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法傾銷名詞解釋
1. 國際私法與國際經濟法的主要區別
國際私法與國際經濟法的主要區別:
1、概念不同:
國際經濟法是指調整國家之間;國際組織之間;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國家與他國私人之間;國際組織與私人之間以及不同國籍私人之間,相互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是隨著各國之間貿易和經濟往來日益增長以及國家對貿易和經濟活動的干預日益加強而形成和發展的。
早在中世紀末期,歐洲主要商業城市就有一些關於國際商業交易的規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有關國際經濟關系的法律規則和制度大量出現 ,並具有了國家之間條約的形式。
國際私法(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在世界各國民法和商法互相歧異的情況下,對含有涉外因素的民法和商法關系,解決應當適用哪國法律的法律。由於涉外因素又稱國際因素,民法和商法在西方傳統上稱為私法,國際私法因而得名。
為廣義的民法可以包括商法,各國民法和商法互相歧異的情況,法律術語稱為民法的抵觸或民法的沖突,或稱法律的抵觸或法律的沖突,因此長期以來這一部門法被稱為法律抵觸法或法律沖突法。
國際商法是調整國際商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的調整對象是國際商事關系,這種關系是各國商事組織在跨國經營中所形成的商事關系。
2、研究的內容不同:
國際商法最要研究國際貿易過則,如wto規則、反傾銷規則、國際稅收制度等。
國際私法涵蓋國際商法內容,但是偏向與民事關系。
國際經濟法的主體則既包括經濟領域中超越一國國界的「私法」關繫上的主體,也包括經濟領域中國際公法關繫上的主體,即國家以及各國政府間的國際組織。
3、淵源不同:
國際經濟法是國際公法的新分支,國際經濟法是調整國際(跨國)經濟關系的國際法、國內法的邊緣性綜合體。
國際條約是國際私法的主要淵源。國際慣例也是國際私法的淵源。
(1)國際經濟法傾銷名詞解釋擴展閱讀:
國際私法可以分為四大類:
(1)關於外國人民商事地位的國際條約;
(2)關於沖突法的國際條約;
(3)關於實體法的國際條約;
(4)關於國際民事訴訟和商事仲裁的國際條約。
國際經濟法與國際私法的聯系和區別:
「國際私法」,指的是在世界各國民法和商法互相歧異的情況下,針對含有涉外因素的民法關系或商法關系,指事實上或確定應當適用哪國法律的法律。又稱「法律沖突法」或「法律適用法」。其所調整的對象主要是各國涉外的私人之間的關系,而不是國家之間的關系。
國際私法既是國內法,又屬於西方法學傳統分科中公法的范圍,即實質上只是一種國內公法。它可進一
步劃分為用以調整國際(涉外)私人間經濟關系以及人身關系的法律沖突規范用。前一類屬於國際經濟法范疇,後一類沖突規范所間接地加以調整的對象其關系屬於人身關系,因此,這類沖突規范不應納入國際經濟法的范疇。
2. 名詞解釋國際經濟法
國際經濟法是指調整國家之間、國際組織之間、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以及不同國籍私人之間,相互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這個法律領域涵蓋了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國際金融等多個方面,旨在促進各國間的經濟合作與交流,並解決由此產生的爭議。它不僅包括國際條約、協定等國際法淵源,也涉及各國國內法中有關國際經濟交往的部分。
簡單來說,國際經濟法就是為了保證全球經濟活動的公平、透明和規范而設立的一系列法律規則。這些規則有助於維護全球市場的穩定性和可預測性,為各國提供平等參與國際經濟活動的機會。同時,國際經濟法也關注環境保護、勞工權益等社會問題,力求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能保障社會福祉。
總的來說,國際經濟法是調整國際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對於促進全球經濟發展和維護國際經濟秩序具有重要意義。
3. 國際經濟法名詞解釋
國際經濟法是指調整國家之間;國際組織之間;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國家與他國私人之間;國際組織與私人之間以及不同國籍私人之間,相互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國際經濟法:
