025-08-27 21:47:40 瀏覽:911
電信立法 發布:2025-08-27 21:46:44 瀏覽:684
合同法9397條 發布:2025-08-27 21:41:29 瀏覽: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