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是集中體現什麼的特性

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是集中體現什麼的特性

發布時間: 2025-09-21 02:07:14

Ⅰ 對經濟法基本原則思考論文

對經濟法基本原則思考論文

引 言:

對於經濟法理論上的完善以及實踐上的探索,經濟法基本原則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也是經濟法研究中的基本理論問題之一。對此,各專家學者進行了多年的深入探究,但眾多觀點依舊無法得到統一,就需要在此問題上再次進行探討。

一、何謂經濟法原則

根據國內的一些學者、專家對法律原則下的定義可知,這里所指的原則就是各類法律法規最根本、基礎的准則,其具有穩定性以及綜合性。由此,我們可以知道,指導著經濟法的規則、在經濟法的整體實踐施行過程中得到運用的原則和思想,就是所謂的經濟法基本原則。而法律性、普遍性以及經濟法特性這三類特性則組成了經濟法的基本准則,是必不可少的。對於此三要素,我們做了以下闡述:

(1)法律性。法律上的規范性是經濟法的基本原則需要具備的,在體現經濟法的權利與義務方面,法律性可科學合理地實現其要求以及內在特點。在進行執法工作和司法工作的時候,經濟法基本原則中的法律性可以作為運行的依據。對於經濟法主體的行為來講,法律性對其是有法律約束力的,可對相關違法行為作出直接處置。判斷能否成為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就看會不會引發以上所說的法律後果。

(2)普遍性。在經濟法整體的實行過程里,經濟法基本原則會得到運用和貫通,對經濟方面的立法工作、司法工作以及執法工作進行指導,也使經濟守法得到了保障和推動。這即是經濟法基本規律的普遍性。

(3)經濟法特性。可以說,經濟法獨有的准則就是經濟法的基本原則。使經濟法的特性得到顯著的表現,就是經濟法基本原則必須要做的工作。由此可見,一些一般的法律原則就不可能成為經濟法的基本原則了,例如:合法性原則、強制性原則等普通法律原則。

了解經濟法的定義可幫助確立經濟法基本原則。基本原則指的是根本上的原則,和具體原則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說,在我國的經濟法律規章總則中,總可以找到關於經濟法基本原則的規章定律。它的主要立法目的,首先表明了此法依照的基本指導思想是什麼;其次是為經濟法中的每一項具體規范提供了明確的綱領;最後,也為經濟法的執行工作指出了方向。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可以說就是國家對社會經濟進行調節干預所使用的不同種類經濟法規的綜合,對經濟法進行社會經濟關系的調節工作是有極大推動作用的。經濟司法、經濟立法以及經濟法的實行這一切工作都應該將經濟法的基本原則作為指導思想。人民群眾以及工人階層對社會經濟生活進行調整轉變的要求都是從經濟法的基本原則中體現出來的,經濟法的基本理論包含了經濟法的基本原則。

經濟法在調整上可根據自身的特點進行工作,因為出現的時間晚,經濟法的調整原則以及其原則的確定就有了多種多樣的`說法。人們往往將其他部門的法規、憲法原則、國家的經濟政治制度拼接在一起說成是經濟法的基本原則,這樣的行為是不可取的。由此可見,經濟基本原則所具有的特點我們並沒有真正意義上領會到。經濟法在一定的范圍里對社會關系進行調整所使用的基本規則,就是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此原則具有法律性,也就是說經濟法的准則需要獲得法律上的認可,限定性以及穩定性是其內在特徵。同時,它有特定的適用范圍,變更性也不大,原則類型的不同決定了其適用范圍的不一樣。[1]

二、怎樣確定經濟法基本原則的標准

為了使經濟法基本原則的確定處於明晰的狀態,具有準則性以及本原性,就需要按照既定的標准進行探究提煉。總而言之,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在表現經濟法內在屬性的同時,也要符合法律所具有的規范合理性。主要有這樣幾條准則:

(1)法律規范性。目前,對於將經濟法基本原則等同於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以及基本概念的現象,法律規范性這一標准就得到了提出。法的三要素就是法律准則,在本質上來講就是法律規范。具有法的規范性是經濟法基本原則所必須具備的,它在經濟領域裡面的立法特徵才可在之後得到顯現。

