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司法解釋違約金過高的規定
⑴ 合同法規定的最高違約金是多少
你好,沒有直接規定,但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的,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版機構予以權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可以請求適當減少。
據合同法114條第二款的規定,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最高法院對合同的司法解釋二中第二十九條 規定了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超過造成損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認定為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
⑵ 違約金約定過高如何認定和調整
違約金超過造成損失的30%的可以認定為違約金約定過高。違約金約定過高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調整,進行適當減少。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第二十九條當事人主張約定的違約金過高請求予以適當減少的,人民法院應當以實際損失為基礎,兼顧合同的履行情況、當事人的過錯程度以及預期利益等綜合因素,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予以衡量,並作出裁決。
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超過造成損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認定為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一百一十四條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
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
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後,還應當履行債務。
(2)合同法司法解釋違約金過高的規定擴展閱讀
對於過高違約金的法律干預,應確立以「不主動干預」為原則,以為國家及社會公益目的而主動干預為例外的機制。
根據法律及司法解釋的規定,法院不會主動審查違約金是否過高或過低,也不會主動調整違約金,而是由一方當事人提出主張後才加以審查、調整違約金,就如訴訟時效問題一樣。很多當事人由於對法律的不了解,害怕提出減少違約金的請求就等於認可自己違約的事實,因此不敢提出。
實際上這一擔心完全是不必要的,法院不會因為當事人提出了違約金過高的抗辯就認定當事人肯定違約,二者之間沒有必然聯系。
⑶ 法律規定的違約金應該是多少
《合同法》沒有明確規定違約金的數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版一十四條規權定:
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
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
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後,還應當履行債務。
(3)合同法司法解釋違約金過高的規定擴展閱讀:
相關條例:
第一百一十一條質量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按照當事人的約定承擔違約責任。對違約責任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受損害方根據標的的性質以及損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選擇要求對方承擔修理、更換、重作、退貨、減少價款或者報酬等違約責任。
第一百一十二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在履行義務或者採取補救措施後,對方還有其他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
⑷ 合同法違約金比例的規定
一般來說合同違約金上限是不超過實際損失的30%。但是如果過高或者過低是可以請求法內院給予容減少或者增加的。《合同法》第114條第2款規定: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當事人可以請求法院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當事人可以請求法院適當減少。
⑸ 懲罰性違約金最高不得超過合同標的的20%,是最高院哪一部司法解釋規定的
有這條規定嗎?
我只知道擔保法解釋
第一百二十一條當事人約定的定金數額超專過主合同標的屬額百分之二十的,超過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合同法解釋二
第二十九條 第2款
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超過造成損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認定為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
但這明顯是補償性違約金
⑹ 合同違約金最多可以約定多少
一:沒有合同違約金最高限額的規定
1.但如果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30%,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如:雙方約定違約金為2萬元,但因違約實際給對方造成損失1萬元,則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在1.3萬元和2萬元之間適當調整違約金金額。
2.《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
3.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
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二十九條:當事人主張約定的違約金過高請求予以適當減少的,人民法院應當以實際損失為基礎,兼顧合同的履行情況、當事人的過錯程度以及預期利益等綜合因素,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予以衡量,並作出裁決。
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超過造成損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認定為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
二 合同違約金的注意事項:
1.有關法規只規定了違約金一定比例范圍。這需要通過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或合同仲裁機關確定一定的比率,才能計算出違約金的數額。如《工礦產品購銷合同條例》第35條第1項規定,供方不能交貨的,應向需方償付違約金。通用產品的違約金為不能交貨部分貨款總值的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五。一般來講,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的法定違約金為一定的比例范圍。
2.合同法第114條第1款規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所以,違約金具有懲罰性的特徵,它不以非違約方遭受損失為前提。
3.一般來說合同違約金上限是不超過實際損失的30%。但是如果過高或者過低是可以請求法院給予減少或者增加的。
三 拓展資料:
違約金是指按照當事人的約定或者法律直接規定,一方當事人違約的,應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錢。違約金的標準是金錢,但當事人也可以約定違約金的標的物為金錢以外的其他財產。違約金具有擔保債務履行的功效,又具有懲罰違約人和補償無過錯一方當事人所受損失的效果,因此有的國家將其作為合同擔保的措施之一,有的國家將其作為違反合同的責任承擔方式。
四 具體請參考網路:
違約金