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六十二條解釋
一、勞動合同法62條的司法解釋是什麼?
《勞動合同法》第六十二條,用工單位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執行國家勞動標准,提供相應的勞動條件和勞動保護;
(二)告知被派遣勞動者的工作要求和勞動報酬;
(三)支付加班費、績效獎金,提供與工作崗位相關的福利待遇;
(四)對在崗被派遣勞動者進行工作崗位所必需的培訓;
(五)連續用工的,實行正常的工資調整機制。
用工單位不得將被派遣勞動者再派遣到其他用人單位。
為保護被派遣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本條規定了用工單位要履行的義務,這些義務包括:
(一)執行國家勞動標准,提供相應的勞動條件和勞動保護。勞動條件是指勞動者完成勞動任務的必要條件,如必要的勞動工具、工作場所、勞動經費和技術資料等必不可少的物質技術條件和其他工作條件。勞動保護,是指用工單位為了保障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預防傷亡事故和職業病的發生,而採取的有效措施。在生產勞動過程中,存在著各種不安全、不衛生的因素,國家為了保障勞動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通過制定相應的法律和行政法規,規定勞動保護規則,以保護勞動者的健康和安全。在勞動保護方面,凡是國家有標准規定的,用工單位必須按照國家標准執行,不得使勞動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身體健康受到侵害。
(二)告知被派遣勞動者的工作要求和勞動報酬。工作要求是指用工單位安排勞動者從事的崗位對勞動者的能力和績效要求。勞動報酬是指勞動者在用工單位的工作崗位付出勞動後所應得的工資。被派遣勞動者的工資是由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之間協議約定的,勞動者在用工單位勞動,理應知道自己的勞動報酬所得。並且本法已作了規定,勞務派遣單位不得剋扣被派遣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用工單位的告知義務可以有效地保護被派遣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三)由於用人單位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加班加點的情況,而加班費的支付與數額不可能在勞務派遣協議中與勞務派遣單位事先約定。績效獎金是一個時期或者一項任務的完成而按照勞動者勞動績效而計算、發放的獎金,也不能事先約定。提供與工作崗位相關的福利待遇是體現勞務工與用工單位其他職工同工同酬。因此,加班加點工資報酬的加班費、績效獎金、與工作崗位相關的福利待遇等都應當在勞務派遣單位支付的工資之外,由用工單位向被派遣勞動者支付。
(四)對在崗被派遣勞動者進行工作崗位所必需的培訓。派遣單位應當按照用工單位的要求派遣符合後者要求的勞動者。但如果用工單位在接受被派遣勞動者後認為按照本單位的崗位需要須進一步對勞動者進行培訓的,則由用工單位自己負責對在崗被派遣勞動者進行工作崗位所必需的培訓,該費用由用工單位承擔。
(五)連續用工的,實行正常的工資調整機制。這主要是要求用人單位被派遣勞動者的工資隨著工作時間的長短,根據有關規定,按照工資調整機製得到提高。據調查,有的被派遣工在同一用工單位工作近十年,工資從沒有調整。用工單位連續用工的,工資需要進行定期的調整,此調整機制用工單位須依法實行。
本條第二款是對禁止用工單位再派遣的規定。用工單位與派遣單位訂立勞務派遣協議,雙方應當按照該協議履行各自義務。在用工單位方面,其應當按照勞務派遣協議的約定使用被派遣勞動者,不得將這些勞動者再派遣到其他用人單位,也就是說接受以勞務派遣形式用工的單位接受被派遣勞動者必須是用於本單位崗位。
勞動合同法明確規定用工單位的義務,在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之間作了明確劃分,使得在出現勞動爭議時有法可依,避免產生責任推諉現象,從而保護了勞動者的合法勞動權益。
二、勞動合同的生效要件是什麼?
