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婚姻法解釋關於保險

婚姻法解釋關於保險

發布時間: 2021-01-14 23:36:32

Ⅰ 夫妻雙方一方交有社保養老經

不可以夫妻雙方一方交有社保另一方沒有交社保離婚時也不能提出分割養老金

Ⅱ 婚後買房屬於共同財產嗎

答案是不一定的,應該根據出資情況和房產登記狀態來具體判斷:

1、婚後買房專屬於夫妻共同財產屬的情形

1)在夫妻婚姻存續期間購買的房子,夫妻雙方沒有明確約定的話,房產證上只寫一方的名字,都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

2)雙方結婚時由一方父母支付首期款購置的房產,婚後夫妻共同交付的供房款以及為房屋裝修所支付的相關費用都屬於夫妻共同財產,離婚時可以要求對這些費用進行分割,至於一方父母的出資部分則要依據當時的具體約定來處理。

3)由雙方父母出資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該不動產可認定為雙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資份額按份共有,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2、婚後買房不屬於夫妻共同財產的情形

1)婚後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的規定,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

2)雙方用共同財產以父母名義買房,產權登記在一方父母名下的,房子的產權屬於父母,離婚時不屬於夫妻財產,不能分割,只能按照出資情況,算作債權要求償還出資額。

Ⅲ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中的養老保險費是指保險嗎

《婚姻法司法解釋(二」 第十一條第(三)項明確將婚姻關系存續期間H53深律網 - 律師、律師事務所、法律法規信息平台
男女雙方實際取得或者應當取得的養老保險金解釋為婚姻法第十七條規定的H53深律網 - 律師、律師事務所、法律法規信息平台
「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養老保險金歸屬問題一直H53深律網 - 律師、律師事務所、法律法規信息平台
存在的爭議。但對其中規定的「應當取得的養老保險金」如何理解,實踐中H53深律網 - 律師、律師事務所、法律法規信息平台
還存在模糊的認識,是籠統地指任何時點對養老保險金的期待利益,還是指H53深律網 - 律師、律師事務所、法律法規信息平台
需要達到退休年齡、符合領取養老保險金條件時對養老保險金享有的利益。H53深律網 - 律師、律師事務所、法律法規信息平台
尤其是在審判實踐中,大部分離婚案件發生在夫妻一方或雙方未達到退休年H53深律網 - 律師、律師事務所、法律法規信息平台
齡時,此時的財產分割,因夫妻一方尚未退休,不符合領取養老保險金條H53深律網 - 律師、律師事務所、法律法規信息平台
件,另外一方能否請求按照夫妻共同財產分割養老保險金,爭議很大。
目H53深律網 - 律師、律師事務所、法律法規信息平台前,不同的法院對此類案件的處理方法各不相同,主要有以下幾種處理H53深律網 - 律師、律師事務所、法律法規信息平台
方法:H53深律網 - 律師、律師事務所、法律法規信息平台
1.對未領取的養老保險金實行折價分割且以現金補償H53深律網 - 律師、律師事務所、法律法規信息平台
有的法院支持夫妻離婚時對養老保險金進行分割,目前採用的方法是先H53深律網 - 律師、律師事務所、法律法規信息平台
由離婚一方當事人用自己的金錢將未領取的養老保險金價值之一半提前分割H53深律網 - 律師、律師事務所、法律法規信息平台
給對方當事人。H53深律網 - 律師、律師事務所、法律法規信息平台
2,對已繳的養老保險費實行對半分割H53深律網 - 律師、律師事務所、法律法規信息平台
有的法院認為夫妻離婚時未實際取得的養老金不能作為夫妻共同財產進H53深律網 - 律師、律師事務所、法律法規信息平台
行分割,但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用各自工資繳納的養老保險費可以作為H53深律網 - 律師、律師事務所、法律法規信息平台
夫妻共同財產對半進行分割。H53深律網 - 律師、律師事務所、法律法規信息平台
1 否認將養老保險金期待利益作為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H53深律網 - 律師、律師事務所、法律法規信息平台
例如,2007年《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婚姻家庭糾紛若干問題H53深律網 - 律師、律師事務所、法律法規信息平台
的意見》第三條規定:「養老金是職工在退休後領取的工資,未到退休年齡H53深律網 - 律師、律師事務所、法律法規信息平台
不能領取;且養老金是職工退休後生活的基本保障,而不是對其退休前工作H53深律網 - 律師、律師事務所、法律法規信息平台
的補償。因此,對於離婚訴訟時尚未退休、不符合領取養老保險金條件的當H53深律網 - 律師、律師事務所、法律法規信息平台
事人,其養老保險金不能作為夫妻共同財產予以分割。在審理農村婚姻案件H53深律網 - 律師、律師事務所、法律法規信息平台
中,離婚一方當事人在婚姻存續期間因土地徵用享受城鎮養老保險的,即土H53深律網 - 律師、律師事務所、法律法規信息平台
地徵用單位向城鎮養老保險機構交納一定數額的養老保險基金,使得家庭成H53深律網 - 律師、律師事務所、法律法規信息平台
員的一人享受城鎮養老保險的權利,由於權利人在未達到法定年齡時並不能H53深律網 - 律師、律師事務所、法律法規信息平台
獲益,而只可在達到法定年齡後按較低標准享受養老金和醫療保險,且在實H53深律網 - 律師、律師事務所、法律法規信息平台
踐中該基金也不進入個人養老基金賬戶。因此,對不符合享受城鎮養老保險H53深律網 - 律師、律師事務所、法律法規信息平台
條件的當事人,其養老金也不能作為夫妻共同財產予以分割。」如何准確界H53深律網 - 律師、律師事務所、法律法規信息平台
定養老保險金的性質,如何區分養老保險金與養老保險費以及養老保險金、H53深律網 - 律師、律師事務所、法律法規信息平台
養老保險費是否可作為夫妻共同財產予以分割等問題,往往是當事人爭議的H53深律網 - 律師、律師事務所、法律法規信息平台
焦點。本條就是針對這種情況下養老保險金如何處理所作出的規定。

