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債券定義
Ⅰ 經濟法名詞解釋: 1合同履行抗辯權 2證券 3意思表示
合同履行抗辯權是指在合同履行過程中,當一方當事人依據法律規定,在特定條件下可以暫時保留自己的給付權利,即在法定條件下,當事人一方可以拒絕履行義務而不構成違約。這一權利包括同時履行抗辯權、先履行抗辯權和不安抗辯權。同時履行抗辯權,即在雙務合同中,一方當事人未履行合同義務前,另一方當事人有權拒絕履行自己的義務。先履行抗辯權則適用於一方當事人未履行其義務時,另一方當事人有權拒絕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安抗辯權則是在合同履行過程中,一方有確切證據證明另一方喪失履行債務能力時,有權中止履行自己的義務。
證券是一種經濟權益的憑證,它代表了一定的經濟權利和利益。證券主要包括資本證券、貨幣證券和商品證券。狹義上的證券主要指的是證券市場中的證券產品,包括產權市場的產品如股票、債權市場的產品如債券,以及衍生市場的產品如股票期貨、期權、利率期貨等。這些證券產品不僅代表了持有者的財產權益,還反映了市場的經濟活動和資本流動情況。
意思表示是法律行為的核心,它是指表意人將其欲發生一定私法上效力的意思,通過一定的形式表現於外部的行為。意思表示是法律行為的基石,只有當表意人的內心意思通過一定的外部行為表達出來時,才能產生相應的法律效果。意思表示所發表的意思必須是關於權利義務取得、喪失及變更的意思,而不僅僅是個人的主觀想法。在合同法中,如果意思表示不真實、不自由,那麼該合同可能被視為可變更、可撤銷合同,從而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Ⅱ 經濟法孳息是什麼意思
經濟法中的孳息指的是在一定法律關系中產生的額外收益或增值。具體來說:
- 定義:孳息是本金之外的收益或利益,通常與合同、投資、租賃等法律關系相聯系。
- 形式:在借貸合同中,借款人支付的利息給貸款方作為資金使用費用,是孳息的一種形式。在投資領域,股票分紅、債券利息和基金分紅等也都是典型的孳息收入。此外,原始資產產生的天然收益也屬於孳息范疇。
- 特點:孳息依附於原始資產或法律關系而產生,一旦法律關系發生變化,孳息也會相應地發生變化。
- 法律意義:孳息的計算和歸屬通常受到法律的保護和規定,可能成為法律爭議的核心點,特別是在涉及資產處置、遺產繼承等復雜法律關系時。
總之,了解和掌握孳息的概念及其相關法律規則,對於確保經濟活動中各方的合法權益至關重要。
Ⅲ 2018年中級會計師考試《經濟法》要點:證券的概念和分類
大家做好准備迎接2018年中級會計職稱考試了嗎?誠意整理「2018年中級會計師考試《經濟法》要點:證券的概念和分類」,只要付出了辛勤的勞動,總會有豐碩的收獲!歡迎廣大考生前來學習。
2018年中級會計師考試《經濟法》要點:證券的概念和分類
1.證券的概念
證券是以證明或設定權利為目的所做成的一種書面憑證。證券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證券是證明持券人簡磨享有一定的經濟權益的書面憑證,包括資本證券(如股票、債券、證券衍生品種等)、貨幣證券(如匯票、本票、支票等)、商品證券(如提貨單、運貨單、倉庫棧單等)。狹義的證券僅指資本證券,這也是證券法和本節所要介紹的證券。
2.證券的分類
按照不同的標准,證券可以分為不同的種類。目前我國證券市場上發行和流通的證券主要有以下幾類:
(1)股票。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簽發的,證明股東所持股份的憑證。我國證券市場上流通的股票有人民幣普通股(A股)和境內上市外資股(B股)。另外,中國境內注冊的公司還可以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包括H股(香港上市)、N股(紐約上市)、S股(新加坡上市)等。
(2)債券。 債券是政府、金融機構、公司企業等單位依照法定程序發行的、約定在一定期限穗答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債券是一種債權憑證,是一種到期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它具有風險性小和流通性強的特點。債券按發行主體不同可分為企業、公司猜咐慧債券(含可轉換公司債券)、金融債券和政府債券。
(3)證券投資基金份額。 證券投資基金份額是基金投資人持有基金單位的權利憑證。
(4)認股權證。 認股權證是股份有限公司給予持證人的無限期或在一定斯限內,以確定價格購買一定數量普通股份的權利憑證。認股權證是持證人認購公司股票的一種長期選擇權,本身不是權利證明書,其持有人不具備股東資格,認股權證的收益主要來自其依法轉讓的收益。
(5)期貨。 期貨是一種跨越時間的交易方式。買賣雙方通過簽訂標准化合約,同意按指定的時間、價格與其他交易條件,交收指定數量的現貨。按照現貨標的物的種類不同,期貨可以分為商品期貨與金融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