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第51條合同法解釋第3條
① 關於鍾秀勇老師講的合同效力待定(一物多買)的問題
鍾秀勇老師精講民法:效力待定的合同
效力待定的合同
《合同法》
第四十七條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經法定代理人追認後,該合同有效,但純獲利益的合同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而訂立的合同,不必經法定代理人追認。
相對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第四十八條 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的合同,未經被代理人追認,對被代理人不發生效力,由行為人承擔責任。
相對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第五十一條 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後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有效。
《合同法解釋(二)》
第十一條 根據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第四十八條的規定,追認的意思表示自到達相對人時生效,合同自訂立時起生效。
第十二條 無權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義訂立合同,被代理人已經開始履行合同義務的,視為對合同的追認。
《買賣合同解釋》
第三條 當事人一方以出賣人在締約時對標的物沒有所有權或者處分權為由主張和無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出賣人因未取得所有權或者處分權致使標的物所有權不能移轉,買受人要求出賣人承擔違約責任或者要求解除合同並主張損害賠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例1】甲男15歲,身高體壯,前往乙處購買價值2萬元的IBM筆記本電腦,乙問及其年齡,甲出示的假身份證顯示為21周歲;乙問其是否高中生,乙出示假工作證。乙對甲具有完全行為能力深信不疑,遂與甲簽訂電腦買賣合同。①《合同法》第47條的立法目的在於保護心智不完備的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一旦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詐術,冒充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與善意相對人訂立合同,即無失去保護的必要性。②甲、乙的買賣合同有效。
【例2】甲(14歲),富家男,於4月1日用壓歲錢在乙車行訂購「三菱」紅色跑車一部。甲的父母於4月3日得知此事後,深感欣慰,舉四隻手贊成。由於車行遲遲不交貨,甲的父母才於5月1日給車行打電話,表示同意甲的行為。①4月3日,甲父母的追認尚未生效。②5月1日,甲父母的追認生效。③甲、乙的買賣合同於4月1日生效。
須注意:《合同法》第51條有兩個例外。①《合同法》第228條規定:「因第三人主張權利,致使承租人不能對租賃物使用、收益的,承租人可以要求減少租金或者不支付租金。第三人主張權利的,承租人應當及時通知承租人。」 《合同法》第228條屬於《合同法》第51條的例外。故:擅自出租他人之物,只要不屬於非法轉租,則適用《合同法》第228條,租賃合同有效(見(08年四川·卷三·58題))。②根據《買賣合同解釋》第3條以及《合同法解釋(二)》第15條,因無權處分訂立的買賣合同,買受人因出賣人欠缺處分權不能取得標的物所有權的,有權對出賣人主張違約責任(這就表明買賣合同有效)(見(11年·卷三·86題))。
還須注意:《城鎮房屋租賃合同解釋》第16條規定:「出租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承租人轉租,但在六個月內未提出異議,其以承租人未經同意為由請求解除合同或者認定轉租合同無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據此,非法轉租合同無效。但出租人未在6個月內表示異議的,視為同意轉租。
【真題研習】甲公司將自己所有的10台機器出租給了乙公司,乙公司未經其同意,將其低價出售給知情的丙公司,丙公司又將其出租給丁公司。丁公司對上述交易過程完全不了解。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 (08年四川·卷三·58題)
A.丙、丁之間的租賃合同有效
B.甲公司有權請求丁公司返還機器,並且無須補償其任何損失
C.甲公司有權請求丁公司返還機器,但是應補償其損失
D.甲公司無權請求丁公司返還機器,但是丁公司應當補償甲公司的損失
【答案】AB
【真題研習】甲公司與乙公司約定,由甲公司向乙公司交付1噸葯材,乙公司付款100萬元。乙公司將葯材轉賣給丙公司,並約定由甲公司向丙公司交付,丙公司收貨後3日內應向乙支付價款120萬元。
86.關於乙公司與丙公司簽訂合同的效力,下列表述正確的是:(11年·卷三·86題)
A.效力待定B.為甲公司設定義務的約定無效C.有效D.無效
【答案】C
② 《勞動合同法》51條規定的內容是什麼
一、《 勞動合同法 》51條規定的內容是什麼? 第五十一條 企業職工一方與用人單位通過平等協商,可以就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等事項訂立 集體合同 。集體合同草案應當提交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通過。 集體合同由工會代表企業職工一方與用人單位訂立;尚未建立工會的用人單位,由上級工會指導勞動者推舉的代表與用人單位訂立。 二、集體 合同生效 的具體時間 根據《 勞動法 》第三十四條的規定,集體合同報送勞動行政部門後,十五日內未提出異議的,生效日期自第十六日起計算;在十五日內經審核登記,勞動行政部門製作《集體合同審核意見書》送達集體合同簽訂雙方代表的,生效日期為《集體合同審核意見書》確認的生效日期。 凡未履行其法定報送程序的集體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應視為無效。 勞動合同法第五十四條規定:集體 合同訂立 後,應當報送勞動行政部門;勞動行政部門自收到集體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內未提出異議的,集體合同即行生效。 