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法立法淵源
A. 簡述國際經濟法與經濟法的共同點與差異點。
【答案】:國際經濟法是調整雙邊和多邊跨國經濟交往關系的法,它的淵源主要是國際條約、協定和國際慣例,也包括某國的經濟法、民商法等國內法。經濟法與國際經濟法的共同之處在於它們都調整經濟關系,在淵源與調整手段上也有相同之處,特別是隨著國際交往的深入,國內經濟交往也深受國際慣例的影響,從而使得國際和國內經濟關系的法律調整在某種程度上有趨同之勢,如避免國際雙重征稅和轉移定價制度就是如此。經濟法與國際經濟法的區別主要表現為:第一,調整對象及所屬法律體系不同。經濟法主要調整國內經濟關系,國際經濟法調整國家或者地區間的雙邊和多邊關系,既調整國家間、國際經濟組織間、國家與國際經濟組織間的經濟關系,也調整自然人、法人同國家、國際經濟組織之間的經濟關系,調整對象具有國際性,因此經濟法屬於國內法,而國際經濟法屬於國際法的范疇。第二,調整手段不同。經濟法的調整手段主要是國內法上的各種褒獎、責任和救濟制度;國際經濟法的調整手段也有民事、行政、刑事等,但也有國際法范疇內特殊的國際爭端解決機制與救濟途徑。第三,宗旨不同。經濟法的宗旨是實現國內經濟的平衡、發展與社會公共利益最大化;國際經濟法旨在平衡不同國家間及其國民間的利益關系。第四,法律適用的主體不同。公民、法人和其他經濟組織均是兩者共同的適用主體,但是,國際經濟法還有特殊的適用主體,即國家、國際經濟組織等特殊身份的主體類型。第五,法律淵源各有側重。經濟法的法律淵源主要是法律、行政法規等國內法淵源;而國際經濟法的法律淵源主要是國際條約、協定和慣例。
B. 國際經濟法的淵源
法律分析:國際經濟法的淵源主要包括國際經濟條約,國際商事慣例,國際習慣法,國際組織決議,國內法,司法判例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一條 為了規范立法活動,健全國家立法制度,提高立法質量,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保障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制定、修改和廢止,適用本法。
國務院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的制定、修改和廢止,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條 立法應當遵循憲法的基本原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堅持改革開放。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
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
C. 國際經濟法的淵源
關於國際經濟法的淵源介紹如下:
1、國際法方面的淵源
①國際經濟條約。國際經濟條約是國家、國際組織間所締結的確定其相互經濟關系中權利和義務的國際書面協議,對締約國有拘束力,因而是國際經濟法的重要淵源。除國際多邊經濟條約外,還有大量的雙邊國際經濟條約,如自由貿易協定、相互保護與促進投資協定、避免雙重征稅和防止偷漏稅協定等。
③聯大規范性決議。按照《聯合國憲章》的規定,聯大的職權是討論和建議,因此聯大決議一般屬於建議性質,不具有法律拘束力。但是,隨則旁著國際實踐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學者傾向於肯定某些聯大決議的法律意義。
2、國內法方面的淵源
國家為調整涉外經濟關系而制定的國內立法,是國際經信盯拿濟法的國內法淵源,這些國內立法包括涉外經濟法以及與調整涉外經濟有關的民商法規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