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生產促進法屬於經濟法
㈠ 中國的經濟法律有哪些
經濟法中核心的法律一般有:公司法、個人獨資企業法、合夥企業法、破產法、反壟斷法回、反不正當競答爭法、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國人民銀行法、商業銀行法、票據法、保險法、個人所得稅法、企業所得稅法等等。
經濟法是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關系進行整體、系統、全面、綜合調整的一個法律部門。在現階段,它主要調整社會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以各類組織為基本主體所參加的經濟管理關系和一定范圍的經營協調關系。
要從以下三點把握這個概念:(一)經濟法是經濟法律規范的總稱 (二)經濟法是調整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三)經濟法調整的是一定范圍的經濟關系。
㈡ 4. 經濟法 的進步將從哪些方面影響中國經濟的發展 大家幫幫忙忙。 大哥們`謝謝了~!
經濟法的發展從很多方面影響了中國的經濟的發展:
首先,經濟法是否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中國法學界在改革開放初期就開始爭論,經過1986年《民法通則》頒布前後的辯論,基本上劃清了民法和經濟法的界線;又經過1993年至1994年市場經濟體制下經濟法體系的辯論,基本上劃清了經濟法同行政法的界線。然而,官方的認可是在九屆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上,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工作報告對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構架給予肯定,將整個法律體系劃分為7個法律部門,其中經濟法排在第四位,這標志著經濟法在經濟、法律地位上的確立,是我國經濟法學長期爭辯的理想總結,所以,今天沒有必要再討論經濟法的地位話題,以下從現實的立法和理論研究兩個方面對中國經濟法發展所取得的成就進行回顧。
(一)立法層面
經過30年的風雨兼程,經濟法范疇的法律或法規在我國的法律體系中已經是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根據2008年2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的《中國的法治建設》白皮書附錄,列為第四大類的經濟法就有54件,僅次於行政法的79件,位居第二。[2] 實際上,屬於經濟法范疇的還有其他大類中的一部分,最明顯的如民法類的《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還有些是交叉性的,不能具體地歸於經濟法或是民法,但僅從數量上就充分說明經濟法隊伍的龐大。盡管今日的經濟法還不象傳統民法那樣有較為定型的體系或象刑法那樣有法典,但是已經有大致的范圍和體系:
一是宏觀調控方面。宏觀調控法是經濟法的重要部分,是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平穩發展的後盾,也是國家運用計劃、稅收、貨幣、產業、價格等手段行使經濟調控職能的法律保證。這方面的法律已經有:《預演算法》、《政府采購法》、《稅收徵收管理法》、《個人所得稅法》、《企業所得稅法》、《中國人民銀行法》、《銀行業監督管理法》、《審計法》、《統計法》、《會計法》、《城市規劃法》、《價格法》等。
二是市場規制方面。市場規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行使管理職能維護市場秩序井然的行為, 主要致力於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也是經濟法的一項基本功能。這方面的法律有:《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廣告法》、《計量法》、《標准化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反洗錢法》等。
三是企業組織方面。為了建立良好的市場經濟秩序,要嚴格規范各市場主體的地位。企業作為經濟活動的核心主體,國家要通過法律制度的設計建立進入和退出的機制,同時也通過一系列的制度保障企業的自主權和經營權,規定企業作為社會組織體應承擔的責任。這方面的法律有:《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外資企業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公司法》、《商業銀行法》、《鄉鎮企業法》、《合夥企業法》、《個人獨資企業法》、《中小企業促進法》、《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企業破產法》等。
四是資源能源方面。隨著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初期,由於過於追求經濟的增長,而忽視對環境的保護,過度從自然界索取,濫用資源、能源,目前已經影響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建設和人民的正常生活。為此,通過經濟立法合理利用和保護自然資源尤為重要。這些法律包括:《可再生能源法》、《節約能源法》、《土地管理法》、《水法》、《森林法》、《草原法》、《礦產資源法》、《煤炭法》,《電力法》、《清潔生產促進法》等。
㈢ 簡述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優勢分析
(1)政策支持
為強化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我國政府制定((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發布了((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白皮書,開展了《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科技專項行動》、《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等,為我國發展可再生能源與新能源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環境,也為國際科技合作創造了有利條件。
(2)立法保障
近年來,我國頒布了《節約能源法》、《清潔生產促進法))、《可再生能源法》、《促進循環經濟法》等,對節能減排,清潔生產的機制、手段、方法進行了明確規定,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節約能源資源、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以及增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有法可依,為我國發展低碳經濟提供了基本的法制保障。
(3)節能減排經驗的積累。
1980-2006年,我國能源消費以年均5.6%的增長支撐了國民經濟年均9.8%的增長。按2005年不變價格,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由1980年的3.39噸標准煤下降到2006年的1.21噸標准煤,年均節能率3.9%,能源節約效果顯著。單位產品能耗明顯下降,其中鋼、水泥、大型合成氨等產品的綜合能耗及供電煤耗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不斷縮小。多年來節能減排經驗的積累為我國發展低碳經濟奠定了厚實的基礎。
㈣ 中國的能源狀況與政策的深化改革
改善發展環境是中國能源發展的內在要求。中國按照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穩步推進能源體制改革,促進能源事業發展。1998年實現了石油企業的戰略性重組,建立了上下游一體化的新型石油工業管理體制。2002年按照電力體制改革方案,電力工業實現了政企分開、廠網分開。煤炭工業市場化改革後,2005年又按照國務院《關於促進煤炭工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深化改革和發展。中國正在按照觀念創新、管理創新、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的要求,進一步深化能源體制改革,提高能源市場化程度,完善能源宏觀調控體系,不斷改善能源發展環境。
——加強能源立法。完善能源法律制度,為增加能源供應、規范能源市場、優化能源結構、維護能源安全提供法律保障,是中國能源發展的必然要求。中國高度重視並積極推進能源法律制度建設,《清潔生產促進法》、《可再生能源法》已經頒布實施,配套政策措施陸續出台;修訂後的《節約能源法》已經公布;《能源法》、《循環經濟法》、《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及《建築節能條例》正在抓緊制訂;《礦產資源法》、《煤炭法》和《電力法》正在抓緊修訂。同時,也正在積極著手研究石油天然氣、原油市場和原子能等能源領域的立法。
——強化安全生產。中國在能源發展過程中,高度重視維護人民的生命安全,繼續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頻發勢頭。中國堅持預防為主、安全第一、綜合治理的原則,進一步加大煤礦瓦斯治理和綜合利用力度,依法整頓關閉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小煤礦。繼續加大煤礦安全監管力度,引導地方和企業加強煤礦安全技術改造和安全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加強安全生產教育,增強安全責任意識。繼續加強電力安全、油氣生產安全,強化監督管理,實行國家監察、地方監管、企業負責的安全生產工作體系。進一步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嚴格安全生產執法,嚴肅責任追究制度。
——完善應急體系。能源安全是經濟安全的重要方面,直接影響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中國實行電力統一調度、分級管理、分區運配慎行,統籌安排電網運行。建立了政府部門、監管機構和電力企業分工負責的安全責任體系,電網和發電企業建立應對大規模突發事故的應急預案。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建設國家石油儲備基地,擴大石油儲備能力。逐步建立石油和天然氣供應應急保障體系,確保供應安全。
