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漆多俊經濟法基本理論

漆多俊經濟法基本理論

發布時間: 2025-10-16 08:22:40

❶ 簡要敘述漆多俊教授的「三三三」理論。

經濟法產生的社會根源在於生產社會化引起市場及其調節機制、國家職能以及法律的演變。原來,特別是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時期, 社會經濟的調節機制基本上是「一元化」的市場調節。但市場調節也有缺陷。到19 世紀末由於市場缺陷嚴重顯露, 發生了「市場失靈」, 引發一系列嚴重的經濟社會問題。這表明需要新的調節機制來輔助配合市場機制來實現對社會經濟的有效調節, 國家調節於是出現。這就是經濟調節機制的「二元化」。國家調節首先是一種經濟調節機制, 但同時也是一種國家職能。國家對於經濟生活從原來不介入( 自由放任) 到介入進行國家調節, 需要有憲法和法律授權, 國家調節權力需要法律規制, 也需要保障, 因此, 就產生了規范國家經濟調節的法律, 此即經濟法。
由於國家調節是為了彌補市場缺陷才需要和產生的,所以國家調節方式和活動必然是針對市場所存在的缺陷,並有針對性的採取相應的措施,這又決定了經濟法體系的基本構成。
市場存在的三缺陷是指市場障礙、市場唯利性、市場的被動性和滯後性。
市場障礙首當其沖,指因限制競爭和不正當競爭存在而引發的阻礙市場正常運行的狀況。市場的唯利性位居第二,指投資經營著所關注的是經濟利益,並往往注重眼前可實現的利益,而對於投資周期長、風險大的行業部門和產品,如公用和公共事業、新技術和新產品的開發,以及其他同國計民生密切相關,或可能制約國民經濟長遠發展和總體效益的行業不願投資。而市場之所以存在滯後性和被動性,這是由其事後調節的性質決定的。一方面,從投資、生產運營到市場價格的形成和信息反饋,需要經過一段時間,另一方面,企業和個人掌握的信息不足和滯後,不能及時調整其投資方案,也往往造成市場供求的失調、產品大量滯銷過剩。
為了克服市場的以上三缺陷,國家分別採取了三種調節方式:針對市場不良競爭秩序引起的妨礙自由和公平競爭構成的市場障礙,國家以強制力進行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予以以排除。針對市場的唯利性引起的某些經濟領域投資空白,採用國家直接投資的進入和退出方式,一方面國家在進行投資時盡量考慮市場因素盡可能引進市場機製作用;另一方面,國家應當根據情況變化適時調整國家投資規模、方向和重點。針對市場的滯後性和被動性引起的某些領域投資膨脹和生產過剩而另一些領域投資不足,進而引發的結構比例失調,經濟波動,危機頻繁,採用國家指導、促進或稱為國家宏觀調控。
國家的這些調節方式都需要法律的規范,三種調節方式對應三種法律,因此經濟法體系相應的就由市場規製法、國家投資經營法和宏觀調控法三部分構成。
市場規製法主要包括反壟斷和限制競爭法以及反不正當競爭法,這類法律需要對其規制的對象的標准和種類、主管機關的職權、處罰方式、實施程序等問題做出規定。國家投資經營法主要包括國家投資法和國有企業法,其中包括國家投資和國有企業調整和改革的法律,此外還包括國家為調節市場直接參與其他市場經營活動的法律。
三種法律調節方式有幾方面共性:他們所規范的都是國家經濟調節活動;其目的和作用在於保障國家調節,以維護和促進社會經濟的結構和運行協調、穩定和發展;他們所調整的是在國家調節社會經濟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直接涉及社會經濟領域,具有經濟性內容。
這就是所謂的「市場三缺陷—國家調節三方式—經濟法體系三構成」,亦即「三三理論」或者是「國家調節說」。

❷ 漆多俊的個人作品

《經濟法基礎理論》 「國家調節說」(「三三理論」)經濟法學科理論體回系
《經濟法論叢》CSSCI來源集刊答(1998-)
《經濟法學》復旦大學出版社
《經濟法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宏觀調控法研究》
《國企股份公司改組法律問題研究》
《中國公司法
《轉變中的法律》
《國民經濟的法律調整》 《市場、調節機制與法律的的反思與重構
《論轉型時期法律的控權使命》
《權力經濟向法治經濟的轉變》
《論權力》
《中國反壟斷法研究》
《宏觀調控立法特點及其新發展》
《控權:通向法治之路的關鍵》
《論服務型政府定位的轉變》
《台灣民主的啟示》
《改革與統一之互動》
《辛亥百年中國之主義考辨》
學術業績被《中國當代法學名家》、《中國專家大詞典》、《中國專家人才庫》、《中國網路學者傳略》、《世界名人錄》等國內外機構收錄。

❸ 漆多俊個人作品

漆多俊先生在經濟法領域取得了顯著的學術成就,他的作品和貢獻豐富多樣。以下是他的主要作品和學術活動的概述:

獨著方面,他的《經濟法基礎理論》、《國民經濟的法律調整》和《中國公司法》等著作,奠定了他在經濟法學理論的基礎。1984年的《國民經濟的法律調整》更是我國早期經濟法學個人獨著之一,對「國家調節說」(「三三理論」)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作為主編,漆多俊先生參與了《經濟法學》(武漢大學版和高教出版社版)、《經濟法論叢》以及多部專題研究著作,如《國企股份公司改組法律問題研究》、《宏觀調控法研究》等。他的論文如《論權力》、《市場、調節機制與法律的同步演變》等,深入探討了經濟法的理論和實踐問題。



他的學術成果被國內外權威機構廣泛收錄,如《中國當代法學名家》、《中國專家大詞典》等,體現了其在學術界的影響力。漆多俊先生的《經濟法基礎理論》多次修訂並出版,其中第3版被評為「全國優秀暢銷書」,還獲得了「第一屆錢端升法學研究成果獎」,並帶動了一系列重要學術活動,如經濟法基礎理論研討會、經濟法博士論壇等。



此外,他還創辦了經濟法網站,主編的教材如《經濟法學》和《經濟法學》(「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也獲得了多項教學獎項。漆多俊教授的引用率高,且在多個學術組織中擔任重要職務,包括湖北省經濟法專業委員會的會長和中國法學會經濟法研究會的副會長。



漆多俊的學術生涯豐富多元,他的研究成果對我國經濟法學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是經濟法領域的知名學者和領軍人物。
(3)漆多俊經濟法基本理論擴展閱讀

漆多俊 男,1938年9月14日生,湖南祁陽人。武漢大學、中南大學法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❹ 漆多俊 經濟法基礎理論 與李昌麒 經濟法 哪個好

無法判斷好壞來,隱忍而自已。
漆多俊 經濟法基礎理從深入分析社會經濟關系入手,並從經濟法與其他部門法的聯系和區別上,論述了經濟法產生和獨立的歷史必然性,它的本質、功能和任務,它的調整對象、調整原則與調整方法,它的內容與體系,它的立法與實施等各種基本理論問題,提出了一系列獨自的見解,建立了本書特有的經濟法理論體系。在對經濟法理論問題論述過程中,涉及屬於法學基礎理論的許多概念和原理,本書也重新作了論證,提出了新的看法。作者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夠給讀者以有益的啟迪,希望收中的基本觀點及體現於其中的某此研究方法,能夠引導讀者在學習、研究經濟法方面保持基本正確的方面,而不致誤入歧途。然而,奇則易謬。
李昌麒 經濟法 李昌麒教授鑒於任何一門法學學科的獨立存在都是以一定的理論觀點為其基石的,經濟法也不例外,因此,他在整個教學和科研活動中,始終是把對經濟法的基本理論的研究作為其主要研究方向,力圖構建一個適應我國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經濟法基本理論體系。

❺ 經濟法主體的主體分類

經濟法主體的行為可以分為宏觀調控法主體與市場規製法主體兩大類。宏觀調控法主體包括代表國家進行宏觀調控的主體和承受國家宏觀調控的主體,前者可以理解為調控主體,後者則為承控(受控)主體。市場規製法主體則由代表國家對市場經濟進行管理或規制的主體和在市場經濟中接受國家市場規制的主體構成,前者可稱為規制(管理)主體,後者則是受制主體(市場主體)。

經濟法主體的分類還可以進一步細化。一種觀點認為,經濟法主體可以分為管理主體和實施主體,二者之間存在相對性。另一種觀點則認為,經濟法主體應當分為經濟決策主體、經濟管理主體和經濟實施主體。漆多俊教授提出了一種分類方法,將經濟法主體分為國家經濟管理主體和被管理主體。史際春等學者則認為,經濟法主體大致可以分為經濟管理主體和經濟活動主體。

上述分類方法各有側重,有的強調調控與被調控的關系,有的則側重於決策、管理和實施的不同角色。這些分類有助於我們更清晰地理解經濟法主體在不同情境下的角色定位及其法律關系。

以宏觀調控法主體為例,調控主體通常是代表國家行使宏觀調控職能的機構,如國務院及其相關部門。承控(受控)主體則是那些需要接受宏觀調控的經濟實體,包括各類企業、金融機構等。宏觀調控往往涉及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等方面,旨在穩定經濟運行,促進經濟健康發展。

市場規製法主體中的規制(管理)主體,則是代表國家對市場經濟進行管理或規制的機構,如市場監管總局。受制主體(市場主體)則是那些在市場經濟中接受國家市場規制的經濟實體,包括各類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市場規製法旨在規范市場競爭秩序,保護消費者權益,維護公平競爭環境。

總體而言,經濟法主體的分類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其在宏觀調控和市場規制中的角色定位。不同主體之間存在著復雜的法律關系,理解這些關系對於有效實施經濟法具有重要意義。

