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法中東道國是什麼意思
Ⅰ 國際投資法中東道國是哪一方
國際經濟法的角度來看,如果是受國際貨物買賣公約約定,一般以買方為回東道國。在實踐中,有答關合同履行地、約定法院地等均有可能成為東道國。
在國際民商事領域中,涉及國家保留條款或專署管轄權等案件,管轄權法院國為東道國。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一般而言,在國際貿易中,涉及國家主權、安全、公共政策領域等,與所涉及利益最為密切聯系的國家為東道國
Ⅱ 國際經濟法 東道國對外國投資主要管制措施有哪些
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對所有外國投資實行完全開放的政策。對於外國投資的管制,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外資審批制度: 即東道國或其授權機關按照本國的法律,政策和特定時期的經濟發展水平或目標,按照一定的標准和程序對於外國投資進行鑒定和評價,並決定是否批准。這是國家主權的正當行使,目的在於使引進的外資和本國的經濟發展目標相一致,更好地為本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也消除和抵制了不利於本國的外國投資。 (2)對外國投資的監管: 外資進入本國以後,東道國往往也需要採取一定措施來對外資進行管制,使其符合本國的經濟發展目標。 (3)對外資投向的管制: 為了使外資的流向符合本國的經濟發展戰略,很多發展中國家往往對於外資的行業,地區等作出限制。如對於那些危及本國安全的行業,各國均不允許外國投資,而對於本國需要保護的民族產業,往往也會進行限制外國投資。 (4)對投資原本和利潤匯出的限制: 對於外國投資原本和利潤的匯回,各國也是有限制的。很多國家都對外資匯回的原本和利潤的期限或限額作出規定。 (5)當地物資利用限制: 發展中國家為了充分利用本國資源和發展民族工業,往往通過不同手段促使外國投資企業盡可能利用本國的原材料,零部件等物資。 (6)僱傭限制: 發展中國家為了保證本國的就業問題和培訓本國的技術人才,一般對於外國投資企業的僱傭外國人方面作了一定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