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2018婚姻法這樣規定二婚女

2018婚姻法這樣規定二婚女

發布時間: 2025-10-06 22:17:25

A. 再婚可以休十五天婚假

根據我國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明確規定,二婚者和初婚者享有相同的婚假待遇。但如果二婚者是超過了晚婚的年齡,就不在享受晚婚婚假也就是15天婚假的待遇,二婚者只能享有法律規定的3天的婚假。如果是頭婚的話,超過了我國規定的晚婚的年齡,女方要求是23歲,男方是25歲的年齡的話,那麼就可以享受15天的晚婚假。二婚者和初婚者享有相同的婚假待遇。但如果二婚者是超過了晚婚的年齡,就不在享受晚婚婚假也就是15天婚假的待遇,二婚者只能享有法律規定的3天的婚假。如果是頭婚的話,超過了我國規定的晚婚的年齡,女方要求是23歲,男方是25歲的年齡的話,那麼就可以享受15天的晚婚假。結婚後每個人都想擁有一段相對比較空閑的時間去享受新的生活,婚假就可以滿足的大家需求,所以婚假是現代社會中大家非常關注的勞動福利之一。婚假是國家法律規定員工可以享受的假期,各地的標准不一,有長有短,是指勞動者本人結婚依法享受的假期。婚假是勞動者結婚時給予的假期,並由用人單位如數支付工資,這是對勞動者的精神撫慰,體現了政府對勞動者的福利政策,也是對其權益的保護,對於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具有重要意義。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12月21日至27日在北京召開,此次會議初次審議了《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修正案草案》,明確在2016年1月1日施行。修正案草案修改了與全面兩孩政策不協調的獎勵保障措施,刪除了對晚婚晚育夫妻、獨生子女父母進行獎勵的規定。根據目前《婚姻法》以及《計劃生育條例》的規定,符合法定結婚年齡的初婚公民可享受3天法定婚假;晚婚初婚者可享受15天晚婚假(包含3天法定婚假);二婚者只可享受3天的法定婚假,不能享受晚婚假。
國家關於婚假的規定
1、按法定結婚年齡(女20周歲,男22周歲)結婚的,可享受3 天婚假。
2、符合晚婚年齡(女23周歲,男25周歲)的,可享受晚婚假15天(含3天法定婚假)。
3、結婚時男女雙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視路程遠近,另給予路程假。
4、在探親假(探父母)期間結婚的,不另給假期。
5、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
6、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不能享受晚婚假。
再婚的勞動者,只要結的是合法婚姻,同樣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與初婚勞動者的法律地位並無不同。二婚與初婚的法律地位是相同的,因此二婚也可以享受國家規定的婚假,但是每個地方休的婚假是不同的,國家家規定的婚嫁是三天,各個地方可以在三天的基礎上增加假期。
法律依據
《北京市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
第十六條依法辦理結婚登記的夫妻,除享受國家規定的婚假外,增加假期七天。

B. 新婚姻法對二婚規定

1. 關於新婚姻法對再婚離婚的規定,最新《民法典》明確了兩種離婚方式:訴訟離婚和協議離婚。在訴訟離婚中,一方需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法院將先行調解,調解不成就進行審理。而在協議離婚中,雙方自願離婚後,需簽訂離婚協議書並提交給婚姻登記機關申請離婚登記。
2. 家庭關系是指基於婚姻、血緣或法律擬制而形成的一定范圍的親屬之間的權利和義務關系。根據主體不同,家庭關系可以分為夫妻關系、親子關系和其他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
3. 我國《婚姻法》規定,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內容包括:夫妻對共同生活中的事務擁有平等的決策權;夫妻擁有平等的姓名權、人身自由權;共同承擔計劃生育的義務;夫妻對共同財產擁有平等的所有權、管理權、用益處分權;對子女擁有平等的監護權;在象徵性語言上夫妻沒有等級秩序。
4. 夫妻關系可以分為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人身關系包括:夫妻使用自己姓名的權利;生產、工作、學習和社會活動的自由;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財產關系主要包括夫妻財產制,即婚後所得共同制,以及夫妻間的扶養義務和繼承權。
5. 夫妻財產制下,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工資、獎金、生產、經營的收益、知識產權的收益、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除非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一方)以及其他共同財產,均歸夫妻共同所有。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同時,也有以下個人財產:一方的婚前財產;因身體受傷獲得的醫療費、生活補助費;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一方的財產;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6. 夫妻共同財產制並不排除夫妻就財產歸屬的另行約定。夫妻可以書面約定婚前財產以及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財產歸共同所有或各自所有,或部分共同所有、部分各自所有。一旦財產歸屬約定確定,任何一方不得擅自變更或解除。若夫妻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財產歸各自所有,並且第三人知道該約定,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將以夫或妻一方的財產清償。
7. 夫妻有互相扶養的義務;若一方不履行扶養義務,需要扶養的一方有權要求對方支付扶養費。
8. 夫妻作為第一順序法定繼承人,相互享有繼承權。父母子女關系,也稱親子關系,包括婚生父母子女、非婚生父母子女、養父母養子女和繼父母繼子女四類,根據我國《婚姻法》的規定,這些關系都涉及權利和義務的界定。

C. 再婚假規定 2018年再婚假有多少天

離婚率逐年攀升,二婚也成了熱門話題,而關於再婚時的婚假問題也備受關注, 再婚假有多少天、關於再婚假的規定有哪些,相信大家都想知道,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再婚假相關訊息,快來看看吧。

【名詞解釋】公民結婚離婚或喪偶以後,再一次結婚,與再婚類似,但有二的緣故,說明這是結第二次婚,即二婚。

2018年再婚假有多少天?