勞動合同主要有四個生效要件:
1、主體資格合法。勞動者的主體資格合法,指勞動者必須是年滿16周歲、具備勞動權利能力和勞動行為能力的公民。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不能作為主體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文體部門招收16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須經勞動人事部門特批)。用人單位的主體資格合法。
2、合同內容合法。主要指勞動合同的內容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3、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採取欺詐、威脅等手段訂立的勞動合同,因為違背了當事人的真實意願,所以是無效的。另外,如果有證據證明當事人對合同內容有重大誤解,這樣的勞動合同也應無效。
4、合同訂立的形式合法。勞動合同應當以書面形式訂立。對於以口頭、錄音、錄像等形式訂立的勞動合同,均無效。
為解決被派遣勞動者的權益保護,《勞動合同法》62條規定了用工單位要履行的義務。勞動合同的生效要件有四個,首先是主體資格合法,勞動者必須是年滿16周歲,具備勞動權利能力的人。其次是合同的內容合法,不能違反法律規定。第三合同要能表達雙方當事人真實的意願。最後合同的訂立形式要合法。
② 《合同法》第六十二條第的規定是什麼
《合同法》第六十二條的規定如下:
- 質量要求不明確:按照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履行;沒有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按照通常標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標准履行。
- 價款或報酬不明確:按照訂立合同時履行地的市場價格履行;依法應當執行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的,按照規定履行。
- 履行地點不明確:給付貨幣的,在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動產的,在不動產所在地履行;其他標的,在履行義務一方所在地履行。
- 履行期限不明確:債務人可以隨時履行,債權人也可以隨時要求履行,但應當給對方必要的准備時間。
- 履行方式不明確:按照有利於實現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
- 履行費用負擔不明確:由履行義務一方負擔。
以上規定適用於當事人就有關合同內容約定不明確,且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情況。
③ 關於「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的法律規定
關於「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的法律規定
發布者:金曉明律師|時間:2020年06月12日|分類:合同糾紛 |4758人看過
一、關於「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的法律規定
1999年10月1日頒布實施的《合同法》第六十二條第一款第三項規定:履行地點不明確,給付貨幣的,在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動產的,在不動產所在地履行;其他標的,在履行義務一方所在地履行。
2015年2月4日實施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的解釋》(簡稱《民訴法解釋》)第十八條第二款明確:「合同對履行地點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爭議標的為給付貨幣的,接收貨幣一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三條「借貸雙方就合同履行地未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事後未達成補充協議,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仍不能確定的,以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
由以上可知,借貸合同是有明確規定可以適用「接受貨幣一方為合同履行地」的規定。其他合同是否能適用該規定,法律並沒有明確規定,然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為了更好的運用該規定有必要明確一下適用范圍或者對實施范圍在司法過程中達成共識,以限制司法者的自由裁量。
二、「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適用合同糾紛的范圍
通過文義解釋《合同法》第六十二條第三項、《民訴司法解釋》第十八條第二款,凡是合同糾紛,爭議標的為「給付貨幣」的均可適用「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的規定。但因《民訴司法解釋》第十九、二十、二十一條對租賃合同、以信息網路方式訂立的買賣合同、保險合同的合同履行地另有規定。故「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的規定除租賃合同、以信息網路方式訂立的買賣合同、保險合同均可適用於其他所有合同確定合同履行地。
2015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高民智發表《關於民訴法解釋中有關管轄問題若干問題的理解與適用》的文章中「借款合同之外的其他合同,如果爭議的合同義務內容為給付貨幣的,也可以適用本條關於接收貨幣一方為合同履行地的規定確定管轄法院」。
2015年12月,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印發的《關於民事訴訟管轄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三條規定:「《民事訴訟法解釋》第十八條第二款中「合同對履行地點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爭議標的為給付貨幣的,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的規定適用於爭議標的為給付貨幣的所有合同糾紛,法律、法規或者司法解釋有特殊規定的除外」。
所以,無論是從法律解釋角度還是司法實務角度,關於「爭議標的為給付貨幣的,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適用所有合同(除另有規定的)應是被認可的。
三、怎樣理解「爭議標的為給付貨幣的」
爭議標的是指訴訟請求所指向的合同義務內容,「爭議標的為給付貨幣」是指爭議的合同義務是以給付貨幣為內容。對「爭議標的」的理解,特別注意不能把「爭議標的」等同於訴訟請求。訴訟請求在合同糾紛中,是基於合同關系主張對方承擔的合同責任的聲明。合同履行地不能按照訴訟請求種類來確定,只能依照爭議的合同義務來確定,也即訴訟請求所指向的合同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