(2)高度的抽象性。如果要於經濟法的系統裡面起到領導全局的作用,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就必須達到一定程度的高度性。一個部門法根本的價值、精神以及內在特徵總是要通過法的基本原則來彰顯的,它首先就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抽象性,和普通的法律准則是大不一樣的。所以,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就需要有高度的抽象性。

(3)特定性的標准。表現出經濟法的內在本質就是經濟法基本原則的特定性。國家對經濟進行干預所使用的法規就是我們所說的經濟法,在理論這一層面體現出經濟法的特定性是經濟法基本原則確定下來的要求。由此可見,其他部門的法律是不能被當作經濟法來看待的,只有經濟法才能包含經濟法的基本原則。

(4)普遍性的標准。經濟法所進行調整的對象和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密切相關,這就是經濟法基本原則的普遍性。也正是這種普遍性使得經濟法的基本原則與經濟法其餘的法律規章不同。首先,在經濟法的立法、執法、司法、守法這一系列的運作過程中,經濟法的基本原則要得到實施,並且要貫徹到每一個環節中去。另外,在經濟法的整體范圍上經濟法的基本原則都可以得到使用,宏觀調控法、市場規製法以及經濟法的總論都被包括在裡面了。

(5)指導性以及價值性。有指導方面的價值,是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所具有的標准,而這也是經濟法基本原則一定要遵循的一項重要標准。經濟法的根本價值、含義以及精神是由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所體現出來的,所以,經濟法的價值和法規的綜合之處就是經濟法的基本原則了,經濟法在經濟法主體上的意義也由其來體現。另外,經濟法裡面最高的法規就是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突破經濟法在成文法律上的限制性,對於法院所使用的一系列法律都起到了指導推進的作用。

三、經濟法基本原則的組成原則

1.經濟法協調績效的原則

與傳統意義上的效率觀點不同,經濟法協調績效原則不僅僅在投入產出方面進行了剖析,對於社會資源的運用以及配置的所得成果依照既定的目標進行了相應的評價。可以說,從個體經濟效益上進行發展,之後形成的社會經濟效益是目前經濟法協調績效原則中最為重視的一點,經濟總量的提升、科學技術的進步、經濟結構的優化以及社會整體福利的提高都是經濟法協調績效原則的追求目標,而這一系列目標都需要同步進行,缺一不可。

在資源的優化配置中,市場起著基礎性的調節作用,這是不可否定的。但是對於市場經濟,如亞當·斯密學派所說「各個人改善自己境遇的自然努力,是一個那麼強大的力量,以致沒有任何幫助,亦能單獨地使社會富裕繁榮」。這意味著個體經濟效益的提高,就一定會推動社會全面經濟效益的增長,但這不論是從經驗角度上來看,還是從理論角度上看都是具有缺陷與局限性的。一般來說,社會整體的經濟效益和個體的經濟效益的方向是相似的,個體經濟效益的積累可推動整體經濟效益的發展與進步,但是社會經濟效益的提升不是由個體經濟效益的提高而決定的。[2]

在宏觀經濟的運行發展范圍內,經濟法協調效益原則的出發點就是整個社會的經濟效益,將宏觀調控法作為手段來對社會整體的經濟結構以及總量進行調控,這樣可使資源得到科學的調控,配置得到有效的優化,自由市場經濟給國民經濟帶來的危害就會相應地得到降低,整體的經濟效益也會得到提升。

2.經濟法協調公平的原則

若從經濟發展的微觀角度來剖析:不考慮整體經濟系統的平衡發展,使原料、資本、勞動力以及科技帶著利益目的從低利潤向高利潤發展,而那些以保障公民根本利益為目標的公共行業就恰恰成了盈利收益低的行業,這樣一來,社會的安全公平體系就會受到損壞。

