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貼國際經濟法
1. 經濟法中反補貼的補貼是什麼意思最好有舉例。
簡單來說就是,反傾銷和反補貼,都屬於進口國的合規性貿易壁壘,成為在國際貿易中進口國保護自身利益,避免被他國擾亂市場秩序的一種手段。
關於補貼和反補貼,舉個例子:
甲國向乙國出口紡織品,由於生產成本等方面影響,在乙國市場價格較高,影響銷量,甲國賺不到利潤,甲國政府為了鼓勵出口,給予出口的企業一定的補貼,就是說給錢,讓價格降下來,這個是補貼。
乙國進口甲國的紡織品,發現甲國政府給補貼了,導致甲國所出口價格變低,乙國自己的工廠沒什麼優勢了,於是就要多徵收稅,抬高價格,讓補貼不起作用。這個就叫反補貼。
資料擴展: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發達國家在長期的貿易實踐中,較早地發現,反傾銷策略不僅具有防禦性特徵,其進攻性對抗性對保護國內市場更有效率。而現今,對中國提出的反傾銷也多是以反傾銷為名,行貿易保護之實。 所以,一旦你所處的企業面臨「被反侵銷」、「被反補貼」,一定要把握好時機,准備好相關資料,盡早與相關律師進行溝通,以免損失自身利益,被白佔了便宜。
2. 國際經濟法補貼的定義
法律分析:國際經濟法是指調整國家之間;國際組織之間;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國家與他國私人之間;國際組織與私人之間以及不同國籍私人之間,相互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是隨著各國之間貿易和經濟往來日益增長以及國家對貿易和經濟活動的干預日益加強而形成和發展的。補貼泛指政府付與服務設施的全部款項,包括對實際服務設施的補償及純津貼。
法律依據:《對外經濟貿易部、財政部關於國際經濟合作基金管理暫行辦法》
第一條 經中央批准建立的「國際經濟合作基金」(以下簡稱「基金」),其宗旨是:支持我國對外經濟技術合作事業的發展,為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公司(以下簡稱「公司)和有關單位開展對外承包、獨資、合營及為配合多、雙邊對我無償技術援助等項業務提供所需的部分周轉資金(外匯和人民幣)。
第二條 「基金」的主要來源是:自一九八四年起至一九八八年五年內,受援國償還我國的對外貸款歸還的收入。
第三條 「基金」的管理由經貿部負責,具體業務按外匯和人民幣分別委託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辦理,財務管理受財政部和銀行指導和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