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姻法見面禮
㈠ 新婚姻法中關於見面禮有哪些規定
法律分析:1.男女朋友分手後,贈與的貴重禮物和大額的金錢是否可以要求返還,根據我國的法律規定,主要在於認定其所給付的禮物的性質,是否屬於贈與。《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第六百五十七條規定: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因此,男女雙方在戀愛期間或見面時雙方父母的金錢和物品的給付,屬於贈與合同,贈與物的所有權自交付時起轉移,受贈方成為贈與物的所有權人,一般不予返還。
2.在結婚前,有的地方要求女方到男方家裡「認親」,取得男方親戚朋友的認可,按照傳統習俗會男方親戚會給一些「改口費」「認親費」,然後大家在一起就會開始商量什麼時候結婚這樣的事,但也不是馬上就要結婚。像這些親戚給的錢,從婚姻法角度,即便到時候沒有結婚,女方也是不用還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百五十七條 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
第六百五十八條 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銷的具有救災、扶貧、助殘等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款規定。
第六百五十九條 贈與的財產依法需要辦理登記或者其他手續的,應當辦理有關手續。
㈡ 商丘市中級人民法院關於婚約彩禮的規定
為倡導移風易俗的社會新風尚,進一步規范婚約財產糾紛案件的審理,統一全市法院裁判標准,平衡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依法、公正審理此類案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等法律和司法解釋的相關規定,結合全市法院審判工作實際,制定本裁判指引。
第一條 彩禮的性質
彩禮是指以結婚為目的,按照當地風俗習慣,一方或其家庭成員給付另一方的禮金及貴重財物。
第二條 彩禮的范圍
彩禮包括但不限於見面禮、聘禮、上車禮、下車禮、改口費及價值3000元以上的首飾、電器、通訊工具、交通工具等貴重財物。
第三條 特殊情形
(一)男女雙方在交往過程中為表達感情、出於自願所給付的易損耗的日常用品,贈送的價值較小的物品,請客花費、逢年過節等人情往來的消費性支出,一般應認定為贈與行為;給付人要求返還的,不予支持。
(二)男女雙方在交往期間,一方向另一方轉賬或以現金方式給付的有特殊意義數額的金錢,一般應認定為贈與行為,給付人要求返還的,不予支持;給付金錢單次超過3000元或累計超過30000元的,給付人要求返還的,應予支持。
(三)一方以結婚為目的,向另一方支付的購房款、購車款為其婚前個人財產,一方要求返還的,應予支持。
第四條 訴訟主體
婚約財產糾紛案件,原則上以婚約雙方當事人作為訴訟主體,但下列情形除外:
(一)訂立婚約的當事人為未成年人的,婚約當事人與其監護人作為共同訴訟主體;
(二)給付彩禮一方的婚約當事人雖已成年,但與其父母共同生活,並用家庭財產給付彩禮的,婚約當事人與其父母可以作為共同原告;
(三)接受彩禮一方的婚約當事人雖已成年,但與其父母共同生活,或將所接受的彩禮交付給父母或用於家庭共同生活的,可根據原告的選擇將婚約當事人和其父母作為共同被告。
婚約當事人的父母不得單獨作為訴訟主體。
第五條返還的標准
彩禮返還數額應當結合彩禮的數額、男女雙方共同生活時間長短、有無子女、過錯程度、當地風俗和經濟水平等因素綜合認定,符合下列情形的,參照下述標准適用:
(一)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且未共同生活的,一方請求另一方返還彩禮,彩禮款應全額返還;但超過六個月且因給付彩禮方提出解除婚約的,返還不超過彩禮款總額的90%;
(二)雙方已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但確未共同生活的,離婚時,一方請求另一方返還彩禮,彩禮款應全額返還;若因給付彩禮方原因導致離婚,可酌情返還,返還不超過彩禮款總額的70%;
(三)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但確已共同生活的,共同生活超過一年或已生育子女,一方請求另一方返還彩禮,不予支持;
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但共同生活不足半年,一方請求另一方返還彩禮,按照10萬元的標准,返還比例為該款的50%-70%;共同生活超過半年但不足一年的,返還比例為該款的30%-50%;對彩禮款總額超出10萬元的部分,應全額返還;
(四)雙方已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但因婚前給付並導致給付人生活困難的,離婚時,一方請求另一方返還彩禮,雙方共同生活時間不足三個月,返還彩禮款總額的50%-70%;雙方共同生活時間超過三個月不足一年,返還彩禮款總額的30%-50%;雙方共同生活超過一年,彩禮款一般不予返還。
