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收貨地起訴

合同法收貨地起訴

發布時間: 2025-09-02 12:10:06

『壹』 合同法一百四十五條規定 當事人沒有約定交付地點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條第二款第一項的

第一百四十五條 當事人沒有約定交付地點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條第二款第一項的規定標的物需要運輸的,出賣人將標的物交付給第一承運人後,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由買受人承擔。

【釋義】本條是關於出賣人依法將標的物交付給第一承運人即為履行交付義務的情況下,標的物風險轉移的規定。本條規定是要解決標的物在運輸中的風險由誰承擔的問題。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條第二款第一項規定,當事人未約定交付地點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又不能確定時,如果是標的物需要運輸的,出賣人應當將標的物交付給第一承運人以運交給買受人。

這項規定實際上確定了在這種情況下,出賣人將標的物交付給第一承運人就是履行了合同的交付義務。而本法規定標的物的風險,交付前由出賣人承擔,交付後由買受人承擔。所以規定這種情況下在出賣人將標的物交付給第一承運人後,標的物的風險由買受人承擔就是符合邏輯的。

(1)合同法收貨地起訴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一百四十一條出賣人應當按照約定的地點交付標的物。

當事人沒有約定交付地點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適用下列規定:

(一)標的物需要運輸的,出賣人應當將標的物交付給第一承運人以運交給買受人;

(二)標的物不需要運輸,出賣人和買受人訂立合同時知道標的物在某一地點的,出賣人應當在該地點交付標的物;不知道標的物在某一地點的,應當在出賣人訂立合同時的營業地交付標的物。

第一百四十二條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在標的物交付之前由出賣人承擔,交付之後由買受人承擔,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貳』 買賣合同中產生質量糾紛,怎麼辦

買賣合同質量糾紛買受人如果在約定檢驗期通知出賣人,如沒有約定檢驗期的,應當在合理期間內通知出賣人。買受人可以不接受物品或者解除合同。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規定:

第一百四十八條 因標的物質量不符合質量要求,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買受人可以拒絕接受標的物或者解除合同。買受人拒絕接受標的物或者解除合同的,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由出賣人承擔。

第一百五十八條 當事人約定檢驗期間的,買受人應當在檢驗期間內將標的物的數量或者質量不符合約定的情形通知出賣人。

買受人怠於通知的,視為標的物的數量或者質量符合約定。 當事人沒有約定檢驗期間的,買受人應當在發現或者應當發現標的物的數量或者質量不符合約定的合理期間內通知出賣人。

買受人在合理期間內未通知或者自標的物收到之日起兩年內未通知出賣人的,視為標的物的數量或者質量符合約定,但對標的物有質量保證期的,適用質量保證期,不適用該兩年的規定。

出賣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提供的標的物不符合約定的,買受人不受前兩款規定的通知時間的限制。

(2)合同法收貨地起訴擴展閱讀:

檢驗期間是一個內涵豐富的概念,既可以由當事人約定,也可以由法官酌定,買賣法還規定了兩年的最長期間。

這些不同的期間含義如何,相互之間的關系如何,在實踐中仍然存在很大的爭議,不同地區的法院有不同的做法。下面擬從幾個案例出發,對相關問題作一探討。

案例一:正達公司與莘鴻公司買賣合同糾紛案中,法院認為當事人約定了機器質保期為一年,正達公司提出質量異議的期限應當是自收貨之日起一年,檢驗期也應當是一年。在該案中,法院直接將質量保證期認定為了檢驗期。

案例二:漢源公司與雙貴公司買賣合同糾紛案中,法院認為當事人雖然在合同中約定了「保修期為6個月,並按約定的質量標准進行驗收,貨到工地,安裝調試後止」,但該檢驗期間過短,買受人無法完成全面檢驗,因此原告可以在兩年最長期間內提出質量異議。

而原告在收貨後兩年內向法院提起了訴訟,應當視為在合理期間內提出了異議。在該案中,法院認為檢驗期間過短後,並沒有另行確定合理期間,也未考慮保修期的約定,而是直接適用了兩年最長期間。

案例三:偉達公司訴瑞達公司買賣合同糾紛案中,法院認為偉達公司雖然主張交付的貨物存在質量問題,但其未在合同約定的到貨30天內提交書面異議,亦未提供相關證據證明貨物的質量問題,對其主張不予採信。

雙方約定了三年的質保期,偉達公司如果有證據證明在質保期內電池有質量問題,可以要求瑞達公司更換,但這屬於雙方自行協商或另行起訴的問題。在該案中,法院認定買受人應當在檢驗期間內提出異議,否則即使未過質保期,也不能再以標的物存在質量問題提出異議。