❻ 經濟法主體行為的基本分類有哪些

經濟法主體行為的基本分類:

一、經濟法的主體可分為宏觀調控法的主體和市場規製法的主體。前者分為代表國家進行宏觀調控的主體和承受國家的宏觀調控的主體即調控主體和承控(受控)主體。後者分為代表國家對市場經濟進行管理或規制的主體和在市場經濟中接受國家的市場規制的主體即規制(管理)主體和受制主體(市場主體)。

二、把經濟法主體分為管理主體和實施主體,並且認為這兩種主體的劃分是相對的。李昌麒教授則認為經濟法主體應分為經濟決策主體、經濟管理主體和經濟實施主體。漆多俊教授的幾種分類方法里,有一種就把經濟法主體分為國家經濟管理主體和被管理主體。史際春等認為經濟法主體大致可以分為經濟管理主體和經濟活動主體。

(6)漆多俊經濟法基本理論擴展閱讀:

一、經濟法主體行為的特徵:

1、范圍的廣泛性:在市場經濟社會中,經濟法主體數量龐大,類型豐富,這是主體經濟利益性的外在化要求:通過對每種經濟利益都有數種具體經濟法主體加以代表、維護和追求,實現各種經濟利益的和諧發展,才能最終達致經濟法所要維護的社會公共利益的實現。

2、地位的層級性:這里的層級性和層次性並不是完全等同的概念,層級更強調縱向位階與橫向位階的統一。理解經濟法主體層級性的時候,要清醒地認識到經濟法主體地位「不平等」並非行使國家權力的需要使然。

而是源自根據主體各自應當承擔社會責任的大小而由法律合理分配的需要,借用經濟法「責權利相統一原則」的話說,就是要「以責定權,以責定利」。如果只看到經濟法主體之間存在著管理和被管理的關系,而忽視了不同經濟法主體之間的協作和競爭關系,便會有本末倒置的危險,動搖經濟法主體制度存在的基石。

3、角色的變動性:就具體的某個經濟法主體而言,由於其在不同經濟關系中「角色」的不同,也令其主體外在類型和內涵發生著各種交錯和轉換,比如一個主體既可能是經營者(相對於生產者而言),或者銷售者(相對於消費者而言),又可能是競爭者(相對於其他競爭者而言)。

或者被調控者、被規制者(相對於政府而言),甚至是經過授權的行業管理者(相對於本行業其他經營者),等等。這除了是由經濟關系的流動性和復雜性所造成外,主體在不同經濟關系中所肩負的社會責任不同才是主體具有角色變動性的根本原因。

二、經濟法主體行為的性質:

1、經濟法主體具有經濟利益性,即它應當是某種經濟利益的明確代表,是該種經濟利益的積極追求和維護者。不論國家主體也好,還是組織主體、個人主體也好,法律對經濟法主體經濟行為的調控,更多地通過平衡協調的手段控制該類主體行為的經濟成本和經濟收益完成的。

2、經濟法主體具有縱橫統一性,這是由經濟法所調整的社會關系應當是縱向因素和橫向因素的統一所決定的。

3、經濟法主體具有責任優先性,即它應當以社會責任作為自己的定位標准和行為准則,同時國家和社會也應當將社會責任作為評價其在法律關系中所處地位和所為法律行為的標准。

三、經濟法主體行為的作用:

1、經濟法主體理論是構建成熟、完備的經濟法基礎理論體系的核心環節,與經濟法的調整對象(調整哪些社會關系)、本質屬性(與其他部門法有何根本區別)和理論原則(如何指導經濟法的制定和實施)存在著邏輯上的緊密聯系。

2、經濟法主體又是銜接經濟法理論與實踐的環節性要素:就經濟法的制定過程而言,經濟法主體的層級理論是建立和完善科學的經濟法律體系和區分具體經濟法律部門層級的基礎。

就經濟法的實施過程而言,經濟法主體的動態角色研究,能夠使經濟法理念原則得以正確適用,並改善經濟法在法律實踐中功能受限等問題,以規范和引導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熱點內容
北京市城鄉劃條例 發布:2025-10-16 11:25:28 瀏覽:257
可能導致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的原因 發布:2025-10-16 11:17:56 瀏覽:544
承擔法律援助責任的主體是什麼 發布:2025-10-16 11:10:03 瀏覽:775
人民的名義女法官演員 發布:2025-10-16 11:10:02 瀏覽:350
加強公司法律培訓 發布:2025-10-16 11:08:34 瀏覽:617
依照民法通則規定 發布:2025-10-16 10:56:40 瀏覽:846
依法治國的實例 發布:2025-10-16 10:38:19 瀏覽:593
法官加強業務知識學習 發布:2025-10-16 10:35:50 瀏覽:297
我在北美當律師 發布:2025-10-16 10:35:46 瀏覽:248
第四市法院 發布:2025-10-16 10:34:16 瀏覽: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