Ⅳ 最新婚姻法2015買的人壽保險歸誰

投保金屬於夫妻共同財產,但人壽保險的受益人得到的保險金,屬於該受益人。

Ⅳ 結婚後購買人壽保險屬於夫妻共同財產嗎

保險合同所涉及的個人資產主要包括保險費、保單紅利、退保現金價版值、養老金、保險賠款權等項目。然而,這些保險合同相關個人財產是否歸入婚後共有財產,還需要視具體情況而定。一般情況下,除非保險合同或者夫妻雙方有特別約定,絕大多數情況下,保險費、保單收益、現金價值、養老金都屬於婚後夫妻共同財產。

Ⅵ 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單方為孩子購買的保險,離婚後保金該

——《婚姻法解釋三》(徵求意見稿)第十八條之我見
《婚姻法解釋二》第二十四條規定,只要是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向他人出具借條或以個人名義對外所舉的其他債務,債權人主張權利的,一律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只有兩種情形例外:(1)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且債務人或債務人的配偶對此能夠證明的,應當由債務人本人承擔清償責任。(2)夫妻雙方實行約定財產制的,如果債權人事先知道該約定,並與夫妻中的一方建立債權債務關系的,應當認定為個人債務,用債務人的個人財產清償。
現實生活中有些離婚案件的當事人,為了逃避債務,協商搞假離婚。通過離婚協議,將夫妻共同財產約定歸其中一方所有,而將夫妻共同債務約定全由另一方清償,致使債務人債務無法追回。如果將夫妻為逃避債務搞假離婚事實的查明責任交由法院,難度可想而知,而且法院在經過縝密的審理後,未必能夠作出正確的判斷。俗話講事實上的真相永遠不為當事人之外的人所知,值得信賴的只有證據上所反映的真相。因此,法院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嚴格遵照《解釋二》第二十四條的規定,將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所負的債務推定為夫妻共同債務,這樣即利於保護交易安全,促進財產流轉,又符合日常家事中國的基本法理。
但現實生活當中,還存在另外一種情況,當事人在離婚前,尤其在夫妻因感情矛盾分居期間,隨著夫妻感情不斷惡化,夫妻間權利義務的履行阻力越來越大,伴隨的夫妻共同財產關系也逐漸瓦解,實際表現為雙方對彼此財產默示約定互不幹涉。在此期間,一方與他人惡意串通假造借貸糾紛,由夫妻一方向他人出具借條,由債權人向人民法院起訴夫妻雙方,此債權人往往為出具借條一方的近親屬或好朋友。由於借條真實,出具借條的一方完全承認借款事實,雖然未在借據上簽名的一方否認借款事實,卻很難舉出相反證據,法院往往以判決方式責令夫妻雙方對該債務連帶清償。然後夫妻一方在此後的離婚訴訟中要求確認該債務雙方所佔的份額。鑒於有生效判決的認定,法院在離婚案件中不能再否定該債務的真實性。即使沒有生效判決的認定,如果是債權人在夫妻離婚後才起訴要求確認債權債務關系,由於《解釋二》第二十五條明確了「當事人的離婚協議或者人民法院的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己經對夫妻財產分割問題作出處理的,債權人仍有權就夫妻共同債務向男女雙方主張權利。」夫妻離婚後,債權人憑著真實有效的借條,仍然能夠主張該債務為夫妻共同債務。
