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簡明合同法捐贈案例分析答案

簡明合同法捐贈案例分析答案

發布時間: 2025-09-07 18:25:48

① 案例分析(法律),答題技巧

舉個做題的例子,自己看看
實例分析

【實例】

甲公司因轉產致使一台價值1000萬元的精密機床閑置。該公司董事長王某代表本公司與乙公司簽訂了一份機床轉讓合同。合同規定,精密機床作價950萬元,甲公司於10月31日前交貨,乙公司在交貨後10天內付清款項。在交貨日前,甲公司發現乙公司經營狀況惡化,通知乙公司提供擔保,乙公司予以拒絕。又過了一個月,甲公司發現乙公司的經營狀況進一步惡化,於是提出解除合同。乙公司遂向法院起訴。

問:(1)甲公司中止履行的理由能否成立?為什麼?

(2)甲公司能否解除合同?為什麼?

【解題過程】

第一步,我們需要提取有用信息,排除沒有意義的信息。

這是一個比較簡單的案例分析題,從題目文字來看涉及到的主體只有三個:甲公司、乙公司、王某。通過閱讀,我們可以提取以下有用的信息:a、王某是甲公司的代表人;b、甲公司與乙公司簽訂了轉讓合同,約定甲公司先交貨,乙公司後付款;c、乙公司經營狀況惡化;d、甲公司要求乙公司提供擔保,乙公司拒絕提供;e、甲公司提出解除合同。其他信息,比如合同的標的(機床)及其價格、甲公司出賣機床的原因(因轉產閑置)等等都可以忽略掉,與解題無關。另外,對於a信息(王某是甲公司的代表人)我們可以進一步確定其意義,即王某代表甲公司簽訂合同,合同的當事人依然是甲公司,王某不是合同的當事人。所以a信息實際上也屬於對解題無關緊要的信息類別。

上述提取出來的有用信息,按照時間順序排列就是:甲乙公司簽訂合同——乙公司經營惡化——甲公司要求乙公司提供擔保——乙公司拒絕提供擔保——甲公司解除合同。

第二步,我們來分析法律關系和權利義務內容。

在這個題中,法律關系比較明顯。題目中明確告知考生甲公司與乙公司之間是合同關系。那麼考生需要進一步想到,合同關系涉及到合同的訂立、合同的履行、合同的終止、違約等內容,那麼這個題目涉及到的是哪個方面呢?由於合同的簽訂在題目中一筆帶過,而合同並沒有終止,所以我們可以確定該題可能涉及到合同的履行方面,可能涉及到違約的問題。

先看合同的履行方面。合同履行方面無非涉及到履行方式是否符合合同約定、雙方當事人的法定權利義務和約定權利義務等內容。合同當事人的權利義務是按照合同的內容來確定的。按照合同,甲公司應當先對乙公司交付貨物,然後乙公司再支付貨款。這里有一個履行先後的問題。一旦在考題當中出現合同關系,同時存在履行先後順序,考生應當馬上想到不安履行抗辯權的內容。於是《合同法》的相關內容應該馬上浮現在考生的腦海中。《合同法》第68、69條規定:「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一)經營狀況嚴重惡化;(二)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三)喪失商業信譽;(四)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當事人沒有確切證據中止履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當事人依照本法第六十八條的規定中止履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對方提供適當擔保時,應當恢復履行。中止履行後,對方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並且未提供適當擔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我們再來分析,看本題是否涉及到合同違約的內容。如果甲公司提出解除合同是有法律依據的,那就是甲公司在行使正當的權利,乙公司應當尊重甲公司的權利。如果解除合同無法無據,甲公司的行為就屬於違反合同約定的行為。通過前面對於不安抗辯權的分析,我們看到甲公司是有權提出解除合同的,所以本題也就不涉及違約的問題。

分析到此,我們已經對本題的解答有了一個初步的意見,只需簡潔地書寫下來。

【參考答案】

(1)在本案中,根據甲乙公司雙方的合同約定,甲公司應當預先交貨給買方乙公司。但是,甲公司作為先為給付的一方,在對方財產狀況明顯惡化且未提供適當擔保,可能危及債權實現時,可以依據《合同法》第68條的規定主張不安抗辯權,中止合同履行。因此,在發生糾紛時,人民法院應支持甲公司的主張。