優勝劣汰一定會成為自由市場競爭的最終結果,少數有強大實力的競爭者就會得到越來越多的財富與資產,他們為了保持巨額收益情況的長期存在,就會給市場的公平競爭帶來許多不利的影響,同時也使其他競爭者的公平權益以及正當社會福利受到損壞。這樣一來,市場經濟的主體利益就會出現極其不平衡的狀態,社會矛盾也就激化了。在民商法這一些可保障公平競爭的交易法實施的市場中,自由競爭的危害依舊存在,這是因為市場主體的資本實力、技術設備、文化涵養、信息含量、市場地位等方面在傳統落後的民商法中受到了忽視,傳統的民商法將不同的市場主體看成是在同一條線上,給予了相同的限制、一樣的保護,也就帶來了競爭時的不公平,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在這樣的情況下,私法所存在的不足不僅沒有得到調整,不公平的競爭在表面機會平等的掩飾下將愈演愈烈。所以,從社會角度來說,經濟法的產生和完善的最核心價值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公平。[3]

形式上的公平在經濟法中重視程度較高,市場各主體在相同的條件下一定會進行公平的對待,但是經濟法所追求的更高層次的目標卻是真正意義上的公平。經濟法看重個體上的差異,會依照特定的標准將市場主體進行劃分,在明確分析個體差異、經濟主體的資本情況以及所含技術量的基礎上追求更高意義上的公平。

(1)對擁有獨特技能、優勢、市場地位以及條件的市場主體盡更多法律上的義務是經濟法公平協調准則的要求。

(2)一些能力弱的主體會因為經濟特權而受到傷害,所以,經濟法公平協調的准則就需要對其給予更多的權利以及保護。例如,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裡面,消費者和經營者是平等的主體,但是消費者被給予了過多的權利,義務都由經營者來承擔,平等的主體在民商法裡面得到的同等保護的權利就被打破了,這樣真正意義上的平等就得到了實現。消費者若為銷售者欺騙,就可進行索賠,這體現了經濟法對消費者的保護。平等原則是經濟法的重心,雖然銷售者、消費者以及生產者等主題在形式上來看享有不平等的權利,但是這卻妥善地表現了經濟法對於傳統民商法錯誤的糾正和完善,也使自身的發展得到了提升。[4]

四、總結

總的來說,經濟法所具有的兩大原則就是公平競爭原則以及妥善干預原則。一方面,國家對經濟進行干預的內在要求得到了表現,經濟法所進行調整對象的特徵也被體現了出來;另一方面,經濟法原則的基本精神、價值以及內在含義得到了糅合。私權以及公權在這兩項原則中統一體現了出來,經濟法基本原則的內在特徵也得到了顯示。

;

Ⅱ 簡述經濟法的三大基本原則

經濟法的三大基本原則:經濟法三大原則包括社會本位原則、兼顧公平與效率的原則、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社會族雀本位原則之所以能夠成為經濟法的基本原兆棗早則是由岩拍經濟法的本質屬性決定的。 經濟法把社會本位作為自己的調整原則,就表明經濟法在對產業調節、固定資產投資、貨幣發行、價格水平、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產品質量控制以及消費者權益保護等關系進行調整時都必須以社會利益為本位。

構成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必須同時具備以下三要素:(1)普遍性,(2)法律性,(3)經濟法特性