依法訂立的集體合同對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具有約束力。行業性、區域性集體合同對當地本行業、本區域的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具有約束力。 訂立集體合同對於保障勞動者各項重要權益的實現、協調穩定企業和職工 勞動關系 、保障企業生產經營順利進行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為了保證集體合同的正確實施,必須強化勞動行政部門對集體合同運作過程中的監督和指導作用。因此法律規定,由勞動行政部門對集體合同進行審查,不僅是訂立集體合同的必經程序,也是集體合同的生效條件。勞動法第三十四條規定:「集體合同簽訂後應當報送勞動行政部門;勞動行政部門自收到集體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內未提出異議的,集體合同即行生效。」第一款的內容,實際上是保留了勞動法中原有的規定。該款規定在實踐中可能產生兩種後果:一是勞動行政部門自收到集體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內未提出異議的,集體合同即行生效;二是勞動行政部門自收到集體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異議的,例如集體合同的約定內容違反法律 法規 的規定,或者集體合同的雙方主體不合法等,集體合同不能即行生效。 三、集體合同的協商與簽訂 《勞動合同法》第五十一條規定:企業職工一方與用人單位通過平等協商,可以就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等事項訂立集體合同。集體合同實際上是一種特殊的 勞動合同 。又稱團體協約、集體協議等,是指工會或者職工推舉的職工代表代表職工與用人單位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就勞動報酬、工作條件、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 社會保險 福利等事項,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上進行協商談判所締結的書面協議集體合同草案應當提交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通過。 1、 集體合同的簽訂應建立在集體協商的基礎上。集體協商是指企業工會或職工代表與相應的企業代表,為簽訂集體合同進行商談的行為。集體協商應遵守法律、法規的規定和平等、合作的原則。 2、 集體協商的內容、時間、地點應由雙方共同商定。在不違反有關保密規定和不涉及企業商業秘密的前提下,協商雙方有義務向對方提供與集體協商有關的情況或資料。 3、 集體合同的期限為一至三年,合同期限內,雙方代表可對集體合同內容進行變更或解除。由於簽訂集體合同的環境和條件發生變化,致使集體合同難以履行時,集體合同任何一方均可提出變更或解除集體合同的要求。一方提出變更或修訂或解除集體合同時,另一方應給予答復,並在七天內雙方進行協商 . 4、 集體合同的簽訂應建立在集體協商的基礎上。由企業工會(未建立工會的由職工民主推舉的代表或上級工會組織委派代表)代表職工一方與用人單位指派的代表,就勞動條件、勞動報酬、福利待遇等進行協商,達成一致後形成集體合同草案,提交職工代表大會或全體職工討論,經討論通過,由協商雙方首席代表簽字。並在簽字後10日內將集體合同文本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審查。集體協商的內容、時間、地點應由雙方共同商定。在不違反有關保密規定和不涉及用人單位商業秘密的前提下,協商雙方有義務向對方提供與集體協商有關的情況或資料。集體合同的期限一般為一至三年,合同期限內,雙方代表可對集體合同內容進行調整。雙方協商代表協商一致或由於簽訂集體合同的環境和條件發生變化,致使集體合同難以履行時,可以變更或解除集體合同。 實際上,《勞動合同法》51條規定的內容一般的民營企業當中是很少會發生的,因為其中提到的是集體合同,集體合同大多數都是在那些國有企業當中,集體合同是由工會組織代替全體職工跟用人單位針對工作時間,薪酬待遇,休假的這些進行協商以後簽訂的,民營企業當中不存在著工會,因此所謂的集體合同也無從談起。
③ 無權處分合同到底是效力待定還是完全有效
合同法第51條和第三條的規定並不矛盾,無權處分所形成的合同屬於效力待定合同,是否有效要取決於是否有追認或者是否在事後取得了處分權。
而第三條的規定指的是「僅僅」以締約時沒有處分權而提出合同無效的法院不予支持,關鍵點是「締約時」這個時間點,若對方在締約後取得了法律規定的「」追認或處分權那麼合同是有效的。
1、合同效力待定,是指合同成立以後,因存在不足以認定合同無效的瑕疵,致使合同不能產生法律效力,在一段合理的時間內合同效力暫不確定,由有追認權的當事人進行補正或有撤銷權的當事人進行撤銷,再視具體情況確定合同是否有效。處於此階段中的合同,為效力待定的合同。
2、合同效力待定,意味著合同效力既不是有效,也不是無效,而是處於不確定狀態。設立這一不確定狀態,目的是使當事人有機會補正能夠補正的瑕疵,使原本不能生效的合同盡快生效,以實踐合同法盡量成就交易、鼓勵交易的基本原則。
當然,從加速社會財富流轉、促使不確定的權利義務關系盡快確定和穩定的原則出發,合同效力待定的時間不可能很長,效力待定也不可能是合同效力的最後狀態。
3、無權處分效力待定的兩個特例:
(1)無權處分人訂立的買賣合同有效。
(2)無權處分人擅自出租他人之物的合同有效(房屋的非法轉租效力待定)。
(3)合同法第51條合同法解釋第3條擴展閱讀
合同特點:
1、行為人實施了法律上的處分行為。
2、行為人沒有法律上的處分權而處分了他人財產。
3、因行為人處分財產的行為而使行為人與相對人訂立了合同。
4、行為人以自己的名義實施處分行為。
無權處分合同是指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並與相對人訂立轉讓財產的合同。它與無因管理、無權代理、善意取得等行為有區別。
無權處分合同是效力待定的合同,經權利人追認或無處分權人訂立合同後取得處分權。現行合同法對無權處分合同的規定不盡完善,如沒有規定權利人追認的方式、期限、溯及力等等,亟待予以修改或做出司法解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無權處分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