(2)甲公司在依法中止履行合同後,及時通知了乙公司。但是乙公司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也沒有為甲公司提供適當的擔保。所以,甲公司依法享有解除合同的權利。

從以往的自考考題來看,案例分析類型題有時顯得特別復雜。比如事實陳述很長,干擾信息特別多,或者設問比較靈活(例如直接問考生「本案應當如何處理」)。筆者通過對這個簡單實例的分析是想讓考生明白,只要掌握了解題訣竅,案例分析類型題的解題其實並不復雜。考生如果能做到擺正心態,熟練運用本文介紹的方法來分析題目、解答題目,那麼再復雜的考題也可以歸結為從信息(案件事實)到關系(法律關系的分析),再到內容(權利義務)這樣一個解題過程,問題也就像皰丁解牛般迎刃而解。

② 合同法案例分析題

該贈與合同無效。
《合同法》第四十五條規定:「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條件。附生效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生效。附解除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失效。當事人為自己的利益不正當地阻止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已成就;不正當地促成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不成就。」
當事人在約定該合同及其條件時,所附條件的事實是已經發生的事實,故李某與王某約定平分獎金的條件,不符合附條件合同之條件必須是將來發生的事實和必須是不確定的事實這兩個要求。因此,李某主張分得獎金的行為是侵犯王某財產權的。

③ 案例分析(民法)

1、A將月餅贈與B的行為成立,因為A與B雙方意思表示達成一致,合同是否成立是個事實判斷,故贈與行為成立;其效力待定,因為我國大陸對債權行為也有規定,認為無權處分系效力待定。(《合同法第五十一條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後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有效。)
2、B未取得了月餅的所有權。因為B雖為善意,但是非以合理對價取得,不適用《物權法》第106條關於善意取得的規定。
3、C可以向A主張返還原物,也可以向C追回月餅,因為是物權請求權,不受訴訟時效限制;C也可以主張侵權損害賠償,因為是債權,受訴訟時效限制。
4、不需要,公司責任獨立承擔。
5、銀行取得對土地的抵押權,因為已經按照規定辦理的抵押登記(《物權法》第一百八十七條)
6、可以,因為同一物上本就可以設立多個抵押權。

④ 兩個法律課的案例分析問題參考法條,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相關

1、趙錢不能要求小明返還,小明雖然屬於限制行為能力人,但作為純收益行為,小明接受捐贈合法有效。
2、花五元錢與其行為能力相適應,購買行為有效。
3、小明媽媽 是監護人,小明購買電腦的行為屬於效力待定行為,監護人不追認,屬於無效行為。
4、可以要求乞丐返還,向乞丐的捐贈行為與其行為能力不相適應,行為無效。
5、19歲的話,3、4,小明的行為均有效,媽媽不得反悔。
9歲的話,3、4,小明的行為均無效。