——加快市場體系建設。中國繼續堅持改革開放,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鼓勵多種經濟成分進入能源領域,積極推動能源市場化改革。全面完善煤炭市場體系,構建政企分開、公平競爭、開放有序、健康有序的電力市場體系,加快石油天然氣流通體制改革,促進能源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深化管理體制改革。中國加強喊賣團能源管理體制改革,完善國家能源管理體制和決策機制,加強部門、地方及相互間的統籌協調,強化國家能源發展的總體規劃和宏觀調控,著力轉變職能、理順關系、優化結構、提高效能,形成適當集中、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管有力的管理體制。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注重政策引導,重視信息服務。深化能源投資體制改革,建立和完善投資調控體系。進一步強化能源資源的規范管理,完善礦產資源開發管理體制,建立健全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和礦業權交易制度,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市場秩序。
——推進價格機制改革。價格機制是市場機制的核心。中國政府在妥善處理不同利益群體關系、充分考慮社會各方面承受能力的情況下,積極穩妥地推進能源價格改革,逐步建立能夠反映資源稀缺程度、市場供求關系和環境成本的價格形成機制。深化煤炭價格改革,全面實現市場化。推進電價改革,逐步做到發電和售電價格由市場競爭形成、輸電和配電價格由政府監管。逐步完善石油、天然氣定價機制鄭橘,及時反映國際市場價格變化和國內市場供求關系。
㈤ 現在都有什麼法律
中國現行法律目錄
(一)憲法及憲法相關法(36件)
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82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1988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1993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199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2004年)
2.城市街道辦事處組織條例(1954年)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1979年,1982年修正、1986年修正、1995年修正、2004年修正)
4.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1979年,1982年修正、1986年修正、1995年修正、2004年修正)
5.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1979年,1983年修正)
6.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1979年,1983年修正)
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1980年)
8.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1982年)
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1982年)
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縣級以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直接選舉的若干規定(1983年)
1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1984年,2001年修正)
1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在沿海港口城市設立海事法院的決定(1984年)
13.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特權與豁免條例(1986年)
14.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議事規則(1987年)
1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批准中央軍事委員會《關於授予軍隊離休幹部中國人民解放軍功勛榮譽章的規定》的決定(1988年)
附:關於授予軍隊離休幹部中國人民解放軍功勛榮譽章的規定
16.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議事規則(1989年)
17.中華人民共和國集會遊行示威法(1989年)
18.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1989年)
19.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1990年)
附件一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
附件二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的產生辦法和表決程序
附件三 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施的全國性法律
20.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1990年)
21.中華人民共和國領事特權與豁免條例(1990年)
22.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條約程序法(1990年)
2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法(1991—年)
24.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1992年)
25.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法(1992年)
26.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1993年)
附件一 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
附件二 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的產生辦法
附件三 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實施的全國性法律
2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1994年)
28.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1995年,2001年修正)
29.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1995年,2001年修正)
30.中華人民共和國戒嚴法(1996年)
31.中國人民解放軍選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辦法(1981年,1996年修訂,修改為現名稱)
32.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駐軍法(1996年)
33.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1998年)
34.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1998年)
35.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駐軍法(1999年)
36.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2000年)
(二)民法商法(30件)
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1979年,1990年修正、2001—年修正)
2.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1980年,2001年修正)
3.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1982年,1993年修正、2001年修正)
4.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1984年,1992年修正、2000年修正)
5.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1985年)
6.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1986年)
7.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1986年,2000年修正)
8.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試行)(1986年)
9.中華人民共和國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1988年)
10.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1988年,2000年修正)
11.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1990年,2001年修正)
12.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1991年,1998年修正)
13.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1992年)
14.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1993年)
15.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1993年)
16.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1993年,1999年修正、2004年修正)
17.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1995年,2003年修正)