Ⅲ 什麼是經濟原則

經濟原則為成本控制的原則之一,是指因推行成本控制而發生的成本,不應超過因缺少控制而喪失的效益。
1,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是指經濟法律應有的基本精神、基本理念,是對經濟立法、經濟司法以及經濟法學研究具有指導作用和適用價值的根本思想。
2,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是經濟法規所體現的具有普遍意義的指導原理,是經濟規律與法律科學結合的具體體現,在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過程中,確立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對健全經濟法律體系具有重要的基礎作用,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也必將融入世界經濟體系,我國經濟法的基本原則不僅要反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的本質特徵,還要體現我國信守對世貿組織的承諾,經濟法的基本原則也應隨之注入新的內容。
3,中國經濟法基本原則,多數經濟法學者認為應當包括:
遵循和綜合運用客觀經濟規律的原則;
鞏固、發展社會主體公有制和保護多種經濟形式合法發展的原則;
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原則;
國家統一領導和組織自主經營相結合的原則;
責、權、利、效相統一的原則。
拓展資料:
1,什麼是經濟:經濟就是生產或生活上的節約、節儉,前者包括節約資金、物質資料和勞動等,歸根結底是勞動時間的節約,即用盡可能少的勞動消耗生產出盡可能多的社會所需要的成果。後者指個人或家庭在生活消費上精打細算,用消耗較少的消費品來滿足最大的需要。總之,經濟就是用較少的人力、物力、財力、時間、空間獲取較大的成果或收益;
2,構成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必須同時具備以下三要素:(1)普遍性,(2)法律性,(3)經濟法特性。其兩大基本原則是適當干預原則和合理競爭原則。它們反映了經濟法調整對象的特殊性,體現了國家對社會經濟生活進行干預的本質要求;同時科學地概括了經濟法具體規則的內在連結和精神,較好地實現了經濟法中價值與具體規則的匯合和融通。並且二原則已為大量經濟法規所昭示,凸顯了公權和私權的有機統一,准確地揭示了經濟法基本原則之特質。

Ⅳ 經濟法基本原則的意義

經濟法基本原則,是指對經濟法所調整的經濟關系的各個方面和全過程都具有普遍意義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准則。經濟法主體進行的一切經濟活動必須遵循經濟法基本原則。中國經濟法基本原則,多數經濟法學者認為應當包括:(1)遵循和綜合運用客觀經濟規律的原則;(2)鞏固、發展社會主體公有制和保護多種經濟形式合法發展的原則;(3)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原則;(4)國家統一領導和組織自主經營相結合的原則;(5)責、權、利、效相統一的原則。
原則要素
構成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必須同時具備以下三要素:(1)普遍性,(2)法律性,(3)經濟法特性。其兩大基本原則是適當干預原則和合理競爭原則。它們反映了經濟法調整對象的特殊性,體現了國家對社會經濟生活進行干預的本質要求;同時科學地概括了經濟法具體規則的內在連結和精神,較好地實現了經濟法中價值與具體規則的匯合和融通。並且二原則已為大量經濟法規所昭示,凸顯了公權和私權的有機統一,准確地揭示了經濟法基本原則之特質。

經濟法基本原則
學者對經濟法基本原則的揭示,大都存在程度不一的缺失,這主要反映於: 1、將非法律的原則表述為一種法律原則,如資源優化配置原則。

2、將法律的一般性原則表述為經濟法所特有的原則,如責權利相統一原則。依史際春、鄧峰先生的觀點,「責權利相統一原則主要是指在經濟法律關系中各管理主體和公有制主導之經濟活動主體所附的權利(力)、利益、義務和職責必須相一致,不應當有脫節、錯位、不平衡等現象存在。」但是,責權利相統一原則固然是經濟法應當確立的一項准則,但其並未反映或體現經濟法之特質,將其納入其他部門法之界域,如行政法,同樣也言之有據。

3.將經濟法部門法的原則錯位為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如邱本先生的「計劃原則」或「反壟斷原則」。雖然經濟法基本原則取決於對經濟法調整對象的認知,但即使就邱本先生所主張的經濟法體系包括計劃法和反壟斷法兩部分的觀點來看,計劃原則與反壟斷原則也僅僅是經濟法部門法之原則,而無法函蓋經濟法之全部和整體。

4.將經濟法價值作為經濟法原則。正如前述,經濟法價值與經濟法基本原則是迥然有別的,但在李先生之諸原則中,如經濟民主、經濟公平、經濟效益等,將其納入經濟法價值范疇,頗為恰切,但如果作為經濟法基本原則,則難以契合作為原則本身的內質和要求。

