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勞動合同法的適用范圍
⑴ 深圳《勞動合同法》有哪些適用范圍
勞動合同法》第2條規定了該法的適用范圍: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內行、變更、解除或容者終止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包括以下4種類型:1、中國境內的企業;2、個體經濟組織;3、民辦非企業單位;4、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而《勞動法》的適用范圍僅包括3種類型:1、中國境內的企業;2、個體經濟組織;3、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的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可見,在用人單位的適用范圍上,《勞動合同法》比《勞動法》多了一個「民辦非企業單位」,顯然又比《勞動法》前進了一步。因此,不管是國家機關還是事業單位,不管是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還是以非營利為目的的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只要與勞動者建立了勞動關系,就應當簽定勞動合同。而只要簽定勞動合同,都要依照《勞動合同法》執行。
⑵ 勞動合同法 的適用范圍包括
一、勞動合同法適用范圍是什麼
《勞動合同法》的適用范圍為: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包括以下 4 種類型企業:
(1)中國境內的企業;
(2)個體經濟組織;
(3)民辦非企業單位;
(4)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
《勞動合同法》
第二條 適用范圍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
二、解除勞動合同的賠償金規定
經濟補償金是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時,給予勞動者的經濟補償。經濟補償金是在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後,用人單位依法一次性支付給勞動者的經濟上的補助。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經濟補償金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七條規定,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⑶ 勞動合同法與勞動法的適用范圍的差異
勞動合同法與勞動法在適用范圍上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適用主體的擴大:
- 勞動合同法:其適用范圍相較於勞動法有所擴大,明確包括了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這里的「民辦非企業單位」是一個新增的主體,指的是以民間投資為主,不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單位。此外,「等組織」中的「等」還涵蓋了既不屬於上述列舉類別,如派出事務所等其他類型的組織。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適用范圍變化:
- 勞動法:規定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這意味著,在沒有明確勞動合同關系的情況下,這些單位可能不完全受勞動法約束。
- 勞動合同法:則明確指出,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與勞動者只要建立勞動關系,即可適用本法。這一變化意味著,無論是否簽訂了正式的勞動合同,只要存在勞動關系,這些單位及其勞動者均需遵守勞動合同法的規定。
勞動關系的涵蓋范圍:
- 勞動合同法:更側重於勞動合同的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終止等具體環節,強調勞動關系的動態管理。
- 勞動法:雖然也涉及勞動關系,但其涵蓋范圍更廣,包括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勞動報酬、勞動紀律等多個方面,是對勞動關系進行全面規范的基礎法律。
綜上所述,勞動合同法與勞動法在適用范圍上的差異主要體現在適用主體的擴大、國家機關等單位的適用范圍變化以及勞動關系涵蓋的具體環節上。這些差異使得勞動合同法在保護勞動者權益、規范勞動關系方面更加具體和細致。
⑷ 《勞動合同法》的適用范圍包括( )
《勞動合同法》的適用范圍包括:我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已滿十六周歲的職工。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應當及時簽訂書面的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法的適用范圍是什麼的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
第三條 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願、協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依法訂立的勞動合同具有約束力,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履行勞動合同約定的義務。
第十條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