對未在借條上簽名的一方,唯一的救濟途徑就是《解釋二》第二十五條第二款規定之在償還債務後向另一方追償。但是行使追償權的依據和標準是離婚協議或法院的法律文書(其中關於夫妻共同財產和共同債務的如何承擔),那如果雙方根本就沒有離婚協議或者離婚判決中未涉及該筆債務的,對該筆債務的分擔就要在離婚後一年內起訴,此時,未在借條上簽名的一方任然面臨舉證難的問題,判決結果也極可能是平均負擔債務。《解釋二》第二十五條第二款是預通過對夫妻內部對該債務是否屬於夫妻個人債務還是夫妻共同債務再次區分,期望通過劃分對內與對外的承責基礎來保障夫妻個人利益,但是再次區分的依據又是什麼?所以在實踐中未在借條上簽名的一方極難成功追償。因此,如何保障夫妻個人利益,成為審判實踐中的一大難題。
基於婚姻法第四十一條的關於「夫妻共同債務「的規定(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存在高度抽象性,導致法律實踐操作的困難,在現實生活中夫妻雙方以其內部約定或法院判決來對抗債權人的現象經常發生,嚴重損害了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的大量事實發生的背景下,《婚姻法司法解釋(二)》出台以債務形成時所處的時間階段作為切入點,針對夫妻中以一方名義對外舉債應當如何認定其性質的問題作了規定。但對這一司法解釋的理解,應該以《婚姻法》四十一條為基礎,回歸立法,並忠實於立法,第四十一條內容概括出了共同債務的重要特性——「負債的目的是為夫妻共同生活」,所以夫妻共同債務的認定必須考慮該債務是否用於夫妻共同生活。對「是否用於夫妻共同生活」的判斷可採用以下標准:(1)夫妻有無共同舉債的合意。如果夫妻有共同舉債的合意,則不論夫妻是否共享該債務所帶來的利益,該債務均應視為夫妻共同債務;(2)夫妻是否分享了債務所帶來的利益。盡管夫妻事先或事後均沒有共同舉債的合意,但該債務發生後,夫妻雙方共同分享了該債務所帶來的利益,則同樣應視為夫妻共同債務。
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的債務,另一方對此應享有抗辯權。舉債一方主張該債務為夫妻共同債務的對該債務是否為夫妻共同利益所負應當作出合理的解釋,即其對該債務是否為夫妻合意或該債務所帶來的利益是否為夫妻共享承擔舉證責任,否則就應承擔舉證不能的責任。
綜上所述,我建議《婚姻法解釋三》(徵求意見稿)第十八條:「離婚時,夫妻一方主張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由雙方共同償還的,舉債一方應證明所負債務基於夫妻合意或用於夫妻共同生活、經營。」應當改為:「離婚時,夫妻一方主張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由雙方共同償還的,舉債一方應證明所負債務基於夫妻合意或用於夫妻共同生活、經營;離婚後,債權人認為是原夫妻共同債務的,向原夫妻雙方主張債權的,夫妻一方主張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由雙方共同償還的,舉債一方應證明所負債務基於夫妻合意或用於夫妻共同生活、經營;

