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法用工年齡16
① 小時工年齡限制
法律分析:最叢飢猜低是十六歲,民法上規定不滿十八周歲但滿十六周歲由勞動能力者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從此推演出滿十六周歲有是非辨識能力無精神問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可以從事勞動,取得傭金。最小工作年齡為16歲。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滲型勞動法》 第十五條 禁止用人單位招用肢液未滿16歲的未成年人,必須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履行審批手續,並保障其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② 勞動法關於員工年齡的限制
按勞動合同法規定,年滿16周歲,男不超過60,女不超過50(管理崗位不超過55)為勞動適齡年齡。但是之後會慢慢延遲這個時間,在達到退休年齡之後就不能和單位建立勞動關系了,但是可以按照僱傭的方式工作。
我國《勞動法》對用工年齡的規定是:
第十五條:禁止用人單位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
文藝、體育和特種工藝單位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必須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履行審批手續,並保障其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也就是說,單位招用16歲以下未成年人為勞動者即為僱傭童工。
另外,《勞動法》也對年滿16周歲以上18周歲以下的勞動者作出了明確解釋和保護規定:
第五十八條:國家對女職工和未成年工實行特殊勞動保護。未成年工是指年滿十六周歲未滿十八周歲的勞動者。
第六十四條: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從事礦山井下、有毒有害、國家規定的第四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其他禁忌從事的勞動。
第六十五條:用人單位應當對未成年工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規定:
第三十八條: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招用已滿十六周歲未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的,應當執行國家在工種、勞動時間、勞動強度和保護措施等方面的規定,不得安排其從事過重、有毒、有害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勞動或者危險作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十一條 :十八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③ 用未滿十八歲的員工會承擔什麼責任
十六歲以上不會承擔責任
一、我國法定的勞動用工年齡規定是多少歲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以及相關法律法規規定:法定勞動年齡指年滿16周歲至退休年齡,有勞動能力的中國公民。退休年齡一般指男60周歲,女幹部身份55周歲,女工人50周歲。
1、中國的法定工作年齡最低是16歲;
2、文藝、體育和特種工藝單位,確需招用未滿16周歲的文藝工作者、運動員和藝徒時,經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同意,並報經縣級以上(含縣級)勞動行政部門批准。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十五條 禁止用人單位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
文藝、體育和特種工藝單位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必須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履行審批手續,並保障其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第四十九條 企業事業組織、個體工商戶非法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的,由勞動部門責令改正,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十一條 十八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我國法定的勞動用工年齡規定是多少歲
二、我國法律對未成年人的保護
對未成年人「心」的關懷應該加強。孩子摔傷了、骨折了是看得見的,父母老師心疼,但這是短痛;孩子學壞了,關系的則是一個家庭、一個民族的未來。
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經過修改確實提高了不少,但有些問題還需進一步研究。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定位明不明,就體現在這部法硬不硬上。如果法律責任一章中對於處罰規定得很明晰、很嚴厲,那麼這部法的定位就明確了;加重處罰力度,明確執法主體,那麼這部法就硬起來了。
對未成年人的保護,無非是身、心兩部分。現在,這部法偏重保護「身」,保護「心」的方面有些乏力。我認為,當前我國青少年最大的問題不是「身」的保護,孩子遭受傷亡的情況有,但是就一億兩千萬學生來說,這種情況很少很少,更多的是「心」的問題。我這里有一組數字,教育部搞了個調查,校長和老師認為,學生急需加強的首先是吃苦耐勞,有72%的校長和教師把這個放在第一位;第二位是誠實守信,有71%的老師和校長把它排在第二位;往下排才是學習能力。這說明,在第一線的老師和校長很清楚地知道目前孩子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三、勞動衛生規程規定
勞動衛生規程亦稱工業衛生規程,指國家為改善生產過程中的勞動條件,保護勞動者的健康,預防和消除職業病和職業中毒而制定的各種法律規范,如對有毒氣體、粉塵和雜訊的消除,以及對通風和照明狀況的改進等有關規定。
勞動衛生規程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產生和發展的。最初形成於手工業生產和大規模機器生產部門,後來逐漸擴展到其他行業。英國1901年頒布的《工廠和作坊法》中,開始重視職業病報告問題。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於1911年,根據美國勞動立法協會的職業病報告法草案,實行了職業病報告制。英國1937年《工廠法》規定,醫生及廠主發現中鉛毒、磷毒、砒毒、水銀毒及炭疽熱的工人時,若不報告,處以罰金。日本在 1972年公布的《勞動安全衛生法》,對安全衛生管理體制、管理標准、設施和教育等項作了詳細規定;1976年又公布《操作環境測定標准》,對《勞動安全衛生法》所指定的每個作業場所,都規定了測量地點、測試空氣的取樣及分析方法等基本事項;此外,還對粉塵作業、特殊化學物質作業、有機溶劑作業等方面制定了勞動衛生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