案例四:啟測公司訴奧爾公司買賣合同糾紛案中,一審法院以買受人未在質量保證期內提出質量異議,對其抗辯不予支持,而二審法院則認為雙方沒有約定檢驗期間時,買受人應當在合理期間內或質量保證期內提出異議,否則視為質量符合約定。

檢驗期間為我國合同法所確認,該法第一百五十八條不僅規定了約定期間、合理期間,還明確了兩年最長期間以及質量保證期等,這種將各種期間雜糅在一起的立法,易造成實踐中對上述各期間相互關系理解與適用上的混亂:

在案例一,法院將質量保證期等同為了檢驗期;

在案例二,法院在當事人有質量保證期約定的情況下,並沒有考慮該約定而是適用了兩年最長期間;

在案例三,法院認為檢驗期間與質量保證期存在根本區別,兩者不能混同;

在案例四,法院認為當事人有質量保證期但無檢驗期間約定的情況下,還應受合理期間的約束。可見,司法實踐對各期間的關系存在較大分歧,在適用過程中也有不同的判斷標准。

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關於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買賣合同解釋),試圖緩解司法實務中的混亂,如明確了合理期間的判斷標准、區分外觀瑕疵和隱蔽瑕疵等,但對於各期間之間的關系並未涉及,實踐中仍然存在不同的做法。

『叄』 產生網購糾紛應當向哪個法院起訴

面對網購糾紛,選擇正確的法院起訴至關重要。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20條,針對通過信息網路方式訂立的買賣合同,關鍵在於合同的履行地確定。
如果通過信息網路交付標的,即商品或服務直接傳輸給買受人,此時買受人的住所地即為合同履行地。這是基於網路交易特性,考慮到交易雙方的物理位置和網路傳輸的特性所作出的合理判斷。
然而,若商品或服務通過其他方式交付,比如物流配送,收貨地則成為合同履行地。這是因為收貨地是商品實際交付的地點,具有實際履行的性質,因此成為法律意義上的合同履行地。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合同中對履行地有明確的約定,應當優先遵守合同條款。這是合同法的基本原則之一,即合同自由。合同雙方在自願基礎上協商一致確定的履行地具有法律效力
綜上所述,面對網購糾紛,根據交易方式、商品交付方式以及合同約定,選擇正確的法院起訴是關鍵。正確確定合同履行地,有助於案件的高效、公正處理,確保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