5.將經濟法的調整方法作為經濟法原則,如史際春、鄧峰先生所主張的「平衡協調原則」。在他們看來,「平衡協調原則是指經濟法的立法和執法要從整個國民經濟的協調發展和社會整體利益出發,來調整具體經濟關系,協調經濟利益關系,以促進引導或強制實現社會整體目標與個體利益目標的統一。」從其表述中,不難看出平衡協調原則主要強調的是國家對社會經濟生活進行干預所使用的方法或手段,史先生等將其納入經濟法基本原則,有所不妥。這一是因為在法的一般意義上,法律原本就是利益之調節器,正如博登海默所指出的那樣,「法律的主要作用之一乃是調整和調和種種相互沖突的利益,無論是個人利益還是社會利益」。耶林也同樣指出:「法律的目標是在個人原則與社會原則之間形成一種平衡。」因而,平衡協調各種關系和利益,不僅經濟法使然,其他部門法亦同樣如此。民法對民事主體相互利益關系之衡平,行政法對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利益之調整均概莫能外;其二,平衡協調就其本質而言,作為一項調整方法更為恰切,納入經濟法基本原則的范疇未免有方圓木鑿之嫌。

Ⅳ 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是指經濟法律應有的基本精神、基本理念,是對經濟立法、經濟司法以及經濟法學研究具有指導作用和適用價值的根本思想。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是經濟法規所體現的具有普遍意義的指導原理,是經濟規律與法律科學結合的具體體現.在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過程中,確立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對健全經濟法律體系具有重要的基礎作用.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也必將融入世界經濟體系.我國經濟法的基本原則不僅要反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的本質特徵,還要體現我國信守對世貿組織的承諾,經濟法的基本原則也應隨之注入新的內容.在中國,經濟法學在1979年我國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改革開放的實行而產生的。在20年來的學說爭論和法治發展的過程中,經濟法學已經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而且理論界相當普遍地承認了經濟法是一個獨立而且重要的法的部門。經濟法的調整對象、體系淵源、地位作用等重大理論問題的研究正在日益深入。本文正是基於這個基礎來討論經濟法的基本原則的。一、經濟法基本原則提出的理論依據和背景在我國,經濟法學界已經一致承認經濟法是一個獨立的法的部門,整個法學界絕大多數人也承認經濟法在法的體系中的地位是確立的。法律部門是「按照法律規范自身的不同性質,調整社會關系的不 同領域和不同方法等所劃分的不同法律規范的總和」。①法律所調整的對象無非是以各種形態為表現形式的社會關系,包括政治關系、經濟關系、文化關系、宗教關系等等。法律部門就是以法律所調整的社會關系的內容作為依據來劃分一部法律屬於哪個部門的。那麼,一個法律部門地位的確立,必須有其特有的調整對象。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是「在國家調節社會經濟過程中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簡稱國家經濟調節關系,或國家經濟調節管理關系」。②具體分為:宏觀調控關系,微觀規制關系,國有參與關系,對外管制關系,市場監督關系五個方面。③而且,經濟法的調整對象同其他法的部門的調整對象是可以分開的。與此同時,我國經濟法的立法工作緊密結合國民經濟的調整改革,對一些重要的經濟關系和經濟活動准則制定了一大批經濟法律和法規。調整經濟關系的規范性文件體系已初具規模,為經濟法學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奠定基礎。法的分類(divisions of the law)是指「在任何一個已有合理的,成熟的理論和已形成內容豐富的原則和規則的法律體系中,法學家為了評注和研究的方便,總是把所有規則分成一定數量的部門和次部門,並不斷尋求合適的方法對它們進行歸類和分組」。④由此可見,法的部門的確立和法的分類必須具備另一個條件――「形成內容豐富的原則」。民法作為一個完善和重要的法的部門,有以《民法通則》為核心的規范性文件體系,有平等、自願、公平、誠實信用、公序良俗、禁止權利濫用等基本原則。相對應的,經濟法作為一個新興的法的部門,也應該有其基本原則和核心基本法。二、關於經濟法基本原則的學說明確經濟法原則的含義是評判學說的前提和基礎。法律原則是「法律的基礎性真理、原理,或是為其他法律要素提供基礎或本源的綜合性的原理或出發點」。