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票據幾年作廢
A. 經濟法票據再追索權問題
因為A是票據的出票人,根據票據法規定,出票人對支票持票人承諾付款的期限是6個月。版
票據法第權十七條:票據權利在下列期限內不行使而消滅:持票人對支票出票人的權利,自出票日起六個月。
這時,B公司雖然行使再追索權,但適用17條第2款,即上款規定。你仔細看第十七條第(四)款:持票人對前手的再追索權,自清償日或者被提起訴訟之日起三個月。
記住:這里是指「前手」,不是指出票人。前手不包括出票人,證據:票據法第十三條「 票據債務人不得以自己與出票人或者與持票人的前手之間的抗辯事由,對抗持票人。」在票據法上,出票人與前手是分開表述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你。如你認可,不知能否推薦為優質答案。網上能准確回答的應該不多的。
B. 經濟法銀行承兌匯票個人能使用嗎
銀行承兌匯票的使用者和業務范圍,僅限在承兌銀行開立存款賬戶的法人以及其他組織,個人之間的給付與交付往來不能使用承兌匯票。
銀行承兌匯票是商業匯票的一種,是由銀行承兌。由出票人簽發承兌人承付,委託付款人在指定的日期無條件支付確定的金額給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據。付款期限由交易雙方約定,最長不得超過6個月。
銀行承兌匯票首先是一種約定,它是由作為中介者的銀行,在一定時期內,以其自身的銀行信用為擔保,在收取一定手續費的基礎上,對客戶履行特定票據的義務。
在具體執行上,由在承兌銀行開立存款賬戶的存款人簽發,經銀行承兌,在指定日期無條件支付給收款人或持票人明確的金額。
承兌條件:
(1)在承兌銀行開立存款賬戶的法人以及其他組織;並持有人民銀行頒發的「貸款卡」;
(2)與承兌銀行具有真實的委託付款關系;
(3)能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購銷合同及其增值稅發票;
(4)有足夠的支付能力,良好的結算記錄和結算信譽;
(5)與銀行信貸關系良好,無貸款逾期記錄;
(6)能提供相應的擔保,或按要求存入一定比例的保證金。
期限規定
⑴銀行承兌匯票付款期限,最長不得超過6個月,銀行承兌匯票提示付款期限,自到期日前10日。銀行承兌匯票的權利時效為自到期日起二年。
⑵銀行承兌匯票出票人應於匯票到期前將票款足額交存其開戶銀行。承兌銀行應在匯票到期日或到期日後的見票當日支付票款。
⑶承兌銀行存在合法抗辯事項拒絕支付的,應自接到銀行匯票的次日起3日內,作成拒絕證明,連同銀行承兌匯票郵寄持票人開戶銀行轉交持票人。
⑷銀行承兌銀行出票人於匯票到期日未能足額交存票款的,承兌銀行除憑票向持票人無條件支付票款外,對出票人尚未支付的匯票金額按照每天萬分之五計收利息。
⑸持票人委託的收款銀行的責任,限於按照匯票上記載事項將匯票金額轉入持票人帳戶。付款人委託的付款銀行的責任,限於按照匯票上記載事項從付款人帳戶支付匯票金額。
⑹持票人獲得付款的,應當在匯票上簽收,並將匯票交給付款人。持票人委託銀行收款的,受委託的銀行將代收的匯票金額轉帳收入持票人帳戶,視同簽收。
⑺付款人及其代理付款人付款時,應當審查匯票背書的連續,並審查提示付款人的合法身份證明或者有效證件。付款人及其代理付款人以惡意或者有重大過失付款的,應當自行承擔責任。
⑻付款人依法足額付款後,全體匯票債務人的責任解除。
手續費:銀行承兌匯票手續費按開票金額的萬分之五收取手續費。
安全性
在企業各種結算中,銀行承兌匯票安全性排第四,僅次於支票、匯兌、銀行匯票,資金具較高安全性。使用銀行承兌匯票視為企業快捷籌措資金的重要途徑,在目前企業資金融通不暢的情況下,利用銀行承兌匯票幫助企業經營管理已經成為非常普遍的現象,銀行承兌匯票的辦理、接收、使用、管理等方面要講究一定的策略。
C. 經濟法基礎票據權利的時效怎麼記憶
我國票據法從票據活動的特點和實際需要出發,並借鑒國際上的通行做法,對票據權利的消滅時效做了規定,具體是:
(1)關於持票人的付款請求權的消滅時效。為了盡快地支付票據金額,解除票據債務人的責任,票據法對持票人的付款請求權的消滅時效作出了規定。第一,對於遠期匯票,從票據到期日開始,如果在二年之內,持票人持續沒有向匯票的出票人或承兌人提示付款的,則該票據權利喪失,票據債務人可以不再承擔票據責任。第二,見票即付的匯票、本票,從出票日起計算,持票人超過二年一直未向出票人或付款人要求支付票據金額的,則喪失該票據權利。第三,對於支票,持票人的權利從出票日起六個月內持續不行使的,則該張支票的權利即喪失。
(2)關於票據追索權的消滅時效。為了防止追索權人在行使追索權和再追索權的過程中拖延時間,造成票據債務長期得不到了結,票據法對追索權的消滅時效也作出了規定。第一,持票人對前手的追索權,從被拒絕承兌或拒絕付款之日起六個內不行使,則喪失該追索權。第二,被追索人清償票據債務後,從清償日起或發生清償糾紛被提起訴訟之日起三個月內不向其前手行使再追索權,則該再追索權因此而喪失。
根據以上的規定,持票人或追索權人一定要注意權利的行使期間,並在該時效內行使自己的權利,防止合法權利的喪失。
D. 經濟法案例關於票據法案例,請大神幫助解答一下,謝謝
答案如下:
銀行承兌匯票
2.不影響。匯票上未記載付款地的,付款人的營業內場所、住所或者經常容居住地為付款地。
3.無效。《擔保法》規定學校、幼兒園、醫院等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不得為保證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的規定,民辦教育事業屬於公益性事業單位因此,民辦學校不能成為擔保人。因此,不論公私學校均不得成為保證人。
4.背書成立。但背書所附條件無效。背書不得附有條件。背書時附有條件的,所附條件不具有匯票上的效力。
5.不享有票據權利。因未支付對價。
6.F享有票據權利。因支付對價。為善意持票人。
7.B的抗辯不成立。對B,票據法規定匯票到期被拒絕付款的,持票人可以對背書人、出票人以及匯票的其他債務人行使追索權。對c的抗辯成立,票據法規定:票據債務人可以對不履行約定義務的與自己有直接債權債務關系的持票人,進行抗辯。
E. 我想請問一下初級經濟法中票據好多時間怎麼記憶,譬如說匯票本票支票票據提示付款期限和承兌期限以及時效
這個東西只有理解抄記憶了。
支票的襲提示付款期只有10天(有效期10天),本票提示付款期2個月(有效期2個月),銀行匯票提示付款期為1個月(有效期1個月),承兌匯票的承兌期限3-6個月不等,提示付款期為到期前後10天,於到期日後提示付款的需要出具超期說明,說明需要加蓋收款單位的公章及預留銀行的印鑒。
F. 關於經濟法基礎,票據的權利
1、非基本當事人是抄乙(背書人)、丙(被背書人)
非基本當事人,是指在票據作成並交付後,通過一定的票據行為加入票據關系而享有一定權利、義務的當事人,包括承兌人、背書人、被背書人、保證人等。
2、選D,丙有票據權利(追索權)
G. 票據法是否屬於經濟法
票據法不屬於經濟法。經濟法包括一下一些法律:反壟斷法
反不正當競爭法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產品質量法
預演算法
政府采購法
稅法
國債法
彩票法
國有資產收益法
金融法
等等
廣義的經濟法還包括勞動法等
H. <<經濟法>>中票據丟失後的不確定的利害關系人是指的什麼...
利害關系人,一般認為是權益受到行政行為侵害的直接當事人。不確定的利害關系人就是指利害關系人處於不明狀態,所謂利害關系人不明,是指與申請事項有權益關系的人有無不明,或者該利害關系人是誰不明。
I. 票據中的付款期限和提示付款期限到底是什麼意思看經濟法要看哭了😭
票據中的付款期限是票據的有效期,過了這么有效期就沒用了。提示付款期限是提示付款人給自己付款的期限
J. 經濟法中說票據按是否記載權利人姓名劃分可以分為記名票據和無記名票據兩種.但是
綜合國內外實踐,票據可分為記名和不記名,但是我國不承認、不使用無記名票據。就是這么個情況啦。歡迎追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