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經濟合同法
A. 建築安裝工程承包合同條例是否還有效
截止至2019年9月,為無效的。
法規名稱為建築安裝工程承包合同條例,發布機關及日期為1983年8月8日國務院發布。已被1997年11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並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1999年3月15日全國人大通過並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2000年9月25日國務院公布的《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代替。
與建築安裝工程承包合同有關的其他問題,均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的規定執行。國務院有關部門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和本條例的規定,制定本部門的實施辦法。
(1)2000經濟合同法擴展閱讀:
建築安裝工程承包合同條例的相關要求規定:
1、合同工期,除國務院另有規定者外,應執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國務院主管部頒發的工期定額。暫時沒有規定工期定額的特殊工程,由雙方協商確定。工期一經確定,任何一方不得隨意改變。
2、工程結算方式,根據具體情況可實行施工圖預算或工程概算加簽證的結算辦法;也可以實行施工圖預算加系數包干、按工程概算包乾和房屋建築平方米造價包乾等辦法。
3、承包合同應建立在科學可靠、切實可行的基礎上。雙方的權利、義務必須在合同中明確加以規定。屬於專業性建築安裝工程,國務院各有關主管部門可根據工程的特點,對承、發包雙方的責任作特殊的規定。
B. 請問什麼情況下需要簽訂采購合同,什麼樣的采購不用簽合同.
簽訂合同需要走合同審批流程,需要各個領導審核,這個耗時較長,不利於提高采購效率,所以,每個公司都會有對簽訂合同的金額有限定。
法律分析
凡是采購事項,都應該簽訂購銷合同,並交納合同印花稅;按照重要性原則,公司可以制定一個金額底線,如兩千五百元以上的采購,應簽訂合同。金額可以是單筆的,也可以是總分式的,比如年度采購合同;也可以按照風險程度來判斷是否需要簽訂合同,對於有明確的權利和義務,尤其是事後履行的,建議務必簽訂合同進行約束。對於一次性現金交易,金額不大,且無需後續質保等約束的采購,可以不簽訂合同。總之有合同總比沒有合同好,有了合同的約束,對雙方都有義務的約束力,同時也是權利保障。采購合同是企業(供方)與分供方,經過雙方談判協商一致同意而簽訂的「供需關系」的法律性文件,合同雙方都應遵守和履行,並且是雙方聯系的共同語言基礎。簽訂合同的雙方都有各自的經濟目的,采購合同是經濟合同,雙方受「經濟合同法」保護和承擔責任。采購合同是商務性的契約文件,其內容條款一般應包括:供方與分供方的全名、法人代表,以及雙方的通訊聯系的電話、電報、電傳等; 采購貨品的名稱、型號和規格,以及采購的數量; 價格和交貨期; 交付方式和交貨地點; 質量要求和驗收方法,以及不合格品的處理,當另訂有質量協議時,則在采購合同中寫明見「質量協議」; 違約的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條 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當事人均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時合同成立。在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之前,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時,該合同成立。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當事人未採用書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時,該合同成立。
C. 建築安裝工程承包合同條例是否還有效
截至2019年9月,建築安裝工程承包合同條例已經不再作為主要法律依據,其效力受到了新的法律法規的取代。1983年國務院發布的《建築安裝工程承包合同條例》已被199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及2000年《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所替代,這些新法對其內容進行了全面的修訂和調整。
在處理與建築安裝工程承包相關的事務時,現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的規定。國務院相關部門可以根據該法和條例制定部門實施辦法,進一步細化相關規定。然而,條例中的具體要求,如合同工期執行各省頒發的定額、工程結算方式的多樣性等,已被新的法律文件所涵蓋,不再獨立適用。
總的來說,雖然《建築安裝工程承包合同條例》的歷史性存在,但在現行法律體系中,其指導作用已被《建築法》、《合同法》等新法規所取代,相關業務應以這些新的法律為准繩進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