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第236條規定案例
Ⅰ 《合同法》的第232條和236條分別是甚麼呀
第二百三十二條當事人對租賃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版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權確定的,視為不定期租賃。當事人可以隨時解除合同,但出租人解除合同應當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承租人。
第二百三十六條租賃期間屆滿,承租人繼續使用租賃物,出租人沒有提出異議的,原租賃合同繼續有效,但租賃期限為不定期。
Ⅱ 租戶賴著不走能把物品強行搬出嗎
不可以,即便租客拒不搬出既屬於違約行為,又屬於侵權行為,仍然不可以強制處置他的財物。
房屋租賃合同到期,且承租方租金已經付清,可視為雙方權利義務已經履行完畢,如未達成續租意向,承租方應及時搬出,若延時未搬離,繼續佔用商鋪、拒絕騰退的,視為違約,出租方可以及時清理承租方物品,但清理過程中不得損害承租方的財物。
同時出租人可訴至法院要求承租人立即騰退,並賠償租期屆滿後佔用商鋪期間的損失。
根據《合同法》
第二百二十七條承租人無正當理由未支付或者遲延支付租金的,出租人可以要求承租人在合理期限內支付。承租人逾期不支付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第二百三十五條租賃期間屆滿,承租人應當返還租賃物。返還的租賃物應當符合按照約定或者租賃物的性質使用後的狀態。
(2)合同法第236條規定案例擴展閱讀
案例
2007年4月1日,甲公司將其所有的位於常熟老城區的一處房屋租賃給石某用於經營業務,合同約定:租賃期限為五年,年租金3萬元,租賃期間,未經甲公司同意,石某不得擅自改變房屋結構、用途,因其他原因確需改變,需徵得甲公司同意後方可進行。
五年租期滿後,甲公司先後兩次告知石某不再續租,要求石某交還房屋,但石某均沒有按期交還,也不付租金,而是將租賃物分割轉租給了多人。
為此,甲公司向常熟市人民法院提起訴訟。2013年12月19日,常熟法院依法判決石某將佔有房屋騰空後返還甲公司,並給付原告相應的房屋使用費。面對法院判決,石某仍舊拒不履行,後甲公司向法院申請執行。
常熟法院接到申請後,依法向被執行人石某發出執行通知,並多次尋找時某,希望他能及時履行生效法律文書所確定的義務。開始,石某還接聽電話,但是人卻一直不出現,到後來,乾脆一躲了之,連電話也不接了。
2015年11月2日,常熟法院法官在被租賃地再次張貼執行通知書,責令石某在11月8日前騰讓房屋,交還甲公司,否則將依法強制執行,並同時勸解第三方承租人搬離。但是至11月9日,石某仍然未有任何履行義務的舉動。
為保護申請執行人的合法權益,2015年11月10日一早,常熟法院做好執行預案後,聯合公安、公證、醫院、社區等單位,來到租賃地現場,對這處被石某佔用的房屋進行強制騰讓。
據了解,目前被租賃房屋被石某分隔出租,分別用作廠房或居住場所,已達到25戶之多。
在強制執行過程中,執法人員要求房屋中人員撤離,由專業人員切斷電源、煤氣後,逐一對房屋進行查封。
面對法院強制騰房的行動,第三方租客大多表示不解,不願意搬出,更有甚者對執法人員破口大罵。但是現場的執法人員一如既往,態度溫和,不厭其煩向他們釋明法律,請他們配合執法行動。
而一直在門外圍觀的周邊居民群眾,看到法院的行動,無一不拍手稱快:「這一點地方,住了這么多人,大多是買牛雜湯、麻辣燙、煎餅的小攤販,還混著浴室、棋牌室、服裝加工廠,一天到晚鬧騰,污水流的到處都是,這下好了,清凈了。」
而一直在旁監督的社區工作人員也說:「這個地方租戶眾多,魚龍混雜,不僅環境堪憂,更是存在安全隱患,我們也協調了好幾次,都沒成功,還是法院的行動有魄力。」
至當天下午4:00,租賃房屋第三方租客全部搬離,所有門窗鎖上,貼封條,人員全部清場後房屋交還申請人甲公司。對於房屋內未來得及帶走的物品,執法人員解釋租客可在規定時間內領取,租金問題也可以通過訴訟主張自己的合法權益。
對於這次強制騰房行動,該院執行局負責人稱,原、被告簽訂的租賃合同合法有效,租賃期限屆滿,被告應當按期返還其承租的房屋給原告,被告至期未予搬遷且繼續佔用並轉租,損害了原告的合法權益,強制騰房的行動是對拒不執行判決書的「老賴」的一種震懾。
他說,最高人民法院等有關職能部門對失信被執行人進行聯合信用懲戒已進入全面實施階段,「老賴」不僅不能獲得正常貸款和出境,甚至連乘坐飛機、高鐵及住酒店都會受到限制。
而本案的被執行人石某,因其拒不履行生效判決,法院會將其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其刑事責任。
Ⅲ 合同法236條與民法典734條有什麼不同
合同法236條與民法典734條的不同點,在於民法典增加了第二款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條件優先承租權的規定。
《合同法》第二百三十六條租賃期間屆滿,承租人繼續使用租賃物,出租人沒有提出異議的,原租賃合同繼續有效,但租賃期限為不定期。
《民法典》第七百三十四條租賃期限屆滿,承租人繼續使用租賃物,出租人沒有提出異議的,原租賃合同繼續有效,但是租賃期限為不定期。
租賃期限屆滿,房屋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條件優先承租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