Ⅶ 保險公司民事法婚姻法邀約話術

離婚時,需根據保險性質來決定是否分割。
一、養老保險不可以按照回夫妻共同財產分割。答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
第十三條,離婚時夫妻一方尚未退休、不符合領取養老保險金條件,另一方請求按照夫妻共同財產分割養老保險金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婚後以夫妻共同財產繳付養老保險費,離婚時一方主張將養老金賬戶中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個人實際繳付部分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二、其他商業保險需視情況而定。
1、如果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夫妻共同財產購買商業性質的保險品種,在保險合同中指定受益人為第三人,如父母、子女的,依據《保險法》該保險利益屬於第三人的利益,故該保險合同的現金價值不能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只能是受益人自身享有的財產權益;
2、如果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夫妻共同財產購買商業性質的保險品種,在保險合同中夫妻一方為投保人或被保險人,且受益人也是夫妻一方的,該保險利益是否為夫妻共同財產應當分類而定:

Ⅷ 最高院發布的3個司法解釋有沒有涉及夫妻財產規定

根據最高院公布的夫妻共同財產認定的觀點總匯,系統的總結了夫妻共同財產的定義與計算方式,供朋友們參考學習。
1、住房公積金
在離婚案件中具體處理住房補貼和住房公積金問題時,應嚴格區分款項取得於婚前或婚後,離婚時分割的只是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住房補貼和住房公積金。在具體操作上,可以先計算出雙方婚姻關系期間的住房公積金、住房補貼總額再分割。因當事人離婚並不是提取住房公積金的事由,故應經過折抵後,由一方根據其擁有的公積金、住房補貼的差額給對方予以補償。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本書編寫組編:《民事審判實務問答》,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06頁。
2、發放到軍人名下的復員費、自主擇業費
以夫妻婚姻關系存續年限乘以年平均值,所得數額為夫妻共同財產。
——《婚姻法解釋(二)》第十四條
3、買斷工齡款的歸屬問題
參照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解釋(二)》中有關軍人復員費、自主擇業費的規定處理。(按:《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四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涉及分割發放到軍人名下的復員費、自主擇業費等一次性費用的,以夫妻婚姻關系存續年限乘以年平均值,所得數額為夫妻共同財產。前款所稱年平均值,是指將發放到軍人名下的上述費用總額按具體年限均分得出的數額。其具體年限為人均壽命七十歲與軍人入伍時實際年齡的差額。」)
——吳曉芳:《夫妻一方所在企業發放的買斷工齡款是否屬於夫妻共同財產》,載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編:《中國民事審判前沿》2005年第2集,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45頁。
4、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取得的鋪位承租權、轉租權
夫妻一方的鋪位承租權、轉租權具有財產權的性質,可帶來財產性的收益,根據租賃關系的法律特徵,應認定為夫妻一方或雙方的其他共同所有財產的其他形式,也屬於夫妻共同財產。在審判時,可從有利生產、方便生活、方便管理的原則進行處理。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編:《民事審判實務問答》,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05頁。
5、一方在體育競賽中所獲獎牌、獎金的歸屬問題
一方在體育競賽中獲得的獎牌、獎金,是對其獲得的優異成績的獎勵,是運動員個人的榮譽象徵,具有特定的人身性質,應視為是個人所有的財產。
——按:此為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劉玉坤訴鄭憲秋離婚及財產分割案二審判決書》(1994年)判決觀點,來源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報》1995年02期。
6、指定受益人為夫妻一方的保險利益
依照《保險法》第21條第3款、第60條第1款、第63條的規定:「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險合同中由被保險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險金請求權的人,投保人、被保險人可以為受益人」、「人身保險的受益人由被保險人或者投保人指定」、「被保險人死亡後,保險金作為被保險人的遺產,由保險人向被保險人的繼承人履行給付保險金的義務」。依照上述規定和我國《民法通則》《婚姻法》《繼承法》的相關規定,保險利益主要表現為保險金,保險利益具有特定的人身關系,應屬於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不屬於夫妻共同財產。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本書編寫組編:《民事審判實務問答》,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06頁。
7、一方取得的知識產權收益
一方取得的知識產權收益是否屬於夫妻共同財產,應以該知識產權的財產性收益取得是否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為判斷標准,而不應以該知識產權權利本身的取得的時間為判斷依據。夫妻離婚時只能對現有財產進行分割,對沒有實現其價值的財產性收益不能估價予以分割,智力成果只有轉化為具體的有形財產後才屬於夫妻共同財產,而對其配偶在共同生活中付出的勞動,可從其他財產中給予適當補償、照顧。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民事審判實務問答》,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05頁。