一般情況下,再婚者與初婚者在法律上的地位是相同的,所有用人單位對再婚職工應當按照國家的法律法規執行,給予同初婚職工一樣的婚假待遇。即使夫妻雙方均為再婚,照樣享受婚假待遇。假如企業執意不批准婚假的話,建議當事人可以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所以再婚假有多少天,可以說等同於『婚假有幾天』。

再婚假假相關規定

在2017年中,根據現行法規我們了解到二婚與初婚的法律地位是相同的,因此二婚也可以享受國家規定的婚假。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於對再婚職工婚假問題的復函》有這樣的答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和國家有關職工婚喪假的規定精神,再婚者與初婚者的法律地位相同,用人單位對再婚職工應當參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同初婚職工一樣的婚假待遇。」所以二婚也可以享受國家規定的婚假。

根據目前《婚姻法》以及《計劃生育條例》的規定,符合法定結婚年齡的初婚公民可享受3天法定婚假;晚婚初婚者可享受15天晚婚假;二婚者只可享受3天的法定婚假,不能享受晚婚假。

【國家關於婚假的詳細規定】

1、按法定結婚年齡結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

2、符合晚婚年齡的,可享受晚婚假15天。

3、結婚時男女雙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視路程遠近,另給予路程假。

4、在探親假期間結婚的,不另給假期。

5、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

6、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不能享受晚婚假。

【注】:由於新計劃生育條例出台,原15天晚婚假已取消。

二婚婚假可以享受多少天?

截止至2017年1月前,我國法定婚假天數為3天,但各地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婚假天數,例如北京市政府規定,依法辦理結婚登記的夫妻,除享受國家規定的婚假外,增加假期七天。即2016年二婚婚假具體根據本地計劃生育政策執行。詳情可以撥打本地計生辦電話或社保局電話12333。

二婚婚假期間工資怎麼算?

根據我國計劃生育法以及婚姻法等條例規定,勞動者在依法享受婚假、喪假、探親假等假期期間,用人單位應當按國家規定支付假期工資。即二婚婚假期間工資照常發放,為有薪假期。

二婚有晚婚假嗎?

我國晚婚假已經正式取消。我國舊人口計劃生育條例規定「公民晚婚晚育,可以獲得延長婚假、生育假的獎勵或者其他福利待遇」。但2016年最新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刪除了對晚婚晚育夫妻、獨生子女父母進行獎勵的規定。即從2016年1月1日起,我國正式取消了晚婚假。所以二婚沒有晚婚假。

D. 新婚姻法對二婚是怎麼規定的

法律分析:婚姻法對二婚財產分配的規定和一婚的規定是一樣的,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請求分割共同財產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有下列重大理由且不損害債權人利益的除外:

(一)一方有隱藏、轉移、變賣、毀損、揮霍夫妻共同財產或者偽造夫妻共同債務等嚴重損害夫妻共同財產利益行為的;

(二)一方負有法定扶養義務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醫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關醫療費用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六條 結彎族婚應當男女雙方完全自願,禁止任何一方對另一方加以強迫,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加以干涉。

第一千零四十七條 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

第一千零四十八條 直系血親或者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禁止結婚。

第一千零四十九條 要求結婚的男女雙方埋困弊應當親自到婚姻登記尺汪機關申請結婚登記。符合本法規定的,予以登記,發給結婚證。完成結婚登記,即確立婚姻關系。未辦理結婚登記的,應當補辦登記。

熱點內容
合同法36條四十條和41條 發布:2025-10-07 00:31:20 瀏覽:391
汽車法規概論習題冊答案 發布:2025-10-07 00:07:29 瀏覽:396
合同法第幾條規定合同法范圍 發布:2025-10-07 00:07:28 瀏覽:641
離婚民法典 發布:2025-10-06 23:51:08 瀏覽:810
法治伴我行的手抄報 發布:2025-10-06 23:40:55 瀏覽:315
獨立法學派 發布:2025-10-06 23:39:39 瀏覽:232
貴州大學法律碩士畢業 發布:2025-10-06 23:15:27 瀏覽:541
法治的市場經濟 發布:2025-10-06 23:15:20 瀏覽:791
曲陽縣律師 發布:2025-10-06 23:07:11 瀏覽:46
通過法院遺產過戶 發布:2025-10-06 23:04:03 瀏覽: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