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及司法解釋
A.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條的內容是什麼
《合同法》第110條及釋義
第一百一十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錢債務或者版履行非金錢債務不符合權約定的,對方可以要求履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法律上或者事實上不能履行;
(二)債務的標的不適於強制履行或者履行費用過高;
(三)債權人在合理期限內未要求履行。
【釋義】本條規定了不履行非金錢債務或者履行非金錢債務不符合約定的違約責任。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錢債務或者履行得不適當,對方可以請求其履行,還可以請求其承擔其它違約責任,如支付違約金、賠償損失。
如果非金錢債務在法律上或者事實上不能履行,或者履行履行費過高,或者債權人在合理期限內未請求履行,則不宜繼續履行的方式承擔違約責任。
《合同法》第110條的立法意圖是:
補償守約方的損失。
B.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法律條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法律條文精簡版概述如下:
一、一般規定 目的:保護合同權益,維護經濟秩序,促進社會建設。 合同定義: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組織設立、變更或終止民事關系的協議。 原則: 平等原則:合同當事人地位平等,不得強加意志。 自願訂立原則:合同訂立自願,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涉。 公平原則:合同應公平確定各方權利與義務。 誠信原則:合同當事人應誠實守信,全面履行合同義務。 合法原則:合同內容、形式及訂立過程應遵守法律、行政法規,維護社會公德。 法律保護:合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
二、合同的訂立 訂立條件:合同當事人應具備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訂立形式:合同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其他形式。 書面形式要求:包括合同書、信件、數據電文等,雙方簽字或蓋章時合同成立。 合同條款:應包含當事人的名稱、標的、數量、質量、價款、履行期限、方式、違約責任、爭議解決方法等。 訂立方式:通過要約與承諾的方式訂立合同。 要約與承諾的規定: 要約內容應具體明確,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要約可撤回或撤銷,但特定情況下要約不得撤銷。 承諾是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承諾到達要約人時生效,承諾可撤回,逾期承諾視為新要約。 格式條款:格式條款應公平確定權利義務,注意責任免除或限制條款的合法性,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格式條款無效。 合同效力: 合同自成立時生效,附條件或附期限的合同在條件成就或期限屆至時生效。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需法定代理人追認。 無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代理權終止後訂立的合同,未經追認對被代理人不生效。 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人利益的合同無效。
三、合同的履行、變更與終止 合同履行:合同當事人應遵循誠實信用原則,全面履行合同義務。 合同條款不明確:可通過補充協議、交易習慣等方式確定。 合同變更:經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合同。 合同終止:債務履行完畢、解除、抵銷、提存、免除、債權債務同歸於一人等情形可導致合同終止。 合同解除:協商一致或一方解除條件成就時可解除合同,解除通知到達對方時合同解除。 違約責任:合同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義務或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承擔違約責任。
四、其他規定 涉及涉外合同、買賣合同、贈與合同等特殊類型合同的規定。 不可抗力等導致合同無法履行的情形及其處理。 通知與損失擴大的責任承擔。 雙方違約與第三人違約的處理。 違約與侵權競合時的選擇權。
五、附則 法規的施行日期、適用范圍及參照執行的其他有償合同類型等。
請注意,以上僅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法律條文的精簡版概述,具體內容以法律原文為准。
C. 合同法四個司法解釋是哪四個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解釋一、二;第三是關於買賣合同的司法解釋;第四是關於融資租賃合同的司法解釋
D.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司法解釋若干問題一共有幾條
合同法司解釋目閃共有四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專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屬)已於1999年12月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090次會議通過,自1999年12月29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已於2009年2月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62次會議通過,自2009年5月13日起施行。
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 (2010年7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89次會議通過。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2012年3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45次會議通過,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