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財產法角度認識經濟法本質
㈠ 經濟法中兩類基本的財產權是什麼權
是指人們在進行經濟活動中的各種權利
㈡ 如何理解「公司法人財產獨立" 的原則(經濟法試題) 謝謝
有必要的獨立財產是社會組織取得法人資格的必備條件之一。所謂法人的獨立財產是指法人能夠根據自己的意志在法定范圍內獨立進行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財產。
盡管法人的財產來源於法人的投資者,但當投資者將自己的財產以入股的方式交給法人組織後,該投資財產即屬於法人獨立所有,投資者只能根據其投資的數額享有參加企業管理及分配紅利等權利。如我國《公司法》第4條規定,公司享有由股東投資形成的全部法人財產權;公司股東作為出資者投入公司的資本額享有所有者的資產受益、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等權利。法人的財產與法人投資者的其他財產是相分離的,投資者投資的財產屬於法人所有。
企業法人以償債為目的處分自己的財產,必須與其對所屬財產實際處分相適應。我國的法人制度確立了有限責任原則,即法人在承擔財產責任時以其現有的獨立財產為限,而不應涉及國家及其他法人成員的財產。《企業破產法》的制定與實施,使企業法人在資不抵債時,有明確的財產責任承擔范圍。
我國企業法人財產責任范圍,根據《民法通則》和《企業破產法(試行)》的有關規定:
第一,全民所有制企業法人承擔財產責任,以國家授予它經營管理的財產為限,國家不再以國家財產對全民所有制企業法人的財產責任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第二,集體所有制企業法人以企業所有的財產承擔財產責任;
第三,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人、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人和外資企業法人以企業所有的財產承擔財產責任,法律另有規定者除外;
第四,聯營企業法人,以聯營企業所有的財產承擔財產責任,即聯營各方以各自出資額為限對聯營企業承擔有限清償責任。
【相關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三十七條法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依法成立;
(二)有必要的財產或者經費;
(三)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
(四)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四條公司股東作為出資者按投入公司的資本額享有所有者的資產受益、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等權利。公司享有由股東投資形成的全部法人財產權,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責任。公司中的國有資產所有權屬於國家。
㈢ 經濟法論述題,如何理解合同法的本質和地位
合同法本質上是財產流轉關系的法律規范。合同法以債權債務關系、即當事人間的權利義務關系為直接調整對象,其深層的社會關系則是社會的財產流轉關系。民法調整的財產關系包括靜態的財產關系和動態的財產關系,即財產所有和財產流轉關系兩大部分。
合同法調整的是其中的動態的財產流轉關系,它反映的是平等主體間在轉讓產品或貨幣,完成工作和提供勞務的活動中產生的債務的清償或履行,具體體現著財產從一個民事主體到達另一個主體的合法移轉過程。這是合同法與物權法法律分工的明顯不同。合同法與物權法雖都是財產法,然而物權,尤其是其中的所有權,直接規定社會財產的歸屬關系,其所要解決的是現存財產歸誰所有的問題,主要是生產資料歸誰所有。因而,所有權及至整個物權,本質上是規定和反映社會財產關系的靜止狀態。
而合同法作為調整債權關系的法律規范,規定和反映的是社會財產或其他勞動成果從生產領域移轉到交換領域,並經過交換領域進入消費領域,其內容主要表現為轉移已佔有的財產,轉換的目的或是實現對財產的佔有,或是創造一個新的佔有。
因此,合同是當事人處分財產或獲得財產的重要法律手段,充分反映著流通領域內的財產運動狀態。合同法則通過確認和保障合同當事人正當地行使權利、履行義務,依法約束自己的行為,而對這種財產流轉關系進行規范和調整。
合同法是民法體系中的民事單行法。在我國的法律體系中,民法是憲法之下的部門法,而民法本身又是一個龐大的法律體系,這個體系是由若干調整某種民事關系的單行法組成的,如商標法、專利法、繼承法等,合同法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正在制定的物權法也是這樣的單行法。在民法的基本原則和制度適用於合同法的同時,合同法以其特別或具體的制度和規定對各種合同關系進行調整。
㈣ 財產繼承關系是不是經濟法調整的對象
不是。財產繼承關系應該由繼承權進行調整。
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是指經濟法所干預、管理和調控的具有社會公共性的經濟關系,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a.國家規范經濟組織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規范組織的法律,是為了防止壟斷組織的出現,從組織上保證市場經濟順利發展。這方面的法律有公司法、外商投資企業法、合夥企業法、個人投資法等。
b.國家干預市場經濟運行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國家對市場經濟運行進行干預是經濟法的重要調整方式,這方面的法律有證券法、票據法、破產法、金融法、保險法、房地產法、環境法、自然資源法等。
c.國家管理、規范經濟秩序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日本學者丹宗昭信認為::經濟法是國家規制市場支配的法,現代經濟法的核心是壟斷禁止法。這方面的法律有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障法和產品質量法。