⑤基於這個論述,筆者認為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應當是能夠全面反映它所調整的社會經濟關系的本質和內在規律,寓存於整個經濟法體系中的指導思想。首先,經濟法的基本原則不是一成不變的。法律作為其工具性的一面,是為統治階級的需要而服務的。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國家主權者有不同的利益追求,那麼經濟法所調整的國家經濟調節關系也會有不同的變化,其指導性原則也就隨之變動;第二,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是帶有國別色彩的,英美為主的西方國家的經濟法往往著重於國家干預,而我國需要的是開放自由的市場,防止行政壟斷的干預;第三,原則必須是高度概括性的,若確立得過於具體化,就是屬於法律規則的范疇了。當前學術界提出的一些基本原則主要有⑥:按客觀經濟規律辦事的原則;堅持發展社會主義公有制,保護非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原則;國家宏觀調控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的原則;實行責、權、利相結合和國家、集體、個人利益相統一的原則;兼顧公平和效率的原則;經濟民主和經濟法制相結合的原則;促進和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原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結合的原則等等。三、經濟法基本原則的確立上述學者提出的觀點,有其可取的部分,如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結合的原則,我國經濟法學界一般認為,傳統民法強調「私法優先」,傳統行政法強調「公法優先」,而經濟法則是將私法和公法放在「互為優先」的地位。這個「互為優先」反映的即是一種社會本位思想,即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的兼顧;然而像堅持發展社會主義公有制,保護非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原則就不應該作為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因為這個思想不僅僅是經濟法要貫徹的,同時也是商法、行政法等部門法都應堅持的,故應該將其視為憲法原則。筆者認為,經濟法基本原則的確立,主要是以下四方面的內容。第一、協調經濟原則。市場管理法,如反壟斷法律制度、反不正當競爭法律制度、票據法律制度、證券法律制度等等都是國家對經濟的調整管理,「國家之手」在經濟關系中的作用是協調本國經濟,完善產業結構。在調整過程中應該遵循客觀的經濟規律,注意客觀經濟條件和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主動靈活地發揮經濟法的調節作用。第二、效率公平原則。「效率是社會能從其稀缺資源中得到最多東西的特性;公平是經濟成果在社會成員中公平分配的特性。」⑦從經濟學角度分析,效率和公平往往是不能兼顧的,一項政策的出台和實施要麼重效率輕公平,要麼重公平輕效率。經濟法的作用就在於用法律的形式保護整個國民經濟的效率和公平。在某一個階段可以促進其中的一面,但就整體而言必須兼顧二者。第三、利益兼顧原則。要貫徹利益兼顧原則必須正確處理以下四個關系:正確處理國家與企業之間的利益關系,正確處理國家與勞動者個人之間的利益關系,正確處理企業與勞動者個人之間的利益關系,正確處理中央與地方之間的利益關系。⑧經濟法的任務就在於堅持國家整體經濟利益,兼顧地方、企業、個人等各種利益,實現社會整體利益最大化。第四、可持續發展原則。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需要考慮的重大課題。經濟的發展涉及到資源的開發利用,廢棄物的排放,環境保護和治理等一系列社會性問題。因此,經濟法必須強調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不能為眼前的利益而犧牲長遠利益。四、經濟法基本原則確立的意義上述四個原則是相輔相成的統一整體,聯系著各個經濟主體的利益分配,貫穿了國家調控經濟的全部過程,使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得到結合,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基本原則的確立,鞏固了經濟法作為一個獨立法的部門的地位,完善了經濟法學理論體系,有利於抵制「大民法觀念」和「經濟法學說」,有力駁斥「經濟法沒有理論」的觀點。其次,在實務上,原則的確立為經濟法規則提供了基礎和出發點,對新法律法規的制定具有指導意義,對理解經濟法律具體條文亦有指導意義。經濟法原則可以作為未被法條規定的疑難經濟案件的斷案依據和審判依據,並且為制定《經濟法綱要》指出立法方向。經濟法學界、整個法學界,乃至國民經濟發展都會因基本原則的確立而受益。]