8、個人所有房屋的婚後收益
一方婚後用個人財產購買房屋,離婚時該房屋屬於「個人財產的替代物」,應認定為個人財產,其自然增值也屬於個人財產;一方個人所有的房屋婚後用於出租,其租金收入屬於經營性收入,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個人所有房屋的婚後收益認定及其處理》,載《民事審判指導與參考》2013年第4輯,人民法院出版社2014年版,第118-123頁。
9、父母為子女出資購房所有權歸屬問題
在處理離婚糾紛中父母為子女出資所購房屋歸屬問題時,應根據《婚姻法》第17條、第18條,《婚姻法解釋(三)》第7條,《婚姻法解釋(二)》第22條等法律、司法解釋之規定,區分父母出資購房的時間、房屋登記的所有權人、父母出資購房的出資比例及出資方式等因素來確定該房屋所有權的最終歸屬。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父母為子女出資購房所有權歸屬問題》,載奚曉明主編、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編著:《民事審判前沿》(第一輯),人民法院出版社2014年版,第241-244頁。
10、父母出全資為子女買房未登記的情形
(1)如果一方父母出資發生在其子女結婚前,則該出資資金應根據《婚姻法解釋(二)》第22條第1款規定認定為對其子女一方的贈與。受贈一方子女可以獲得該債權轉化物——不動產的所有權。
(2)如果一方父母出資發生在其子女結婚後,則應根據《婚姻法解釋(二)》第22條第2款規定將該出資認定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除非有證據證明父母明確表示贈與一方子女。相應地,子女雙方以該共同受贈的出資購買的不動產,是婚後用夫妻共同財產購買的財產,屬於夫妻共同財產。
——按:同前,即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父母為子女出資購房所有權歸屬問題》,載奚曉明主編、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編著:《民事審判前沿》(第一輯),人民法院出版社2014年版,第241-244頁。
11、父母出全資為子女買房已登記的情形
(1)婚後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其已婚子女購買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其子女名下,視為只對自己其子女一方的贈與。
(2)由雙方父母出資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該不動產可認定為雙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資份額按份共有,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同前。
12、以父母自己名義簽訂不動產買賣合同並將不動產所有權過戶到子女一方名下的情形
(1)如果該不動產過戶發生在子女結婚前,顯然,該不動產所有權應屬於子女婚前財產。
(2)如果該不動產過戶發生在子女結婚後且該不動產登記在出資父母一方的子女名下,則仍可適用本條規定,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
(3)如果該不動產過戶發生在子女結婚後且該不動產登記在夫妻中非子女一方名下或夫妻雙方名下,用夫妻共同財產償還該不動產的貸款,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雙方共同財產。
——同前。
13、以子女名義簽訂不動產買賣合同並將不動產所有權登記在一方子女或雙方子女名下的情形
(1)如果該出資發生在子女結婚前,則該出資屬於接受該出資子女的婚前個人財產。
(2)如果該出資發生在子女結婚後,則根據婚姻法解釋(二)第22條第2款規定應將該出資認定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相應地,婚後以子女一方或雙方名義簽訂的不動產買賣合同並以該出資作為首付款所購買的不動產,不管登記在子女一方還是雙方名下都應視為夫妻共同財產。
——同前。
14、婚姻存續期間,取得一方父母單位房改房所有權
(1)婚姻關系存續期間,雙方用夫妻共同財產出資購買以一方父母名義參加房改的房屋,產權登記在一方父母名下,離婚時另一方主張按照夫妻共同財產對該房屋進行分割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購買該房屋時的出資,可以作為債權處理。
(2)如果房改房已經登記在夫妻雙方名下,可視作一方父母放棄對房改房中因自己參加房改以職級、年齡、工齡等抵扣所享受的福利而對於夫妻雙方的贈與,可作為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
(3)如果登記於夫或妻一方名下,應參照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6條的規定,視為對子女的一方的贈與,該房改房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而非夫妻共同財產。
——《人民司法(應用)》2014年第3期。
15、離婚案件中如何處理「夫妻公司」及夫妻對公司享有的股權
工商登記中載明的夫妻投資比例並不能絕對等同於夫妻之間的財產約定,如果有證據證明工商登記所載明的事項只是設立公司時形式上的需要,則應按夫妻雙方真實的意思表示去處理。在離婚案件中處理有關「夫妻公司」問題時,既要以《婚姻法》為依據,又要兼顧《公司法》中的規定。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無論是用一方婚前的個人財產還是用夫妻共同財產投資設立「夫妻公司」,公司經營所產生的收益均應屬於夫妻共同財產。
——吳曉芳:《離婚案件中對「夫妻公司」如何處理》,載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編:《中國民事審判前沿》2005年第1集,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41-242頁。
16、享受本人工齡和已死亡配偶生前工齡優惠後所購公房是否屬夫妻共同財產
夫妻一方死亡後,如果遺產已經繼承完畢,健在一方用自己的積蓄購買的公有住房應視為個人財產,購買該房時所享受的已死亡配偶的工齡優惠只是屬於一種政策性補貼,而非財產或財產權益。夫妻一方死亡後,如果遺產沒有分割,應予查明購房款是夫妻雙方的共同積蓄,還是配偶一方的個人所得,以此確認所購房屋是夫妻共同財產還是個人財產;如果購房款是夫妻雙方的共同積蓄,所購房屋應視為夫妻共同財產。

