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一詞最早在
㈠ 1775年,經濟法一詞最早出現在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者摩萊里的那本書里
Morelly在《自然法典》
㈡ 在歷史上,"經濟法"一詞最早是由誰提出來的
最早提出經濟法這一概念的是法國的一些空想社會主義者。莫雷利(身世和生卒年不明版)在1755年出版的《自然權法典》一書中,首先使用了經濟法這一詞語,相距近一百年後,T.德扎米 (1803~1850) 在 《公有法典》中也使用了這一詞語。
㈢ 最早提出經濟法一詞的文件是A. 《自然法典》B. 《公有法典》C. 《經濟法典》D. 《世界經濟年鑒》
選D。1906年德國出版《世界經濟年鑒》。
㈣ 單選題。1775年法國的空想社會主義者摩萊里(More-Lily)最早在他的( )一書中提出「經濟法」一詞
選C。
自然法典。
1755年摩萊里在其傳世之作《自然法典》所描繪的「合乎自然意圖的法制藍本」中,經濟法作為第二位階的法排列於「可以從根本上消除社會的惡習和禍害的基本的和神聖的法律」之後。
㈤ 關於經濟法名詞解釋
1.經濟法是國家從整體經濟發展的角度,對具有社會公共性的經濟活動進行干預,內管容理和調控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2所謂無效合同是相對於有效合同而言的,是指合同雖然成立,但因其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社會公共利益,被確認為無效。可見,無效合同是已經成立的合同,是欠缺生效要件,不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合同,不受國家法律保護。
3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簡言之,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主體資格的社會組織。
4經濟法律關系是由經濟法律規范所確認的人與人之間具有權利義務內容的社會關系。經濟法律關系和其他法律關系一樣,是由主體、客體和內容三個要素構成。
5是指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後履行順序的,先履行的一方有確切證據表明另一方喪失履行債務能力時,在對方沒有履行或者沒有提供擔保之前,有權中止合同履行的權利。
6根本違約是指合同一方當事人違反合同的行為致使該合同的目的不能實現
㈥ 在歷史上,「經濟法」一詞最早是由誰提出來的(
德國的艾斯特豪思
㈦ 經濟法一詞的來源
一戰後期與一戰後,德國的《戰時經濟復興法令》和《煤炭經濟法》。
㈧ 如何解釋經濟法一詞
經濟法是國家從整體經濟發展的角度,對具有社會公共性的經濟內活動進行干預,容管理和調控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經濟法的概念是經濟法學研究的首要問題,也是經濟法立法,司法等活動的基礎問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經濟法現象在世界各國大量出現,經濟法概念問題也成為經濟法學界爭執最多的問題。
㈨ 世界上第一個在立法中使用「經濟法」一詞的國家是
德國。1906年德國出版《世界經濟年鑒》,由德國萊特使用「經濟法」一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