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分析與勞動合同法
❶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十二條的規定,勞動合同類型有哪些
勞動合同分為如下三種:
1、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專者約定合同終止時間的勞屬動合同。
2、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無確定終止時間的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3、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以某項工作的完成為合同期限的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訂立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
根據我國《勞動合同法》第十二條勞動合同分為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
❷ 職業活動中最主要的法律有勞動法和什麼法
法律分析:職業活動中的主要法律有《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等。 一是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與兼顧用人單位利益相結合的原則。 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是勞動法的立法宗旨。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一條 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一條 為了完善勞動合同制度,明確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構建和發展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制定本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一條 為了公正及時解決勞動爭議,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穩定,制定本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的下列勞動爭議,適用本法:
(一)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
(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
(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❸ 人力資源分為幾大模塊具體是什麼
主要是以下六大模塊:
一、人力資源規劃:
1、組織機構的設置;
2、企業組織機構的調整與分析;
3、企業人員供給需求分析。
二、招聘與配置:
1、招聘需求分析;
2、工作分析和勝任能力分析。
三、培訓和開發:
1、理論學習;
2、項目評估。
四、績效管理:
1、行為導向型考評方法;
2、結果導向型考評方法。
五、員工關系:
1、就業法;
2、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
六、薪酬福利管理:
1、薪酬;
2、構建全面的薪酬體系(崗位評價與薪酬等級、薪酬調查、薪酬計劃、薪酬結構、薪酬制度的制定、薪酬制度的調整、人工成本核算)。
(3)工作分析與勞動合同法擴展閱讀:
人力資源管理基本流程
人力資源規劃
人力資源管理規劃就像航行出海的船,在出行前要找到適合的、明確的目標與方向,即最適合本部門公司的制度,這就需要確定HR工作目標定位和實現途徑。
人力資源規劃的目的在於結合企業發展戰略,通過對企業資源狀況以及人力資源管理現狀的分析,找到未來人力資源工作的重點和方向,並制定具體的工作方案和計劃,以保證企業目標的順利實現。
人力資源規劃的重點在於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現狀信息進行收集、分析和統計,依據這些數據和結果,結合企業戰略,制定未來人力資源工作的方案。正如航行出海的船隻的航標的導航儀,人力資源規劃在HR工作中起到一個定位目標和把握路線的作用。
人力資源規劃是使企業穩定的擁有一定質量的和必要數量的人力,以實現包括個人利益在內的該組織目標而擬訂的一套措施,從而求得人員需求量和人員擁有量之間在企業未來發展過程中的相互匹配。其中:
一、人力資源規劃的目標:
1、得到和保持一定數量具備特定技能、知識結構和能力的人員。
2、充分利用現有人力資源。
3、能夠預測企業組織中潛在的人員過剩或人力不足。
4、建設一支訓練有素,運作靈活的勞動力隊伍,增強企業適應未知環境的能力。
5、減少企業在關鍵技術環節對外部招聘的依賴性。
二、人力資源的核查:是指核查人力資源的數量、質量、結構及分布狀況。
三、人力資源信息包括:個人自然情況、錄用資料、教育資料、工資資料、工作執行評價、工作經歷、服務與離職資料、工作態度、工作或職務的歷史資料等。
四、人力資源需求預測的方法有:直覺預測方法(定性預測)和數學預測方法(定量預測)。
五、工作分析,又叫職務分析、崗位分析,它是人力資源管理中一項重要的常規性技術,是整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基礎。工作分析是藉助於一定的分析手段,確定工作的性質、結構、要求等基本因素的活動。
(一)工作分析的程序:准備階段、計劃階段、分析階段、描述階段、運用階段、運行控制。
(二)工作分析的信息包括:
1、工作名稱
2、工作數目
3、工作單位
4、職責
5、工作知識
6、智力要求
7、熟練及精確度
8、經驗
9、教育與訓練
10、身體要求
11、工作環境
12、與其他工作的關系
13、工作時間與輪班
14、工作人員特性
15、選任方法
(三)工作分析所獲信息的整理方式有:
1、文字說明
2、工作列表及問卷
3、活動分析
4、決定因素法
(四)工作分析的作用:
1、選拔和任用合格人員;
2、制定有效的人事預測方案和人事計劃;
3、設計積極的人員培訓和開發方案;
4、提供考核、升職和作業標准;
5、提高工作和生產效率;
6、建立先進、合理的工作定額和報酬制度;
7、改善工作設計和環境;
8、加強職業咨詢和職業指導。
招聘與配置
發布和管理招聘信息;篩選簡歷、面試通知、面試的准備和組織協調;其中:
一、常用的招聘方法有:無領導小組討論、群體決策法、招聘面試情景模擬、心理測試、勞動技能測試。
二、員工招聘中必須符合的要求:
1、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政策和本國利益;
2、公平原則;
3、在招聘中應堅持平等就業。
4、要確保錄用人員的質量。
❹ 勞動合同法每周工作時間
法律分析:《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六條,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第三十七條,對實行計件工作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根據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的工時制度合理確定其勞動定額和計件報酬標准。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條 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願、協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依法訂立的勞動合同具有約束力,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履行勞動合同約定的義務。
第十條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三十六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