d.國家在經濟調控中發生的經濟關系。此種經濟關系的特點是國家對市場經濟運行實行宏觀調控,使經濟各部門運行協調,使整個國家經濟運行平穩。這方面的法律有財政法、稅法、計劃法、產業政策法、價格法、會計法和審計法等。
財產繼承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指財產繼承法律關系的主體所享有的權利和應承擔的義務。
財產繼承法律關系的權利主體是繼承人,繼承人所享有的權利是繼承權。財產繼承法律關系中的權利僅限於繼承權,而且這種權利的發生有賴於被繼承人死亡這一法律事實.繼承權一般不需要義務人以積極的作為予以協助便可自己實現。
財產繼承法律關系的義務主體是除繼承人以外的人,包括自然人、法人、集體組織、國家。該義務主體除很少地負有協助繼承人實現其權利的義務外,如監護,一般只承擔不作為,即對權利人行使法定權利不予干涉、妨害的義務。
㈤ 經濟法 什麼是破產 簡述破產財產的分配順序
法律上的破產是指當債務人即將出現破產原因或者已經出現破產原因時,對債回務人實施的挽救性程序以及答就債務人的總財產實行的概括性清算程序的總稱。
我國《企業破產法》113條規定第一百一十三條
破產財產在優先清償破產費用和共益債務後,依照下列順序清償:
(一)破產人所欠職工的工資和醫療、傷殘補助、撫恤費用,所欠的應當劃入職工個人賬戶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費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支付給職工的補償金;
(二)破產人欠繳的除前項規定以外的社會保險費用和破產人所欠稅款;
(三)普通破產債權。
破產財產不足以清償同一順序的清償要求的,按照比例分配。
破產企業的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工資按照該企業職工的平均工資計算。
㈥ 財產稅法屬於經濟法范圍嗎
屬於啊
㈦ 民法中的財產關系和經濟法 有什麼區別
1、財產關系
網路對財產關系的定義是:在法律上被確認的所有制關系。是指人們在產品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過程中形成的具有經濟內容的關系。其特點是主體地位平等、自願發生、受價值規律支配。那麼,這與民法中的平等原值、自願原則(意思自治)及經濟法中的遵循價值規律原則是向匹配的。從定義上來說,經濟法強調的是不平等的主體之間的法律關系(國家調控),而民法上強調的是平等主體之間的社會關系,這就是界限(區別)之一吧。
但是同時,民法規定和調整平等的(經濟)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而我們又是在經濟活動中(受經濟法調整)開展經濟活動的,界限還真不明顯……
2、民法中涉及哪些財產關系
那就得對「財產關系」進行分類了,該如何分類?民法中對財產的處置主要是佔有、支配和流轉,由此產生了佔有關系、支配關系和流轉關系。(同時,大民法中的《婚姻法》中還有「夫妻共同財產關系」,我覺得只是主體為夫妻二人的差別而已)。民法中有財產的佔有、支配和流轉,由此產生了所有權、用益權和債權等,經濟法和商法中同樣也包含,只是商法的主體主要是商事主體(企業法人、社團法人等),經濟法的主體是國家(調控)行政部門,如稅收部門等。從三種財產關系的分類上而言,若論是否有界限,我覺得主要在參與的主體同。
3、經濟法和商法中有沒有涉及到財產關系
結合財產關系的定義和分類,我覺得財產關系既然是一個法律概念,那麼它應該是貫穿於所有的法律,或者所有的部門立法都會考慮到的,畢竟它是生產關系在法律層面的體現。肯定是有啦,但還是離不開上述的三種分類。
㈧ 中國經濟法中非法同居後男法付女方家庭生活費需要退還嗎
一,家庭是婚姻家庭關系中,財產關系只佔很小一部分。其他關系有感情,養育子女,人們對於家庭的歸屬感與安全感等等。我上面特意明確了它對財產權保護的范圍——《財產法》無法保護公民的財產權,因為它抗爭的是強大的政府與公權力;《婚姻法》卻可以保護公民婚姻家庭內財產權,因為法律面對的是弱小的家庭尤其是弱勢群體中的女性。《婚姻法》,在保護婚姻家庭里的個人財產權時,對弱勢群體的保護沒有跟上來,結果一部貌似保護權益的法律,實際上卻會對整個婚姻家庭關系造成更大打擊。
二,首先,這部法律,打擊小三二奶,卻連廣大女性一並打擊,是打老鼠時砸碎了珍貴的瓷器,無視遠比小三廣大范圍內女性群體的權益。其次,去年公布的徵求意見稿,因為支持婚外同居者索賠(還不是徹底支持),被指支持小三。今年的正式公布條文,是徹底不支持小三索賠。其實去年的條文,是考慮到有些女性「被小三」的情況,給予小三們的人文關懷。現在徹底不支持小三索賠,其實卻是讓婚內男性肇事者與小三共同承擔的責任,完全由小三單方面承擔,是對婚內男性肇事者赤裸裸的偏袒,對小三赤裸裸的欺負(連罪犯也有人權,但是小三的人權何在?)。如果說男性更理性,那麼,出軌男性與小三,誰該承擔更大的責任?如果小三是未婚女性,那麼與有了經歷的已婚男性相比,誰更清楚這種出軌會帶來的各種後果?
三,女性的確會更不為錢財而結婚(我就不說那些其實正是為了感情而結婚的人了),但是女性更會因為努力自己掙錢自己買房而難以結婚,因為缺少安全感、缺少法律的保護而不敢結婚。
四,這樣的法律越容易操作,越加速對女性、對孩子、對家庭、對整個社會的毀滅。
㈨ 1.商法從根本上看屬於( ) A.倫理性的法 B.經濟法 C.私法 D.公法
C
商法和民法共同調整商品經濟關系,通屬私法,兩者有著密切的聯系。商法大量使用回民法的某些原則答、制度、規范,同時,屬於商法的一些原則、制度和規范也不斷的被民法所吸收。眾所周知,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它是伴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而發展。它所調整的財產關系主要是指財產歸屬和流轉關系,人身關系是指個人非財產關系。而這些都符合龐德所指的個人利益的特徵。無疑,民法所保護的利益是個人利益。而商法的主要則是由商事交易習慣形成的商品交換規則,完全可以視為民法的特別法,因此,它所保護的利益也是個人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