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當事人存在的合同關系
『壹』 合同法律關系三要素
一、合同與法律關系三要素是什麼
1、合同與法律關系三要素如下:
(1)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必須具有相應的訂立合同的行為能力;
(2)當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實;
(3)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五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依法成立的合同,僅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四百七十條 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約定,一般包括下列條款: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和住所;
(二)標的;
(三)數量;
(四)質量;
(五)價款或者報酬;
(六)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
(七)違約責任;
(八)解決爭議的方法。
當事人可以參照各類合同的示範文本訂立合同。
二、法律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法律的基本原則如下:
1、平等原則。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
2、自願原則。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
3、公平原則。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4、誠實信用原則。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
5、權利濫用禁止和公序良俗原則。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貳』 合同法主體、客體是指什麼
合同的主體是指具有締約能力的合同當事人,自然人、法人及依法成立的其他非法人組織,都可以成為合同當事人。
合同主體是合同關系的主體,又稱為合同當事人,包括債權人和債務人。債權人有權請求債務人依據法律和合同的規定履行義務;而債務人則依據法律和合同負有實施一定的行為的義務。
合同的客體是指合同法律關系的客體,是合同當事人權利與義務共同指向的對象,它體現合同當事人訂立合同的目的與關系。
簡單地說,主體就是指簽訂者的資格;客體指合同簽訂的具體對象(如購物合同中的「物」)。如果合同是房地產合同,客體就是房屋;如果是銷售合同,客體就是商品;如果是服務合同,客體就是服務事項。
(2)合同法當事人存在的合同關系擴展閱讀:
建設工程合同的主體和客體:
建設工程合同是指承包人進行工程建設,發包人支付價款的合同。
建設工程合同的客體是工程。這里的工程是指土木建築工程和建築業范圍內的線路、管道、設備安裝工程的新建、擴建、改建及大型的建築裝修裝飾活動,主要包括房屋、鐵路、公路、機場、港口、橋梁、礦井、水庫、電站、通訊線路等。
建設工程的主體是發包人和承包人。發包人,一般為建設工程的建設單位,即投資建設該項工程的單位,通常也稱作「業主」。按照國家計委1996年4月發布的《關於實行建設項目法人責任制的暫行規定》,國有單位投資的經營性基本建設大中型建設項目,在建設階段必須組建項目法人。
項目法人可按公司法的規定設立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由項目法人對項目策劃、資金籌措、建設實施、生產經營、債務償還和資產保值增值實行全過程負責。據此規定,由國有單位投資建設的經營性的工程建設,由依法設立的項目法人作為發包人。
國有建設單位投資建設的非經營性的工程建設,應當由建設單位為發包人。此外建設工程實行總承包的,總承包單位經發包人同意,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對部分工程項目進行分包的,工程總承包單位即成為分包工程的發包人。
建設工程的承包人,即實施建設工程的勘察、設計、施工等業務的單位,包括對建設工程實行總承包的單位和承包分包工程的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