Ⅵ 緇忔祹娉曠殑鐗規ф湁鍝浜

娉曞緥灞炴э細緇忔祹娉曟嫢鏈夋櫘閫氭硶寰嬬殑鍩烘湰灞炴э紝鍖呮嫭鍥藉舵剰蹇楁с佽勮寖鎬у拰寮哄埗鎬с備笌鍏朵粬娉曞緥閮ㄩ棬鐩告瘮錛岀粡嫻庢硶鍏鋒湁鍏剁嫭鐗逛箣澶勩傚叿浣撲綋鐜板湪浠ヤ笅鍑犱釜鏂歸潰錛
1. 緇煎悎鎬э細緇忔祹娉曠殑緇煎悎鎬т綋鐜板湪鍏惰皟鏁磋寖鍥寸殑騫挎硾鎬э紝鍖呮嫭錛
- 璋冩暣鎵嬫碉細緇忔祹娉曠患鍚堣繍鐢ㄦ皯浜嬨佽屾斂銆佸垜浜嬨佺▼搴忋佷笓涓氬拰鎶鏈絳夊氱嶆硶寰嬫墜孌靛圭粡嫻庡叧緋昏繘琛岃皟鏁淬
- 瑙勮寖鏋勬垚錛氱粡嫻庢硶鍖呭惈澶氫釜閮ㄩ棬緇忔祹娉曚互鍙婂氱嶈勮寖褰㈠紡錛屽傛硶寰嬨佹硶浠ゃ佹潯渚嬨佺粏鍒欏拰鍔炴硶絳夈
- 璋冩暣鑼冨洿錛氭兜鐩栧畯瑙傜粡嫻庣$悊鍜岃皟鎺у叧緋伙紝浠ュ強寰瑙傜粡嫻庣$悊鍜屽崗浣滃叧緋伙紝娑夊強宸ヤ笟銆佸啘涓氥佸晢璐搞佽儲鏀褲佺◣鏀躲侀噾鋙嶃佺粺璁°佸¤°佷細璁°佹搗鍏熾佺墿浠楓佺幆淇濄佸湡鍦扮瓑澶氫釜棰嗗煙銆
2. 緇忔祹鎬э細緇忔祹娉曠洿鎺ヤ綔鐢ㄤ簬緇忔祹棰嗗煙錛屽叿鏈夋槑紜鐨勭粡嫻庣洰鐨勩傚畠閫氬父灝嗙粡嫻庡埗搴︺佺粡嫻庢椿鍔ㄧ殑鍐呭瑰拰瑕佹眰鐩存帴瑙勫畾涓烘硶寰嬨傜粡嫻庢硶鍙嶆槧浜嗙粡嫻庣敓媧葷殑鍩烘湰瑙勫緥錛屾湇鍔′簬緇忔祹鍩虹錛屽苟鍙楃粡嫻庡熀紜鐨勫喅瀹氬拰鍒剁害銆傜粡嫻庢硶寰嬭勮寖鐨勫埗瀹氬熀浜庡㈣傜粡嫻庢潯浠剁殑鎴愮啛鍜岀粡嫻庡艦鍔跨殑闇瑕侊紝鑰岄潪絝嬫硶鑰呬富瑙傛剰蹇楃殑闅忔剰鍒涢犮傛ゅ栵紝緇忔祹娉曡皟鏁翠富瑕佷緷闈犵粡嫻庢墜孌碉紝涓庤屾斂銆佸垜浜嬫墜孌典笉鍚屻
3. 琛屾斂涓誨兼э細緇忔祹娉曟槸 鍥藉剁$悊銆佸共棰勩佷粠浜嬬粡嫻庢椿鍔錛屽弬涓庣粡嫻庡叧緋葷殑浜х墿銆傚湪璋冩暣緇忔祹鍏崇郴榪囩▼涓錛岀粡嫻庢硶鐩存帴浣撶幇浜嗗浗瀹剁殑鐗規畩鎰忓織銆備綔涓哄浗瀹舵剰蹇楃殑浣撶幇錛岀粡嫻庢硶鍏鋒湁杈冨己鐨勫己鍒舵с佹巿鏉冩у拰鎸囧兼с傚畠閫氳繃闄愬埗鎴栫佹㈡ц勫畾鏉ヨ勮寖涓諱綋鐨勮屼負錛屼績榪涗富浣撹屼負絎﹀悎紺句細緇忔祹鏁翠綋鍒╃泭錛屼負澶勭悊緇忔祹綰犵悍鎻愪緵渚濇嵁銆
4. 鏀跨瓥鎬э細緇忔祹娉曟槸鍥藉跺弬涓庡拰璋冩帶緇忔祹鐨勯噸瑕佸伐鍏楓傚叾鏍稿績浠誨姟鏄瀹炵幇鐗瑰畾鐨勭粡嫻庝綋鍒跺拰緇忔祹鏀跨瓥瑕佹眰錛屽洜姝ゅ叿鏈夋樉钁楃殑鏀跨瓥鎬х壒寰併傜粡嫻庢硶鏍規嵁鍥藉舵剰蹇楃殑闇瑕佸皢鏀跨瓥璧嬩簣娉曞緥鏁堝姏錛屽苟闅忔斂絳栧彉鍖栬岃皟鏁淬傛墽娉曞拰鍙告硶鍔涘害涔熷彈鍒版斂絳栫殑褰卞搷銆
浠ヤ笂鍐呭逛緷鎹銆婂叕鍙告硶銆嬭繘琛屾硶寰嬪垎鏋愬拰闃愯堪銆

