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90
⑴ 1990年中國婚姻法農婦女結婚生育法定年玲是多少
你好!我是經過那個時期的人,1990年的時候是我國計劃生育最嚴格的時期,當時《婚姻法》規定可生育年齡是男25周歲,女22周歲,城鄉一樣。
⑵ 上世紀90年代的結婚法定年齡是多少
1. 1950年,中國的法定結婚年齡由法律規定為男性二十歲,女性十八歲。
2. 到了1980年,法定婚齡進行了修改,男性需滿22周歲,女性則需滿20周歲。
3. 婚姻法設定的婚齡標准在全國范圍內具有普遍性,但也允許在特定情況下作出例外規定。
4. 例如,鑒於中國多民族的實際情況,婚姻法第五十條賦予了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會權力,可以根據當地民族的婚姻家庭狀況,制定相應的變通規定。
5. 一些民族自治地方,如寧夏、新疆、內蒙古、西藏等自治區,以及一些自治州和自治縣,對法定婚齡進行了變通,規定男性最低結婚年齡為二十周歲,女性為十八周歲。
6.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變通規定主要適用於少數民族群體,對於同一地區內的漢族居民則不適用。
⑶ 婚姻家庭法就其歷史而言,分為那三個發展階段
新中國婚姻家庭法經由以1950年《婚姻法》為標志的初創、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的停滯、以1980年《婚姻法》為標志的恢復和發展,至90年代逐漸形成了以《婚姻法》為主幹、以《收養法》和《婚姻登記管理條例》為配套、以其他部門法相關規范和各個不同效力層次的法律淵源為補充的分散化結構態勢。
與此相伴隨,法學界關於修改婚姻家庭法的研究從80年代末拉開序幕,90年代中期趨於共識,至今已提上立法工作議程,初步完成了「專家試擬稿」,並正在展開討論。
參與這一跨世紀的重要立法研究活動的學者,理應感受到一種學術的沉重和歷史的責任。
為此,筆者特就中國婚姻家庭法宏觀定位的五個方面提出粗略思路,以期學界同仁加以提升和深化,並納入到具體法律制度的建構之中。
⑷ 新舊婚姻法對夫妻共有財產的規定有何不同
新舊婚姻法對夫妻共同財產的規定有很大不同:
1、 舊婚姻法規定:夫妻一方婚前個人所有的財產,婚後由雙方共同使用、經營、管理的,房屋和其他價值較大的生產資料經過8年,貴重的生活資料經經過4年,可視為夫妻共同財產。當時婚姻法這樣規定是因為80年代,公民個人的財產尚不多,但90年代未,隨著公民個人財產的增加,百萬、千萬富翁的不斷涌現,如婚姻法仍這樣規定顯然不利於防範某些別有心機的女子利用法律的這一規定來騙取男方的財產。比如:一年輕女子和一光婚前房產就值2000萬的富翁結婚,那麼她只要結婚8年後提出離婚,就可以分割男方婚前價值2000萬的房產,而成為千萬富翁。
2、 正是考慮到這一因素,新婚姻法規定:夫妻一方所有的財產,不因婚姻關系的延續而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除非當事人另有約定。
同時新婚姻法明文規定: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
3、 也就是說,按新婚姻法的規定,夫妻一方的婚前財產,除非雙方有書面約定,不可能因結婚時間長而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了。
4、 夫妻財產約定的內容:包括財產所有權的歸屬、財產的管理、使用、收益、處分,家庭生活費用的負擔、債務的清償責任,婚姻關系終止時財產的清算及分割等。
現實生活中,有些成功男士,無法識別女人是愛自己的錢,還是愛自己的人時,也想進行婚前財產公證,但這又與中國的傳統似乎格格不入。結婚就意味著一生一世的約定,進行婚前財產約定,不就是對婚姻的長長久久不沒信心嗎?所以,很多人不敢提出婚前財產約定。
但現實生活中,確實有些夫妻因未進行婚前財產約定,在離婚時,對有些財產難於判定是婚前個人財產還是婚後
夫妻共同財產而爭得死去活來。。。。。。。比如:男女雙方在戀愛期間雙方用自己的積蓄共同購買了商品房,辦好房產證後再結婚,並且房產證按習俗一般是男方的名字,這樣,萬一以後離婚,律師就會以房產證的時間是婚前為由,主張房屋是男方個人財產,而女方要證明自己婚前出了資卻往往很難、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