18.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1995年,2004年修正)
19.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1995年)
20.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1995年,2002年修正)
21.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1996年,2004年修正)
22.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1997年)
23.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1998年,2004年修正)
24.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1999年)
25.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獨資企業法(1999年)
26.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1999年)
27.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託法(2001年)
28.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2002年)
29.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2003年)
30.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2004年)
(三)行政法(76件)
1.公安派出所組織條例(1954年)
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國務院關於勞動教養問題的決定的決議(1957年)
附:國務院關於勞動教養問題的決定
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國務院關於華僑捐資興辦學校辦法的決議(1957年)
附:華僑捐資興辦學校辦法
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國務院關於國家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暫行規定的決議(1957年)
附:國務院關於國家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暫行規定
5.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1958年)
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批准《國務院關於安置老弱病殘幹部的暫行辦法》的決議(1978年)
附:國務院關於安置老弱病殘幹部的暫行辦法
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國務院關於勞動教養的補充規定》的決議(1979年)
附:國務院關於勞動教養的補充規定
8.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1980年,2004年修正)
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批准《國務院關於老幹部離職休養的暫行規定》的決議(1980年)
附:國務院關於老幹部離職休養的暫行規定
10.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1982年,1999年修訂)
11.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1982年,1991年修正、2002年修訂)
12.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1996年修正)
13.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1984年,1998年修正)
14.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1984年,2001年修訂)
15.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人境出境管理法(1985年)
16.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1985年)
17.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1986年)
18.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1986年,1994年修正)
1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1986年)
20.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1987年,2000年修正)
21.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1987年,1995年修正、2000年修訂)
22.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1987年,1996年修正)
23.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1988年,1994年修正)
24.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1988年)
25.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1988年,2004年修正)
26.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1989年,2004年修訂)
27.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1989年)
28.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1989年)
29.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設施保護法(1990年)
30.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1990年,2000年修正)
31.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警銜條例(1992年)
32.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1992年,2002年修訂)
3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1993年)
34.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1993年)
3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1993年)
36.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1994年)
37.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1994年)
38.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1994年)
39.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1995年)
40.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1995年)
41.中華人民共和國預備役軍官法(1995年)
42.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1995年)
43.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1995年,2004年修訂)
44.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1995年)
45.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1996年)
46.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1996年,2001年修正)
47.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1996年)
48.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1996年)
49.中華人民共和國槍支管理法(1996年)
50.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1996年)
51—.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法(1996年)
5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1997年)
53.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1997年)
54.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1997年)
55.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1997年)
56.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1997年)
57.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1998年)
58.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1998年)
59.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1998年)
60。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1999年)
