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障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5-10-04 05:51:41
㈠ 社會保障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社會保險法的基本原則有三個原則:
1.強制性原則,一方面,受到利益的驅使,很難保證僱主自願為其雇員加入社會保險並承擔相應的保險費用;另一方面,盡管參加社會保險的直接受益者是廣大勞動者,但勞動者的個體差異很大,其具體情況紛繁復雜,使其自願地加入社會保險體系並按期如實地繳納社會保險費用在實踐推廣中也是非常困難的。
2.保險基金徵用法定原則,基本內容是社會保險費用徵收的種類和費率的確定都必須依照法律的規定,任何社會保險機構和其他機構不得未經法律授權而擅自改變。
3.公平原則,公平原則是在社會保險基金的給付和具體糾紛的處理上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社會保險法》
第二條國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㈡ 社會保險法和社會保障法的區別
社會保障法的基本原則:普遍性原則;平等性原則;國家、用人單位、個人責任分擔的原回則;基本社會保障答與提高生活質量相結合的原則;社會保障水平和生產力的發展相適應的原則。主要分為社會保險法、社會救助法、社會福利法、優撫安置法。
我國社會保險法包括醫療、疾病、失業、老年、工傷、生育、傷殘和遺屬八個項目。
優撫安置是優待、撫恤、安置三種待遇的總稱。優待是指對義務兵家屬和撫恤補助對象發給由群眾負擔的優待金;撫恤是國家對傷殘人員和犧牲、病故人員家屬所採取的物質撫慰形式,包括傷殘撫恤和死亡撫恤;安置是提對復員退休軍人、軍隊離退休幹部及其隨軍家屬和無軍籍退休退職職工的安置。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