Ⅶ 我國經濟法基本原則應當有哪幾個

1、遵循和綜合運用客觀經濟規律的原則;

2、鞏固、發展社會主體公有制和保護多種經濟形式合法發展的原則;

3、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原則;

4、國家統一領導和組織自主經營相結合的原則;

5、責、權、利、效相統一的原則。

(7)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是集中體現什麼的特性擴展閱讀:

經濟法的一般作用

1、保障政府對經濟的宏觀調控,實現政府監督經濟。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一般不再進入微觀經濟領域,直接干預企業的經濟活動。政府只是通過稅收、價格、預算、利率等經濟手段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調控,同時對經濟生活進行監測,在必要時進行適當干預。

2、規范市場主體。

國家通過經濟法對市場經濟各類主體做出規定,並對各種主體的內部和外部權利義務關系做出一定規范,保證市場主體的規范化,從而保障經濟活動的正常運行。

3、制定市場活動規則,維護市場健康運行。

市場經濟需要公平、公正、公開的「游戲規則」,這是現代市場經濟共同客觀規律的要求。經濟法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將這些游戲規則法律化,讓市場主體根據這些游戲規則去做出合理有效的抉擇,而不是像過去在計劃經濟下一樣,由政府去替市場主體決策。

經濟法將合理的游戲規則合法化,使得市場能夠良性有效運行,從而建立良好的經濟環境,促進國民經濟發展。

4、規范政府失靈。

經濟法還對政府行為進行一定的限制和約束,保證政府不會濫用經濟權力,對國民經濟進行過度干預,從而有礙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Ⅷ 簡答題 簡述經濟法的特徵及基本原則

經濟法的特徵
一、經濟法具有調整經濟關系的統一性。
二、經濟法在市場調節內中的穩定性。
三、容經濟法在組成和內容上的綜合性。
四、經濟法在功能上的限制和促進的一致性。
五、經濟法在作用上的針對性和效益性。
六、經濟法是獎勵和懲罰相結合的法律。
經濟法的基本原則
(一)資源優化配置原則;(二)國家適度干預原則;(三)社會本位原則;(四)經濟民主原則;(五)經濟公平原則;(六)經濟效益原則;(七)可持續發展原則

熱點內容
馮村司法所 發布:2025-09-21 04:43:55 瀏覽:111
為什麼說行政法是控權法 發布:2025-09-21 04:28:54 瀏覽:213
民法典編條 發布:2025-09-21 04:24:14 瀏覽:969
三亞法院華 發布:2025-09-21 04:24:05 瀏覽:823
如何理解婚姻法解釋三第十二條 發布:2025-09-21 04:24:03 瀏覽:620
司法局是警察嗎 發布:2025-09-21 04:19:08 瀏覽:333
規范公共法律服務 發布:2025-09-21 04:14:13 瀏覽:146
白條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9-21 03:58:14 瀏覽:371
新婚姻法通姦罪 發布:2025-09-21 03:55:37 瀏覽:10
守望道德作 發布:2025-09-21 03:51:53 瀏覽: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