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合同法第131條
Ⅰ 違反保險法131條可以算合同作廢嗎
你在給大家出考試題嗎,保險法131條是什麼都沒寫出來,想問大家問題就得把問題寫出來
Ⅱ 房產證寫孩子的名字的利弊
法律主觀:
房產證可以寫小孩的名字。在簽訂買房合同和辦理房屋權屬登記時,可以由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代為辦理,同時戶口簿、出生證、獨生子女證應當明確記載監護人與該未成年人的父子或母子直接關系。
法律客觀:
房產證房屋所有權人年齡必須在18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不能辦理產權證。在房屋買賣時,房產證的交付並不產生房屋所有權移轉的效果。受讓人並不能以取得出賣人的房產證為由,主張其已經取得房屋所有權。同樣,房產證遺失後,房屋所有權人並不因此失去房屋所有權,權利人可根據登記簿的記載主張和行使權利,並可要求登記機關根據登記簿上的記載補發房產證。因而,房屋買賣合同也不以是否胡團辦理房產證或是否交付房產證為要件。依照我國《合同法》第131條規定:「出蘆胡賣的標的物,應當屬於出賣人所有或者出賣人有權處分。陪做攔法律、行政法規禁止或者限制轉讓的標的物,依照其規定。」可見,只要標的物合法、有權處分,對於標的物是否有相關證照,《合同法》並無特別要求。
Ⅲ 經濟法中合同的一般條款是什麼
根據《合同法》第12條的規定,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約定,但一般常見的合同基本上都具備以下條款:
(1)當事人的名稱或者姓名和住所。如果當事人是自然人,其住所就是其戶籍所在地的居住地;自然人的經常居住地與住所不一致的,其經常居住地視為住所。如果當事人是法人,其住所是其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如果法人有兩個以上的辦事機構,即應區分何者為主要辦事機構,主要辦事機構之外的辦事機構為次要辦事機構,而以該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為法人的住所。
(2)標的。標的是合同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對象,標的是一切合同必須具備的主要條款。合同中應清楚地寫明標的的名稱,以使其特定化。特別是作為標的的同一種物品會因產地的差異和質量的不同而存在差別時,更是需要詳細說明標的的具體情況。
(3)數量。合同雙方當事人應選擇共同接受的計量單位和計量方法,並允許規定合理的磅差和尾差。
(4)質量。標的的質量主要包括5個方面:第一,標的物的物理和化學成份;第二,標的物的規格,通常是用度、量、衡來確定的質量特性;第三,標的物性能,如強度、硬度、彈性、抗腐蝕性、耐水性、耐熱性、傳導性和牢固性等;第四,標的物的款式,例如標的物的色澤、圖案、式樣等;第五,標的物的感覺要素,例如標的物的味道、新鮮度等。
(5)價款或者報酬。價款是購買標的物所應支付的代價,報酬是獲得服務應當支付的代價,這兩項作為合同的主要條款應予以明確規定。在大宗買賣或對外貿易中,合同價款還應對運費、保險費、裝卸費、保管費和報關費作出規定。
(6)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當事人可以就履行期限是即時履行、定時履行、分期履行作出規定。當事人應對履行地點是在出賣人所在地,還是買受人所在地;以及履行方式是一次交付,還是分批交付,是空運、水運還是陸運應作出明確規定。
(7)違約責任。當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約定違約致損的賠償方法以及賠償范圍等。
(8)解決爭議的方法。當事人可以約定在雙方協商不成的情況下,是仲裁解決、還是訴訟解決買賣糾紛。當事人還可以約定解決糾紛的仲裁機構或訴訟法院。
另外,根據(合同法)第131條的規定,買賣合同的內容除依照上述規定以外,還可以包括包裝方式、檢驗標准和方法、結算方式、合同使用的文字及其效力等條款。
Ⅳ 建築合同中遇到合同上有政策性調整該怎麼理解
1、首先,政策性調整,一般是指在合同有效期內,由於國家或地方出台了某項政策,導致雙方之前約定的某種事情發展的改變,不能按照原有約定執行,必須停止或進行調整後才能繼續執行。比如說,施工合同雙方約定工期是2年。可是突然因為奧運影響,政策要求奧運期間必須停工兩個月。這樣就很難執行2年的約定了,可能要調整為2年零2個月。
2、一般這個說法都在「違約責任」中出現。一般都規定,如果出現了國家或地方出台了重大政策法規,導致合同中某些情況必須調整或者合同不能執行,那麼因為是政策原因,並且不是雙方誰能提前預見的,那麼雙方都不應為此承擔違約責任,可以另行協商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