它是隨著各國之間貿易和經濟往來日益增長以及國家對貿易和經濟活動的干預日益加強而形成和發展的。早在中世紀末期,歐洲主要商業城市就有一些關於國際商業交易的規則。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有關國際經濟關系的法律規則和制度大量出現,並具有了國家之間條約的形式。作為一門學科,國際經濟法學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逐漸發展起來。《國際經濟法》系統深入地闡述了國際經濟法的核心問題。
4. 自學考試國際經濟法概論名詞解釋之二
40)國際投資法:是調整國際(跨國)投資活動的各種法律規范的總稱,是國際經濟法的一個重要分支。它的主要組成部分,包含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涉外投資法或對外投資法;涉及跨國投資問題的各類雙邊性國際條約、區域性國際條約和全球性國際公約;以及國際政府間機構制定的有關跨國投資活動的規范性文件,等等。
41)國際貨幣金融法:是國際經濟法的組成部分。它是調整國際貨幣金融關系的各種法律規范的總和。它的調整范圍很廣泛,涉及國際間貨幣兌換、借貸、收付方式、結算、金融市場、貨幣體系以及金融機構等多方面的法律制度。
42)匯率:是一國貨幣折換成其他國家貨幣的比價,也可以說是用國際貨幣單位表示的另一國貨幣的價格。對於匯率,國際上有兩種表示方法:一是直接標價法,二是間接標價法。
43)直接標價法:是一種匯率的表示方法,是以一單位外國貨幣為雹攜基準,將其摺合成一定數額的本國貨幣。由於這種標價方式的特點是以若干單位的本國貨幣表示一單位外國貨幣的價格,因此又稱本幣匯率。目前絕大多數國家採用直接標價法。
44)間接標價法:是一種匯率的表示方法,是以一單位本國貨幣為基準,將其摺合成一定數額的外國貨幣。又由於這種標價方式的特點是用若干外國貨幣表示一單位本國貨幣的價格,因此又稱外幣匯率。英國一直沿用間接標價法。
45)固定匯率制:與浮動匯率制相對,是指外匯行市受到某種限制而在一定幅度內波動的一種匯率制度。在固定匯率制下,一國往往以法律形式規定外匯匯率,形成法定匯率,又稱「官方匯率」,一切外匯交易都應按該匯率進行。
46)浮動匯率制:與固定匯率制相對,是指外匯行市不受某種客觀因素限制而由外匯供求關系自行決定漲落的一種匯率制度。在外匯市場上,當外匯供應不足時,本幣匯率就上升;反之,本幣匯率就下降,從而形成市場匯率。
47)外匯管制:是指一國貨幣主管*對外匯結算、買賣、借貸、轉移和匯率等實施各種管理和控制措施。通過外匯管制,可以改善本國國際收支,維持本國貨幣匯率的穩定。
48)國際融資:是一種跨國的借貸活動,主要包括國際貸款、國際證券投資和國際租賃等形式。
49)國際定期貸款:是國際商業銀行向工商企業、公司提供的一種中短期貸款。這是一種典型的國際貸款形式。
50)歐洲貨幣貸款:是指在貸款貨幣發行國以外國家的金融市場上發放的一種國際商業貸款。在貨幣發行國境外的銀行存款或放款的貨幣即為歐洲貨幣。
51)國際銀團貸款:又稱「國際辛迪加貸款」,是指由數家直至數十家各國銀行聯合起來,組成一個銀行集團,共同向借款人提供長期巨額的商業貸款。可以分為直接參與型和間接參與型兩種形消首式。
52)項目貸款:是國際上對自然資源開發和大型工程項目建設的貸款方式。項目貸款可分為無追索權項目貸款和有限追索權項目貸款兩種基本類型。其中後者又根據當事人簽訂的各種協議的層次分為三種形式:雙層次結構項目貸款、三層次結構項目貸款和四層次結構項目貸款。
53)國際證券的私募發行:是國際證券發行方式之一,又稱「國際證券的直接發行」,指證券發行人只能向特定的投資者直接銷售證券,而不能公開向大眾投資者推銷,也不能進入公開的證券交易所市場流通。
54)國際證券的公募發行:是國際證券發行方式之一,又稱「國際證券的公開拿肆數發行」,指證券發行人公開向大眾投資者推銷證券的發行方式。公募發行的證券可以在公開的證券交易所流通。各國對國際證券公募發行的審核制度基本上可以分為注冊制和核准制兩種類型。
5. 經濟法相關市場名詞解釋
1. 經濟法定義:經濟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體系中的一部法律,主要調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產生的各種經濟關系。它涵蓋了國家在經濟管理中的法律關系,以及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間的協調關系。
2. 經濟法內涵:深入了解經濟法,需把握三個要點:首先,經濟法由調整經濟活動的法律規范組成;其次,這些規范旨在調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經濟關系;最後,它們調整的經濟關系具有特定的范圍和內容。
3. 經濟法與其他法律的關系:經濟法並不單獨存在,它與民商法等其他法律部門緊密相連,共同構成社會法體系。在這個體系中,經濟法負責調整與經濟活動相關的法律關系。