Ⅸ 離婚前買保險怎麼處理

不能。
離婚時的財產分割,一般本著均等分割、適當照顧子女和女方的原則,債務共同分擔。
一【均等分割原則】
《離婚案件處理財產分割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規定如下:
第八條:夫妻共同財產,原則上均等分割。根據生產、生活的實際需要和財產的來源等情況,具體處理時也可以有所差別。屬於個人專用的物品,一般歸個人所有。
第四條:夫妻分居兩地分別管理、使用的婚後所得財產,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在分割財產時,各自分別管理、使用的財產歸各自所有。雙方所分財產相差懸殊的,差額部分,由多得財產的一方以與差額相當的財產抵償另一方。
二【照顧子女和女方原則】
《婚姻法》規定如下:
第三十九條: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判決。
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享有的權益等,應當依法予以保護。
三【債務共同分擔】
《婚姻法》規定如下:
第四十一條: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共同財產不足清償的,或財產歸各自所有的,由雙方協議清償;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四【《婚姻法》規定的夫妻共同財產】
第十七條: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資、獎金;
(二)生產、經營的收益;
(三)知識產權的收益;
(四)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
(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五【《婚姻法》規定屬於一方個人的財產】
第十八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
(一)一方的婚前財產;
(二)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
(三)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
(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熱點內容
沭陽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25 19:08:30 瀏覽:184
重慶市村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 發布:2025-09-25 18:52:50 瀏覽:845
監察委法治倒退 發布:2025-09-25 18:31:42 瀏覽:910
支部選舉條例 發布:2025-09-25 18:23:58 瀏覽:83
我國特色立法解釋 發布:2025-09-25 18:22:23 瀏覽:745
山東省威海市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25 18:14:30 瀏覽:71
讓法治光芒照耀每一顆心靈講稿 發布:2025-09-25 18:01:38 瀏覽:447
行政法人文精神 發布:2025-09-25 17:58:22 瀏覽:793
論民法的基本原則 發布:2025-09-25 17:57:36 瀏覽:875
南寧中級法院法官名單 發布:2025-09-25 17:52:38 瀏覽: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