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的調整對象社會經濟保障關系
『壹』 經濟法的調整對象包括哪些
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是指國家在經濟管理、市場干告升塵預、宏觀調控和維護公平中具有社會公共性的經濟關系,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一)市場主體管理關系
市場主體管理關系是指國家從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出發,在對市場主體的組織和行為進行必要干預過程中發生的社會關系。在市場經濟中,企業是最主要的主體。國家為了協調經濟的運行,對企業的設立、變更和終止,企業內部機構的設置及其職能等都應進行必要的干預。
(四)社會經濟保障關系
社會經濟保障關系是指在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過程中所發生的關系。在市場經濟中,為防止貧富兩極分化,應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但這是市場本身所無法解決的問題,必須由國家干預,建立強制實施、互濟互動、社會化管理的社會保障制度。
『貳』 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是什麼
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是由經濟法律規范確認和保護的一定范圍內的社會經濟關系。在中國,關於經濟法的調整對象問題,學界存在不同的觀點,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一、「縱橫統一論」觀點
該觀點認為,經濟法主要調整社會生產和再生產領域中的經濟管理關系和經營協調關系。這些關系以各種組織(如企業、政府經濟管理部門等)為基本參加者。經濟管理關系主要體現為政府對經濟活動的宏觀調控和管理,而經營協調關系則涉及到不同經濟組織之間的經濟合作與協調。這一觀點強調了經濟法在調整經濟活動中橫向和縱向關系的統一性。
二、「經濟行政法論」觀點
該觀點認為,經濟法(或稱為經濟行政法)的調整對象是凡具有經濟性的管理關系,即經濟管理關系。這一觀點側重於經濟法在規范政府經濟管理行為方面的作用,認為經濟法主要調整政府與經濟主體之間的管理關系,確保經濟活動的有序進行。
三、「企業中心論」觀點
該觀點認為,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是企業經濟關系和經濟活動。這一觀點強調了經濟法在保護企業合法權益、促進企業發展方面的作用。它認為經濟法主要調整企業與其他經濟主體之間的經濟關系,以及企業在經濟活動中的行為規范和權利義務關系。
綜上所述,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是一個復雜而廣泛的概念,涉及到社會經濟活動的多個方面。不同學者從不同角度出發,對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提出了不同的觀點。這些觀點各有側重,但都旨在揭示經濟法在規范經濟活動、保護經濟主體權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叄』 朱崇實的學術觀點
經濟法是調整以國家為一方主體同其他各方主體在各類經濟活動中所發生的社會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經濟法的調整對象即所調整的社會經濟關系主要有:
——國家在調整市場主體行為、維護公平競爭的過程形成的社會經濟關系;
——國家在實行宏觀經濟調控、促進經濟協調發展的過程中形成的社會經濟關系;
——國家作為公共物品的供給者,在完成公共收入和支出的過程中形成的社會經濟關系;
——國家作為國有資產的所有者,在國有資產的投資和管理過程中形成的社會經濟關系;
——國家作為社會公平的維護者,在實踐二次分配和建立社會保障制度過程中形成的社會經濟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