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合同法的規定不可抗力的構成條件是
❶ 合同法不可抗力條款117條
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153條及《合同法》第117條第二款,不可抗力是指在合同簽訂時無法預見、無法避免且無法克服的客觀情況。判斷某一事件是否構成不可抗力,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綜合考量:
1. 不可預見性:在訂立合同時,合同當事人無法預見到的事件。判斷標准有客觀和主觀兩種。客觀標準是指一般理智正常的人能夠預見到的情況;主觀標准則是根據合同當事人的年齡、智力、知識水平等因素來判斷。
2. 不可避免性:盡管合同當事人採取了及時合理的措施,但無法阻止意外情況的發生。如果事件的發生可以通過當事人的行為避免,則不能認為是不可抗力。
3. 不可克服性:合同當事人無法克服由意外事件造成的損失。如果損失可以通過當事人的努力克服,則該事件不構成不可抗力。
4. 履行期間性:不可抗力事件必須發生在合同簽訂之後至終止之前,即合同履行期間內。若事件發生在合同訂立之前或履行之後,或在一方履行遲延且經對方同意時,則不能構成不可抗力事件。
綜上所述,構成合同不可抗力事件必須同時滿足上述四個要件。
❷ 根據《合同法》的規定,不可抗力應該具備以下哪些條件
1、不可預見性。法律要求構成不可抗力的事件必須是有關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對這個事件是否會發生是不可能預見到的。在正常情況下,對於一般合同當事人來說,判斷其能否預見到某一事件的發生有兩個不同的標准:一是客觀標准,就是在某種具體情況下,一般理智正常的人能夠預見到的,合同當事人就應預見到;如果對該種事件的預見需要有一定專門知識,那麼只要具有這種專業知識的一般正常水平的人所能預見到的,則該合同的當事人就應該預見到。另一個標準是主觀標准,就是在某種具體情況下,根據行為人的主觀條件如年齡、智力發育狀況、知識水平,教育和技術能力等來判斷合同的當事人是否應該預見到。這兩種標准,可以單獨運用,但在多種情況下應結合使用。
2、不可避免性。合同生效後,當事人對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盡管採取了及時合理的措施,但客觀上並不能阻止這一意外情況的發生,這就是不可避免性。如果一個事件的發生完全可以通過當事人及時合理的作為而避免,則該事件就不能認為是不可抗力。
3、不可克服性。不可克服性是指合同的當事人對於意外發生的某一個事件所造成的損失不能克服。如果某一事件造成的後果可以通過當事人的努力而得到克服,那麼這個事件就不是不可抗力事件。
4、履行期間性。對某一個具體合同而言,構成不可抗力的事件必須是在合同簽訂之後、終止以前,即合同的履行期間內發生的。如果一項事件發生在合同訂立之前或履行之後,或在一方履行遲延而又經對方當事人同意時,則不能構成這個合同的不可抗力事件。
構成一項合同的不可抗力事件,必須同時具備上述四個要件,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