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33
⑴ 合同法試題
周某與鄭某是老鄰居,周某單位分了新房子准備搬家。搬家時,見鄭某家因經濟一直比較困難沒有冰箱,自己搬新家准備買台新冰箱,就將原來使用的一台單門冰箱送給鄭某,並對鄭某說,這台冰箱用了12年了,但一直都很好用,沒出過毛病,如不嫌棄就留下使用。鄭某說,舊的總比沒有用強,於是留下冰箱。半年後,這台冰箱在使用中突然因故障起火,燒毀了鄭家的大部分財產。鄭某向法院提起訴訟,認為周某沒有告知冰箱存在質量問題,可能會引起火災,導致他接受了冰箱,造成家庭財產的損失。要求周某對他家的經濟損春滾首失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試分析:
(1)鄭某訴由是否有法律依據?說明理由。
(2)應由誰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解答
(1)鄭某訴由沒有法律依據。《合同法》第191條規定:「贈與的財產有瑕疵的,贈與人不承擔責任。附義務的贈與,贈與的財產有瑕疵的,贈與人在附義務的限度內承擔與出賣人相同的責任。贈與人故意不告知瑕疵或者保證無瑕疵,造成受贈人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周某送鄭某冰箱時沒有要求鄭某承擔任何義務,所以,周某贈與的財產扒數即使有瑕疵也不需承擔責任。況且周某在送冰箱時告知鄭某此冰箱已使用了12年,鄭某在接受冰箱時對冰箱的現有品質是知悉的,所以也不存在贈與人故意不告知瑕疵的情況。
(2)依上述理由,贈與人周某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鄭某應當對家電使用壽命具有一般人所能了解的知識,使用了12年的電器一般會備腔存在不安全因素。我國《產品質量法》第33條第2款規定:「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要求賠償的請求權,在造成損害的產品交付最初用戶、消費者滿十年喪失;但是,尚未超過明示的安全使用期的除外。」該冰箱已使用了12年,超過了10年的行使請求權期限,在我國冰箱未明確標明安全使用期,所以鄭某無法向生產者或銷售者請求損害賠償。
⑵ 勞動合同法第33條規定
法律解析: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以下簡稱《勞動法》)第裂碰困十六條第一款規定,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工單位之間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 權利和義務 的協議。 2、用人單位應及時安排被錄用的勞動者工作,按照勞動者提供勞動的數量和質量支付勞動報酬,並且根據勞動法律、法規規定和勞動合同的約定提供必要的勞動條件, 保證勞動者 享有勞動保護及社會保險、福利等權利和待遇。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 勞動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吵橋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肆念行。
⑶ 勞動法第三十三條
《勞動法》第33條是集體合同的內容和簽訂程序。
⑷ 2、升大公司與某外貿公司簽訂買賣合同,由升大公司以總價款600萬元的價格向外貿公司提供大蒜800噸,並約定
(1)、信件一:「我公司急需某型號水泥100噸,如果你廠有貨,請來函告知,具體價格面議。」為要約邀請。
信件二:「你公司所需的某型號水泥我廠有現貨,每噸的價格600元,如果需要的話,請先預付貨款1萬元,餘款貨到後支付。如果我廠在6月10日沒有收到貴公司的回信的,即表示你公司同意我廠提出的條件,我廠將徑直發貨至你公司。」為要約。
信件三:「我公司願意和你廠達成這筆交易,但每噸價格能否為550元,貨款支付方式我公司都接受,但是希望你廠能送貨上門,並在本月15日之前給予答復。」為新的要約。
信件四:「我廠有你公司需要的水泥,價格為450元,如果同意購買,請在6月20日之前給予答復。」為要約。
(2)被稱為要約邀請 判斷依據:根據《合同法》第15條:「要約邀請是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其特徵是:1、內容不具體(內容中的「價格面議」可知) 2、沒有一經受要約人(甲、乙)承諾,要約人(建築公司)即受該意思表示的約束的要件。而要約的意思表示特徵恰恰相反。
(3)分兩種情況:
情況1:從問題4的「建築公司以已與乙廠訂立了買賣合同為由,拒絕與之訂立合同」我推知你們採用合同書的形式訂立合同,如果這樣,你們的合同未成立。即便是水泥甲已經積極備貨合同依然未成立,因為《合同法》37條中明確表明「對方接受」。該結論由本法33、37條得知。
蘆茄注意「或者」二字)
情況2:但如果不是以合同書形式或你們在6月10日後已經簽訂合同成立確認書,且無承諾遲到(本法29條)情況,則合同成立。該部分結論由《合同法》第22、26、28、33得知。
(4)由回答3的情況1知,你們的合同未成立,則無權要求建築公司承擔違約責任。理由:因為合同不成立猜做。若是情況2,則有賠償請求權,因為合同成立。
(5)若不是以簽訂書面合同書為合同成立要件的話,該合同成立且生效。因為附承諾期限的要約不可撤銷。其實,在不以簽訂書面合同書為合同成立要件的情況下,自甲水泥廠在6月15日給予建築公司答復作出同意的承諾時起,合同即成立。所以建築公司於6月16日發出的不購買水泥的意思表示是無效的。法條依據:本法第19條。
(6)合同依然成立。因為該情況屬於遲到的承諾且乙廠沒有表示是否接受這封遲到的信函。法條依據《合同法》29條
附《合同法》:
第19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約不得撤銷:
(一)要約人確定了承諾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約不可撤銷;
(二)受要約人有理由認為要約是不可撤銷的,並已經為履行合同作了准備工作。
第22條: 承諾應陪兆察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表明可以通過
行為作出承諾的除外。
第26條: 承諾通知到達要約人時生效。承諾不需要通知的,根據交易習慣或者
要約的要求作出承諾的行為時生效。
採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的,承諾到達的時間適用本法第十六條第二款的規定。
第28條: 受要約人超過承諾期限發出承諾的,除要約人及時通知受要約人該承
諾有效的以外,為新要約。
第29條: 受要約人在承諾期限內發出承諾,按照通常情形能夠及時到達要約人
,但因其他原因承諾到達要約人時超過承諾期限的,除要約人及時通知受要約人因承
諾超過期限不接受該承諾的以外,該承諾有效。
第33條: 當事人採用信件、數據電文等形式訂立合同的,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前
要求簽訂確認書。簽訂確認書時合同成立。
第37條: 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在簽字或者蓋章之前,當事人一方已經履
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