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的形式包括
1. 經濟法包括哪些法律
法律分析:
經濟法的綜合性表明其不限於單一的范圍,主要表現在:1.在調整手段上,經濟法將各種法律調整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對經濟關系進行綜合調整2.在規范構成上,經濟法老斗既包括若幹部門經濟法,又包括有法律、法令、條例、細則和辦法等許多規范形式的經濟法律派攜規范;既包括實體法規范,又包括程序法規。3.在調整范圍上,經濟法調整的內容既包括宏觀經濟領域的管理和調控關系,也包括微觀經濟領域的管理和協作關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一條 為了規范公司的組織和行為,保護公司、股東和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塵含伏 本法所稱公司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2. 第一章 經濟法基礎知識
第 一 章經濟法基礎知識
一、經濟法的形式
1.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國人民代表大會2.法律: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3.行政法規(僅次於憲法、法律):國務院4.地方性法規:地方國家機關5.部門規章:國務院部委及其直屬機構6.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7.國際條約或協定
【解釋】考生應掌握經濟法不同形式的制定機關。
二、經濟法律關系
(一)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
1.主體資格
(1)只有具備經濟法律關系主體資格的當事人,才能參與經濟法律關系,享受一定權利和承擔一定義務。未取得主體資格的組織不能參與經濟法律關系,不能從中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不受法律保護。
但是,依法成立的主體也只能在法律規定或者認可的范圍內參加經濟法律關系,超越法律規定或者認可范圍的,則不具有參加「相應」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資格。
(2)獨立性
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以「自己的名義」獨立地參加經濟法律關系,即使是國家機關代表國家參加經濟管理、經濟協調法律關系,也不是以「寬泛地」國家的名義,而是以自己的名義獨立地進行經濟法律行為(2005年調整)。
(3)主體資格的取得方式(1997年多選題)
①由國家各級「權力機關」批准成立;②由國家各級「行政機關」批准成立;③經濟組織「自身」批准成立;
④由主體自己向國家機關「申請並經核准」登記成立;⑤由法律、法規「直接賦予一定身份」而成立。
(4)主體的范圍
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包括經濟管理主體和經濟活動的主體兩大類。
①經濟組織的內部機構,雖不具有獨立法律人格,但在一定條件下也是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
②國家機關作為經濟管理的主體,在一定條件下也可以成為經濟活動的主體(例如國家對內對外發行政府債券、政府部門出讓土地使用權)。
(二)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
1.物:可以為人們控制和支配,具有一定經濟價值並以段和物質形態表現出來的物體。
2.行為:包括經濟管理行為、提供一定勞務的行為和完成一定工作的行為。
3.智力成果:包括專利權、著作權、專有技術等知識產權。
【解釋】某些經濟權利在特定情況下可以成為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
土地使用權作為經濟權利,在土地出讓和轉讓的經濟法律關系中,就構成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
三、法律行為的有效要件
(一)實質有效要件
1.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行為「肯定」屬於無效的民事行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只能進行與其能力「相適應」的法律行為,因此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實施的民事行為屬於無效的民事行為。
2.意思表示真實
(1)如果行為人故意作出不真實的意派燃老思表示,則該行為人無權主張行為無效,而「善意」相對人可根據情況主張行為無效。
(2)如果行為人基於某種錯誤認識而導致意思表示與內在意志不一致,則只有在存在「重大錯誤」的情況下,才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關予以變更或者撤銷。
3.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
(二)形式有效要件
書面形式優於口頭形式,特殊書面形塵升式(公證形式、審核批准形式、登記、公告形式)優於一般書面形式。
四、無效民事行為的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