⑤ 合同法案例分析

買賣合同、共有關系
個體戶張某、王某二人於1999年10月1日從汽車交易中心購得一輛「東風」牌二手卡車,,共同從事長途貨物的運輸業務。二人各出資人民幣3萬元。同年12月,張某駕駛這輛汽車外出聯系業務時,遇到李某,李某表示願意出資人民幣8萬元購買此車,張某隨即氫車賣給了李某,並辦理了過戶手續,事後,張某把賣車一事告知王某、王某要求分得一半款項。
李某買到此車後,於同年年底又將這輛卡車以人民幣9萬元賣給趙某。二人約定,買賣合同簽訂時,卡車即歸趙某所有,趙某某租車給李某使用,租期為1年,租金人民幣1萬元,二人簽定協議後,到有關部門辦理了登記過戶手續。
趙某把車租賃給李某使用期間,由於運輸缺乏貨源,於是李某准備自己備貨,因缺乏資金遂向銀行貸款人民幣5萬元,李某把那輛卡車作為抵押物,設定了抵押,雙方簽訂了抵押協議,但沒有進行抵押登記。
次年11月趙某把該車以人民幣10萬元的價格賣給了錢某。12月趙某以租期屆滿為由,要求李某歸還卡車,李某得知趙某把車賣給錢某,遂不願歸還卡車,主張以人民幣9萬元買回此車,趙某不允,遂生糾紛。
現問:
(1)張某、王某對卡車是什麼財產關系?
(2)張某、李某的汽車買賣合同是否有效?為什麼?
(3)李某、趙某約定買賣合同簽訂時,卡車即歸趙某所有,該約定是否有效?為什麼?
(4)李某與銀行的抵押合同能否生效?為什麼?
(5)李某主張買回卡車的主張能否得到支持?為什麼?
(6)截止糾紛發生時,該卡車所有權歸誰享有?為什麼?
答案:
(1)張某、王某對卡車是按份共有關系。
(2)有效。因為張某擅自處分共有財產,該合同初為效務待定合同,後經王某默認而得補正,轉為有效合同。
(3)有效。合同當事人可以自由約定買賣合同標的物所有權轉移的時間。
(4)不能生效。一是因為李某無權以他人所有之物設立抵押,二是因為未辦理抵押登記。
(5)不能。因為承租人行使優先購買權應以同等價格為條件。(6)歸趙某所有。因為趙某尚未將卡車交付給錢某,卡車所有權並未轉移。
解題思路
本題雖然人物眾多,但彼此之間的法律關系比較簡明,案情發展脈絡呈流線型,考生只要依情節按圖索驥,依次回答每個問題即可。
法理詳解:
(1)、(2)張某、王某按份投資購買卡車,共同從事運輸業務,依法成立按份共有關系。按份共有又稱分別共有,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共有人按照各自的份額分別對共有財產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一種共有關系。《民法通則》第78條規定;「按份共有人按照各自的份額,對共有財產分享權利,分擔義務。」
既為共有關系,共有財產全屬於全體共有人所有,因此,共有財產的處分,必須取得全體共有人的同意。一個或者幾個共有人未經全體共有人的同意,擅自對共有財產進行法律上的處分的,對其他其有人不產生法律效力。但如果其他共有人事後追認該行為,則該處分行為有效。《合同法》第51條規定:「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後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不效。」本案中王某事後得知後,要求分得一半款項的行為表明,王某是追認了張某的無權處分行為。
(3)、(6)《合同法》第133條規定:「標的物的所有權自標的物交付時超轉移,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另有約定的除外。」第(3)問所列情形即屬於本條所指的「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情形,即當事人可以自由約定標的物移轉時間,而不受「自標的物交付時起轉移」的束縛。而第(6)問則應適用「標的手所有權自標的手交付時起轉移」的約束,依本案案情交待,糾紛發生之時,標的物尚在承租人李某手中,因而趙某並未將卡車交付給錢某,故錢某並未取得所有權,此時卡車所有權仍歸趙某所有。
(4)依《擔保法》第41條及第42條第(四)項規定,以汽車設立抵押的,應當辦理抵的物登記,抵押合同自登記之日起生效。另外,抵押人應對抵押物依法具有所有權或者處分權,不得非法在他人之物上設立抵押。(5)承租人享有優先購買權,是以在同等條件下為前提的。本案中錢某出價10萬元,李某出價9萬元,顯然不構成「同等條件」。

熱點內容
中外刑法對比 發布:2025-09-07 22:08:46 瀏覽:855
國際經濟法哪本比較好 發布:2025-09-07 22:07:49 瀏覽:924
南海區人民法院院長 發布:2025-09-07 21:49:36 瀏覽:252
二學歷模擬題黑龍江勞動法 發布:2025-09-07 21:49:27 瀏覽:389
公司報銷單有法律保護嗎 發布:2025-09-07 21:36:22 瀏覽:691
實際談談依法治國的重要性 發布:2025-09-07 21:34:07 瀏覽:410
行政法上的派出機關的類型 發布:2025-09-07 21:22:48 瀏覽:68
徐州市鼓樓區法院 發布:2025-09-07 21:18:33 瀏覽:5
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名單 發布:2025-09-07 21:18:29 瀏覽:946
手機版法治 發布:2025-09-07 21:13:44 瀏覽: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