4. 經濟法的發展:經濟法最初在資本主義國家,如德國和日本等地發展起來。在這些國家,經濟法得到了深入研究和闡述。而在英美法系國家,盡管存在調整經濟活動的法律規范,但並未形成獨立的「經濟法」概念。這些規范通常不作為獨立的法律部門存在。
5. 大陸法系國家經濟法的理解:德國和日本等大陸法系國家對經濟法的解釋,對國際上理解經濟法的內涵和外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這些解釋有助於更准確地把握經濟法的定義和作用。
6. 急、急、急……國際經濟法的概念和范圍
一、國際經濟法的概念、調整范圍
(一)概念
1、什麼是國際經濟法。
國際經濟法是調整國際經濟活動和國際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也就是調整國際經濟交往中商品、技術、資本、服務的跨國交易流通中形成的法律關系的法律規范和法律制度的總和。
2、國際經濟法的狹義概念和廣義概念。
我們大致地可以將關於國際經濟法概念分作兩類:國際經濟法的狹義概念和廣義概念。
(1)際經濟法的狹義概念。
按照國際經濟法的狹義概念,國際經濟法是國際公法的一部分或一個分支。國際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是作為國際公法調整對象的國際公法主體之間的關系的一部分。國際經濟法的淵源僅由包括條約和國際慣例在內的各種國際淵源構成。
二、國際經濟法的概念和范圍
1.有關國際貨物貿易的法律規范與制度
包括與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國際貨物運輸、國際貨物運輸與保險、國際支付與結算、進出口法律管制有關的法律規范與制度。國際貿易是一種跨國的貿易,可以發生在國家、國際組織、自然人及法人之間,其所涉及的法律規范既包括國際法、也包括國內法、既包括公法,又包括私法,如有關國際貿易的雙邊和多邊條約,國內的對外貿易法、進出口管製法、外匯管理法、合同法、民法、有關反傾銷的法律規定、海關法等。
2.有關國際服務貿易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規范
包括與法律服務及計算機及相關服務等商業性服務、通訊服務、建築服務、銷售服務、教育服務、環境服務、金融服務、健康與社會服務、文化及體育服務、交通運輸服務等有關的法律規范與制度。
3.有關國際投資的法律規范與制度
包括資本輸出、資本輸入、投資保護等有關的法律規范與制度。國際投資法是調整國際私人直接投資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其法律規范在國內法方面涉及外國投資法、海外投資保險法等,公約方面涉及多邊投資保證公約、雙邊投資保護協定等。
4.有關國際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規范與制度
包括與工業產權的國際保護、著作權的國際保護、國際許可證貿易有關的法律規范與制度。知識產權的保護在國際的層面通過了許多的國際公約,如,保護工業產權的巴黎公約、保護文學藝術作品的伯爾尼公約、世界版權公約等。在貿易與知識產權交叉領域有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等。
5.有關國際貨幣與金融的法律規范與制度
包括與國際貨幣、跨國銀行、國際貸款、國際證券、國際融資擔保、跨國銀行的管制有關的法律規范與制度。概括起來主要是三個方面的內容:
(1)有關國際貨幣法律制度的內容,即各國對本國貨幣在是否可以自由兌換上的確認,本國的匯率制度,外匯管制等方面的內容。
(2)有關國際資金融通的內容,主要指國際貸款、國際證券投資、國際融資租賃等方面的內容。
(3)跨國銀行的法律管制,即東道國和跨國銀行的母國對跨國銀行海外分支機構的設立及經營活動的法律管制。
6.有關國際稅收的法律規范與制度
包括與國際稅收管轄權、國際雙重征稅和國際重疊征稅、國際逃稅與避稅等有關的法律規范與制度。隨著國際稅收關系的產生與發展,國際稅法已經形成了一個新的法律部門,是國際經濟法的一個分支。
7. 國際保理名詞解釋國際經濟法
關於國際保理名詞解釋國際經濟法如下:
國際保理是一種國際貿易融資工具,指的是企業通過將應收賬款轉讓給保理公司,以換取即時資金流動的交易方式。國際經濟法是指調整國際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體系,涵蓋了國際貿易、投資、金融等各個領域的法律規則和原則。
拓展知識:
國際保理在國際貿易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能夠促進貿易融通、提供靈活的融資渠道,並幫助企業管理應收賬款的風險。國際經濟法旨在建立一個穩定、可預測和公正的國際經濟秩序,為各國經濟合作提供法治保障,推動國際經濟發展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