第六條生活困難的認定
生活困難是指給付彩禮的一方婚前舉債給付、婚後無經濟來源償還債務,或者是婚前用家庭財產給付,婚後無固定經濟來源,依靠自己的力量無法維持最基本的生活水平。
確定「生活困難」需根據給付彩禮的數額、給付人的生活來源、當地生活水平等因素綜合考慮,結合當事人家庭生活實際情況並根據當地村委會或鄉(鎮)政府民政部門出具的證明,證明其家庭收入低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准確定。
第七條彩禮返還的形式
彩禮(現金、存款除外)的返還,以返還原物為原則,但雙方同意折價返還的除外;因不可抗力導致物的損壞、滅失或因自然損耗、物價降低等因素導致物品價值減少的,一方要求另一方賠償,不予支持。
返還彩禮時不計算利息。
第八條舉證責任分配
彩禮的返還,由主張返還一方對彩禮的數額、給付形式、給付時間等承擔舉證責任。
彩禮用於雙方共同生活的,由返還彩禮方承擔舉證責任,舉證不能的,推定為未用於共同生活。
有證據證明彩禮確已用於雙方共同生活,一方起訴要求返還彩禮的,對於已在共同生活中花費的部分,不予支持。
共同生活是指男女雙方在一起持續、穩定共同居住生活。共同生活的時間,由主張共同生活一方承擔舉證責任,舉證不能的,一般以舉行結婚儀式之日起算。
第九條特別規范
彩禮給付人在婚約、同居或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實施暴力,導致婚約解除或離婚,對其要求返還彩禮的請求,不予支持。
男女雙方未涉及同居生活期間財產分割的,不應定性為同居關系析產糾紛,而應定性為婚約財產糾紛。
婚約財產糾紛案件中,若涉及一方婚前個人財產,應一並處理。
第十條其他規定
㈢ 安慶太湖縣結婚的習俗是怎樣的比如說見面禮、彩禮是多少……
訂婚禮金一般給多少:
訂婚禮金,包括在訂婚彩禮裡面的。對於各個地方,對於訂婚禮金都有不同的習俗,但也有一些共性是可以借鑒的。比如,訂婚禮金給的金額數字都是比較吉利的;另外,金額的多少不重要,都是表達對愛情婚姻的一種寄託和尊敬。給幾個參考,但請量力而行:
8888:發發發發。
9999:長長久久。
10001:萬里挑一。
15010:萬無一失。
18000:要發。
21000:兩願意。
31800:三家一起發。
48000:四平八穩。
50001:掌上明珠。
150000:萬紫千紅。
二、訂婚禮金什麼時候給,該怎麼給?
1、一般都是訂婚之前給,女方家長是通過男方給禮金的誠意來看待這場婚禮的。若誠意不夠,女方會託人把訂婚禮金退還;若誠意滿滿,那女方家長便會開始籌備訂婚宴會事宜,並邀請男方來家裡,舉行訂婚儀式。
2、訂婚禮金一般都是以現金形式給,最好是有一個簡單的包裝。訂婚禮金的包裝要有喜慶的感覺,選擇紅色,或者帶有喜字、燙金龍鳳圖案等。有些地方還講禮金放在紅木盤裡面,然後擺出一些特殊造型,以傳達滿滿的誠意。
三、訂婚錢和彩禮錢區別:
1、結婚彩禮,也有的地方稱為聘禮、納彩等,是中國幾千年來的一種婚嫁風俗。按照這種風俗,男方要娶他家女子為妻時,應當向女方家下聘禮或給彩禮。
2、訂婚禮金,這個根據地方習俗有所不同,有些地方,訂婚禮金是屬於彩禮當中的一部分,可在訂婚是部分給,結婚再給等形式;也有訂婚時給禮金後,結婚時就不需要再給彩禮錢了。
3、訂婚禮金據說是給女方的,女方可以自行留著;彩禮錢是給女方父母的,以表達養育之恩。訂婚禮金或者是彩禮錢基本上多用於買傢具、家電、衣服等等,也有將彩禮錢直接作為女方嫁妝由其自由支配使用。
四、訂婚禮金的返還問題:
返還彩禮,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條:當事人請求返還按照習俗給付的彩禮的,如果查明屬於以下情形,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
(1)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
(2)雙方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但確未共同生活的;
(3)婚前給付並導致給付人生活困難的。
適用前款第(2)、(3)項的規定,應當以雙方離婚為條件。
五、訂婚禮金的相關知識:
1、我們國家的民族習俗普遍都存在訂婚禮金、結婚禮金的現象,這是一種文化體系的表現形式。
2、隨著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不斷發展,對訂婚的看法也將在內涵和形式上發生一些變化。但一定要和買賣婚姻相互脫離,國家法律規定是禁止買賣婚姻的。
3、訂婚禮金的本質意義是對傳統習俗和民族文化的一種傳承,而不是在乎金額數量上的大小多少。如果婚姻裡面參雜著太多金錢後,就失去了它原本的神聖和尊重。所以,訂婚彩禮錢一般給多少一定不要過於講究,根據各自的經濟條件量力而行,合理就好。
4、在結婚之前也不一定需要給女方家訂婚禮金,如果男方能提供房子,一般彩禮就不需要再給了。其實訂婚禮金就是一個形式意思,雙方坐下確定一下關系,將雙方的關系從戀愛關系升級到了未婚、結婚對象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