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法系的合同法是以什麼形式
⑴ 合同義務 分什麼主行為從行為
1.主法抄律行為是指在兩個有聯系的襲法律行為中,不依賴於他行為而可獨立存在的法律行為;而須依賴於他行為而存在的法律行為,就為從法律行為。
2.區分主法律行為與從法律行為的主要意義在於:從法律行為的命運決定於主法律行為,主法律行為不存在,從法律行為也不能存在。
3.比如甲乙簽訂借款合同,丙為乙提供擔保簽訂了擔保合同。借款合同是主法律行為,擔保合同則是從法律行為。
⑵ 1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在合同法中五個不同點,進行簡要對比2兩法系特有名詞各五個
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都屬於資本主義性質的法,二者在經濟基礎、階級本質、總的指導思想等方面是一致的,但由於他們形成的歷史條件不同,二者在法律形式和法律運行方式上又存在著很大的差別。從宏觀方面來看,兩大法系之間的差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法律淵源的差別
所謂法律淵源通常是指法的形式意義上的淵源,即法律規范的創制方式和外部表現形式,如憲 法、法律、法規、判例、習慣等。大陸法系國家正式的法律淵源是指制定法,即立法機關按照法定程序制定,通常表現為條文形式的規范性法律文件,如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等,只有它們才具有法律上的約束力。法院的判例不是法律淵源,沒有正式的法律效力,只能在法院判決時作為參考;而英美法系國家,制定法和判例法都是正式的法律淵源,所謂判例法,它是指法院對於訴訟案件所作判決之成例,這種判例對於法院以後審理類似案件具有普遍約束力。在英美法系國家,判例是一種重要的法律淵源,法官不僅可以通過做出新判例創造法律,而且可以通過選擇適用原先的判例而發展法律。
第二、立法技術的差別
在立法技術上,大陸法系國家沿襲羅馬法的傳統,重視法典編纂,大多採用法典形式對某一法 律部門所包含的規范做系統的規定,法典成為法律的重要形式,如制定民法典、刑法典、訴訟法典等;而英美法系國家雖然也有成文立法,但一般不傾向於制定系統性強的成文法典而是制定單行法規,由法官從以前判例中概括出可以適用於本案的法律規則。在這一過程中,法官往往在一定范圍內,一定程度上創造了法律。
第三、法律結構的差別
大陸法系國家法律結構的基本劃分是公法和私法。公法和私法劃分的理論依據是私人自治, 即個人享有財產和締結合同的絕對權利,國家的活動僅僅限於保障公民的這些權利並充任私人之間糾紛的仲裁者,而不能幹預公民個人的自由。公法和私法分別代表了兩個不同的主體———國家和個人。構成私法關系的主體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它們之間的地位是平等的,民法和商法是典型的私法。公法關系是國家機關之間、國家機關和個人之間的關系,是一種權力服從關系,不是一種平等關系,公法主要包括憲法、行政法、刑法,程序法一般也被認為是公法。進入二十世紀後,大陸法系國家出現了包含有公私法兩種成分的法律,如社會法、經濟法和勞動法等;而英美法系國家在傳統上並沒有公法和私法之分,它將法律分為普通法和衡平法。這兩種法律各自所包括的部門法比較分散,不明確。但在現代英美法系著作中,法學家們往往也使用公私法的分類方法。
第四、訴訟程序的差別
大陸法系國家比較重視有關法的實質方面的規定,即重視實體法,如刑法,民法等,而英美法系國家則特別重視有關審判、訴訟程序、證據、判決執行等程序法的規定,在大陸法系國家,除輕微案件可由一人獨任審理外,一般都採取合議制,即由法官組成合議庭審理而在英美法系國家除高級上訴法院採取合議制外,一般是採取獨任制;在大陸法系國家,一般不實行陪審制度,而是實行參議制,即陪審員與法官共同組成審判庭審理案件,而英美法系國家則採用陪審制度,尤其在美國,不僅刑事案件實行陪審制,而且民事案件也實行;大陸法系國家一般採用審訊式訴訟,訴訟程序以法官為主,法官主動對被告人和證人進行訊問,突出法官的職能,法官以積極的審判者的姿態出現,而英美法系國家則採用辯論式訴訟,讓原被告在法庭上抗衡,進行辯論,扮演積極的角色,而法官不主動進行調查,甚至也不參與提問,充任一個消極的仲裁人的角色。