『肆』 網路購物糾紛管轄地是如何確定的

一、網路購物糾紛 管轄 地是如何確定的? 現行法律及司法解釋中關於網路購物 合同糾紛 的管轄情況主要有以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事訴訟法 》第二十三條規定,因合同糾紛提起的 訴訟 ,由被告住所地或者 合同履行 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一條規定,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 管轄權 。 第三十五條規定,兩個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訴訟,原告可以向其中一個人民法院起訴;原告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的,由最先 立案 的人民法院管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十條規定,以信息網路方式訂立的 買賣合同 ,通過信息網路交付標的的,以買受人住所地作為合同履行地;通過其他方式交付標的的,收貨地為合同履行地。合同對履行地有約定的,從其約定。 因此,根據上述法律及司法解釋,網路購物合同糾紛中當事人既可以向買受人住所地/收貨地所在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向被告住所地法院提起訴訟。同時,前述法院都有管轄權的情況下,由最先立案的法院管轄。 二、網路購物合同糾紛的處理 (一)、網路購物的成立及生效問題 1、合同的成立。依照 合同法 之規定,合同的成立採取 要約 、承諾方式。在網上購物的過程中,賣方將其商品在網店展示的過程應視為要約而非要約邀請。所謂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約邀請是希望他人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但內容具體確定的要約邀請應視為要約。對於內容具體確定應理解為至少包括標的、價款兩項內容。網上購物過程中,賣方展示給買方至少包含上述兩項內容,故應視為要約。買方將商品放入購物車的行為,應視為買賣雙方對於價款和標的物初步形成合意,淘寶網隨後會提示買方及時付款,故買方將商品放至購物車的行為應視為買方的承諾,買賣 合同成立 。但由於網路的開放性和虛擬性,網路交易有很強的隨意性,不存在所謂的信賴利益損失,故買賣雙方均享有任意撤銷權,買方可以隨時刪除購物車中的商品,賣方也可以隨時將商品下架。 2、合同的生效。買方將商品放至購物車的行為是承諾行為,一旦承諾合同即成立,但尚未生效。此時買賣雙方成立的合同屬於附生效條件的合同,所附的條件是買方的付款行為,買方將貨款匯至支付寶,買賣合同即生效。非經法定或者約定事由雙方的合同不得解除。賣方應該按照規定或者約定的期限履行發貨義務,否則,將要承擔相應的 違約責任 。 (二)、網路購物履行問題 網路購物區別於實體經營的主要區別是買方貨款的支付和賣方貨物的交付分別是通過專業化的第三方代為履行。 1、貨款的支付。通過上文分析,買方在注冊成為淘寶網會員的過程中,基於對其注冊條款的接受應視為雙方建立委託付款合同法律關系。在網路購物過程中,支付寶(淘寶網)應負的義務就是買方在確認收貨後無條件地將對應款項匯至賣方,確保買方支付行為的及時履行。此種情況有別於實體交易中的第三人代為履行。依照合同法之規定,第三人代為履行制度雖然突破合同內容的相對性,但未突破 合同違約 責任的相對性,即因代為履行第三人違約承擔責任的仍是原 合同債務 人。但在淘寶網購物交易的過程中,買方將打款至支付寶時其應付合同義務已經履行完畢。對於支付寶和賣方之間因匯款行為產生的糾紛,應依據其雙方之間簽訂的協議進行解決。 2、貨物的交付。賣方通過物流公司將貨物交付至買方手中應視為合同義務的代為履行。此過程涉及買方與賣方的買賣合同,賣方與物流公司的 貨物運輸合同 。因運輸費用負擔主體的不同,主要分為賣方委託第三人代為履行和賣方代辦托運。賣方為了促銷,承諾包郵,郵費由賣方負擔,或者買方在付款時預付郵費,然後賣方通過與專業化物流公司簽訂貨物運輸合同,物流公司將貨物安全運送至買方手中,從而完成標的物的交付。無論上述何種方式,賣方都對商品本身和物流安全承擔責任,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存在,不會突破買賣雙方簽訂合同的相對性。因物流公司原因導致違約的,基於合同的相對性,賣方應向買方承擔違約責任。賣方在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後,基於貨物運輸合同對物流公司享有追償權。同時,貨物所有權在買方簽收時即發生轉移,所有權轉移標的物的風險隨之轉移,在交付之前非因買賣雙方的原因導致貨物毀損滅失的風險由賣方承擔,交付之後其風險應由買方負擔。實踐中買方通過電話的形式要求物流公司將標的物交由物業管理公司或門衛等行為,應視為指示交付,所有權和風險在代為簽收人簽字之後發生轉移。 (三)、網路購物糾紛處理的依據順位問題 淘寶網購物本質是通過買賣合同和 委託合同 確定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故合同法的意思自治原則當然適用,即只要雙方的意思表示一致且不違反法律行政 法規 的強制性規定,應該優先適用。買方因生活需要購買賣方供應的商品,應適用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的相關規定。淘寶網路購物與普通實體經營在糾紛依據適用上存在的主要區別淘寶網制定的相關協議及爭議處理規則的優先適用。由於在注冊成為淘寶會員的過程中,買方和賣方已經做出意思表示,表明其願意接受淘寶網的相關協議。在淘寶網路購物過程中對於糾紛處理依據的順位應是雙方的合意、淘寶網的相關協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合同法。 綜合上面所說的, 網路購物糾紛管轄 地是如何確定的?網路的管轄地一般確定是在被告的當地法院,但是如果有其它特殊情況的話也可以在原告所屬的地方起訴,因此,就看當時是怎麼樣的一個情況,所以,在網上購買東西,一定要提高警提,小心上當受騙。

熱點內容
南京綠化法規 發布:2025-09-02 19:07:45 瀏覽:469
佛佛法治怒 發布:2025-09-02 18:54:08 瀏覽:441
民事訴訟法教學課件 發布:2025-09-02 18:49:06 瀏覽:974
小學生法律知識競賽活動簡訊 發布:2025-09-02 18:48:58 瀏覽:555
會計道德建設的重要性 發布:2025-09-02 18:38:45 瀏覽:313
統計法律知識題庫及答案 發布:2025-09-02 18:30:06 瀏覽:698
河南杞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02 18:21:32 瀏覽:534
法院庭長述職述廉報告 發布:2025-09-02 18:21:26 瀏覽:662
上海法官涉案 發布:2025-09-02 17:57:43 瀏覽:329
lol皮城執法官打野視頻 發布:2025-09-02 17:57:03 瀏覽: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