6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1999年)
62.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1999年)
6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2000年)
64.中華人民共和國現役軍官法(1988年,1994年修正、2000年修正,修改為現名稱)
6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2001年)
66.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2001年)
67.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2001年)
68.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2002年)
69.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2002年)
70.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2002年)
7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2002年)
72.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關銜條例(2003年)
73.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2003年)
74.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003年)
75.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2003年)
76.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2003年)
(四)經濟法(51件)
1.華僑申請使用國有的荒山荒地條例(1955年)
2.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1958年)
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批准《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的決議(1980年)
附: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
4.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1980年,1993年修正、1999年修正)
5.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1983年)
6.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1983年,1996年修正)
7.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1984年,1998年修正)
8.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1985年,1993年修正、1999年修訂)
9.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1985年,2002年修訂)
10.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1985年)
11.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1986年,2000年修正、2004年修正)
12.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1986年,1996年修正)
13.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1986年,1988年修正、1998年修訂、2004年修正)
14.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1986年)
15.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1988年,2002年修訂)
16.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1988年)
17.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1989年,2002年修正)
18.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1990年)
19.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1991年)
20.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1991年)
21.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1991年)
22.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1991年)
23.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1992年,工995年修正、2001年修訂)
24.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1993年,2000年修正)
25.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1993年)
26.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1993年,2002年修訂)
27.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1993年)
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適用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等稅收暫行條例的決定(1993年)
29.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同胞投資保護法(1994年)
30.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1994年)
31.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1994年,2004年修訂)
32.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1994年)
33.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1994年)
34.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1995年,2003年修正)
35.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1995年)
36.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1995年)
37.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法(1996年)
38.中華人民共和國鄉鎮企業法(1996年)
39.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1997年,1999年修正、2004年修正)
40。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1997年)
41..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1997年)
42.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1997年)
43.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1997年)
44.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2000年,2004年修正)
45.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2001年)
46.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2002年)
47.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2002年)
48.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2003年)
49.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2003年)
(五)社會法(13件)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批准《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的決議(1978年)
附: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
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批准《國務院關於職工探親待遇的規定》的決議(1981年)
附:國務院關於職工探親待遇的規定
3.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1990年)
4.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1991年)
5.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1992年,2001年修正)
6.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1992年)
7.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19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