第五、法典編纂的不同
大陸法系一般採用法典形式;英美法系往往是單行法律、法規。
⑶ 大陸法系與英美法系的區別
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都是資本主義類型的法律,在經濟基礎、階級本質、法律基本原則方面是一致的,但由於不同的歷史傳統的影響,在法律形式和法律運行方式上存在著很大的差別。從宏觀方面來看,兩大法系的主要區別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法律淵源的不同。在大陸法系國家,法律以制定法首先是法典的方式存在,正式的法律淵源是指立法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行政機關制定的各種行政法規,只有它們才具有法律上的約束力,法院的判例不是法律淵源。在英美法系國家和地區,制定法和判例法都是法律淵源,而且,判例法在整個法律體系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判例法與制定法的主要區別在於:判例法是具體訴訟案件的結果,而制定法是立法機關或其他有權制定法律、法規的機關對一般情況所作的規定;制定法是以比較精確的條文化的形式出現的,而判例法是一個判決中所含有的法律原則和規則,這些原則和規則,有的可能表達得相當清楚,但一般來說並非如此。判例法的基礎是 "遵從先例"原則,這個原則的要求是,上級法院的判決,甚至本法院以前審理類似案件的判決中所包含的法律原則和規則,具有約束力。例如,在英國,上議院的判決對其他一切法院均有約束力;上訴法院的判決,對除上議院以外的所有法院,包括上訴法院本身,均有約束力;高等法院一個法官的判決,下級法院必須遵從。在實踐中,美國沒有英國嚴格。就制定法而言,大陸法系沿襲羅馬法的傳統,習慣於用法典的形式對某一法律部門所包含的規范做統·---的系統的規定,法典成為法律的主要形式。英美法系很少制定法典,制定法往往是以單行法的形式對某--類問題做專門的規定。
第二,法律結構的不同。在大陸法系國家,法律結構的一個共同特徵是:公法和私法是法律的基本分類。公法和私法劃分的理論依據是私人自治,其主要含義是:個人享有財產和締結合同的絕對權利,國家的活動僅限於保障這些權利並充任私人之間糾紛的裁決人,而不應干預個人的自由。法律分為公法和私法,分別代表了兩個不同的主體國家和個人。構成私法關系的是彼此平等的法律主體,包括自然人和法人,民法和商法屬於典型的私法。公法關系是國家機關之間或國家機關和個人之間的關系,是一·種權力服從關系而不是平等關系。憲法、行政法、刑法等屬於公法,程序法一般也被認為是公法。英美法系國家在傳統上並沒有公法和私法之分,它的法律基
本分類是普通法和平衡法,這兩種法律包含的法律部門比較分散,很不明確"在英美法系國家,屬於私法性質的法律規范是在普通法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而普通法又是與民事訴訟的形式不可分的,因此英美法系沒有像大陸法系那樣稱為民法的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茌調整私人財產關系等方面的法律,有合同法、財產法、侵權行為法、繼承法和婚姻家庭法等。但是,在大陸法系,民法是整個法律制度中最重要的法律部分。
第三,法官的許可權不同。在大陸法系國家,法官審理案件,除了案件事實外,首先必須考慮制定法的規定,根據制定法的規定來判決案件,法官對制定法的解釋也必須受制定法本身的嚴格限制,故法官只能適用法律而不能創造法律。《法國民法典》規定,法官對於其審理的案件,不得用確立一般規則的方式進行判決。英美法系的法官既可以援用制定法也可以援用已有的判例來審理案件。在審理案件時,法官首先考慮以前類似案件的判例,將本案的事實與以前案件的事實加以比較,然後從以前判例中概括出可以適用於本案的法律規則。而且,法官可以在一定的條件下運用法律解釋和法律推理的技術創造新的判例,從而,法官不僅在適用法律,也在一定的范圍內創造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